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42章 老朱病重,手机坏了?【求追订】

永乐四年(1409年)七月,黄河改道工程全线落成。

随后,夺淮入海数百年的黄河,便改由大清河流入大海。

而在月末,朱元璋也乘坐火车来到了京师。

不过这次到京师后,朱元璋并未来宁国公府,而是派人将刘宽、朱蕙兰乃至刘宽的几个儿女和年初才出生的孙子刘福成一起传入了皇城。

进入皇城后,一行人却是被宫人带到了北边玄武湖旁边的延福宫内。

进入宫殿,刘宽才发现朱雄英、朱文垚也在,便准备带着一大家子行礼,却让朱雄英阻止了。

朱雄英指了指帘幕里面。

刘宽这才注意到,朱元璋此时坐在一个特制的轮椅上,须发雪白,略显灰败,眼睛则是闭着的,似乎在打瞌睡。

此时朱雄英过来低声道,“老师且耐心等一会儿,等皇爷爷醒了再说。”

刘宽点头。

然而,刘宽等大人能等,还不满一周岁的刘福成却不知道什么叫等。也不知是涂素素没抱好,还是怎么的,没多大会儿就哭了起来,声音还挺大。

于是朱元璋被吵醒了。

只见其眯着浑浊的老眼瞅了刘宽等人一会儿,才道:“刘宽、蕙兰来了?”

“参见太上陛下。”刘宽当即带着一家人行礼。

随即又先后向朱雄英、朱文垚行礼。

朱元璋道,“刘宽,听说你有孙子了,快抱过来让咱看看。”

得到朱雄英、刘宽示意,涂素素将刘福成交给了一名宫女,由宫女抱到了轮椅旁蹲下。

朱元璋有点吃力地坐正了,看着刘福成逗弄了会儿,笑道:“这孩子还真是一脸福相,将来定是个有福之人呀,怪不得你给取名福成。”

刘宽笑道,“有太上陛下这句话,这孩子肯定是有福之人了。”

朱元璋道,“咱本来是想去你府上的,可是如今行动不利落,干脆就召你们一家子进宫来。”

刘宽道,“太上陛下来京师,臣和蕙兰本就该带着孩子们来看望。”

不知怎么回事,朱元璋不接刘宽的话,好像自顾自地道:“这马上又要到八月初三了呀,去年咱没来,今年左思右想,还是想跟你一起到桥上等一等,万一又等来了那怪雾呢?”

刘宽道,“太上陛下身体如何,在桥上吹风可无碍?”

“放心,天又不冷,咱这身体虽然不行了,去桥上坐一坐却是没问题的。”

接着,朱元璋又断断续续地跟刘宽聊了些别的,说着说着居然又睡着了。

在朱雄英的示意下,刘宽带着一家子退出了寝殿。

来到廊檐下,刘宽低声问:“陛下,太上陛下莫非病症又加重了?”

朱雄英苦笑,“看来老师看出来了——自前年开始,皇爷爷身体便开始渐渐无力,行动得便少了,虽然有孩子陪伴,也时常有人去探望,可他的病症还是逐渐加重。”

“自去年冬天,魏国公去世后,皇爷爷的病症就更重了。有时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或是反复说某句话,如此下去,只怕身体会垮得更快呀。”

说到最后,朱雄英露出担忧之色。

刘宽也不知该怎么安慰。

如今朱元璋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比原历史上多活了十一二岁。在刘宽看来,就算朱元璋真的去世,也没什么遗憾了,用民间说法就是“喜丧”。

如果非要拖到朱元璋只能躺在床上,没有了一点自理能力,甚至人都彻底胡涂了,对这位大明开国皇帝来讲,反倒不那么好。

但这些话,他是不可能对朱雄英讲的。

想了想,他道:“陛下让御医以及医学院的大夫们组成一个团队,每日探查太上陛下的身体,为之制定疗养方法,兴许可以减缓病情恶化。”

朱雄英点头,“如今也差不多是这么做的。”

随后,刘宽便辞别朱雄英、朱文垚,带着家人离开了皇宫——朱元璋已经病成这样,他们呆在旁边并无益处。至于说照顾尽孝,有专人在还轮不到他们。

几日后,到了八月初三。

这天早上,刘宽依旧是早早吃了早饭,然后在府门口等到了朱元璋的马车,一起前往跨江大桥。

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朱元璋身体没那么好,这次刘宽并未与其同乘一辆马车。

等到了桥上,朱元璋才坐着轮椅,由两名宦官从车厢里抬了出来。

等轮椅被放到地上后,宦官要推,朱元璋却摆手道:“咱能走!”

他声音颇大,眼神也比那日刘宽看望时明亮些,似乎今日精气神不错的样子。

不过,他还是挣扎了一番才站起来。

刘宽见状,忙过去搀扶住,朱元璋这回倒是没拒绝。

两人来到大桥栏杆边,望着下面滚滚东去的江水,朱元璋忽然道:“《三国演义》那个作者叫什么来着?”

“叫罗贯中。”

“他书里那首词写的是真好呀。”朱元璋微眯着老眼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论是什么人,又做成什么功业,终究都会老会死呀。”

刘宽心里嘀咕:这词可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后面杨慎写的。所以,老朱这是记劈叉了?

随即,他口中道:“太上陛下,太史公留有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而后世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有的人活着,可他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却还活着。”

“太上陛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又治理大明二三十载,让大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遂成如今可称日不落之帝国,功业彪炳千秋,即便仙逝亦必然为后人铭记。”

朱元璋一听笑了,“你小子,如今当爷爷了,这马屁倒是拍得越发顺溜了。”

刘宽道,“臣是实话实说,并未拍马屁。”

朱元璋并未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凝望着东去的江水,幽幽道:“刘宽,咱有时会在想,要是你没来大明,咱大明依旧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走下去,那该多可怕?”

“咱好不容易驱除胡虏,恢复了汉家衣冠,可治国终究缺乏了眼界、见识,以至于留下大堆问题。”

“后世儿孙也多不肖,虽享两百多年江山社稷,可终究还是让这大好河山沦为腥膻。”

“咱有时候想想这些,真怕如今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啊···”

刘宽略微沉默,随即道:“太上陛下想多了,臣就活生生站在这里,脚下跨江大桥如此坚实,这一切怎么会是一场梦呢?”

朱元璋微笑看向刘宽,“是呀,咱想多了。”

这时,忽然有人惊呼道:“起雾了!”

起雾了?

刘宽看向江面远处,果然发现起雾了!

他当即搀扶朱元璋坐下,并拿出手机准备查看后世消息——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动作似乎也变得麻利了些,很快坐好。

然而,当刘宽掏出手机,按下屏显键,却发现早上临走前开机了的手机屏幕怎么也亮不起来。

刘宽顿时心猛沉下去,暗想:难不成手机也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