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好臣子啊

气吞大明 第一百二十五章 好臣子啊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崔呈秀与魏忠贤在密谋,黄立极,张瑞图,周道登已经在入宫的路上。

盐政牵涉太多,已经震动朝野。

乾清宫,东暖阁。

一夜未睡的崇祯,正在听着李邦华与毕自严的禀报以及讨论着盐政的事情。

李邦华脸角冷硬, 熬了一夜,略显疲惫,道:“陛下,除了天津卫,登莱巡抚,山东巡抚那边也动了, 以防万一, 臣考虑,再请顺天巡抚去河间府, 以稳住事态。”

崇祯斜靠在软塌上,道:“可以。”

毕自严倒是没有疲惫之色,神色沉着,道:“陛下,接下来,就是对长芦转运司的整顿了。”

崇祯斜躺着在那不动,道:“昨天卿家的话没有说完,继续说。”

毕自严微微躬身,顿了一会儿,才道:“是。自万历二十年以后,朝廷屡次欲整顿盐政,最终都不了了之。天启二年,有关给转运使加衔,以统调盐政上下, 朝议而否, 认为盐政之误, ‘不在加衔,官在得人’。臣认为, 盐政混乱,在于政令难以统一,庞杂混乱,是以盐政败坏,难以长持。”

毕自严看着崇祯平静的神色,继续道:“臣认为陛下的思虑十分周全,以户部统六转运司,各转运司统盐的产,管,销,价等,以强力管控,不让盐政有失。既能管控,又能纠偏,过于分散的制衡,只会不断重演盐政弊端。”

崇祯面色思索,对于盐政的改革,朝廷也有些争议,但总体还在他的控制之内。

李邦华接话,道:“总体思路这样,不过,还有其他五个转运司,先不要走的过深,由天津卫暂管是一个好主意。”

崇祯看着两人,忽然笑着道:“感觉到到压力了?”

毕自严道:“臣担心,会再次陷入朝争,将事情给拖延下去,最终徒劳无功,反使得严重越发败坏。”

朝争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朝臣一旦抓住了要害,站在道德制高点,不管是什么事情,最终都会陷入漫无边际的争斗中。

大明朝廷,从正德以来,朝争、党争就没有停歇过,反而越来越烈,已经失控,皇帝对此都束手无策。

这时,曹化淳从外面进来,道:“皇爷,黄阁老,张阁老,周阁老求见。”

崇祯从软塌上慢慢坐起来,笑着道:“麻烦来了。”

毕自严与李邦华起身,神色暗凝。

不管怎么说,黄立极是首辅,张瑞图是次辅,周道登是阁臣,他们的态度十分重要。

不多久,黄立极,张瑞图,周道登就进来了。

他们都看到了毕自严与李邦华,抬手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崇祯手里端着茶杯,笑着道:“三位卿家免礼,都知道消息了?”

张瑞图与周道登站在黄立极身后,神色不动的躬着身,实则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崇祯的脸色。

黄立极脸角枯瘦,微低着头,神色郑重,道:“陛下,今天一早,已经有四波人给臣报信。说是锦衣卫羁押了从三品的周覃,查封了整个长芦转运司,并且对下辖的二十四盐场强行接管……”

崇祯没有说话,悠悠的喝茶。

黄立极面色如常,话头一转,道:“陛下,臣能理解陛下整顿吏治的良苦用心。只是,盐政关乎重大,长芦转运司尤其关键。一旦消息传开,朝野震荡,天下惶恐……”

毕自严与李邦华看着黄立极,两人对视一眼,目光转向崇祯。

他们行事之前就知道,这件事必然有着不可想象的压力。首辅,次辅与阁臣,这才是刚刚开始。

崇祯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笑着道:“朕知道。现在,朕想的,不是这件事有多严重,是怎么解决?”

黄立极刚要说话,崇祯又道:“怎么解决朝野的震荡,天下的惶恐。”

黄立极微怔,他想的自然是还归原位,一切恢复如初,可是崇祯的话,直接跳过了这个‘解决’的阶段,问起了‘善后’。

崇祯见黄立极不说话,道:“朕记得,那周覃,是黄卿家的门生吧?他为人怎么样?是能臣干吏,还是贪官污吏?”

黄立极心头骤紧,不自觉的躬身,道:“回陛下,周覃虽是臣的门生,但已十多年没有联系,对于他现在,臣……也不敢断言。”

崇祯笑容越多,看向张瑞图,道:“张卿家,黄卿家说他不熟,你熟吗?”

