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一十章 长芦盐场

气吞大明 第一百一十章 长芦盐场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话音落下,魏忠贤躬着身,道:“奴婢领旨。”

语气平静,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冯铨的表情明显的纠结了一下,低着头,默默无声。

他听出来了,崇祯这是不准他致仕。

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是不安, 越是想要尽早逃离。

周延儒悄悄看着魏忠贤的背影,眉头暗动,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崇祯将二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起身,穿鞋子,笑着道:“那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周卿家,你的任命,朕已经盖印了,明天就下发。待会儿,你去内阁,见见张阁老,再去工部,与杨尚书打个照面。朕还是那句话,朝廷要和气,不要乌烟瘴气,整日斗来斗去的……”

周延儒急忙站起来,道:“臣明白。”

崇祯嗯了声, 没有多说, 看着魏忠贤与冯铨, 道:“二位卿家近来要多辛苦, 国事繁杂,莫要因为一点事情,就想着辞官,要扛起责任,迎难而上。”

“臣领旨。”

崇祯的话都这样说了,冯铨哪还能继续张口辞官,只得应下。

魏忠贤心思则安定了不少,后退侧身。

崇祯没有再多说,离开东暖阁,前往坤宁宫。

魏忠贤,冯铨,周延儒三人离开乾清宫,是各有情绪,各有目的地。

半个时辰后,坤宁宫,寝宫。

崇祯穿着睡衣,躺在床头, 看着门外, 微笑着道:“魏忠贤抄了十几家, 总共得到脏银二万八千两, 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也并不多,田亩,铺子之类,因为不全在京城,还另算……”

周皇后坐在崇祯边上,手里拿着针线,在缝着他的内裤,刚才动作有点大,扯开了线。

她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

崇祯翘着一只腿,目光有些深邃,道:“朕也能猜到,无非在之前他们出了太多血,想要找补。朕并没有点破,魏忠贤的气势有些萎靡,阉党要散,朕,不能让他们散了。”

崇祯想着冯铨,周应秋,杨景辰一而再的上书辞官,双眼微微眯起,道:“不止不能让他們散了,还得替他们遮掩着,让他们继续在朝廷里,为什么?一群听话的小人,胜过一群不听话的伪君子……”

周皇后根本没有发问,用牙齿咬断线,拿起来看了看,见缝好了,就叠起来,放到身后的床头。

崇祯瞥了她一眼,继续悠哉悠哉说道:“这京城里,一度出现了银荒,现在虽然有所缓解,但似乎还是并不多,还得想办法,让那些大户,将藏银拿出来流通才行……”

周皇后对崇祯的话是似懂非懂,跟着躺在他边上,歪头看着他,道:“陛下,选妃的事……”

崇祯立刻一摆手,道:“你要是闲的慌,朕给你找些事情做,各种祭祀仪典,朕保证给你排的满满当当……”

周皇后抿了抿嘴,见他还是不松口,静静看了他一会儿,只好转移话题道:“陛下,郑太妃近来身体不太好,老是咳嗽。”

“福王又想离京了?”崇祯随口接道。

周皇后一怔,旋即道:“这倒是没有,是郑太妃,希望我劝劝陛下,放福王回封地。”

崇祯哼了一声,道:“这郑太妃与福王还真是母子情深,不准。”

周皇后倒是知道老一辈的恩怨,犹豫了下,凑近低声道:“臣妾是担心,外臣那边会说闲话。”

将天下藩王扣在京师,久久不放归,时间久了,肯定会引起外臣的怀疑。为了皇家和睦,宗室稳定,社稷安定,上书请求放众藩王回京是必然的。

这一点,崇祯早有预料,手拍打着大腿,道:“不用理会,这些藩王,朕不打算放他回封地了。今后我大明的所有藩王,都得留在京城,不得就藩封国。”

周皇后见崇祯这么说,就没有多管,身形下沉一点,道:“对了,妙妙的小松鼠还在宫里,要给她送过去吗?”

