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02章 老朱竟和后世比财政收入?【求追订】

朱标虽然不知是第几次看到这个粮食岁入数据,可每次看到都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大明如今税赋并不重,朝廷能收到这么多粮食,说明今年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都获得了丰收。想到百姓能吃饱穿暖,甚至还有不少存粮,他心里就高兴。

他接着又道,“除了粮食之外,今年财政收入的另一部分便是宝钞,主要来自商税、关税以及各官营衙司。”

必须说的是,这几年老朱为了促进商贸,对税收有不少动作。

而今,大明除夏税秋赋仍需以粮食交付外,商税、关税基本都可以宝钞交付。

虽然这么做,会让朝廷及地方官府多出一道拿着宝钞向民间采买的程序,看似比抽实物税绕了路,甚至给了办事官吏更多贪腐机会。

可以宝钞交付商税、关税,以及朝廷、官府以宝钞向民间采买物资,却也大大促进了商贸。

若非受刘宽所播放的各种视频、讲述的各种后世之事启发,改变了思维,朱元璋可不会有这种提升国家经济的思路。

历史上老朱留下的种种受后世人诟病的政策,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明初百废待兴、重农抑商的需要;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他确实受限于小农出身,在经济方面见识不足。

在这一时空,这点却是彻底改变了。

朱标顿了顿,则继续道:“其中商税、关税共计为宝钞一千六百三十五万贯有余;各官营衙司盈利则共计为两千三百七十八万贯有余!”

“因此,今年财政收入中宝钞总计为四千零一十三万贯!”

“今年粮价已降低至一贯钱两石,故粮食可折为宝钞一千九百五十九万贯。故今年大明财政总收入约为五千九百七十二万贯!”

朱元璋听完先是一阵高兴。

随即又不禁感叹道,“真没有想到,一系列的改革才实施几年时间,粮食税收便只占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了。”

“商税、关税还有官营盈利竟占到了三分之二,是粮税的两倍,当真不可思议。”

朱标闻言笑着道,“父皇,咱们的粮税可没减少啊。刘宽来之前一年才两千多万石,而今都快近四千万石了。”

“即便商税、关税中有部分过去实物税折去的,也意味着而今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相较于五年前翻了三四倍!”

朱元璋笑着捋了捋胡须,寻思着道:“不知而今咱大明财政总收入,相较于后世新朝如何。”

朱标一看,便知朱元璋又起了跟后世新朝比较的心思。

他不想看到朱元璋遭受打击,正想着怎么劝一劝,便见殿外进来一宦官,道:“禀皇上,科技伯求见。”

朱元璋一听乐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啊,快宣。”

刘宽并不知道刚才成了老朱口中的“曹操”,如果知道,估计会吓一跳。

他进来后向老朱、朱标先后行礼,然后便拿出一份奏本,道:“陛下,橡胶应用研究所的王光钦等人研制出了可用的橡胶电线,且已经可批量生产。”

“微臣此番前来,一是为橡胶应用研究所请功;二则,希望可以在过年前为皇宫安装电灯,以为新年贺礼!”

老朱虽然通过锦衣卫对天工院的诸多事都有一定了解,但并不详细,所以此时听了刘宽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惊讶道:“咱也能如后世那样用上电灯了?”

刘宽担心老朱期望过高,不得不打预防针,“陛下,目前的碳丝单灯肯定是没有后世电灯那么亮的,当然,绝对比油灯、蜡烛要亮。”

老朱高兴起来,随即又问:“安装这电灯需要多长时间,是否需要大兴土木?”

“并不需要大兴土木,应该可以赶在年前完成。”刘宽道,“主要是在宫中布置电线,然后再修建一个畜力发电站。”

老朱先点了点头,然后想到什么,再问:“这在宫中布置电线,可会有什么危险?”

刘宽反问,“陛下觉得宫中夜晚点蜡烛可危险?”

老朱并未不悦,而是认真道:“宫中烛火本就是危险来源之一,需派人严格看守,才能防止因意外或某些人别有用心而引发火灾。”

听这话,刘宽记起从洪武朝之后,大明历代皇帝在位时几乎都有宫中失火的记录,然而老朱在位时却似乎没有。

这显然说明,老朱在位时对宫中掌控极强,轮到后面的皇帝就不行了,尤其是朱棣之后。

皇帝连宫中都无法做到绝对掌控,皇权衰落也就是难免之事了。

回过神后,刘宽便道:“用电线、电灯肯定也有一定危险,但相较于烛火而言危险就低多了。”

老朱这才放下心,道:“既如此,这件事便交给你们天工院来办,办好了咱绝不会吝啬赏赐。”

“至于那橡胶研究所的赏赐,回头你将奏本递交内阁走个流程,朝廷的奖赏也不会少。”

“是。”

说完这事,刘宽便准备走人。

年底了,天工院可也忙着呢。

却听老朱道,“刘宽,咱想问你一件事。”

刘宽心道,您老想问什么我难道敢不回答吗?

他口中却道,“陛下问便是,微臣定知无不言。”

“你穿越前,后世新朝一年财政总收入多少?”

刘宽没想到老朱问这个,略微惊讶后,便搜刮着记忆道,“微臣穿越当年的财政总收入自是不知,至于前一年的,大概是二十万亿元出头吧。”

“这二十万亿元跟六千万贯宝钞相比如何?”老朱又问,说完还不忘提醒,“你可用米价折算一番。”

听了老朱的话,刘宽很无语。

心想,别管我用什么折算,大明的财政收入也不该拿来跟后世新朝比啊,这不是找不自在么?

但皇命难违啊,他只能如实回答。

老朱自不自在他是管不了了。

“回陛下,微臣穿越前各种大米平均价格可估算为3.5元一斤,所以后世新朝一年财政总收入可折算为五万七千亿斤大米。”

哪怕老朱数学较为一般,可听刘宽报出五万七千亿斤这个数据,也知道他今日犯傻了。

好在他脸皮不薄,也不是在刘宽面前第一次丢脸,倒是很快调整好了心态。

刘宽则继续算道,“大明一石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80斤,所以五万七千亿斤大米约为···”

刘宽心算能力很一般,正想用脚在地上列个竖式呢,那边朱标便答道:“约为三百一十七亿石。”

大约是怕刘宽再说下去,朱元璋面子挂不住,会降怒于刘宽,朱标又接着道:“六千万贯宝钞以今年米面等粮食价格,可折算为一亿两千万石粮食。”

“也即是说,后世新朝的财政总收入,大概是六千万贯宝钞的三百倍左右。”

说到最后,朱标看着老朱,神情极是无奈。

老朱则不太自然地咳嗽了声,道:“竟然高达三百倍?不愧是科技发达的后世呀。”

刘宽看到这里,如何猜不出,这六千万贯极可能就是大明今年的财政总收入?

虽然知道此时老朱必然已经后悔问这件事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再解释一下。

“陛下,其实以米价作为折算中介来比较后世新朝财政总收入和六千万贯宝钞的价值,对后世新朝来讲是件很吃亏的事。”

朱元璋不解,“为何这么说?”

刘宽道,“很简单,大明宝钞能买到的,后世新朝纸币几乎都能买到;而后世新朝能买到的东西,却有很多大明宝钞是买不到的。”

朱元璋一愣,随即就明白刘宽意思了。

大明的国力,跟后世新朝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实际不具可比性。

回过神后,老朱忽的摇头失笑,“你这小子,咱就随口问问,居然还较真了。”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