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98章 朱棣欲招科技大能,交通规则与图刊【求追订】

“殿下既是以东爪哇作为领土重心,却觉得当地土人太多,那就将土人迁徙到婆罗洲,或者干脆迁徙到澳洲大陆去。”

“爪哇人也都掌握着不错的农耕技术,完全可以成为楚国开垦婆罗洲、澳洲大陆的先驱。”

“而东爪哇的土人减少,再加上附属移民增多,等数十年后作为基本盘的汉人也增多,土人教化也有了一定成果,楚国在东爪哇的统治自然就稳固了。”

刘宽将完整的建议道了出来。

朱桢先是颇为高兴地点头,随即想到什么,看向一旁朱棣,道:“四哥,我能不能用爪哇土人和你交换印度土人?”

“方才妹婿的话四哥也听到了,在大明移民和当地土人之间增加一个附属移民,可以缓冲彼此之间的矛盾。”

“另外,爪哇人农耕技术不错,某些方面甚至直追咱大明百姓,可是颇为难得的农夫。”

朱棣其实并不觉得燕藩需要什么附属移民作为缓冲。

但他看好朱桢和楚藩,有心交好,为长远谋画,便笑着道:“可以交换一批,但不用太多,另外同等人数下,你能否给予一些补偿?”

“都是人,而且爪哇人还精通农耕,四哥怎好意思问我要补偿呢?”朱桢听了有点不乐意。

不建藩不知当一国之主的难啊,这也要钱粮,那也要人力,钱粮人口物资再多都不会嫌多的。

朱棣同样不肯吃亏,道:“六弟若不愿就算了,反正俺燕藩本也不需要什么附属移民。”

“别呀。”朱桢妥协了,“补偿就补偿吧,不过四哥可不许狮子大开口。”

朱棣笑道,“放心,俺不会让六弟太吃亏的,每交换一批人口只需补偿俺一些香料就行了···”

就这样,朱棣、朱桢竟当着刘宽的面谈起生意来。

···

···

燕藩、楚藩离大明较近,因此朱棣、朱桢是回来较早的。等到三月份,齐王朱榑也回到了京师。

至于远在非洲的晋王、代王,以及远在美洲的秦王、鲁王,回来的会更晚,甚至拖到下半年也可能。

这些海外藩王回到京师后,会为马皇后守孝四十九日——他们毕竟都是在海外建藩的一国之君,就好像朱标,不可能说抛弃国事不管,为父母守孝三年,连守孝三月都不可能。

倒是禁酒肉、穿素服这类不影响他们处理国务的孝举,可以向民间看齐。

守孝四十九日后,朱棣等人也并未急着离去。

他们藩国离大明京师最近也有万里之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要顺带办一些事。

比如招募更多愿意前往他们藩国建立功勋的人才,与之前投资他们建藩的大明“股东”做当面交流,寻找更多的富贾为藩国“招商引资”,乃至了解大明如今一些前沿科技,等等。

而京师也因为几位藩王的回归、外地富贾入京等事更繁华了几分。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初。

这日,朱棣向朝廷申请参观火电站并获得允许后,便带着随从来到京师火电站。

朱棣是六年前出海建藩的,此次回京对他而言,除了城内城外楼房更多之外,京师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通了电,甚至街头巷尾都安装了路灯,而朝廷也彻底开了宵禁,到了夜晚整个京师都会化为一座不夜城。

因此,他很想了解下能向整个京师供电的火力发电站什么样。

可惜的是,他拿着朝廷的公文来到火电站后,虽然受到火电站官吏的热情接待,可到里面参观一番后,对于火力发电的某些科技问题仍是一知半解。

等参观完离开了火力发电站,朱棣不禁冲左右随员感慨道,“咱们燕国如今各种人才都缺,可最缺的,还是一位科技大能啊。”

“此番若是能有一位科技大能随同参观火电站,说不定过几年咱们燕国也能建立起咱们自己的火电站。”

作为护卫将官的朱能挠了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傻笑。

另一边同为护卫将官的张辅因为学习了一些科学、科技知识,闻言不禁道:“大王,俺们燕国要发展科技,也该想办法先搞出蒸汽机、修建铁路,火电站、电灯这些东西感觉对燕国没多大用处。”

张辅才二十岁,生得挺拔英俊,又颇具军事天赋,再加上其父张玉如今战功堪堪位于诸将之首,为燕**方柱石,因此朱棣对张辅也很看重,几乎是当自家子侄培养。

当然,若论信任的话,他大约还是对朱能这个父辈即为燕藩护卫将官的“家生子”更信任些。

此时听见张辅的发言,朱棣不禁拍了下张辅后脑勺,道:“你小子懂个屁——你以为发电站不重要,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将来电力会有多少奇妙的应用。”

“另外,蒸汽机那东西,咱们燕国已经在‘研发’中了,相信近两年就能制造出来,铁路也修得。”

“可发电站、电灯,咱们燕国没有技术,即便投入大量钱粮、人力,也未必能突破。”

“这一次在京师机会难得,我们一定要招募到一位在科学、科技方面造诣足够高深的大才回去。”

“就算招募不到科学之道的大才,也要多拐几个京师大学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走。”

张辅听了若有所思,问:“大王,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去京师大学逛一逛?”

