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78章 东胜卫之建设,玄关卫之立足

朴素甚至称得上风格粗犷的官厅内,谢德祐坐在一张交椅上,扫视其他人。

参与这次会议的除了卫所将官,还有一位宫中派出的监军太监,一位都察院派驻的监察御史,再就是户部商贸司的一位官员。

如今监军太监只在各都司治所派驻,且太监只有秘奏之权,而无权干涉军中任何事务,若有违者严惩。

当然,都司须得保护监军太监安全,若是监军太监死于军中,上面肯定是会派人严查的。

朱元璋派到北美都司的监军太监名叫周知,年纪不算大,只有二十几岁的样子,又带了两个十七八岁的小宦官服侍他和跑腿。

督察院派出的监察御史名叫于庸,三十出头,洪武十六年二甲进士。

监军御史在海外都司同样无权干涉军务,只能看和听,且任期相对较短——待明年船队从大明再来此处,带来新的监察御史,于庸便可回朝。

至于户部商贸司官吏,自然是负责跟都司及下面各卫所做生意的。

谢德祐知道,除了这三方卫所军体系之外的人员,暗中还有两方人员,即光明卫、锦衣卫——这两卫虽然也带个卫字,却属于天子亲军,而非地方卫所军。

这般情况下,他若认为美洲离中枢万里之遥,可以胡作非为当土皇帝,那就大错特错了,更别说他还有亲族、朋友在大明本土。

将脑海中某些奇怪且杂乱的念头驱除后,谢德祐朗声道:“咱们今天说是开都司会议,可实际议的是东胜卫之事。”

“东胜卫作为都司治所,之前又是探索舰队建立的前进基地,而今迁徙来千余军民,将是都司之后数年建设的重中之重。”

“咱们先将东胜卫建设好了,才有能力去支持咸州卫、金山卫的建设。”

明军虽不是后世我军,但也会开会议事,一般是由主将提出问题,然后下属们提出各种建议,最终由主将作出决定。

当然,某些事主将若有确定的主意,也可直接下命令,只要不是很多下属将官士卒反对,便可以落实下去。

谢德祐在一顿之后接着道:“眼下已是初冬,虽然东胜卫这边说是冬天没那么冷,但咱们还是得以保证卫所军民安然过冬为第一要务。”

“要过冬,无非就是保证三样,衣食住!衣服方面,咱们从大明带来了足够的棉袄、棉被,无需担心。”

“所以,过冬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粮食和住房。粮食方面,我们虽然有从大明带来的口粮,却不算多。”

“若是接下来东胜卫一千多人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派出足够的人手打猎、捕鱼,囤积足够过冬的肉食。”

“住房问题是最严峻的——东胜卫此番来了八百正军,加上都司及卫所将官,便是八百多户。”

“当然了,八百正军基本都是光棍汉,没有家口,可以一起住营房。可要建立可以容纳八百将士过冬的营房,也不是简单之事。”

“在打鱼、狩猎、建房之余,我们还需注意囤积柴火。若做好这些事后还有多余的人手,咱们便可考虑早些开垦田地···”

在朱元璋开出至少原地升一级的待遇后,愿意来北美的卫所将官其实不少。谢德祐能被选为北美都司都指挥使,还是颇有能力的。

他先是提出了一些急务,在听取了一些将官的建议后做出了安排,然后才讨论其他事情。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东胜卫的长远建设规划——东胜卫目前虽只有八百名正军,但明年朝廷还会给补充一批,届时东胜卫正军将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

“此外,朝廷还允许咱们吸收符合条件的归化土人为军户,直至补齐卫所正军缺额。”

“这么多人肯定不能都窝在原前进基地这一块,必须分出人手到周边建立千户所、百户所,扩大卫所的掌控范围。”

“咱计划明年先在周边建立两个千户所···”

谢德祐让人挂上了从朝廷那里领来的东胜卫舆图——上面他早已标记好看中的两个建立千户所的地点。

“明年开春咱们便派出人手去这两处考察,如果实地情况允许,那就在这两处建立千户所。”

舆图上一处千户所在他们进来时所经过的狭长海湾南岸(后世西雅图安吉利斯港),另一处则在南边这一片复杂海湾的尽头(后世西雅图奥林匹亚)。

说完这件事,谢德祐道:“接下来要说的是如何帮卫所八百光棍汉娶妻,安稳人心。”

“各位都知道,底下士卒之前都是军余中的光棍汉,愿意迁徙到北美为正军的缘由之一,便是朝廷承诺帮他们娶婆娘。”

“所以这件事我们不能拖太久——若是久了,只怕士卒心中生怨,这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而要给将士们娶婆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土人部落,娶土人女子。”

“对咱们友好,愿意归附大明的部落,咱们可以帮士卒聘娶其部落女子。”

“对于那些不愿归附大明,甚至对大明有敌意的部落,那咱们便得出兵,破其部,俘其人!”

