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37章 新戏曲《沙家洼》,小家用电之争【求追订】

外城。

石条里,杂造坊。

如今的杂造坊可是跟十年前大不相同了,甚至跟五六年前相比都有了很明显的区别。

十年前的杂造坊大多都是茅草屋,家里条件好的盖个土坯墙,家里条件差的干脆就是用些不合格木料建造的竹木墙,抹上一层泥巴挡风,说是房屋,实际跟窝棚差不多。

至于砖瓦房,那是屈指可数。

而今要是十年前离开的人回来看,怕是都不敢认了。

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砖瓦房,有几家富户院里甚至盖了两层的楼房!

反倒是原来最多的茅草房,如今瞧不见几家了。若有,那户主要么是好吃懒做之辈,要么就是运气差连年倒楣之辈。

洪大轩家倒是没盖两层楼,可盖的青砖灰瓦房盖得却也颇为高大、阔气,就连外面的院墙都用青砖盖起了一人高左右,在上面种了荆棘之类的灌木防盗。

这日。

洪大轩从四轮马车制造厂下职后,又买了一斤猪肉、一条鲫鱼、几块豆腐,哼着小曲回到了坊里。

这小曲是新戏《沙家洼》中的一段,过节时厂里请了官府的戏曲团来厂里演出,他就喜欢上了。

这《沙家洼》讲的是元末时沙家洼一个叫沙四五的少年家因天灾及元廷横征暴敛吃不上饭,父亲病死、母亲饿死,妹妹被村里的蒙古老爷强索去当丫鬟,沙四五为了活命不得不出去讨饭吃。

后来沙四五当上了洪武皇帝麾下的红巾军,改名沙思武,领着一队红巾军回来,将蒙人老爷砍了,解救了妹妹,又将蒙人老爷家财分给村里乡亲,带着村人一起投奔了洪武皇帝,从此过上好日子的故事。

洪大轩很喜欢这出戏,觉得那沙四五虽然经历跟洪武皇帝有点像,却没那么传奇而显得遥不可及,反倒更贴近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用某份报刊上评戏的话讲,那叫接地气。

所以,洪大轩后来甚至花钱去戏园听了几回,学会了其中几段唱曲。

“洪匠师下班了。”

“呀,洪师傅又买了肉和鱼,难不成又要抱孙子了?”

“哪那么快又抱孙子,咱今天是因为别的事高兴。”

“洪师傅家又有啥喜事?”

和几年前相比,坊里乡亲跟洪大轩打招呼更热情了。

听人对他的称呼就就知道为何——他在上了数年成人识字班后,终于在前年通过匠师考试,成为了一个有“功名”的匠人!

因为这个,洪大轩人比以前更自信、开朗了,说话也多了。

听人询问,他便笑着道:“不是咱家的喜事,是大伙儿的喜事——今晚,我们石条里所在的这块就要通电了!”

巷子里的街坊们听了都微愣,随即便都露出了喜色,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真要通电了?”

“内城早半个月就通电了,那晚上可亮哩。眼下都四月中旬了,咱们石条里也该通电了。”

“外城这么大,咱们石条里位置又比较偏,我还以为要等到五月份才能通电呢。”

“这说明那什么电力局衙门办事利索。”

“我看是因为咱们这儿都是工匠,甚至还有洪师傅这样的匠师,比外城其他里坊更受重视,所以才能这么快通上电。”

“诶,王大锤,看你议论得热火朝天,先前不是说不需要通电吗?这通电了也没你家啥事呀。”

“怎没我家事?我后来也是报了名的——那电灯比油灯亮堂多了,晚上我媳妇织布、我娃写作业都不伤眼睛,这道理我王大锤能不知道?”

“那你先前咋说不需要通电?”

“我那是一时舍不得钱,后来不是在媳妇的劝说下想通了嘛。”

“听说王二麻子家是真不准备通电,等今晚他就羡慕咱们吧,哈哈。”

“王二麻子,那就是懒鬼,媳妇都没得一个,晚上要灯光干啥?数他脸上的麻子吗?”

