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24章 朱元璋暗访曲阜(四)【求追订】

当夜,曲阜宝华楼。

孔五爷和二公子孔公辙都很给孔公升这个知县的面子,前来赴宴。

孔公升则包下了宝华楼最大的包厢,也即是三楼,又请来了曲阜县城里最出名的歌女以及府里养的一队舞姬前来表演歌舞助兴。

宴席过半,孔公升、孔五爷、孔公辙都各自搂着一名舞姬,形骸放浪。

这时,孔公升才说起了正事,只是一只手还在舞姬身上作怪。

“五爷、二公子可知道邹兰儿?”

孔公辙先颇为感兴趣地道:“邹兰儿?难道是曲阜或者兖州城中新的名伶或青楼头牌吗?”

听这话,孔公升还以为邹兰儿之事与孔公辙无关,于是看向孔五爷。

孔五爷道:“熙文(孔公辙字),你忘了?两个多月前你到我家中饮宴,看中了一个叫兰儿的婢女,便讨要了去。”

“那兰儿的父亲叫邹二,居然连续两个月都要来见那小婢,都让我派人打发了。”

“哦,”孔公辙这才恍然想起什么,“原来是那个兰儿,五叔要不说我都快把这小婢忘了——我当初是看她有几分清纯可人,本想收入房中疼爱一番。”

“谁知这小婢竟不识趣,不愿意,还敢反抗弄伤了我,我一气之下狠狠教训了她一顿,让将她关了起来,谁知她不知哪里受了伤,过一夜就死了。”

“我只好让人埋到府内的芍药圃下,就当花肥了。五叔,你该不会又想将那小婢要回去吧?这么久了,估计尸首都烂了。”

孔公辙在叙述这件事时语气很平淡,就好像在说生活中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这番平淡让孔五爷及孔公升都愣了愣,随即都暗自感慨:不愧是衍圣公的二公子,遇到事儿了真就一点儿都不慌。

回过神后,孔五爷便道:“熙文,你这就是看不起五叔我了,别说人都成了花肥,就算是个活人,我送出去的也不会再要回来。”

孔公升则道:“五爷、二公子,邹兰儿的事怕是有些麻烦呀——今日那邹二写了状纸,请了状师,来知县状告二位害了邹兰儿的性命。”

孔五爷瞪眼道,“那邹二怎敢?”

孔公辙则迷惑道,“邹二又是哪个?”

“邹二便是邹兰儿的爹,也是五爷家的佃户。”

一听是孔家佃户,孔公辙便道:“哦,一个佃户呀,那不是随便就能解决了吗,公升兄为何还专门在这晚宴上提起,简直扫兴。”

孔公辙神色先是淡然,说着说着就有点不高兴了。

他觉得孔公升这个知县未免格局小了些——一个佃户的事,哪里值得说了?

孔公升道:“二公子别急,听我把话说完嘛。我派人去调查了,这邹二就是个普通佃户,没什么背景。”

“只是不知从哪里请来个状师,状纸写得不错。不过状纸写得再好,他也只是个状师,待三日后审理此案时,我会让他们知道,这曲阜王法由谁来定。”

孔五爷凑趣道,“那还用说,自是我们这些文宣王的后人来定了。”

孔子去世后,最早对其追封的是鲁哀公,封其为尼父。

后面汉代、北魏、北周、隋、唐一代代加封,最高是封公,多数都只给个先师、先圣的称号。

等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或许是为了彰显盛唐气象,又或者他本就比较任性,直接超过历代,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此后宋、元皆承袭唐代旧例,封孔子为文宣王。

这中间,西夏更是胡搞,把孔子追封为文宣帝——好嘛,孔子在天有灵,知道自己被后世人追封为皇帝了,不知有何感想。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对待孔府方面很多都是向前朝看齐,甚至还要略微超过,除了要竖起孔子这面儒学招牌外,也有彰显大明开国气象旨意。

