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75章 老朱小朱论未来,珍珠翡翠白玉汤【求追订】

后世大刘在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为大众所熟知,而他诸多科幻作品中最出名的便是《三体》,其次是《流浪地球》。

刘宽穿越前也只了解过《三体》、《流浪地球》等几部大刘的科幻作品,《月夜》正是其中之一。

原本听马皇后想听科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体》,毕竟这部作品太经典了。

但想到《三体》内容太过复杂,涉及的后世科技乃至未来科技太多,篇幅也长,即便有他讲解,朱元璋、马皇后等人也未必听得懂。

再加上《三体》第一部时代背景比较特殊,解释起来也麻烦,刘宽就打消了讲《三体》的想法。

至于《流浪地球》电影是精采的,但刘宽看过原著——说实话,除非他能一句不变地复述原著,不然听起来也没多大意思。

所以,刘宽最终从记忆中找出了这部短篇科幻《月夜》。

这个故事在大刘写作时(2008年)脑洞算是比较大的、故事立意也颇新,但内容却比较简单。

讲的是21世纪初的主角在中秋之夜收到了他自己从22世纪打来的三通电话,即2123年,2119年,2125年。

前两通电话,未来主角让现代主角利用未来的技术,改变了人类之后一百多年的能源历史,结果发现人类社会反而比原来变得更糟,于是第三通电话中未来主角便嘱咐现代主角什么都不要改变。

而表述的想法有大概有四个:

“凡人把关键的事早做一百多年,就能起到上帝的作用。”

“人类向自然索取是那么容易,可想补救却那么难。”

“他曾在一夜三次改变人类的历史,但最终却选择什么都不改变。”

“只要你明白了在浩瀚时空中,个人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就能对任何事情都放宽心了。”

“···”

这虽然是一部短篇,但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可控核聚变”、“光伏发电”这类后世科技,又有利用“硅犁”技术摄取太阳能、以“超深钻井”技术开采地球深处电流这种幻想科技,所以刘宽讲了一个多小时,才让朱元璋、马皇后听明白这篇。

听完后,三人沉默了好一会儿。

然后朱元璋便率先问道,“刘宽,你所讲的这篇《月夜》中,时空是能够相互影响的,这似乎与你之前所讲的平行时空不同?”

“回陛下,确实不同。”刘宽解释道,“这篇中时空是单线的,似乎不存在平行时空,所以21世纪的主角随便做一件事,都可能对未来造成巨大影响。”

“而根据微臣的观察,如今的大明跟微臣所来的后世,应该算是平行时空——之前几次怪雾出现时,微臣和太子殿下都曾观看过后世的新闻,并没有发现大明所处时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甚至,后世都没有跨江大桥、京沪铁路消失的报道——说明后世这大桥和铁路都还在原地。而这,就是大明与后世分属于平行时空的最好证明。”

朱元璋听得微微点头,随即又沉思起来。

这时朱标问:“妹婿,听方才这篇的意思,人类社会即便得到超前的科技,未来也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差。”

“像中,人类使用煤炭、石油这类能源,只是让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可用了那超前的硅犁、超深钻井技术,却几乎让人类走上绝路。”

“如今咱大明也从妹婿这里获得了许多未来科技,会不会让大明的未来变得比原历史更糟糕?”

刘宽微微意外,没想到朱标会想到这一层。

他略微沉吟,道:“太子殿下,其实微臣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后世中国虽然在大明灭亡后经历诸多磨难,更有百年屈辱,可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回到世界强国之列。”

“如今大明因微臣到来而改变,未来也不会有满清,那么后世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就很难说了。”

“但微臣觉得,我们有数千年文化作为根基,如今又拥有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个世纪的科技,并且重视科学,走向了科技强国之路。”

“将来就算变得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且大概率会变得更好。”

朱标听了松口气,道:“你这么说,我倒是放心了些。”

刘宽也暗吐口气。

他并没有完全说实话——他其实也曾担忧未来走向更坏的方向,毕竟大明太强了,就有可能意味着“家天下”的时代更长、封建社会更稳固,最终影响到后世国家的发展。

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却令他每每想到都会忧心,以至于不敢多想了。

但如今他已下意识地放缓了大明科技发展的节奏,或者并没有尽全力发展大明科技,尤其是在武器方面——如今大明在燧发枪之后的火器突破,几乎都是在未经他指点的情况下,由其他研究人员搞出来的。

他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总不能因为一种可能,一些担心,就不让大明发展科学、科技吧?