想到那小丫头,崇祯就想到今天遇到小家伙的轻松快乐,不由得笑着道:“不给,让她来拿。”

周皇后神色有些古怪的盯着崇祯。

崇祯右手自顾的拍着腿,左手搂着她,道:“是我故意藏起来的。这宫里太闷了,有个活泼的小丫头也挺好玩的,你没事就让她进宫来玩。”

周皇后噗嗤一笑,道:“妙妙要是知道了,肯定要跟你闹。”

“闹就闹,谁怕谁啊……”崇祯放下腿,拉过锦被,道:“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吧。”

崇祯悄悄翻了个妩媚的白眼,她发觉了崇祯小孩子心性的一面。

崇祯躺在床上,心里依旧在盘算着朝局。

‘六部与都察院日渐齐备,辽东问题不大,南京那边差不多了,现在,就是要逐步的深入、巩固,将所有权力收拢、握紧……’

……

来宗道与钱龙锡的案子,在第二天就结案了,明颁天下。

两个阁臣的同时遣戍,是重遣,这对朝野是巨大的震动,更是巨大的震慑!

朝廷里飞扬的气氛,得到了稍稍压制。

周延儒的复起,倒是没有引起什么波澜,这个人在以往并不怎么突出,与东林、阉党的关系都比较隐蔽,尤其是阉党掌权这几年一直在守孝,是以朝野反应平淡。

由于崇祯对魏忠贤,冯铨,周应秋,崔呈秀等人或明或暗的警告,阉党也暂时蛰伏起来。

朝野,出现了一阵难得的平静。

几天之后,东暖阁。

崇祯趴弯着腰,看着身前平铺在桌上的地图。

这是沿海一线大地图,从辽东到江浙。

李邦华,毕自严站在他身旁。

毕自严指着地图,道:“陛下,从这里起,渤海,黄海绵延千里,皆是长芦盐场,长芦盐场是我大明最大的盐场,产出占到近三成……由长芦都转运盐试司管理,长芦盐场下辖二十四个大小盐场,驻地在河间府沧州……转运司的官员,盐场的盐户等,均是世袭,不得转籍,至今已经是第十九代……”

崇祯看着毕自严所指,全部是沿海,长度千余里。

李邦华跟着接话,道:“陛下,从北向南,分一百五十八个卫所,涉及千户,百户以及校尉兵卒,超过十万,他们以及盐场的盐户,皆是靠盐而活……”

崇祯眉头一挑,自语道:“这涉及的人,怕是得有数十万,远超朕的预计了……”

在崇祯原本的预计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卫所。这些卫所,基本上也是世袭。

李邦华看着崇祯的侧脸,似乎担心他退缩,道:“陛下,这些卫所,与盐课还有所不同,他们原本领的是朝廷俸禄,后来国库拮据,朝廷才命各转运司代为发俸……”

崇祯:“……”

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朝廷没钱,让盐课代为发,盐课怎么就有钱了?让盐课代发,朝廷还能管理那一百多卫所?这些卫所,是不是已经成了盐课的私人武装了?

毕自严见着崇祯不说话,心里同样担心起来,连忙道:“陛下,这些卫所,乃太祖时所立,风雨近两百年,早已经腐朽不堪,应当整顿,并且,分布在千里范围内,并不能造成多大动静,一道旨意,各地府县便可跟进,处置……”

崇祯手指划过那一千多里的沿海长线,沉吟着道:“田尔耕的奏本,确实是急于邀功了,并没有准备好。”

李邦华与毕自严对视一眼,看出了彼此的不安,李邦华紧着道:“陛下,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准备了这么久,这么多,不能放弃。”

崇祯一怔,回头看了两人一眼,见他们都是一脸坚定的表情,顿时明悟,不由得笑了身,直起腰。

他没说话,走到一旁的软塌,拿过茶杯,轻轻喝了口茶。

李邦华与毕自严见着,跟过来,彼此心里都在想着劝说的措辞。

他们最担心的,其实就是崇祯心意的反复。

帝心反复,其实是大明国政败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邦华来到崇祯身前,坚毅的脸上有沉思之色,刚要开口,门外忽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皇爷,天津巡抚孙传庭求见。”内监出现在门槛外,躬着身道。

崇祯放下茶杯,嗯了一声,道:“来的刚刚好,让他进来吧。”

李邦华与毕自严都是一怔,孙传庭进京了?

很快,孙传庭就来了,他迈过门槛,看到了李邦华与毕自严,这两人他认识,但目光还是集中在软塌上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身上。

他快步上前,抬手行礼道:“臣孙传庭,参见陛下。”

崇祯打量着他,瘦削的三角脸,留着胡子,表情貌似木讷,像是那种闷声不吭的老实人。

‘老实人?’

崇祯被他心里这个想法整笑了,旋即就虚抬手,道:“孙卿家免礼。”

“谢陛下。”孙传庭收回手,躬身的立着。

他现在心里有些忐忑。

他被任命为天津巡抚,属于‘飞升’,他在天启三年辞官前,仅仅是吏部郎中,一跃成为封疆巡抚,着实大踏步!

