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84章 花木兰、穆桂英有何典故?【求追订】

“七年时间里,大明局势越发糜烂。为了抵御后金入侵,白杆兵渡过浑河,血战八旗军。这一战,秦良玉兄长秦邦屏、秦邦翰皆战死。”

“但来自朝堂的抚恤却轻描淡写,让人心寒。秦良玉穿着二品诰命官衣,为兄长后事的不公泣血上诉,争来了帝王赏赐的世袭罔替都督佥事。”

“次年,奢安之乱起,先是奢崇明在重庆造反,用计几乎将四川高层一网打尽,兵围成都,四川局势危急。”

“秦良玉斩杀前来劝降的使者,击鼓西征,率军长驱直奔成都,大败奢崇明,四川之乱被她迅速平定。然而,她弟弟秦民屏却在后续平定安邦彦的战事中中伏牺牲。”

“蜀中无人不颂良玉之名,但朝中却因其女子身份,一片诽谤之声。”

“时间流逝,丈夫与兄长的身影逐渐模糊,睁开眼却又看到清军的杀戮。”

“崇祯三年,秦良玉已年近花甲,白发苍苍。皇太极入关兵围京城,秦良玉毫不犹豫地奉召勤王。知国库亏空,她拿出所有家产充作军饷···”

在悬溺那莫名悲怆的乐曲中,女将军在一场场的厮杀,满头青丝变作白发,眼神却依旧坚定而锋锐。

然而大明江山倾颓非人力能挽,在崇祯年间连续不断的征战中,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儿子马麟祥、侄子秦拱明亦相继战死。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降而复叛,祸乱蜀中,秦良玉自筹军饷,逆战反贼。”

“然督抚党争、因私废公,这一战秦良玉麾下三万白杆兵几乎全部战死,亦未能平定反贼。”

“她欲召集溪峒土司兵再战,只需官府出一半粮饷,却不被督抚采纳。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只能带着满身伤痕,与数万石砫百姓的亡讯,叹息而归···”

视频中,女将浴血奋战,然而她四面八方却仿佛都是敌人,杀之不尽。

最终连大明的旗帜都护不住,倒了下去!

看到这一幕,朱棣忍不住将拳头捏的咯吱作响,愤声道:“明末朝堂怎竟是些自私无能之辈?真恨不得领兵去与这秦良玉并肩厮杀,拯救大明!”

老朱更气,怒斥道:“你有什么资格吵吵?先安静看视频!”

朱棣一下就蔫儿了。

“几年之后,北京城陷,崇祯自缢殉国,清军入关用一场场屠杀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易主。”

“张献忠亦势力大涨,先乱湖广,再进四川,官军接连溃败。秦良玉集齐石砫最后的兵马前去救援,然寡不敌众,被击溃。”

“此后,缺兵少粮的秦良玉也只能困守石砫,勉强保一方平安。”

“隆武二年,远在福建的隆武帝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

“又两年,秦良玉效忠的朝廷已经亡了,守护的人大多去世了,她的人生也已走到尽头。”

“作为唯一载入正史的女将军,大明忠贞侯秦良玉,在永历二年带着满心遗憾终老于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视频中,一位满头白发的女将军穿戴上盔甲,怀抱长枪坐在了椅子上,再也未起来。

同时屏幕上出现一首诗。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谁言将军非丈夫!’

第二个视频放完了,老朱一家却久久不语,只有一些嫔妃、公主在抹泪。

约莫两分钟后,却是马皇后先叹息一声,“秦良玉,真奇女子也!”

老朱也叹道,“四川石砫秦、马两家称得上满门忠烈啊。”

朱标则直言道:“大明对不起秦、马两家,可秦良玉却带着两家始终忠于大明,为大明流了不知多少血,死了不知多少子弟···唉!”

朱棣也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说什么都不合适。

事实上,他现在真想去万历朝,将万历皇帝狠揍一顿。若非万历胡搞,大明不至于有那么多悲惨之事。

这时,朱檀则对朱雄英道:“雄英,你以后可要好好教育子孙,治理好大明江山,别辜负了那些为大明流血牺牲之人。”

朱雄英认真点头,“十二叔放心,雄英会的。”

听到这话,刘宽却是暗暗一叹:谁不想教好子孙呢?可子孙又岂是那么容易教好的?

“刘宽,关于这秦良玉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老朱的问话让刘宽回过神,他想了想道:“后世其实有不少歌颂女将的作品,如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但却没有出现一部歌颂秦良玉的。”

一听这话,众人就好奇了。

马皇后道:“梁红玉咱们都知道,可这花木兰、穆桂英又有何典故?”

刘宽解释道:“花木兰最早出自南北朝诗歌《木兰辞》,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那首。”

刘宽开了个头后,发现在场包括朱标在内,居然仍是一片茫然。显然,在明初《木兰辞》大概属于极其偏僻的诗歌,很少人知道。

他也懒得背诵全文——老朱等人若想知道,回头让人一查就行了。

“大概是嘉靖到万历年间,一代奇才徐渭将《木兰辞》改编为戏剧作品《雌木兰替父从军》,后来就演变成了一个流行戏剧,到了后世更是被改编为电视剧、动画、电影,几乎让人人皆知花木兰。”

“至于穆桂英,则是戏剧《杨家将演义》中的著名女角,而《杨家将演义》则是由明代家搜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相关故事汇总改编而成。”

“在这故事中,宋朝由杨业传下的将门杨家也是满门忠烈,儿子、儿媳乃至孙辈,几乎尽数为大宋战死沙场。”

“而穆桂英则是杨业的孙媳,也是杨家最后的掌家主母——后世与之相关的最有名的一出戏剧便叫做《穆桂英挂帅》。”

“不管是《花木兰》,还是《杨家将演义》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不少,陛下、皇后娘娘若感兴趣,以后得闲了微臣可以慢慢讲来。”

朱元璋、马皇后一笑,明白刘宽的意思是今天不好讲。

于是,朱元璋便问:“后世既然能将近似虚构的花木兰、穆桂英拍成影视,为何不拍秦良玉?”

刘宽道:“真实原因微臣也不得而知,但网民们猜测有三大原因。”

“其一,秦良玉是唯一载正史的女将军,又是民族英雄,大概是后世那些拍戏之人担心拍不好挨骂。”

“其二,据说因为秦良玉的白杆兵当年在浑河之战中将满清八旗军杀得太狠,因而遭到忌恨——后世毕竟离清亡国不过百年,仍有前清势力遗存,从中作梗,使秦良玉相关的影视剧不能上映。”

“至于第三嘛,则是因为秦良玉的故事虽写于正史,可在民间却没多少人知晓,没有知名度,也就没有热度,所以才没人去拍。”

听了刘宽的解释,朱元璋等人一时讶然。

如果说第一个、第三个原因他们勉强能理解,那第二个原因就难以理解了。

不过老朱也没有追问,回头看了眼后面,见孩子们都开始开小差了,他便道:“行了,秦良玉的事便说到这里吧,准备放电影。”

“是。”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