那样的话,他心里更不得劲儿。

后来他索性就不再去思考这种近乎哲学的问题了。

太过内耗。

这时朱元璋道:“标儿,你之前的想法实在是不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面前放了两样食物,一个是吃了不顶饿的糙米清粥,另一个大鱼大肉和白米饭。”

“你则是一个将要长途跋涉,路上将会遭遇敌人并进行战斗的旅人,难道要因为担心吃得太撑、太好也会伤身体,而选择吃糙米清粥?”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你将要与敌人进行战斗,面前有棍子和一把锋利的剑,你难道因为不会舞剑,担心伤到自己而弃剑用木棍?”

朱元璋举的两个例子,让朱标、刘宽都是一愣,随即不禁相视一笑。

虽然朱元璋举的例子有点粗糙,所表述的道理也很朴素,但无疑是对的。

朱元璋见两人这般神色,便又笑着看向马皇后,问:“妹子,觉得《月夜》这个故事如何?”

马皇后笑道,“故事倒是好故事,不过听起来确实有点费劲儿,也不如那《倚天屠龙记》有意思。”

朱元璋也笑了,“你呀,就想听后世人如何编排咱的,对不对?”

“这是重八你自己说的,我可没这么想。”

朱元璋、马皇后两夫妻说笑,让大善殿内的气氛也轻松起来。

过了会儿,朱元璋问:“刘宽,这后世可还有什么关于咱的趣事、典故是你没说的?”

刘宽道:“这可太多了——陛下有所不知,后世人曾进行过统计,所有关于皇帝的野史、典故、民间故事中,以清代乾隆为最,其次便是陛下您了。”

朱元璋听了微微皱眉,道:“那乾隆在此事上为何能排在咱的上面?”

马皇后、朱标、朱蕙兰等人也露出了好奇之色,等着听刘宽解释。

刘宽道:“陛下,一则乾隆是清代皇帝,与后世相隔的时间更短,不过两百多年。”

“二则,乾隆在位时间很长,足有六十载,后来还当了三年太上皇,可以说影响了清朝至少三四代人。”

“三则,乾隆在历史上曾经六次巡游江南,因而留下了很多野史和民间故事。”

“后来一些商家为了蹭乾隆的名气,便将自家菜肴、产品编了个与乾隆相关的来历——毕竟他出巡的次数太多、时间也很长,又吃喝玩乐无一不精,容易与各种食物产生关联,让小民信以为真。”

朱元璋听了展眉笑起来,“这乾隆果然是个败家子,难道不知皇帝出巡牵扯重大,会耗费地方许多钱粮吗?”

“而听你所言,此人还喜吃喝玩乐,必然排场盛大,那出巡耗费的人力、钱粮等就更多了。”

刘宽当即奉上马屁,“陛下明见——后世认为,清朝中期以后地方财政出现重大问题,乾隆六次出巡糜费民力、物力是重要原因之一。”

听刘宽代表后世人贬低乾隆,朱元璋心里顿时爽快不少,随即又忍不住问:“那咱留下的野史、民间故事怎么也那么多?咱可不像那乾隆一样任意出巡。”

刘宽道,“关于陛下的野史、民间故事大多是您作为游方僧人时所留下的,毕竟那时候您的形象跟底层老百姓最为贴近,百姓就喜欢把您的故事当爽文听。”

“何谓爽文?”

“就是听了就让人感觉爽快的简单故事。”刘宽道,“比如,有一个民间故事就是您当游僧时,曾向某地主家求施舍,那家地主不仅没施舍,反而放出恶犬追咬您,于是您当上皇帝后,便让人灭了那地主一家。”

朱元璋:“这事是真的。”

“啊?”刘宽惊讶了。

民间故事竟然是真的?

朱元璋淡淡道,“咱当游僧是跟乞丐差不多,被地主家放狗咬何止一次?只不过其中一次咱差点丢了命,所以咱成了红巾军头领之后,就带人灭了那地主全家。”

刘宽听完回过了神,心道,这种事确实像老朱干得出来的。

朱元璋又问:“你可还记得其他关于咱的野史故事?”

刘宽道:“民间关于陛下的野史故事很多,但微臣大多都记得模糊,甚至忘记了,唯有关于一道菜肴的故事还记得清楚。”

朱元璋、马皇后一听都来了兴趣,问:“什么菜肴?”

“珍珠翡翠白玉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