张瑞图连忙抬手,道:“臣与周覃来往并不多,不知道他现在什么模样。”

“周卿家?”崇祯又看向周道登。

这位在内阁是一个点头虫,别人说什么,他都是点头‘是是是’。

他比张瑞图还要小心谨慎,道:“臣与周覃素无往来,不知其为人。”

崇祯从软塌上坐起来,看着三人,淡淡道:“首辅,次辅,阁臣,对长芦转运司的转运使一无所知,他是怎么上这个位置的?三位卿家,谁能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黄立极,张瑞图,周道登完全没想到,事情会走向这里。谷鹕

三人愣了下,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周覃什么样的人,他们三人都清楚,现在落在了锦衣卫手里,谁敢说他清直良臣?谁又敢说与他的关系?

李邦华与毕自严不由得面露丝丝微笑。

他们也没想到,黄立极三人的兴师问罪,在崇祯几句话之后,变成了‘被问罪’。

崇祯看着三人的模样,淡淡道:“行了,朕没空追究这些。说说吧,该怎么善后。周卿家,你先说。”

周道登犹豫着抬起手,看着崇祯,余光又瞥向黄立极与张瑞图,道:“臣,恭听圣训。”

崇祯面色不动,道:“张卿家?”

张瑞图躬着身,张口就道:“陛下,整顿盐课弊政……臣以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安抚盐课上下官员,只要盐课上下安稳了,便无大事。”

崇祯审视了他一会儿,在张瑞图低头后,看向黄立极,面无表情的道:“首辅,你总该说点有用的了吧?”

黄立极立着,状若思索,旋即道:“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将朝廷的政策颁布出去,免除猜疑,遏阻流言,以定朝野人心。”

崇祯思索着黄立极的话,刚要点头,忽的挑了下眉,双眼微眯,神情趋冷的看着黄立极。

黄立极的话,好像是没错的。但现在只是动了一个长芦盐场,要是将他的计划颁布出去了,其他五个转运司不得炸了?

这看似是在稳定人心,实则是火上浇油!

‘好一个首辅!’

崇祯目光冷漠,旋即就笑着道:“卿家果真老成谋国。好,这件事,就交给卿家了。那周覃,是卿家的门生,朕让卿家亲自去一趟长芦,清理门户吧。”

黄立极抬起手,道:“陛下,此事臣不知详情……”

‘好家伙,还想套朕的话!’

崇祯一摆手,转过身,打断了他的话,道:“卿家去了就知道了。张阁老,”

崇祯在软塌坐下,看向张瑞图,道:“那周覃是你举荐的,两淮转运司的转运使,是你的同乡吧?”

张瑞图吓了一跳,急声道:“陛下,臣,那周覃的事,臣属实不知情。至于两淮,臣……”

崇祯没给她继续狡辩的机会,看向周道登,道:“周阁老,对于长芦盐场的处置,内阁要闹出一个处理意见来,朕今天就要看!”

“臣领旨。”周道登似点头习惯了,崇祯话音落下,他就应着道。

黄立极,张瑞图不说话了,两人与周覃关系太深,在不清楚周覃现在到底什么情况之前,他们不敢说太多。

李邦华与毕自严见崇祯轻松拿捏住了黄立极三人,不由相视一笑。

崇祯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三人道:“趁着事情还没有发酵,三位卿家尽早动身做事,不要又闹得沸沸扬扬,无休无止。朕还是那句话,朝廷要和睦,要团结。三位卿家,是内阁重臣,要扛起责任,勇于用事,不可临事畏缩,相互推诿,令朕失望。”

“臣等领旨。”黄立极,张瑞图,周道登抬着手,躬身应道。

三人并没有走,他们还有话想说。

“陛下,河间府的飞鸽传书。”这时,门口有个内监急匆匆站在门槛外。

曹化淳上前,接过来,挥手让这内监退下。

曹化淳进来,递给崇祯。

崇祯打开看去,内容并不多,抬起眼,看向黄立极三人,道:“周覃,私设仓库,藏盐二十万斤,还有六本黑账,据说,有一本在京中大人物手里。”

黄立极枯瘦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张瑞图神色发紧,周道登轻轻低头。

“去做事情吧。”崇祯淡淡道。

“臣告退。”黄立极三人行礼,而后慢慢推敲去。

崇祯目送三人的背影,淡淡道:“看到了没有?这就是我大明的首辅,次辅,阁臣。”

毕自严上前,道:“陛下,将首辅支去长芦,确实高明。臣担心,首辅是否会借机做些什么。”

黄立极到底是首辅,在户部,内阁多年,根基深厚,他要是做些什么,很可能无声无息,瞒过所有人。

崇祯冷哼一声,道:“他最好什么都别做,否则,朕就拿他的人头来祭旗!”

李邦华听出了崇祯有让黄立极顶缸的意思,倒也不反对,道:“陛下,应该派人盯着。”

崇祯看了他一眼,道:“是要派人盯着。曹化淳,你去见周延儒,让他跟着一起去。”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