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94章 老朱担忧大冰期,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求追订】

视频接下来的内容似乎告诉了朱元璋等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它孕育绝美风景,堪称欧洲的中心花园。它滋养文明,影响着欧洲的历史进程。要了解欧洲文明,就必须了解阿尔卑斯山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这一段讲述中,视频配上了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域的主要美景。

虽然徐达、汤和等人并不觉得这些景色就比大明的一些景色更美,但依旧忍不住嘀咕:原来欧洲土地如此肥沃、水草丰茂,怪不得代王他们都要去欧洲建藩。

随即,解说视频的男子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第一峰,马特洪峰前。

“穿过这片雪原,就会看到阿尔卑斯山标志性景观——一座角峰直冲天际,它就是马特洪峰。接下来,让我带你攀登一次,你就知道它有多陡峭。”

随即,视频以无人机沿着马特洪峰攀登路线飞行的视角,展示了该峰的陡峭与险峻。

这种无人机视角的视频,徐达、汤和、蓝玉也是头回见识,自然又是一阵惊叹。

“山脊薄的像刀刃,壁面坡度往往超过60度,让人难以立足。正因如此,历史上有数百人在攀登此峰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山峰塑造得如此凌厉?这点我们稍后解答。先来看看它的海拔高度,4478米。”

“与青藏高原动辄七八千米的山峰相比,阿尔卑斯的海拔并不突出,但这里竟然已经是一片冰雪王国。它的冰川,更是向下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

“这是因为,阿尔卑斯是天生的冰雪摇篮,它作用北大西洋暖流的水汽,降雪量得天独厚。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维度与黑龙江相当,夏天温度不高,许多积雪终年不化。”

“它们积累成1200条现代冰川,冰储量相当于2.5个三峡水库的库容量。”

“而在2万年前,冰河世纪鼎盛时期,它的冰储量更是接近现在的一千倍!”

视频播放到这里,又采取实景加电脑特效的方式,展现了阿尔卑斯山冰储量为现代一千倍时的壮观景象。

只见视频中,原本高峰凌立的阿尔卑斯山脉几乎被冰雪填平,变成了一片冰雪高原!

“冰雪已经填平了沟谷,大地几乎呈现为一个平面,而在2万年前冰川最多时,再往远处,远至天际线,绝大部分山峰、沟谷,都被冰雪填平,便是填平四川盆地也不在话下!”

看到这里,汤和、蓝玉等人如何震撼且不提,心里确实也产生了疑问。

视频中反复说两万年前是什么“冰川世纪”,冰河几乎覆盖了大地,那么彼时之人又是如何在酷寒之中存活下来的?

难道都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之后才迁回北方的?

视频接着却讲起了冰川世纪出现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漫长的冰川期从11.5万年前开始。当时地球运行姿态上的一些周期性改变,使北半球吸收到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导致北半球温度大幅下降,冰河时代就此降临。”

“2万年前,冰川势力最大时,整个阿尔卑斯被一个厚达2000米的大冰盖覆盖!”

“如果这样的冰川出现在今天,没有任何一座摩天大楼能逃过一劫。日内瓦、苏黎世、因斯布鲁克,将全部被掩盖在冰川之下!”

“米兰、慕尼黑、都灵,也将被‘冰临城下’!”

随后,视频来到了第三小节,小标题“爆改欧洲”,也即是讲述冰川是如何爆改欧洲山川地理的。

在这一小节中,视频不仅展现了后世的欧洲山川风貌,也展示了一些各族的田园风情,相当于间接性地展现了欧洲土地的“富饶”。

然后,视频就到了最后一个小节——雪国存亡。

“如今,人类的建设如火如荼,阿尔卑斯却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因为冰雪的脆弱,远超人类的想象。”

“你能想象没有冰雪的阿尔卑斯山吗?最近几年,马特洪峰脚下的这片冰雪一到夏天就会彻底融化。而在一百年前,这里还有一条冰川,终年不化。”

“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将让阿尔卑斯的冰川在2050年前消失一半,在本世纪末全部消亡。”