但在此之前,他与崇祯并不熟,甚至没见过几次。

崇祯审视孙传庭许久,微笑着向毕自严与李邦华道:“孙卿家是朕前夜叫进京的,长芦盐场的事,不能没有他。”

李邦华,毕自严心里陡然一松,紧绷的神情缓和。

崇祯站起来,再次来到桌前,看着上面的地图,道:“三位卿家都过来,朕的想法是,多管齐下。第一步,封锁消息,将朝廷里有关盐课权职的人,不管他们是否干净,找个理由先关起来。第二步,就是长芦转运司,要突发奇兵的管控,同样的,先行羁押,不得走漏风声。第三步,也是关键的,天津巡抚,派兵接管这一百五十八个卫所,进行严肃的整顿,同时,协助锦衣卫进驻所有盐场,对盐场进行刮骨疗毒式的严厉整顿!长芦转运司,今后,改驻天津卫,户部与兵部、天津卫要做好准备,朕预期,在这个月内进行动手……”

孙传庭刚刚入宫,第一次见新皇帝,谁知道,客套都没有,直接就是这么大的事情!

这盐场,涉及数十万人,关乎天下百姓,任何举动,不论大小,必然震动朝野,天下沸腾!

孙传庭看似木讷,实则双眼清亮。

他静静的看着崇祯,又看向毕自严与李邦华。

毕自严与李邦华都是一脸沉色,等崇祯说完,两人又对视一眼,齐齐抬手道:“臣领旨!”

孙传庭一怔,看着崇祯愣神。

就这样?

按照他以往的了解,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肯定要再三权衡,弄的朝野尽知才对,怎么就这样三言两语就决定了?

在这东暖阁,就这几个人?

“孙卿家,”

不等孙传庭想太多,崇祯就注视他,道:“这件事,天津卫是主力,真要有什么事情,天津卫要拿出魄力,不惧后果,不怕压力,全力弹压!”

盐场的利益太大了,涉及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两的银子,朝廷这边想要拿回来,绝不会轻而易举!

孙传庭猛的会意,神色不见丝毫波澜,抬起手道:“臣领旨。”

崇祯看着他,片刻,微微转头,看向李邦华与毕自严。

李邦华会意,躬着身,道:“陛下,待会儿,臣想与孙巡抚单独谈谈。”

崇祯点头,直起腰,目光灼灼的沉声道:“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有的布置必须考虑周全!你们只要将事情做好了,所有的压力,朕来扛!”

“臣等领旨!”毕自严,李邦华,孙传庭齐齐抬手。

短短时间,孙传庭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应,同时,他强烈的的感知到,眼前的年轻新陛下,与先帝天启完全不同,言谈举止,充满了一种果断的凌厉气息。

崇祯环顾三人,暗自点头,这三人,是他挑选出来,都是想做事,能做事,并且能做成事的人!

‘也好,就拿这件事,做一个考验!’

崇祯心里暗道,虽然是他挑选的,他是还想亲眼看看,这些人的真正能力!

静了一会儿,崇祯便继续指着地图,与三人讨论起来。

长芦盐场太大,牵扯太多,崇祯需要仔细筹谋,计算好每一步。

他并不担心所谓的后果,而是要做好这件事,将盐税收归朝廷!

在崇祯与三人在东暖阁密议的时候,嘉定伯周奎也入了宫,到了司礼监。

掌印太监的班房。

曹化淳笑呵呵的给周奎倒水,道:“嘉定伯稍坐,慢些说。”

周奎对曹化淳不敢倨傲,皱着眉,道:“公公,粮食,布匹,我已经筹集了不少,现在急需银子收货……”

曹化淳面露讶色,并不是装的,道:“嘉定伯,二十万两,这么快已经花完了?”

周奎有些心虚,面不改色的道:“倒是没有完全用完,只是我下的订单比较大,所以需要的银子更多。”

曹化淳目光狐疑,不动声色的笑着道:“我知道了。这样,嘉定伯,您呢,先垫五十万两,我在半个月内,给您还上。”

周奎下意识的想拒绝,面上迟疑,不是很情愿的道:“好,我先去找人拆兑一下,还请公公快一些。”

在他想来,宫里是不差银子的,更不会赖账。

皇帝女婿赖老丈人的帐,天底下有这种事吗?

“好。”曹化淳笑呵呵的拿起茶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