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48章 大明的文化自信,意难平之大唐憾【求追订】

“白头鹰国确实曾有很多印第安人死于天花,但并非自然感染。”

“1763年,在北美的英军总指挥官杰弗里阿莫斯特曾公开表示:将带有天花病菌的毛毯送给原住民部落,是值得赞美的创举。”

“当时北美的不少印第安人也持有枪支,杀起来比较困难。但利用医学知识,大量赠送携带病毒、病菌物品,用人造瘟疫的方法悄悄灭杀整个印第安族群,就简单了很多。”

“这简直是生化战的典范!”

因为前面已经知晓了白头鹰国曾下达过针对印第安人的《剥皮令》,此时再得知白人曾利用病毒、病菌制造瘟疫企图灭绝印第安人,老朱等人反倒不觉得有什么了。

毕竟在中国历史上的族群战斗中,投毒虽然比较伤天和,但也是多次被使用的手段之一。

而这种手段,只要有了认识和防范,就比较难起作用了。

视频接下来内容说明印第安人并不笨。

“等到后来印第安人知道如何防范传染病后,哗盛顿等人就只能用野蛮的方法,即以军队、《剥皮令》等强硬手段来灭亡印第安人。”

“看到这里,我想有的人可能会想:印第安人被杀得这么惨,是不是因为他们抵抗得非常强烈,完全没有跟白人和解或者依附白人的想法呢?”

“事实上,印第安人中一直存在大量的投降派亲近欧洲殖民者,而印第安人中的主战派战斗力又很彪悍,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白人起初也确实拉拢并利用了投降派,即便如此,也用了三个世纪才将印第安人屠杀得近乎灭绝。”

“因为北美的白人越来越多,对土地、财富也越来越贪婪。所以,即便原本跟白人签订过协议的投降派,最终也难逃一死。”

“也许投降派投靠白人的前几十年中,只是生活条件恶劣了些。但事实就是,三个世纪后所有主战派被杀绝,而投降派的后代则只活下来25万人。”

“投降派印第安人怎么越来越少的不重要——白头鹰国官方的那些理由听听就行了,谁信谁傻。”

“而另一个事实就是,如今白头鹰国白人则膨胀到了一亿多。很显然,白头鹰国的扩张史完全就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视频播放到这里便结束了。

这次众人倒是没愣神,跟着就议论起来。

李文忠感慨道:“真没有想到,历史上的欧洲白人竟是如此对待美洲土人的——他们当时开拓美洲时,难道不像咱大明此时一般,觉得人力匮乏,土人可收为己用吗?”

刘宽解释道,“从哥伦布西元1492年首次发现美洲大陆算起,即便到后世白头鹰国建立,也长达两三百年。”

“如果算上白头鹰国扩张的一百多年,这个时间更是长达三四百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北美的白人繁衍足够多的后代,况且他们又大规模从非洲贩来黑奴,乃至从中国招来便宜的劳工,又哪里需要美洲土人?”

“再则,美洲土人与白人的土地矛盾是确实存在的,土人只要不愿意交出土地,就必然会被白人当做敌人消灭。”

至于大明在美洲对土人施行的政策,刘宽没说,因为老朱、朱标、李文忠等人都知道。

首先,跟当年欧洲殖民者不同的是,大明是以庞大帝国之力开拓美洲,派过去的卫所军实力远超当年的白人殖民者。

所以,大明如果看上的土地为土人所据,往往会先派使者,以势压人,让土人屈伏并归附,为大明所用。

如果土人不愿归附,才会用兵。

但即使用兵,也不会行大举屠杀之举——战斗之后最多杀掉该部族的高层,其余人则是俘虏为苦役,然后通过劳动、教化等手段,慢慢的将其归化。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自信。

大明相信自己的文化,能令美洲土人最终归化为新的汉人,或是如同归附大明朝廷的蒙、苗、彝、藏等少族之人。

至于欧洲殖民者,如当时的大英帝国,虽然号称日不落是,国家实力确实强大得很,但文化自信显然不足,且在国家壮大过程中一直都行的是强盗之举,自是不会也不能采取如今大明这般对待美洲土人的政策。

当众人议论了几句后,湘王朱柏出声问:“老师,既然美洲土人属于那什么蒙古人种的美洲支系,甚至有可能是殷商遗民。”

“那岂不是为咱们归化美洲土人提供了依据?令归化之事更加容易?”

