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89章 工匠新法,洪武会试【求追订】

《大明工匠等级划分及评定新法》颁布后,朝野的一些非议刘宽自然也听到了,但他并不是很在意。

如今是明初,是洪武年间,而不是大明中晚期。

他要做事,得到老朱的信任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朝野非议影响不了大局。

况且相关圣旨都发布了,这事便如同开弓之箭,已无法回头了。

他和天工院需要做的,是将这件事落实好,别出大的差错让他人借口攻击新政策。

工匠新法依旧是先在直隶范围内试行,待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办事官吏,再向其他行省推广。

天工院官吏也大都是实干之人,没谁在乎朝野非议,而是在刘宽的领导下,认认真真地落实起工匠新法来。

这件事本身最大的一个难关,便是对现有在籍工匠等级重新进行评定。

刘宽并不着急,本着稳妥起见,确定先在直隶范围内试行后,又将应天府当做重新评定工匠等级的第一个示范行政区···

应天工学。

这几天放假。

因为这里被指定为工匠评级地点,对应天府目前的住坐匠以及轮班匠进行等级评定。

洪大轩、王铁柱等杂造局匠人,也在上面官吏安排下,分批前来参与评定。

此时,洪大轩等人正在校内公示栏前听一个天工院吏员讲解考核之法。

“首先,匠徒是无需考核的,只需由拥有中匠及以上等级认证的师父领着到有司进行报备便是。”

“下匠、中匠、上匠的考核只看手艺——考核时,考官会让诸位在所属行业项目中抽取一项,然后在考核人员的监督下完成作品,再由诸位考官进行品评、打分。”

“待根据作品分数定下等级后,若有不服的,有一次上诉重考的机会——记住,仅有一次。”

“并且上诉的话,考核会以第二次的作品标准重定等级。也即是说,如果你第二次考的还没第一次好,有可能等级还会下调,因此上诉需慎重!”

这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忍不住问:“匠师等级怎么考核?”

“老丈莫急,我正要说这事呢。”吏员耐心分说,“匠师、大匠师、宗师、大宗师的考核都分成两场。一场是理论考核,又称文考;另一场则还是考察实际手艺水平的技艺考核,又称技考···”

吏员还没说完,那老匠人又急了,“文考?这文考是个啥?莫不是叫人写文章吧?”

虽然被打断,吏员并不恼怒,依旧耐心解释:“是要写文章,此外还需答题、画图等···”

听到这里,老匠人神色大变,随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喃喃道:“完了,我从未进过学,当了一辈子木匠也不过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些数字和木工有关的字而已,如何写得文章?”

“这次重新评定,我岂不是要从大匠掉回上匠?丢人啊,丢人啊,呜呜···”

说着,这位老匠人竟痛哭起来。

旁边另一个年轻些的吏员见状忙过来扶起这老匠人,道:“老丈别急呀,且听我们把话讲完——咱们天工院充分考虑到了您老这种情况,因此有专门的规定。”

老匠人一听,暂时不哭了,问:“啥规定?”

年轻吏员道:“凡原先评定的大匠,可不参与文考,只需技考合格,便可平定为匠师;若原先被评定为宗匠的,也是只需技考合格,便可评定大匠师。”

“另外,看您老的年纪应该超过五十岁了吧?”

老匠人点头,“没错,我已经五十八了,咋了?该不会年纪大了,官府就不认我这个大匠了吧?”

说到后面,老匠人又担心起来。

他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匠人是靠手艺吃饭,而很多行业又需要力气、眼神、精力等,总之年纪大了后,技艺便极可能因身体素质的下降而下滑,进而被官府嫌弃。

几年前可是有不少老匠人因技艺下跌,而待遇降低的。有的最后只能靠儿子、徒弟养活,官府可不会管你。

所以,听了这老匠人的问话,周围年纪稍大的工匠都看过来,一脸关注。

年轻吏员大声道:“您老放心,咱大明就算是对寻常鳏寡孤老也会尽力赡养,何况您这样有本事的?”