“这些冰川曾在冰河世纪以百倍、千倍的体量,横扫群山,留下了一片巨峰的国度。再之后,智人登临,在一万年间爆发出农业、畜牧、村落、城镇、工业、城市。”

“但从现在起,我们或许将在数十年的时光中,与冰川、雪山逐一告别···”

“对阿尔卑斯山来说,这不过是它的又一次换装,因为它早已见惯地球的冷暖变迁。”

“无法置身事外的是我们——失去冰川,人类不仅是失去一片风景,还可能面临频繁的干旱、突发的洪水,以及各种无法预计的地质灾害。”

“这是一场全面共同面临的巨变!幸运的是,在阿尔卑斯,人们已经开始行动,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视频在讲完后世是如何通过各种方法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后,便结束了。

徐达、汤和、蓝玉等人还沉浸在视频中的种种震撼画面难以自拔时,老朱、朱标已经开始向刘宽提问了。

朱标率先问道,“这视频中提到的冰河世纪,跟历史上从大明中期一直延续到满清中期的小冰期有何关系?”

刘宽道,“回陛下,冰河世纪又名冰河时代、大冰期,跟小冰期一样,都是冰川期的一种,算是地球因运转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地质时代。”

“就像方才视频中解释的那样,大冰期是因为地球运转角度偏移,使得北半球得到的光照减少,再加上其他一系列原因,进而产生大面积、大幅度的降温。”

“根据后世科学家研究,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至少三次大冰期,而每一次大冰期的持续时间少则数百万年,多则数亿年。”

“在这时期,地球大多数地方都会变得很冷,为冰川所覆盖。”

朱标听了却不解地问:“为何方才视频中说,在距今11.5万年前,那阿尔卑斯山脉才为冰雪覆盖,又在近万年逐渐消失,这么一算岂不是只有十万年左右?”

“陛下,大冰期虽说至少长达数百万年,但在此过程中全球温度并非一直都是极度寒冷毫无变化的,而是同样有冷热变化。”

“像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冰期,据说开始于一百多万年前。而在这个过程中,阿尔卑斯山脉可能数次为冰川覆盖——视频中所讲的11.5万年前,大概是该山脉冰川最后一次成长的起始期。”

“原来如此。”朱标恍然。

这时朱元璋问,“刘宽,通过你以前描述大明受到小冰期的影响看,小冰期对人类影响已经颇大,甚至可以造成一个王朝的灭亡。”

“而从刚才这个视频看,大冰期若是将领,只怕如同末世,即便是以后世的科技水平,也不太好渡过吧?”

刘宽道:“回太上陛下,后世科技水平虽高,可若是遇上大冰期,乃至进入冰川时代,肯定也会遭受重大打击,甚至出现文明倒退乃至衰亡的可能。”

朱元璋:“既如此,后世科学家可有研究过,下一次冰川时代会在多久后到来?”

刘宽沉吟着道:“后世科学家虽然对此问题有所研究,但因为涉及的方面太多,且地球之前也只经历了几次大冰期而已,所以并未得到较为可靠的答案。”

“但根据研究得知,目前我们其实还处在第四纪大冰期的末期——也即是说,在今后的许多年中,气候在漫长的时间线上整体是呈现逐渐变暖的趋向。”

“这其中纵然会出现如明末那样的小冰期,但代表不了气温变化的大趋势。”

“事实上,在臣来大明前,地球已经持续变暖上百年了,并且夏天一年比一年热。”

“而在两个大冰期之间的这段时间,被后世科学家称为大间冰期——它的持续时间同样不会短。”

“前几次大间冰期长达两三亿年,就算后面的大间冰期时间长度有所变化,必然也以万年来计算。”

“人类拥有文字记载到现在不过数千年,以万年来讲计算的大间冰期对人类来讲已经十分漫长了。”

“所以,与其担心大冰期的降临,倒不如思考该如何应对越来越暖和的气候——毕竟不论是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带来很多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灾难。”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一时沉默了。

他没想到,历史上的大明以及如今的大明都将受小冰期困扰,而人类整体却需要面对地球逐年变暖的困扰。

只能说,相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人类文明终究还是有些脆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