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04章 方孝孺之女走失,科技伯仗义相助【求追订】

方孝孺却并未生气,他用手势阻止妻子继续训斥儿子,道:“宪儿已经十岁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而有些事也须得让他明白其中道理。

说完便看着方中宪道,“为父并不否认数学、科学在治国方面也有些作用,但却只能作为辅助。”

“大明治理天下之核心仍是儒学——这一点若你现在不明白也不要紧,等见识多了,自然会明白。”

方中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时方晓淑忽然指向不远处的街边商店,惊喜地叫道:“那里有玻璃灯笼,好好看!”

夫妻俩闻声看去,果然瞧见一家店铺前挂上了好几盏透明玻璃做的灯笼,上面绘着红色的福字,还有胖娃娃嬉闹的场景,流光溢彩,格外好看。

店铺前围了不少人在购买,店里活计都要忙不过来了。

李氏道,“夫君,我们也买两盏给孩子们吧?”

方孝孺看出李氏分明是自己想要那玻璃灯笼,也不说破,含笑点头,“那夫人看好孩子,我去买。”

方晓淑本是由方孝孺牵着,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抱起来走过去,以免孩子被挤到。如今他要去买东西,自是将女儿交给李氏——至于方中宪,已经十岁,又是男孩子,自是无需父母牵着。

买玻璃灯笼的人很多,方孝孺到了店铺前只能排队,耐心等候。

另一边,方中宪看着街上各种商品,忽然被一个年轻摊贩的叫卖声吸引。

“京师玻璃厂生产的三棱镜、放大镜、放小镜、玻璃烧杯,小的五贯一个,大的十贯一个,都是做科学实验的好东西,快来买喽!”

这类用于科学实验的玻璃器具方中宪在官学里接触过,可还是头回见市面上有卖的,便道:“娘,我想买那些玻璃器具!”

李氏道,“你爹已经去买玻璃灯笼了,还买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干吗?”

“娘,那些都是科学实验上用得着的——我不要灯笼,就要那些玻璃器具!”方中宪忍不住跟李氏耍起性子来。

李氏还是比较疼爱儿子的,也听明白那些东西有助于学习科学,便道:“行,我给你买。”

说完牵着女儿,带着儿子,去那年轻摊贩前买东西。

方中宪倒也懂事,三棱镜等四样器具都只选了一个小的。

方孝孺在翰林院不过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年俸一百多贯而已,即便将各种福利待遇折算起来,也不过堪堪两百贯。

方家虽然原是官宦世家,但因为方孝孺父亲方克勤受空印案牵连,被斩首于京师,方家家境便有些败落了。

故而方孝孺如今在京师做官,只有一位从老家带来的老仆,另雇了一位当地的中年妇人帮厨和洒洗(相当于后世保姆)。

李氏虽然有点不舍二十贯钱,但还是小心的从手提包(古代市民很早就流行手提包了,宋、明犹甚)里取出二十贯宝钞,递给了摊贩。

她见儿子拿着放大镜喜不自禁,心里也高兴,但还是提醒道:“小心点,别摔了。”

待整理好手提包,又习惯性去牵旁边女儿的手,却没牵到,一扭头竟找不到方晓淑了!

周围都是人,她环顾一圈都不见女儿身影,顿时急了,顾不得曾经的闺秀教养,急声连喊:“淑儿!淑儿!”

然而街上不仅人多,还颇为噪杂,她声音根本传不了多远,也没人理她。

这时方中宪才从刚到手的玻璃器具上转移注意力,跟着向周围寻找妹妹身影。可惜他身高不够,能看到的范围更少,根本看不到妹妹在哪儿。

“方晓淑!方晓淑!”他直接喊大名,希望能引起妹妹注意。

然而没用。

李氏此时想起曾听过的诸多拍花子的传闻,以及被拐孩子的悲惨遭遇,人直接慌了,带着哭声道:“怎么办?怎么办?淑儿不见了,莫不是让拍花子拐走了?”

方中宪头回碰到这种大事,也颇为惊慌,但到底没像李氏一般六神无主。

他先问年轻摊主,“掌柜,刚才有看到我妹妹去哪儿了吗?”

摊主摇头,“我在做生意,周围人又多,都没注意你妹妹长何模样,哪里会知道她去了哪儿?”

方中宪道,“我妹妹六岁,大概这么高,穿着翠绿色的绸缎面棉袄,若一会儿她找到这里来,烦请掌柜一定叫住她。”

摊主这才意识到这家孩子可能走丢了,点头道:“行,我看着点——不过你妹妹若真丢了,最好尽快报给巡警衙门。”

“多谢了。”

方中宪拱手道了谢,便拉着李氏往卖玻璃灯笼的店铺前行去。

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来到店门前,便见方孝孺刚买到两盏玻璃灯,左右手各拎一个,笑盈盈地走出来。

在店门外瞧见妻子、儿子,再见两人脸色,他立马意识到出事了。

再瞧不见女儿,他便有了猜测,急问:“淑儿呢?”