“···”

街坊们说笑的声音远去,洪大轩已然回到了自家。

只见儿媳桂花正在院子里搓衣服,孙女则带着小孙子在旁边玩耍,他媳妇翠兰则厨房里忙活。

洪大轩往屋里看了眼,就问:“大轮子呢?还没放学?”

大轮子是他大孙子洪文起的小名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

儿媳桂花担心地道:“按理说该回来了,难不成又在学校犯了错,被先生留下批评教育了?”

洪大轩也知道他这个大孙子调皮得很,于是将买回来的鱼肉等送进厨房,便道:“我去学校问问。”

洪文起所上的小学也在外城,离石条里并不远,洪大轩走惯了路,速度很快,没多大会儿就到了小学大门前。

见小学大门锁着,门卫却在,他便上前询问:“刘老弟,孩子们都回家了?”

门卫刘增是个从天子亲军退下来的老卒,认得洪大轩,便道:“老洪呀?又来接孙子?”

“是啊。”

刘增道:“孩子们都还在学校里呢,估计一会儿就放学了。”

“今天怎放学这般晚?”

“今天不是咱们这片通电嘛,老师们就带着学生们准备看灯光,顺便再搞一遍安全用电教育。”

两人说话间,便听见学校各个教室都传出了一阵兴奋的欢呼声——

“哦!”

“通电了!!”

洪大轩、刘增都向最近的教室看去,透过玻璃窗,果然瞧见里面散发着在傍晚并不算明亮却分外吸引人的橙黄色灯光。

愣愣看了好一会儿,洪大轩才满脸喜悦地道:“嘿,还真通电了!”

刘增笑道,“四轮马车厂里早几年就通电了,老洪你还没看够?”

洪大轩道,“衙门里通电能跟自家通电的感觉一样吗?”

刘增道,“说起来,内城那些中学建立之初就通了电,有的小学也是。也就咱们外城小学远了些,拖到今年才通电。”

洪大轩道,“朝廷必然也有难处,不是想给哪儿通电就给哪儿通电的。”

“或许吧。”

两人又聊了会儿,便见学生们背着书包出来了。

洪大轩接上了大孙子,见洪文起几步一回头,一幅舍不得离开学校的样子,他便笑道:“怎么,咱家大轮子想在学校过夜?”

洪文起道:“学校有电灯,过夜我也不怕。”

洪大轩拍了拍洪文起的小肩膀,笑道:“想看电灯就快点跟爷爷回家——咱家可也通了电呢。”

“是哦。”洪文起想起这件事,一下子高兴起来。

爷孙俩回到了杂匠坊,果然瞧见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透着橙黄色的灯光,里面热热闹闹的,赫然都亮着电灯。

洪大轩和大孙子回到家,瞧见了自家的灯光,免不了又是一番高兴。

然而没说一会儿话,老伴儿翠兰就拉灭了电灯,并道:“咱听人说这电费可贵着哩,眼下不织布、孩子也不写作业的,用油灯就够了。”

“你这婆娘,通电头一晚,挺高兴的让灯多亮一会儿咋了?”说完,洪大轩就过去把灯拉亮了。

翠兰恼火道:“你这老汉,考上匠师,多赚了几个钱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不晓得节俭了是吧?有交电费的钱省着给孩子们买点吃的、用的不行?”

说完,又去扯灭了电灯。

“嘿,我非要亮灯!”洪大轩也恼火了,又把电灯拉亮。

翠兰又要去扯灭,这时洪文起忙大叫道:“爷爷奶奶,别老这么开关电灯——老师讲了,电灯开关是有次数的,就跟人寿命一样,开关多了就坏的早。”

“尤其是像你们刚才那样,短时间开关多次,说不定一会儿就给玩儿坏了!”

“啊?还有这说法?”翠兰一脸懊恼,却还是想将灯扯灭了。

洪大轩见状忙阻止道:“吃完饭你们织布、孩子写作业不要灯光?且让它亮着吧,睡前再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