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01章 老朱想看天龙八部,云南人口逆袭25倍!

洪武时期距离刘宽穿越前的那个时代相隔五六百年,所以那时的粤语和此时的岭南话差别是相当明显的。

事实上,此时岭南方言众多,还没有形成一种主流方言,也没有粤语的说法。

另外,此时岭南话中对古汉语腔调保留得更多些。

这般情况下,老朱一家子听后世的粤语歌,真就跟听某个地方的方言小调差不多,纯粹就是听个感觉。

但刘宽选择的几首终究是经典粤语武侠歌曲,后面相继听完了《一生所爱》、《铁血丹心》、《难念的经》后,不论是有歌词参照的老朱、马皇后,还是下面没歌词参照的众嫔妃、皇子、公主等,皆赞赏不已。

“这岭南方言唱的歌曲着实不错,什么时候去广州寻几个歌姬回来。”

“嘘,小心被父皇听到,狠揍你一顿。”

“我是正经请人家来京师卖艺,又不是买入府中,怕什么?”

“···”

御座上,马皇后对刚放完的《难念的经》更是十分喜爱,让老朱又重新播放起来。

“这首歌不仅好听,而且兼具佛理与道家逍遥之思想,虽是歌词,却也是难得的佳作啊,在后世兴许能传唱许多年,成为真正的经典。”

朱元璋点着头道:“歌词意境确实不错,记得刘宽曾说武侠金曲就是后世武侠影视的配曲,却不知这首歌配的是一部怎样的武侠剧。”

马皇后笑道,“等一会听完了歌,吃过午饭,你叫宽儿来问一问不就知道了。”

“也好。”

听了两遍《难念的经》后,第六首歌出现了。

以唢呐为主的激昂前奏响起,可视频却是辫子戏剪辑成的,朱元璋看到就一阵皱眉,心中反感。

直到歌曲开场,他这种反感才稍稍消散。

“天已暮,月如初···”

下方,刘宽虽不知是多少次听这首歌,却依旧被勾起童年的回忆,恰好吃得差不多了,便忍不住拉着刘若雪、刘平安一起跟着歌曲小声哼唱。

“热血尽,华晨宇土···”

刘若雪忍不住停下来问:“爹爹,华晨宇是谁?他怎么土了?”

刘宽哈哈笑道:“是‘化尘与土’。”

说完用手沾了酒水在矮案上写了三个字。

刘若雪一看,这才恍然。

几分钟后《太极宗师》的主题曲《英雄谁属》放完,朱元璋虽然挺喜欢这首歌,却不喜欢看辫子戏剪辑的视频,便没再播放。

马皇后叫宫人给两人上冷盘之外的热菜。(不先上是怕听完歌冷了。)

又过半个多小时,朱元璋、马皇后才吃完饭。

随即马皇后让宫人收拾,朱元璋则招手示意刘宽过去说话。

刘宽来到御陛一侧,便听朱元璋问:“这次播放的武侠金曲中怎么有四首是岭南方言所唱?难不成后世岭南方言唱的歌很流行?”

流行这个词自是跟刘宽学的。

刘宽见朱元璋仅凭几首歌就猜测到后世的一些事,心中很是佩服。

他道:“回陛下,历史上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如今东莞县下屯门以南(新安县为万历朝增设)的一小块土地和诸多岛屿被清廷割给了英夷。”

“到了后世新朝崛起,才让英夷归还此地,但其已为英夷统治一百五十余年。”

“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此地风气与内地颇为不同,娱乐业由此在一段时间内很是繁荣发达,电影行业甚至曾一度驰名国际,可与当时白头鹰那等超级大国的电影媲美一二。”

“再加上广东于海贸有地理优势,向来为中国风气之先,故而后来新朝娱乐业发展起来时,有相当一段时间粤语歌颇为流行。”

“哼,又是英夷”朱元璋冷哼了声,“看来这后世历史上,除了日国便是英夷欺辱咱们最多,迟早叫他们好看。”

“对了,英国如今应是存在的吧?”

“这···”刘宽回忆了下他不怎么多的外国史记忆,道:“应该是存在的,至于处于哪个王朝,微臣便不知道了。”

这时旁边马皇后咳嗽了声,让朱元璋醒悟,他问偏题了。

于是再问,“你选的这四首···粤语歌听着都不错,其中又以《难念的经》意境最好,你可否说说这首歌配的是什么武侠剧?”

“回陛下,《难念的经》是某一版《天龙八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天龙八部?

朱元璋与马皇后对视了眼,心道,果然跟佛理有关。

马皇后问,“宽儿,可否给咱们大概讲讲这《天龙八部》的内容?”

