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10章 以大明律严惩日国贵族、武士!大归化【求追订】

大明京师。

皇宫,奉先殿。

刘宽与数位内阁阁臣、军机大臣同列殿内,参议日国战后处置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刘宽并非是由朱元璋特诏过来的,而是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参与——在征日战争开始前,朱元璋便下了一道圣旨,让刘宽又多了一份军机大臣的兼职。

其实朱元璋原本是想让刘宽入阁的,但一则考虑到刘宽终究还有点年轻,二则考虑到入阁之后将承担许多事务,会耽搁天工院那边的事,朱元璋便放弃了这一想法。

“先说说日国南朝该如何处置吧。”

朱元璋虽然自马皇后丧礼后便感觉精力不济,可在外臣面前却仍保持着一副精神矍铄的样子,双目扫视众臣时仍有强大的压迫力。

礼部尚书詹徽率先出列,道:“陛下,日国南朝既是献上降表内附的,臣以为可以参照对高丽国的处置办法。”

户部尚书杨靖跟着道,“臣亦认为可以参照高丽国处置办法。”

吏部尚书王钝跟着道,“臣附议。”

见此,刘宽赶紧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反对!”

刘宽这一反对,立马惹得詹徽、杨靖等人侧目,且皆面露不解之色。

朱元璋:“刘宽,说说你怎么想的。”

刘宽一脸正色地道:“陛下,日人不同于高丽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更强,对日国认同感也更高,尤其是贵族及武士阶层。”

“若是参照昔日对待高丽的处置办法,将那些贵族迁居大明内地诸城,只怕不仅难以令彼辈迅速融入我大明,反而会让大明内多出一批心怀日国的士绅、富豪。”

“待到百年之后,朝廷对地方掌控力稍弱,只怕彼辈便会成为祸乱之源!”

虽然一众阁臣、军机大臣都知道刘宽是朱元璋眼前的红人,甚至对刘宽来历有猜测,可听到他这番言论,还是有人忍不住出声质疑。

詹徽便皱眉道:“刘院正怕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日国南朝才多少贵族,尚不足昔日高丽世家一半多,如何就会成为祸乱根源?”

刘宽道:“詹尚书,我方才说的不明白吗?日国人不同于高丽人,他们对国家认同感更高,甚至可以说比高丽人高得多。”

“我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詹尚书会因为中国为外族统治,就轻易放弃汉家语言、文字及习俗吗?”

“若有朝一日外族统治力减弱,詹尚书子孙后代难道不会图谋恢复华夏正朔?”

詹徽听得眉头裹成一团。

因为刘宽的问题明显就是陷井。

他若说会放弃汉家语言、文字,子孙后代也不会想着恢复华夏正朔,那就是没有骨气,甚至可以说有想要顺从前朝蒙元统治的嫌疑,属于政治错误了。

他若说不会,那不就正好佐证了刘宽的“日**根论”?

一时气得胡子翘翘的,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户部尚书杨靖出声道,“那刘院正认为该如何处置日国南朝?他们主动降表投降,我大明总不能做得太难看吧?”

刘宽面向朱元璋,道:“陛下,臣以为日国南朝既献表内附,那么朝廷就该对日国南朝百姓负责——此百姓不仅是指那些贵族、武士,更指那些没有姓氏的黔首。”

“所以,请朝廷派出由刑部、督察院、锦衣卫所组成的钦差队伍,前去处理日国南朝不法之事。”

“按照咱大明的律法,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该斩首、夷族的便斩首、夷族!”

听刘宽这么说,詹徽、杨靖等人皆神色骇然。

随即詹徽赶紧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啊——历朝历代,都不曾听闻有追究归降之前罪责的事。若朝廷真这么做,必然会激得日国南朝之贵族、武士纷纷揭竿而起!”

杨靖等人亦跟着道:“还请陛下三思!”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朱元璋似乎真的在三思,但不过十几秒,他便道:“尔等难道觉得若日国南朝贵族、武士揭竿而起,咱大明不能平定?”

詹徽等人没想到朱元璋会这么问,愣了愣相继摇头道:“当然不是。”

朱元璋又道,“那咱问你们,是咱大明根基稳固、长治久安重要,还是那些日国贵族、武士的性命重要?”

詹徽面露苦涩,却不得不回答道:“自是大明根基稳固、长治久安更重要。”

朱元璋站了起来,洪声道:“那杀一批日国贵族、武士又何妨?咱也不怕告诉尔等,若非担心有碍朝廷名声,咱直接便下旨,将日国南朝所有贵族皆抄家,男子斩首,女子发配!武士亦全部流放!”

詹徽等大臣听得汗毛直竖,没想到朱元璋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激进,这么大的杀性。

所以说,在朱元璋眼中,刘宽的激进建言反而太保守了?