听到这里,与会的不少将官都露出兴奋之色。

他们可是早就听说了,北美土人虽然彪悍敢战,但连件铁器都没有,还处在使用石器、木器、骨器的阶段。

而他们不仅有精良的冷兵器和盔甲,还有火器,要打土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虽然作为军事行动,不可能允许他们肆意掳掠,更不会允许他们奸淫女子(除道德及朝廷颜面方面缘故,最重要的是如此作为会严重败坏军纪,影响军队战斗力,因此明军是明令禁止的)。

但战后他们却可以获得军功和赏赐,自然有很多人闻战而喜。

“雷百户,你来给咱们讲讲东胜卫这一片的土人部族情况。”

与去年回到大明的章承不同,雷鸣选择留在东胜卫,并已经娶了一个土人女子为妻,甚至妻子都怀上了。

再加上升职为百户,如今的雷鸣虽然脸上刀疤仍在,可身上的戾气却少了些。

他起身来到舆图旁边,道:“根据我们过去一年多的侦察,在前进基地,哦,也就是东胜卫治所方圆三百里内,有个九土人部落。”

“其中在仅有两个部落人口过千,一南一北,离咱们的治所都有一百多里远。”

“剩余部落,人口少的不过一百多人,多数部落则在三五百人之间。”

“目前我们仅跟离治所较近的三个小部落进行过几次交易,他们态度还算友好。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归附大明,只怕需要派人交涉之后才能知晓。”

听完,谢德祐道,“雷百户可知那两个大部落及与附近三个小部落的详细情况?”

雷鸣道:“附近这三个小部落情况末将倒是知道一些,至于那两个大部落,便只有一点道听途说的情报了。”

“那便知道多少讲多少。”

“是。”雷鸣应了声,便先讲起附近的三个小部落来。

说是附近,但这三个小部落与东胜卫治所距离最短的也有六七十里···

···

第一远航探索舰队带着船上的卫所军民一路走走停停,等到了十一月下旬,才赶到后世的巴拿马一带。

此时,船队卫所军民仅剩玄关卫的一千余人。

玄关卫指挥使庞泽年三十九,广西汉人,是在洪武元年明军平定广西期间加入的明军,累功至广西奉议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自云南平定之后,西南已数年不见大战,平日里只有一些平定土官或山贼土匪作乱的小战,以庞泽的资历想要升为指挥使很难。

当然,如今他这个指挥使之位来得也不容易——中美都司的卫所将官大多选自福建、广东、广西三省,能原地升一两级的机会不少人竞争,庞泽能被老朱选中为玄关卫指挥使自有其过人之处。

这日,船队在一处海湾停泊。

陈忠明收起千里镜,指着陆地道:“庞指挥请看,这里应该就是朝廷所给舆图上设立玄关卫的地点了,临海有几十里的丛林,往东、往南则有一些低矮山岭,不算太差。”

庞泽也有一个千里镜,只是不如陈忠明那具看得远。

他也打量了下面前这片丛林,微皱着眉头,用有点别扭的(南京)官话道:“此地虽然冬季气温不低,可风貌却与广西大不相同啊。”

庞泽当年虽是以小地主身份投的明军,但祖上曾做过宋室官员,算得上耕读传家,有些家学渊源,因此讲话并不像多数武将那么粗豪。

他看了会儿收回千里镜,道:“既然之前探索舰队并未曾在此设立营寨,那我们就只能先花几日时间,寻个适合建寨的地方,才好就近登陆。”

陈忠明道,“无妨,反正其他卫所军民都已送到地方,如今只剩玄关卫军民,就算多花几日也不碍事。”

庞泽又抱拳道,“另外,还得请探索舰队派出探子协助我们登陆探查。”

“这是应当的。”

几日后。

明军不仅选定了玄关卫治所的具体建立地点,也对周围三十里丛林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于是开始组织军民登陆建立营寨。

