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12章 艺术学院,社会调查【求追订】

当刘若月带着朱元璋来到京师艺术学院外,跟门卫交涉一番,便在没报出老朱身份的情况下,带着老朱、刘长安进了学院。

京师艺术学院是在外城一块空地上新建的,建筑砖石、水泥为主,大部分都有了一种后世近代中式建筑的感觉,但小部分仍在外观上保留了宋明时的风格。

又因为学院占地不小,因此校园里假山、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风景很是不错。

不过朱元璋什么园子没看过?自然是对艺术学院这点风景不屑一顾的。

倒是进入校园没走多远,一个亭子中传来的歌唱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仔细一听,却是十好几个人在合唱,个个中气十足、声音洪亮,音色也不错,只不过气势上跟军中将士们歌唱相比明显差了一截。

朱元璋道,“你们还唱军歌?”

刘若月道,“那当然了,咱们艺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也有进入军中‘艺术团’当宣传员的,军歌唱得好属于必备技能。”

“还必备技能。”朱元璋笑了笑,随即问:“女子可没办法入军中艺术团吧?”

刘若月点头,“自然是不行的。”

又往前走了一段,三人便见一个楼台下围了上百人,却是台上几个人在表演新戏。

仔细一看,却都是女学生——有人扮作老妇人,有人扮作青年女子,也有人扮作小姑娘。或站或坐,你一句我一句地念词,却基本都是文戏。

朱元璋看了一会儿,才明白这出戏在讲什么。

讲的却是两个出身同一个村子的女子,一个在家中供养下上了学,另一个则是一直给家中帮忙做事,并未上学。

之后,上学的女子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一份账房工作,并嫁给了一个商贾之子,由此帮衬家里过上了好日子,甚至帮不争气的弟弟在城里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差事。

而另一个没上学的女子,则嫁给了邻村的农夫,生了两个孩子,便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她娘家也在此时遇到些困难,前来求助,可女子却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况下,她听闻当年的手帕交回了村,还发达了,便想来借些钱缓解两家困境。

这出戏,便以两女子相见后的对话为主,老妇人和小姑娘则是配角。

用意很明显,就是劝导百姓送女子上学的。

朱元璋看完后,问:“如今京师百姓送女子上学的多么?”

刘若月道,“富贵人家几乎都会送女子上学,那些家世中等的也会,但底下众多的平民百姓,仍有相当部分不愿送女子上学。”

朱元璋问,“可是出不起学费?”

这时刘长安插话道,“外公,此事我们学校派学生做过社会调查——如今大明京师的本地百姓在整个大明来讲,算是收入颇高的群体。”

“一则,他们借助大明京师的环境做些小生意,就能赚得不少钱。二则,随着近些年来京师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京师本地人可以出租房屋、宅院,便能获得一笔颇为稳定的收入。”

“此外,还有些百姓宅地被商贾看重,直接买去建设楼房,更是能一次性获得一大笔钱。”

“而京师如今已经是实施了六年义务教育,百姓供孩子上学只需出一些杂费及纸笔、辅导书籍费用即可。”

“一部分人不愿送女孩子上学,纯粹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女子是否有学识不重要。或者说,认为女子去上学学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还不如早些熟练家务等活计。”

“不过,近几年因为通过上学,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工作,乃至高嫁入好人家的女学生越来越多,这一风气正在迅速改变。”

“根据我们学校最近一次调查统计,京师大概只剩下两三成的百姓不愿送女孩子上学了。”

朱元璋听了先点点头,随即笑道:“你们学校这个社会调查还挺有意思——可否说说是怎么调查的?”

刘长安微笑道:“我就以调查京师女子上学率这件事来说吧——一般是项目设立后,分派几个调查组,去从不同的人群中抽样调查。”

“比如说,家中纯粹是在京师郊外种田的农户选十家,家里住在城郭或外城的小商贩选十家,以此类推。”

“最后通过调查的数据,推算京师的大概情况。不敢说多么准确吧,但肯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朱元璋评价道,“此法倒是跟锦衣卫、光明卫的一些情报搜集之法有些相似。”

交谈之间,三人来到了一栋高达五层的大楼前。

刘若月介绍道,“外公,我们学校专用于大型演出的的大礼堂,还有几个大教室,都在此楼中。眼下,说不得有知名的老师在授课呢,要不要进去看一看?”

朱元璋见刘若月邀请之意甚浓,便笑道:“好,咱就进去看看。”

一行人进去后,来到三层才找到一个正在授课的大教室,却是在教授绘画的。

教室里学生并不多,只不过一百多人,但台上那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却讲得津津有味儿。

朱元璋虽对书画之道不懂,却也能听明白——原来这位老者精通山水写意及工笔画,此番讲的便是两种绘画的区别及“用处”。

不过朱元璋听了一会儿,就不禁思考,培养绘画人才对大明有何用。

善工笔画在他看来目前用处依旧颇多,但写意派大概只能进行艺术创作,然后向海外输出大明的文化了。

朱元璋在京师艺术学院逛了一个小时左右,便没继续看了,而是点名要去商贸学院。

刘长安、刘若月自是不会反对,陪着他去商贸学院——两人都在商贸学院有同学,倒也不怕没办法进去。

就这样,两人一天陪着老朱将京师的主要大学都逛了个遍。不仅老朱长了一番见识,便是刘长安、刘若月也长了不少见识,毕竟他们之前也不是每个大学都去过的。

再次日,便是八月初三。

朱元璋果然又早早来到刘府蹭饭。

于是,刘宽便与朱元璋一起吃了早饭,同乘一辆马车前往跨江大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