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50章 磁悬浮列车给老朱带来的亿点点震撼【求追订】

视频在超乎众人想象的高科技画面下继续着。

“类似的技术不止颠覆速度,还将颠覆各个领域。从人工心脏到人造卫星···那么,到底什么是磁悬浮?它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又将带领我们驶向怎样的未来?”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离开地表!”

至此,视频由第一个章节“磁悬浮,不止飞行”进入第二个章节“再见,地表”。

“对于传统火车而言,摩擦力是它的一生之敌。摩擦力如果太大,阻力和磨损也会越大;如果太小,就会出现车轮打滑(难以前进)的现象。”

“这便决定了传统列车的速度上限,通常不超过500公里每小时。怎么办呢?”

“干脆离开地表,彻底摆脱摩擦力!”

视频中以动画展现事物离开地表,仿佛处于真空之中,没有任何摩擦力的状态。

此时,不仅老朱、朱标等人看得认真,就连刚上学的小孩子都看得舍不得眨眼,显得对视频中科普内容很感兴趣的样子。

事实上,已经学习了一部份《自然科学》内容的皇子、皇孙,对目前的内容确实能听懂。正因如此,他们才听得更加投入。

视频中出现了一个后世常见的虚拟实验室,然而对众人来讲,却又是一个科幻感拉满的画面。

一个女子开始向众人讲述“磁悬浮”的原理。

“最高端的科技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原理,我们都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如果把相同磁极的磁铁装在列车和轨道上,列车不就能悬浮了吗?”

听着女子的话,看着她做简单的磁极实验,众人反应不一。

徐达、汤和想的是:我们都知道?可咱不知道呀。

而朱雄英等了解这一简单科学道理的人则眼睛一亮,心想:是啊,之前我咋没想到呢,把同磁极的磁铁分别装铁轨和火车上,不就能让火车悬浮起来了?

但脑子转得快的,却隐约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果然。

“但是,磁铁斥力并不稳定,它们会自动翻转为吸引模式。”

“所以,工程师们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如何反其道而行之?

在朱雄英皱眉思考这个问题时,视频画面一转,又换成了男子解说。

“这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在它的车身下方有一个C字形的悬浮架,正好可以与T字形的轨道抱在一起。在悬浮架上安装磁铁,就能让它利用与铁磁轨道之间吸引力,与车身重力达成平衡,让车身离开地表!”

“另外,这种车抱轨的结构,还能避免车身离开轨道。”

“不过,普通磁铁无法调整磁力大小,那该如何应对列车的载重变化呢?来点电就好了。”

这时候,视频画面又换成了女子解说,并在刚才的实验室中演示利用电流改变磁力的实验。

看到这里,不论是老朱、徐达等对电磁科学原理不懂的人,还是对其略懂的朱雄英等人,都觉得后世科学家太厉害了,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利用电生磁效应,通电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电流越大,磁场就越强,这就是磁力可控的电磁铁!”

“这样一来,只要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线圈电流,就能确保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10毫米的悬浮间隙。”

“不仅如此,在悬浮架的侧面还有两组线圈——当列车向轨道某侧偏移时,只要调节电流大小,就能把车身重新拉回中心位置,从而达到控制列车转向的目的。”

“现在,我们的‘地表飞行器’已经平稳的离开地表,下一步便是‘前进’。”

接着,视频进入第三个小章节“再见,发动机”。

又用各种实验及动画画面,讲述了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利用电流方向的迅速变化,不断改变磁场,持续地利用移动的磁场推动列车前进的。

如果说,前面朱雄英等拥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尚且能理解的话,那么这一段内容,朱雄英等人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了。

并非听不懂,而是似懂非懂。

至于朱元璋、徐达、汤和等原本就不了解这些科学知识的,自然是“如听天书,不明觉厉”。

视频的第四个小章节则是“再见,速度极限”。

“当列车速度超过400公里每小时后,空气将成为影响列车前进的最大阻力,能占到运行总阻力的80%以上。”

“这些形形色色的车头形状,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气动阻力而设计出来的,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视频中出现了高铁、磁悬浮等高速列车在现实中运行的场景,只见列车飞驰而过,周围画面都被拉扯得模糊,甚至让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看得头晕。

年轻人虽然感觉好点,却也一阵不适。

随后众人便都恍然——他们之前还以为后世列车车头设计成那种样子纯粹是因为审美呢,没想到竟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

朱元璋虽然不了解这些原理,可空气会成为高速行驶之阻力他却是能理解的——骑马疾驰时,可不就是会有迎面之风阻拦么?速度越快感觉到的风越大。

这风应该就是视频中所讲的空气阻力了。

“于是,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被提了出来——让空气消失!”

“这就是真空管道运输,也被称为超级高铁,它的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比现有的民航飞机速度还要快!”

只见视频中,列车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管道中疾驰,速度越来越快。

朱元璋等人只觉得这想法大胆、奇妙,而朱柏、朱雄英等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的人则更感不可思议——据他们所知,人类是需要生活在有空气的环境下,真空不仅没有人类所需的氧气,甚至还会产生内外压力问题。

所以,让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行驶,想想便知道很难达到。

果然,那个做实验的女子又出现了,在虚拟实验室中讲解:

“但别高兴得太早,常规的磁悬浮并不足以达到这样的速度,因为阻碍它加速的,竟是它自己!”

“这是一块电磁铁,在红外摄像仪下,你会发现它比普通磁铁的温度更高。这是因为线圈存在电阻,通电后发热产生损耗,这样的高温不仅威胁列车系统安全,同时还会削弱磁场强度。”

“那么有没有不发热的材料呢?有!”

众人只见视频中女子提出了一个蓝色大桶,用长柄勺子从里面舀出了什么液体,便见浓郁的冷气滚滚而下,看着就知道超级冷。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材料电阻就会突然降低为零,这就是超导体!”

“只要给超导线圈通一次电,就能将电流永久锁在里面,成为一个超级磁铁!”

随后男子解说又讲到,“利用与上海磁悬浮列车不同的原理,2015年日本的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零下269℃的环境下,载人跑出了603公里每小时的高速。”

“2021年,由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研发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成功下线,设计时速620公里,将工作温度提高到了零下196℃。”

“但要维持这样的温度,仍需要额外的冷却系统,所以还处于工程化验证阶段。”

“但这并不能阻挡人们继续探索的脚步,因为磁悬浮打开的,是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未来之门!”

时长十几分钟的视频至此,到了最后一个小章节:你好,未来!

讲述了磁悬浮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帮助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升空,帮助火箭发射,以及装载在卫星上、汽车上···等等。

当视频放完,观看的众人仍傻傻盯着屏幕,一时难以回过神来。

约莫十几秒后,汤和才感慨着道:“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咱原以为如今大明火车从京师到北平只需两三日功夫,已经足够快,没想到后世竟还有更快的火车!”

徐达也跟着开口,却是问道:“江宁侯,看视频中讲,后世咱中国已经发明出能每小时跑62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