李氏已经开始流泪,哭着道:“夫君,淑儿不见了——我就付个钱的功夫,哪晓得一转眼她就没了。呜呜,她肯定是给拍花子拐去了,怎么办,怎么办···”

方中宪也焦急道,“父亲,此事怪儿子,是我不该要买玻璃器具···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报给巡警,让他们帮忙找人。”

方孝孺先往街上各处看了看,见到处都是游人,便知道仅凭他们一家三口的力量想找到女儿无异于痴人说梦,更别说妻子已经乱了方寸。

“走,去找巡警——之前我们来的路上不就看到一队巡警么,往回走!”

方孝孺先牵住了李氏的手,想了想又将方中宪也牵住了,逆着人流往离开太平街的方向走。

他虽然表面镇定,可心中其实已焦急万分——若女儿真的被拐卖,那后果不堪设想!

来到太平街竹桥处,便见一队巡警正在维持此处的秩序——竹桥实为石桥,亦是太平、里仁两条大街交通之地,今夜人流更多,故府县两级警衙都在此处安排了巡警。

另外,朝廷还在此安排了一个总旗的天子亲军,以防万一。

方孝孺到来时,恰好瞧见巡警将桥上人流往下疏散,却是十好几个仪鸾司的将士护着一户贵人上了桥,方孝孺一眼就认出那户贵人中的男子乃科技伯刘宽。

但他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直接找上一个巡警吏目,急切道:“我乃翰林编修方孝孺,这是我的腰牌。”

出示了腰牌,方孝孺接着便道,“我女儿不见了,极有可能是被人贩子拐走,烦请帮忙封锁街道,派人寻找。”

大明成立警部后,这些由捕快、衙役专职的巡警虽然素质提高不少,但肯定不能跟后世新朝警察相比。

便如这巡警吏目,听了方孝孺的话便皱眉道:“今日年夜,皇上难得开恩放开宵禁,允许百姓来皇宫附近观灯,与民同乐,怎可因你一家之事就封街?”

“另外,我们这些人今夜职责便是维持竹桥的秩序,不可能擅离职守帮你找女儿。”

“方翰林还是直接去警衙报警吧,让上面派人帮你寻找。”

方孝孺虽然知道这巡警吏目说的基本在理,可还是忍不住怒道:“我女儿丢了!多耽搁一刻便更难找回!这里离各警衙最近也有几里远,你让我去警衙报警?!”

吏目神色微变,但还是道:“对不住方翰林,我们确不能擅离职守——你若不想去报警,便去找去负责太平街巡逻治安的警队吧。”

“巡逻警队在哪儿?”方孝孺压住了怒气问。

“自然就在这条街上。”

方孝孺回头一望,发现街上都是人,又因为是夜里,哪怕巡警都穿着制服,一时也找不到。

他于是道,“你们派几个人帮我找到巡逻警队!”

巡警吏目看着竹桥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依旧为难,重复道:“方翰林,我们不能擅离职守。”

李氏此时也上来,却是拿出了宝钞往巡警吏目手中塞,“求求你了,就帮我们找找女儿吧,她才六岁(前文已改)···”

巡警吏目神色骤变,忙将宝钞往外推,道:“莫要害我!”

他娘的洪武帝当朝,皇城根儿下,谁敢受贿?

方孝孺知道李氏失了方寸才做出这等事,忙将她拉了回来。正想着是不是自己去找巡逻警队时,便听见旁边一人问:“出了何事?”

一看,却是科技伯刘宽一家不知何时过了桥,来到此处。

这里的几个巡警忙向刘宽行礼,然后吏目便将方孝孺女儿走丢之事说了。

刘宽听了看向方孝孺——他虽在大朝会上见过方孝孺的人,却不知其名,而今才知道这人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建文忠臣。

他当即对身侧的王广岳道,“王总旗,派几个人帮方翰林寻找太平、长安及附近几条街的巡逻警队,让他们注意疑似拐带儿童的人。”

“另外再派人拿着我的腰牌,去六扇门找当值之人报案,让他们出动神捕、警犬,过来帮忙找人!”

方孝孺虽然作为儒生,内心之前对刘宽有些抵触,甚至些许敌意,可此时心里却全都是感激,微红着眼眶连连作揖道:“多谢科技伯,多谢科技伯。”

刘宽道,“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方翰林不必如此感谢。你还是带着妻儿再在街上找一找,毕竟巡警们并不认识你女儿,你们亲自找,机会大一些。”

“另外你也别太忧心,也许令嫒并未被拐走,只是走失了也说不定。”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