“因此咱天工院新规中,凡年过五十的大匠、匠宗,只需评定这一次,以后便都按这次评定领补贴。”

“便是将来老得走不动了,只要人还在,这补贴就一直有。若是能评上匠宗、大匠宗,还有年俸哩,这年俸也会一直发到离世为止。”

老匠人愣了几息才反应过来,满脸不可置信地道:“你是说,就算我老得不能动了,朝廷也给补贴?”

“没错。”

老匠人疑惑道:“我都不能动了,必定不能给朝廷做工服役,朝廷竟还肯给补贴?”

年轻吏员笑道,“说是补贴,其实就是朝廷念您老为大明做事多年,发的养老钱。”

“官老爷,您没骗我吧?”

“我只是个普通小吏,不是官老爷。我刚才说的这些也确实是天工院出台的工匠新法,绝无虚假——陛下都发了圣旨哩,怎能有假?”

“皇上都写到圣旨里了?”老匠人先是一愣,随即便信了,然后仰头望天,双目垂泪地感慨道,“我们这些工匠不仅等来了大明天子,也等来了好日子,真是老天开眼呐!”

周围其他工匠听明白后也都兴奋的议论起来。

“朝廷真愿意给咱们补贴养老钱?”

“应该不假,不过至少得评上匠师才行,也就相当于之前的大匠——工匠这么多,能评上大匠的又有几个?”

“那也让咱多了些奔头啊。”

“是,比以前对咱们好太多了。”

“这匠师要文考,看来咱们以后得想办法识字读书才行。不然的话,明明有了匠师的技艺,却因文考不合格评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咱们虽没过五十岁,却也一把年纪了,怎么读书识字?想学也找不到地方学啊。”

“···”

那宣讲的吏员听众工匠议论到了读书识字之事,便笑着道:“大伙儿有心识字读书是好事——科技伯都说了,工匠若能读书识字学算,于国用处更大,因此很支持此事。”

“待此番重新评定工匠等级后,天工院会在各地开办成年工匠识字班,免费教工匠识字学算绘图等。”

“所以,大伙完全不必为没地方读书操心,只要等着消息去报名就行。”

一听这话,工匠们再次兴奋了。

“竟有这等好事?”

“免费教我们识字读书?不会是骗人的吧?”

“科技伯说的话,应该不假。”

“自从科技伯来到京师,咱们工匠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

随后,在官吏的组织下,这些工匠便去报名参与等级评定。

在应天府的工匠等级评定于各地工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大明朝第三次春闱也开始了(第一次在洪武四年)。

春闱即会试,有三场,分别于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开始,每场持续三日,也就是说要一连考九天。

这对考生而言,不仅是学识的较量,也是身体素质、意志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如果这些举子中有大明中晚期穿越来的人物,便会发现,此时的会试内容与大明中晚期多有不同。

一则,洪武年间的会试本就与后来的有些不同,比如说洪武年会试三场之后,还会考校骑、射、书、律。

也即是骑术、弓箭、书法以及律法,讲究选拔文武双全的实干之才。

另外,洪武年间会试第一场五经、四书义都只考一道,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五经三道、四书义四道,可以说儒学经义份量大增。

二则,便是因刘宽到来而带来的诸多改变了。

譬如,如今第一场除了经义一篇(八股文),四书义增加到了三篇,另外还需在第三天做一张数学考卷!

第二场除了考判、诏、诰、表等各种公文写作外,还必考一张自然科学有关的卷子(洪武十六年的春闱是选考)。

第三场除了考时政策论三道外,还会考以农业、律法、工造(工业)、商贸等为内容的实务问答题。

三场之后,加试的“骑射书律”依旧存在。

如果说历史上的洪武朝科举选的是文武双全之才,那么如今的洪武朝科举则选的是文武理三全之才!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十七日下午。

太阳下山之前,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

考生们鱼贯而出,一些在贡院外等待的亲友、仆从则纷纷上前迎接、关问。

不问还好,一问不少考生直接哭了。

“今年的数学太难了,我好几题都解不出答案,最后只能胡写,呜呜呜~”

“自然科学题目也难,有两题我甚至看不懂题意,如何能作答?”

“唉,此番我必是考砸了,进士无望。”

“···”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