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00章 朱雄英的理智,宁、辽、肃三藩【求追订】

朱标听完点头,“你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如此说来,让高丽两省与日岛四省交换人口,岂不是也可起到改易当地主要民族之作用?”

朱雄英道,“确实有此作用,但儿臣认为却不可以此方法为主——高丽半岛离日岛太近,不过相隔一道海峡,两地交换移民用处不大。”

“倒是交州,可以和高丽半岛、日岛交换移民,瓦解当地主要民族,以利于官府治理。”

“另外,海南行省亦可参与此项政策中,毕竟当地人口亦是以原三佛齐人为主,并不利于官府治理。”

朱标道,“那今后几年移民政策,便以交州、海南及日岛四省、高丽两省互相移民为主了。”

朱雄英先点了点头,随即忽然道:“父皇,交州若移民,黎氏、郑氏、阮氏、陈氏、胡氏必须都迁徙出去,以防万一。”

朱标也是从刘宽那里了解了部份越南后世历史的,因此一听朱雄英的话,便知道朱雄英是因为黎氏、郑氏、阮氏乃越南后来的统治者,所以才要迁徙他们。

他不禁笑道,“那蓝山黎氏已经因谋反被夷族,黎平、黎利父子也早已被处死,你怎么还担心黎氏?”

朱雄英道:“以防万一罢了,反正总是要迁徙交州部分人的。”

朱标没就此多聊,换了个话题。

“去年定交州之战,你十九叔、二十叔、二十一叔还有允炆都在军中立下了一定战功,其中允炆和你二十叔立下的战功还不小。”

“不出意外,之后几年他们继续参与朝廷平定缅南的战事,以及针对南掌、占婆、暹罗三国的战事,多半便能积累到足够的战功,到海外去建藩了。”

“对此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雄英有些奇怪的看了朱标一眼,道:“这是好事,儿臣能有什么想法?”

朱标道,“虽然如今海外可供开拓之地仍有不少,但我大明如此持续地封藩海外,只怕迟早会有海外无地可用的一天呐。”

朱雄英道:“父皇多虑了——海外可建藩之地固然一直在减少,但咱大明获得军功的机会也一直在减少。”

“实在不行,咱们大不了到时候更改宗藩制度,不再允许藩王封藩海外就是了。”

朱标眉头微皱着问,“若不再允许藩王到海外建藩,那些有志藩王该怎么对待?总不能像原历史上你四叔好圣孙那般做吧?”

朱棣的好圣孙自然是朱瞻基了。

原历史上大明将藩王当猪养的政策,基本上是由朱棣起头,朱瞻基定下来的。

朱雄英道,“自然不能像像原历史上那么做,但也不能恢复皇爷爷原先定的规矩——藩王在国内领兵就是祸端。”

“因此,儿臣以为,到时候最好可以引导藩王向科学、艺术方面发展。”

“为何将从政、经商都排除在外?”朱标问。

朱雄英:“藩王若是从政,那么必然会对皇位滋生野心,故而不能从政;至于说经商,背地里让别人帮忙投资赚钱,朝廷自然是阻止不了的,但其本人却不能经商。”

“藩王毕竟有皇家威名,若倚之经商,且不说会出现多少强买强卖之事,说不定还会干扰市场正常运转。”

“另外,藩王若是直接经商,成为了后世外国那样的大资本,可是也会影响朝廷,甚至觊觎皇位的。”

“所以,不仅不能允许藩王直接经商,将来朝廷打压那些大商贾时还需特别注意哪些跟藩王有关系——对于跟藩王有关系的,若其资本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大力打压。”

朱标听完一时无言。

他没想到朱雄英在治国上如此理性,又如此果决。对大明而言这自然是好事,可若以个人角度来看,未免显得无有点没人情味儿。

回过神后,朱标正想站起来说些什么,可才起身一半儿,便感觉有点眩晕,忙扶住了御案。

朱雄英见状,忙关问道:“父皇您怎么了?”

朱标重新站好了,摆手道:“无事,就是略感头晕而已。”

朱雄英皱眉,“还是叫御医过来看看吧?”

朱标也知道身体的重要性,点头道:“也好。”

···

···

当大明在文隆四年拿下交州,并在次年通过一系列手段稳固交州统治时,远在欧洲,代王朱桂在初步稳固代国基本领土后,也开始兑现当初对肃王、辽王、宁王的承诺。

也即是帮助三人在欧洲建藩。

为避免日后过早竞争,几人的藩国自然不能相互挨着。但出于互相帮助考虑,藩国也不能离得太远。

因此,经过一番考虑后,朱楧、朱植、朱权三人都决定在昔日法兰西王国东北部及神圣罗马帝国中部、南部一带选址建藩。

法兰西王国已经灭亡就不说了。

神圣罗马帝国本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里面有好几十个小国家。

朱楧等人只要军事实力足够,要在神圣罗马帝国建藩并不难——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毕竟他们要建立的是大明下属的藩国,而非与其他欧洲国家一般信仰计都教的国家。

不过,有代王朱桂以及晋王朱棡的支援,三人还是在过去一两年中,陆续建立起了肃国、辽国、宁国。

三人藩国虽然是建立起来了,但目前领土都不大——也就大明几个县那么大,甚至还没某些州府大。

三人也不着急,一面彼此结盟,抵挡着周边信仰计都教的国家一波又一波地进攻,并趁机通过反攻来扩大领土;一面学习代国的治国之法,慢慢发展壮大,稳固统治。

与此同时,奥斯曼也在大明的暗中帮助下,又一次击败由神圣罗马帝国组织的东征十字军,并拿下了拜占庭。伊教势力也由此进入欧洲。

如此一来,欧洲的诸计都教国家便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投向了奥斯曼,而非只盯着代国等四个大明藩国了。

毕竟跟信奉伊教的奥斯曼相比,大明藩国并非那种宗教影响力很强的国家。

最典型的就是,计都教在代国等四国尚可存在,可在奥斯曼却是不允许存在的——伊教与计都教只能二选一。

如此一来,欧洲众多信仰计都教的国家,更加敌视谁便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自从奥斯曼拿下拜占庭后,除了勃艮第公国菲利普二世这种老顽固依旧视代国等四国为欧洲人之大敌外,其他欧洲国家大多都将敌意转向了奥斯曼。

甚至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几个主要大国,都开始派人联络代国等四国,想让他们一起派兵组成新的十字军去驱赶奥斯曼了。

奥斯曼本就是大明引入欧洲搅局的,朱桂等人自然不会接受计都教国家的示好,参与什么东征十字军。

就这样,在之后的几年中,欧洲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战乱之中。

在东南,由以神圣罗马帝国为主的计都教国家派兵组成的十字军跟奥斯曼不断爆发大小战斗。

在欧洲中部,肃国、辽国、宁国则与周边国家时不时爆发一些战事。

英格兰依旧处于内乱之中,却又不甘寂寞的插手欧洲之事——主要是派兵抢夺原法兰西土地,于是又与代国、波旁、勃艮第国家互相打起来。

再加上,其他国家因各种利益纷争而产生的战事,欧洲几乎每天都有战事发生,只是规模都不大罢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事中,代国等四大大明藩国的鸟铳(火绳枪)及火炮(将军炮、虎蹲炮)难免因各种原因被其他国家得了去。

只不过,当其他欧洲国家军队中开始出现火器时,已经是肃、辽、宁三藩建立的几年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