这么想,一时间没人再敢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了。

“刘宽,你继续讲。”

“是。”得到老朱这么给力的支持,刘宽也更有劲儿了,“对于那些犯了罪的日国贵族、武士,咱们自是不需要客气,甚至可以从严处置。”

“至于极少数没有犯罪,或者说查不到罪证的日国贵族、武士,臣认为可以将彼辈迁徙到大明内陆。”

“但必须对其家族进行极致的拆分,如兄弟成年数人的,只许一人奉养父母,其余人必须分户,且迁徙到不同州府。”

“再规定彼辈必须更改汉家姓名,限期学会汉话,且不得做日人着装,甚至屋中不许有任何与日国文化有关之物。一旦发现,必须严惩!”

虽然刘宽觉得,依照大明律,日国南朝没犯过罪的贵族、武士只怕很少,但依旧对彼辈进行了极为严厉的防范——若非没有名义,他都想建议直接将日国贵族、武士中的男子都打为苦役了。

詹徽等人则觉得若按刘宽这套方法,对日国人也未免太过严厉了,只怕到时候会激得日国南朝降而复叛。

又或者,刘宽的目的就是激日国南朝叛乱?

‘这刘宽跟日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竟要致日国贵族、武士于死地?’

‘难不成,这位之所以会被贬下凡间,便是因为在天界被那日国神灵陷害了?’

‘又或者,这位前世曾托生在日国,遭日国贵族虐待过?’

詹徽、杨靖等人见无法改变朱元璋的想法,就不禁对刘宽建言之因胡乱揣测起来。

朱元璋、朱标自是都知道刘宽为何如此痛恨日人。

朱标虽然也觉得按刘宽所言处置日国南朝贵族、武士,未免太过严苛了些,等于是逼那些人造反,可他也明白,日国之事若不处理好,会给大明江山留下不小的后患。

所以,最终他和朱元璋都同意以刘宽的建言为主,去处置日国南朝的贵族、武士。

至于被大明打下来的日国北朝、大和国,那些贵族、武士处理起来就不需要顾忌什么了。

日国北朝的贵族肯定是一律抄家,成年男子斩首,妇孺发配。

凡参与对抗大明战事的武士皆打为苦役,送去挖矿、修路——至于没参与对抗大明战事的?你说没参与就没参与?日国都要灭亡了,身为武士,怎么可能挺身而出?

所以,只要是武士,必然就参与了对抗大明的战事!

而大和国贵族本就少,即便有几家及时投降大明的,按照对待日国南朝贵族、武士的方法处置就可以了,估计没有一家贵族能够幸存···

这场内阁、军机处联合会议散会后,刘宽又被老朱、朱标留了下来。

“刘宽,跟那些人议事有时候未免太耽误时间,所以这处理日国黔首之事,咱想先听你仔细说说。”

刘宽道:“便是陛下不问,臣也会就此事建言——日国黔首虽然没文化,甚至没几个识字的,但到底受日国习俗、文化影响,不可不防。”

“臣的想法是,哪怕花费二三十年时间,也要将日国黔首迁徙出去,并且所有人都要改汉名——这既是让他们忘掉日国先祖,也算是施以恩惠,毕竟目前日国大部分黔首都是没姓氏的。”

朱标对迁徙日国黔首是没有任何异议的,闻言便道:“那妹婿认为日国黔首适合迁徙到哪些地方?”

刘宽沉吟了下,“日国黔首毕竟有数百万,迁徙的越分散越好,免得他们抱团影响归化。”

“所以,臣以为,可以甘肃、漠北、吉林、西域这些地方迁徙多点;再次是贵州、云南、广西这需要人力开发的西南三省。”

“还可以让各海外藩国迁徙一批过去——如今海外各藩都需要人口,想必一起瓜分个上百万日国黔首不成问题。”

“最后,大明内陆各行省也可以撒芝麻般迁徙些许,但绝不能多。”

“此外,待这些日国黔首迁徙之后,对他们下一代的教育一定要抓紧。”

“日国下一代男子必须要入学校,学习汉字;下一代无论男女,都必须说汉话,甚至是禁止他们说日国话!”

朱标听完先是点头,随即又不禁道:“日国黔首毕竟有那么多,仅过去一带就禁止他们说日语只怕很难。”

刘宽闻言,罕见地露出一抹有些阴险的笑容,道:“太子殿下,此事简单,届时只需暗示地方学校歧视日人学子即可。”

“甚至,不需要暗示,这些迁徙过去的日人都可能被歧视。而为了避免这种歧视,他们必然会一代代地努力隐藏出自日国的身份。”

“如此几代人下去,也许他们自己都会忘记,先祖是从日国迁徙而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