刘宽笑着点头,“甭管这事是不是真的,既然咱们如今需要归化那些愿意归附的美洲土人,不妨宣传此事,令美洲土人之归化更加名正言顺。”

朱柏露出喜色,又道:“其实这几年,我对南洋土人、澳洲土人、非洲土人、美洲土人都有些许研究。”

“可以确定的说,美洲土人算是咱们最好的归化目标——即便是将来美洲土人归化不完,也不必学历史上欧洲白人般行屠杀灭绝之举,完全可以将多出的美洲土人迁徙到南洋、澳洲、非洲去!”

听了这番话,从老朱到朱标、朱雄英、刘宽都神色微动,觉得确实是个好主意。

朱标当即道:“若如此,那咱大明在开拓美洲时,针对当地的土人政策还需再柔和些许,争取少造杀戮。”

就连年轻气盛、行事风格一直比较铁血的朱雄英都点头道:“六叔不是一直在想海外诸蕃求取人口,以改良楚国土人血脉吗?依我看,除了欧洲白人之外,美洲土人也算是种不错的人口来源。”

“美洲虽然距离南洋远了些,但欧洲距离南洋同样不近。”

刘宽则道:“若是能开辟南太平洋航线,其实南美洲到南洋并不算太远,至少比欧洲到南洋要近一些。”

朱标点头,“远洋探索舰队一直在探索、开辟新的航线,相信关于南太平洋航线的探索,近几年内就会有结果。”

随后,几人又议论了一会儿印第安人的事,朱元璋便示意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刘宽调出第三个视频触屏播放。

这次却是没做介绍。

因为他觉得这个视频内容对众人来讲比较容易看懂。

视频开始,标题就出现在平板屏幕上。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是如何铸就的?”

金戈铁马的战场动画下,一个男子语气颇为激昂的讲述起来:

“华夏历史上的意难平有哪些?又有哪些壮烈的时刻?”

“是‘誓死守孤城,不为大汉耻’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需生入玉门关。’”

“是安史之乱下,时穷节乃现的大唐泣血孤臣,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是南明已残山剩水退无可退,却能两蹶名王声震天下的晋王李定国!‘最怜日暮穷途后,犹有挥戈李晋王’!”

“是甲午海战直奔日军旗舰,誓与水师共存亡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文明总会有低谷,但正因为的风骨气节,在低谷中的誓死捍卫,一个民族才有再次突围的可能···”

与是解说相配的,是后世各种影视片、纪录片的战争画面。

其中尤其让徐达、汤和等人注意的是叙述那晋王李定国的话语与画面——两人都很清楚,大明是有不封活的异姓王的潜规则,这李定国竟然能活着封王,必然是那南明柱石一样的人物。

只是不知是后世那个武勋或将门,竟能培养出如此忠臣良将。姓李,必然不是他们徐、汤两家了。

接着,视频又掠过一些后世中国展现军事实力的军演画面、将士巡边画面,再次让众人看得目不转睛。

可惜这画面并不多,几秒钟就放过去了。

随即,视频开始以“安西军陷落”、“白发兵”、“苍生无言,河西”、“敦煌归义军”、“六郡山河”、“全文背诵”、“历史与人”几个段落,讲述以盛唐落幕、暮唐憾事为主的历史。

同时,视频中还穿插了不少游戏《燕云十六声》的画面与讲述。

刘宽自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阿婆主做这期视频多半为了宣传《燕云十六声》,甚至可能为了恰饭。

但因为融入的这部分《燕云十六声》内容,如安西白发军、数代人挖掘坎儿井等内容实在太过精彩,所以他并没有删减。

至于老朱一家子,还有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则看得目不转睛,投入得很。

虽然这里面的有些事情他们知道,老朱等人甚至听刘宽讲过安西白发军的故事,可此时通过剪辑好的视频来了解那段历史,以及后来的归义军历史,仍觉震撼,然后便是感慨不已。

“太多自来水为这次《燕云十六声》的西域剧情疯狂打call了。我也发现,该游戏特别喜欢跳出英雄叙事的套路,选择用小人物的视角,去重构历史记忆。”

“历史中的小人物对历史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你想啊,今天我们靠什么来了解历史?甲骨、青铜、竹简、壁画。”

“商代的甲骨卜辞,那是不知名的卜者们一刀一刀刻上去的;周朝的青铜器,那是无名的匠人们一件一件浇铸的;睡虎地秦简,是一个大秦最基层的公务员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敦煌莫高窟,是无数匠人日以继夜留下的奇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