朱棣打开折扇,“算你小子聪明了一回,走吧。”

如今京师很多街道人流颇众,自行车、马车也多出了很多,因此警部下面增设了交通管理司,并制定了新的交通秩序。

朱棣等人刚回到京师时,还曾因违反交通规则闹出一些笑话,如今却是适应了。

因为朱棣想顺带浏览下街上的店铺和景物,一行人几十人都是安步当车。

来到一处十字路口,瞧见站在路口中间圆台上的“交警”向这边竖起小红旗,朱棣等人赶紧在踏入人行道前止住步伐。

当初朱棣刚回京师闹的笑话之一,就是“闯红旗”——那时他见路上人忽然都不走了,还以为百姓们看出他身份贵重,故意给他让路呢,结果他带着随从走到路上,竟被几个小交警纠缠了许久,非要让他缴纳罚款。

罚款也就罢了,他燕王在印度打了六年的仗,并不缺钱。

可小交警还非要查他的腰牌,给他记过!

并且警告他,如果记大过五次、中过十次、小过十五次,就不能入城,必须到交通管理局去学习交通法规,通过相关考试,才能再次获得在京师正常行走的资格。

当时朱棣还以为被人针对了,生气的亮出身份,拒不配合···最后被宫里来的一位太监从交通管理司接出来,才知道闹了笑话,感觉都没脸进宫了。

如今朱棣可是知道,交通管理司是连皇子皇孙都敢惩罚的部门,所以在京师游览时,就很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了。

“红旗停,绿旗行,灰旗出来等一等”,也成为了朱棣和随从们都会背诵的交通守则。

至于说行人走路边、车辆靠右行驶等交通规则,有些是以前就有的,朱棣等人自是知道,有些后来增添的,他们也都了解了。

好在京师交通管制严格的地方并不多,倒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正常生活。

过了马路,沿街走了会儿,到了一处书铺附近,朱棣忽然被一个叫卖声所吸引。

“《海国图刊》最新期出来啦!销量仅次于《海外风物》的海外内刊物,想要了解海外地理、民俗以及新鲜事的赶紧来买,一会儿就卖没了!”

“快来买啦!两贯钱一册,有精致彩色配图,里面还有外国美女子,绝对划算!”

朱棣顿时脚步一停,往那书铺走去。

朱能、张辅对视了眼,心道:大王该不会想看那报刊上的外国美女子吧?难道大王对在印度纳的那几位美女厌倦了,想找新的?

大王也不是好色之人呀。

两人不解地跟着来到了书铺,便见朱棣道:“书僮(对书店店员的称呼),把你们这边有的各期《海国图刊》都找出来,若内容不错,俺便买一套。”

朱棣衣着不凡,气势就更不凡了,再加上带着随从,书僮一看就知道是大主顾,当即热情地应了,去帮朱棣找来了店里有的十几本《海国图刊》。

朱棣一一翻着看了,发现这《海国图刊》内容基本是模仿《海外风物》,但在介绍海外地理、民俗上的专业性明显不足,以传闻为主。

但是,《海国图刊》有两个优点:其一,确如那书僮叫喊的一般,有不少精美配图,甚至每期都有人物绘图,而且以异域美女为主。

其中有些美女绘图在朱棣看来,甚至有那么点点春宫图的意味了。

作为男人,朱棣可以想象,就凭这些异域美女绘图,这刊物就不愁卖。

其次,这刊物中介绍海外之事虽以传闻为主,可却更具故事性、趣味性。

如某某在海外哪里发现了宝藏,从一个穷小子一月成为大富翁;又如,某个打了三十年光棍的男子,到海外闯荡,九死一生后竟被某方国公主看重,成为了该方国驸马!

旁边还配了该方国公主的精品绘图,简直美艳不可方物。

朱棣虽然内心毫无波动,但他知道,普通人看了肯定对去海外闯荡心生神往。

因此,翻看了几册刊物后,他便道:“这一套刊物俺都买了,另外咨询个事——你可知这《海国图刊》的出版社在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