刘宽道,“皇后娘娘通晓佛理,想必知道天龙八部在佛教经典中指的是八种非人的神怪。”

“而这部同名,便是作者以这八种神怪为寓意,写的一部表述众生悲苦的武侠。”

“该背景乃是宋辽相争、西夏、吐蕃、大理三国业已存在的时代,又以丐帮新任帮主乔峰、少林寺弟子虚竹、大理镇南王世子段誉为主角。”

“这三人各有身世秘密,乔峰实际是契丹人,父亲为契丹高手,被中原武林高手错杀,坠崖未死,使得乔峰被汉人养育长大。”

“虚竹表面上是孤儿,实际却是当时少林寺方丈与一江湖女恶人的私生子,但方丈和虚竹都不知道此事。”

“那段誉也不是镇南王亲儿子,而是前任大理太子与镇南王王妃所生···”

尽量简略的介绍完三人身世,刘宽忽然觉得不对劲,忙打住了,道:“陛下,《天龙八部》这部写了许多个人物角色,几乎个个都有独特身世背景,相关故事也精采之极。”

“微臣若是要讲,只怕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不如等以后有机会再给陛下和皇后娘娘讲?”

朱元璋、马皇后虽然仅听三个主角的离奇身世,便对这部《天龙八部》颇感兴趣了,但还是克制了让刘宽讲的念头。

在他们眼中刘宽是能延续大明国祚的大才,总不能当成个说书的。

恰好此时宫人们将午宴的碟盘等物都收拾得差不多了,马皇后便令宫人摆放桌椅。

朱元璋则趁此机会问,“这次准备了几部视频和电影?”

刘宽道,“回陛下,微臣此次准备了五个超十分钟的短视频,以及一部动画电影。”

五部短视频?

朱元璋一听高兴了——去年初二刘宽可是只准备了三部视频,这次能多两部,自然令他开心。

“行,那咱们这就入座,准备看视频吧。”

很快,老朱一家子便按往年的规矩排排坐,只不过今年又少了晋王朱棡一家子,倒是令老朱、马皇后略微怅然。

好在刘宽很快调出了准备好的视频进行播放,让两人转移了注意力。

视频标题依旧是在未播放前就出现在屏幕上。

“人口逆袭25倍,云南如何改天换地?”

人口逆袭25倍?还是讲云南的?

看了这标题,朱元璋忙叫住要触屏播放的刘宽,道:“等等——雄英,去让人拿来一份纸笔,将这个视频的要点记下来。”

“是。”

朱雄英当即起身,去吩咐宫人办事,不一会儿就拿来了一个空白“笔记本”和大明版的自来水笔,甚至还让宫人另搬来一副不大的桌椅。

然后,老朱后面几排的人就不得不挪位置,给朱雄英腾出一个方便看视频和记录的地方来。

待朱雄英坐好,老朱点头,刘宽这才播放该视频。

“五千万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西班牙,两个澳大利亚,或者一个云南省。”

“你能想象吗?云南的人口密度与泰国接近,比缅甸还高,甚至是老挝的3.8倍。”

“要知道,云南是个彻彻底底的山地省份,平原比例极小,那些大点儿的平地也只能称之为坝子···”

只看视频开头,老朱、朱标这一对儿对云南人口有所了解的父子就一脸惊讶。

因为在几年前,大明刚平定云南时,在册人口只有三十多万。

即便过去几年,大明一边努力将当地各族百姓落籍入册,一边通过建立卫所等方式持续向云南移民,却也不过增加了三十多万人口。

也即是说,如今的云南只有七十几万人口。

而视频竟然说后世云南有近五千万人口!

哪怕老朱、朱标早就知道后世中国有14亿人口,可听到这个数据,仍是吃惊不已。

正如视频中所说,云南可是个彻底的山地省份啊,根本没有多少适合种粮食的地方,是如何养活近五千万人口的?

就算有红薯、玉米这种适合云南山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恐怕要养活近五千万人也很困难吧?

后世究竟是怎么做的?

总不会纯粹靠朝廷接济吧?

想到这里,老朱、朱标都看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年已十七的朱雄英也知晓此事重要,刷刷地记录起一些要点来。

“如果看中国各省的粮食自给率排名,云南不仅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出口!”

“就这么一块天坑之地,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呢?”

“其实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云南人口都比现在少得多···”

只见视频上出现一个时间轴,最早的一个居然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上面显示当时云南才71万人,还不如这一时空的洪武二十二年多。

等到了明末清初,云南经历几次战乱后,人口则有180万。

虽然依旧只有后世云南人口的4%,却让老朱、朱标等朱家人脸上光彩不少——历史上大明治理云南的两百多年,哪怕没有玉米、红薯等新作物,也算是让云南人口翻了好几倍呢。

然而,接下来视频中时间轴及云南人口数据的变化,却又让老朱一家子觉得大明治理云南这点成绩不算什么了。

“但到了1850年,云南人口已经冲上了一千万大关;1949年,人口则接近1600万;2023年,云南人口则突破至4673万!”

“短短三百年,云南人口飙升25倍,且可以自给自足,属实是农业奇迹!”

虽然从标题中已经知道这个数据,但看视频画面配着讲解,依旧令老朱一家子惊疑:红薯、玉米真就能在云南养活那么多人?

接下来,视频从明末开始讲云南的农业发展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