实际所选地点,恰好是后世巴拿马古城所在地。

庞泽将建立营寨的任务安排下去后,便又召集百户以上的将官匆匆开了个会。

“此番召集诸位,是想议一议如何处理东南十五里外的土人部落——根据探子陆续探查到的情报,这个土人部落可能有一千多人。”

“估摸其部落至少能出动五百丁壮,土人以渔猎为生,丁壮人人能战,对我们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这个部落离我们太近,如果一直提防,会牵扯我们相当部分人手,所以必须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陛下旨意,我们对待土人不能一味行征伐之事,若其愿意归附大明也是可以的。”

“不过要让这个部落归附大明,就得先跟他们接触、沟通。龙青,你手下可有合适人选?”

龙青只是个百户,但麾下却几乎都是出自广西山林的探子。

他闻言用一口更加蹩脚的官话道:“末将想亲领此事!”

庞泽点点头道,“你能亲领此事自是最好,不过须得记住,即便该部不愿归附,也可先与他们进行一些交易,麻痹他们,为我们建立营寨争取时间。”

“那毕竟是一千多人的大部落,又熟悉地形气候,若是在我们营寨还没建成的时候来袭,可不太好应对。”

“若是等到我们营寨建成,便进可攻、退可守,事情就好办多了。可明白?”

“末将明白!”

庞泽接着又对其他将官道:“除了负责建立营寨的,其他人都做好战事准备——万一这个土人大部不识好歹,得知我们的存在就立即来袭,也是可能的。”

众将官纷纷点头。

因为距离近,散会后龙青稍稍准备一番,便挑选了一个总旗的探子,带着食盐、针头线脑等价格低廉又小件的商品往东南而去。

虽然只有十几里地,但路上不是茂密的丛林,便是河流、泽地,还多有蛇虫,路很是难走。

好在龙青挑选的探子多出自广西南部,家乡山林道路之险恶并不输于此地多少。再加上他们之前探查过那个土人大部几次,只用两个多小时便到了该大部附近。

只见前方一个小湖泊上,有好几十个土人男子正在捕鱼。

这些土人男子划着独木舟,只在腰间系着用贝壳、果壳等编制成的简陋围裙勉强遮羞,手中则拿着造型独特的木矛。

不过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潜入水中抓鱼,只有少数时候才会在船上用矛刺鱼。

龙青等人对于眼前的景象并不奇怪——经过过去几日探查,他们早就发现,这些土人以捕鱼和采集野果为生。

很少见他们狩猎陆地野兽,大约是热带丛林里没什么适合狩猎的。

稍看了一阵子,龙青不禁眯眼道:“看来这些土人水性很好,若是与他们打起来,可千万不要进入河流水泽中。”

麾下众士卒皆点头。

随后龙青对一长相与他有几分相似的汉子道,“我二十人去跟他们交流试试,龙胜你带剩余人在这边盯着,若打了起来,你们再出来接应。”

龙胜点头,“麾下明白。”

龙青随即带着人绕了下,出现在湖边,立马引起了那些土人的注意。

土人有三四十个,先警惕地聚集到了一起,打量一阵子后,才有人站在舟上叽里咕噜地喊了几句。

龙青完全听不懂,干脆比划着自顾自地说明来意。

“嘿,朋友,我们是从北方来的行商,想跟你们交换些东西。”

说话间,他还取下身上的包袱晃了晃,并拿出了里面的几尺棉布。

对方见状派了一艘独木舟靠近,舟山的三个土人下来两个过来查看。

来人摸了摸棉布,又仔细瞅了瞅龙青等明军的装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然后直接将那几尺棉布裹在腰间,高兴地转过去给同伴们看。

其他土人看了,用土人话语发出了各种欢喜的声音,随即那些土人独木舟便都往这边靠过来。

龙青示意对方麾下士卒警惕。

他则与系了棉布便不肯取下来的土人比划,表示需要交易。

这土人明白过来,便跑去独木舟上拿来了几条大鱼递给龙青。

在龙青看来,棉布在大明虽便宜,可在此处绝不是几条大鱼能换来的。

但他这次来并非为了做生意,于是便同意了。

正当龙青想要继续交流一些更复杂的内容时,其他土人陆续上岸,竟都拿着鱼过来换东西。

厚道些的拎着三四条,不厚道的竟只拎了一条!

今天二合一章。

感冒了,还碰到家里有事,,,这两天更新少了,明天争取恢复正常更新量。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