所以,孔子目前在大明的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王”。

要等待嘉靖年间,出现一个叫张璁的,认为孔子封王名不正言不顺,朝廷这才去孔子王号,改封为“至圣先师”。

也即是说,历史上明代嘉靖之前的孔府才是地位最尊崇的,嘉靖年间一些反思孔子过度神圣化的思潮出现后,孔府在儒林地位就下降了很多。

然而也正是因此,如今孔公升、孔五爷才敢称他们孔家的“家规”,就是曲阜的“王法”。

孔公升专门搞这个夜宴,说明此事,本是想卖孔五爷、孔公辙一个人情。

这人情孔五爷倒似乎是受了,可孔公辙却毫不在乎,一副孔公升理所当然该如此般的样子。

叫孔公升心里好不气恼。

可他偏偏不敢表现出来,还得再次保证,会将此事办好,绝不给嫡脉添麻烦。

因为他很清楚,他这个知县虽是由朝廷任命,可在曲阜能有多大权力,却跟孔府有关——事实上,曲阜的很多事他都得跟孔府商量着办。

其他州县的地方士绅对官府都有颇大影响力,而孔府几乎是曲阜惟一的“士绅”、“豪门”,自然对曲阜方方面面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孔公升自愿给孔家嫡脉当狗···

···

朱元璋这边得知曲阜知县要三日后才开衙审理此案,便耐心等着。

不过锦衣卫办事效率倒是很快,才过了两日,便查到了孔公辙的不少事情。

“近三年便打死或虐待致死至少五名婢女?”朱元璋翻看着锦衣卫搜集的资料,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成纪点头道,“孔公辙今年虽然才二十二岁,但根据我们查探到的消息,他极可能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凌辱、虐待婢女的喜好。”

“不过因为一些婢女属于孔府的‘家生子’,还有一些则跟家中早早断了联系,再加上查访时间有限,所以目前能确定是被孔公辙害死的婢女只有五个。”

“而且我们的人已经确定,孔公辙最喜欢将死掉的婢女埋到他所居住院子后面的芍药圃中,说是以女尸做花肥,芍药开得更艳丽。”

砰!

朱元璋听了气得将手中资料拍在桌上,哼道:“尸体做肥,花开得能不艳丽吗?依咱看,此子已然没了人性!”

此时,朱元璋有点庆幸成纪是晚上来禀报,刘长安、刘若月都已经睡了,不然听到这事说不得会被吓到,留下心理阴影。

他随即又问:“那孔讷是否知晓孔公辙犯的这些事?”

孔讷是大明的第二代衍圣公,在洪武十七年继任的,虽是大明名义上的文臣之首(朱元璋废宰相后,衍圣公就成了大明的文臣之首),可之前表现倒是规规矩矩——每次大朝会都是按时来朝觐,从没出过什么幺蛾子。

成纪略微犹豫了下,还是道:“根据我们的人探查,孔讷应该是知道的,可惜锦衣卫目前还未掌握切实的证据。”

朱元璋又问:“那孔讷本人及其嫡长子孔公鉴可有犯过什么事?”

成纪道,“孔讷之事尚未查到,但那孔公鉴却是有龙阳之好,喜押玩小厮,甚至还偷偷包养了一个名伶。”

“除此外,倒是没查到孔公鉴的其他事,不过他手底下的管事、仆从,却是仗着他的名声,做了些放印子钱、强买强卖、将人打成重伤等坏事。”

“至于孔内、孔公鉴是否知道这些,目前也需要证据才能证实。”

朱元璋冷哼道,“彼辈就算是真的不知道,也该狠狠惩治——孔讷、孔公鉴等孔府重要人物的罪证你们继续追查,咱要看看这些孔夫子的后人究竟给他们先人脸上抹了多少黑。”

成纪肃声答应,“是!”

转眼又是一日过去,终于到了曲阜开衙审理邹二状告孔五爷、孔公辙害其女儿邹兰儿性命一案。

后世电视剧中,似乎但凡县衙审案,百姓们都可以上县衙大院里随便围观,有的甚至县衙大堂就直接像商铺一样,什么也不隔的对着大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县衙都是院落式建筑。

一般的案子都是由县衙刑房办理,只有极少数案子需要知县开衙审理。

并且即便知县开衙审案,最多也就是邀请几位当地士绅来堂内坐着旁观,至于说普通老百姓想进县衙里围观,只在极少数的特殊情景中出现。

比如说,知县需要通过审理某个案子向百姓证明什么,或者说通过审案来平民愤。

邹二的这个案子显然不在此列。

所以,当这日邹二及“状师”陈理来到县衙时,公堂上只有孔公升这个知县,以及他的师爷和刑房典吏、书办,再就是县衙的皂班衙吏(因为官吏改革,地方书办、衙役等也成为有编制的小吏了)。

陈理作为一名普通的精锐锦衣卫,知道这次是他难得的表现机会,因此过去三日为邹二的案子做足了准备。

可当孔公升一开口,他便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