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76章 陛下圣明!屯军北美【求追订】

马梦阳出自国子监,当初在科技司学习过一段时间后,先是在“动力项目组”随郭天问研制蒸汽机,后来与齐大木一起负责实际主持机车制造局的事务。

在这几年中,他前前后后可是跟刘宽学习了不少科学、科技相关的知识。

刘宽与他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半师之谊。

马梦阳闻言只能硬着头皮道,“这艘蒸汽轮船的外壳基本上跟方才那艘铁甲船差不多,甚至还要大几百料。”

“轮船的螺旋桨动力装置研制出来后,装在船上后我们试航过,确实可以令铁甲船无风自动,配合风帆的话,则可以令风帆船速度更快。”

“但因为蒸汽机动能转化效率还不够高,再考虑到舰船载运量问题,目前在实际航行中,蒸汽机哪怕作为辅助动力,也不可长时间使用。”

“因为舰船在装载兵员、后勤物资之余,能装载的煤炭、淡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太多。”

“下官等研究后认为,需得在蒸汽机能效得到质的提高,或是咱大明造出更大的舰船之后,蒸汽动力装置才能展现更大的作用。”

刘宽听了了然,随即道:“蒸汽动力与螺旋桨就是未来舰船发展的正确方向,这点毋庸置疑。”

“蒸汽动力能效需要提高,那就继续研究更好的蒸汽动力系统,努力提高其能效。”

“至于建造更大的舰船,目前咱们不一在往这方面努力吗?还有,你估计至少得建造多大的舰船,蒸汽动力能真正展现其作用。”

马梦阳道,“如果是现在这套蒸汽动力装置,须得八千料舰船,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不过根据陈船长他们的经验,如果是以木材为主建造舰船,六千料差不多就是极限了,想要达到八千料极难。”

刘宽虽然对造船方面只知道点皮毛,却也明白,材料确实制约着船只大小。

事实上,在后世材料问题制约了很多物件的制造,如飞机、火箭、电池、芯片等等。

木制舰船大小有极限很正常——后世人在讨论到郑和宝船时,曾有人推测其可能有八千料乃至上万料,但较为客观的主流观点却认为,历史上的郑和宝船最有可能是五千多料。

至于后来大明常用于出使海外藩国的封舟,一般在三千多料,超过四千料的都少。

事实上,当时大明的造船业已经相当发达,便是朝廷不想制造更大的舰船彰显国威,而是受到材料制约,五千多料的宝船便已经触碰到木船瓶颈了。

刘宽皱着眉道,“既然木材限制了舰船的大小,那就研制钢铁舰船——我知道,钢铁舰船的研制绝非几年时间能研制出来的,但咱们必须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不能懈怠。”

“另外,刚才视察那艘铁甲船时,我看里面不是用钢材加固龙骨了么?”

“这种木材与钢材等其他材料混合建造舰船的思路也可以深入研究一番,说不定也能令舰船大小早些突破木材限制。”

说完这番话,刘宽就带着人登上这艘蒸汽轮船视察了一番。

见舰船本身造得确实不错,他下来后便又道:“蒸汽动力在长途航行中虽然能用的时间较短,但若是发生追击性质的海战,因蒸汽动力所多出来的这一节航速就很关键了。”

“所以,即便是目前这种只能将蒸汽动力作为偶尔辅助的舰船,也是大明所需要的。”

“此番视察后,我会上奏陛下,给各大水师增添这类战舰,到时候你们便可通过建造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舰船多积累经验,实践研究中所得到的一些想法。”

说到这里,刘宽环视马梦阳、陈有材之外的在场其他官吏及重要工匠,朗声道:“诸位不必对现在所做之事的意义有任何怀疑,只管用心去做即可,其他事自有朝廷操心。可明白了?”

众人当即一起拱手,“我等明白!”

刘宽离开宝船厂,回到城内后,当即进宫向朱元璋汇报此番视察的情况。

待汇报完,刘宽便道:“因此微臣认为,大明海军各水师是可以增添一批风帆、蒸汽混合战舰的,这不仅能显著提升水师战力,也可让机车制造局及宝船厂的工匠们增加经验,实践一些想法。”

“有了需求和实践的机会,大明在造船的技术、科技乃至科学方面,才能不断突破!”

刘宽所说的道理简单明了,因此朱元璋听了便点头道:“你说得不错,那咱便先为北洋、东海、南海水师各增添三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舰,你以为如何?”

刘宽没想到老朱答应得如此爽快,回过神后立即抱拳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摇了摇头,笑道:“刘宽啊,你做事还是顾忌太多——只要是利于大明之事,你尽管去做,有咱在你背后,怕什么?”

“这造船之事先不论,那工匠等级及评价体系改革,你准备拖多久啊?”

刘宽尴尬,没想到居然被老朱平批评做事瞻前顾后。

他道:“陛下,工匠等级体系改革之事并非微臣故意拖延,实在是天工院四月份才建立,要办的事很多,需要一件件来。”

“而工匠等级改革又属于重中之重,微臣自然希望能办得稳妥些,尽量不要引起太大波澜。”

朱元璋听了,手指敲着御案略微沉思了会儿,便道:“也罢,便按你的想法来吧。”

···

···

时间一晃,便过了一个多月,到了冬季。

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九。

庞大的大明水师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抵达朝廷议定的咸州卫建立点。

水师在之前远航探索舰队选择的天然港湾(辛普森港)停泊仅一日,便起航继续南下。

在船队离港前,谢德祐等北美都司高级将领与咸州卫指挥使万成等该卫重要将官辞别,并进行最后的嘱咐。

“万成,你能以千户之身原地连升两级担任咸州卫指挥使,说明陛下对你很信任,所以这咸州卫的事你一定要做好。”

谢德祐本就是一个擅长搞后勤的将领,并不以威严领兵,此时更像是个对后辈殷切嘱咐的长者。

“咸州卫是咱们北美都司最北边的一个卫,想必你昨日也听探索舰队留守的总旗说了,这里冬天来得早而且很冷。”

“而今虽是初冬,但此地的天气如何你也感受到了——这种天气,就不要再想着种啥了,甚至垦荒都不必想,先将你们这几百人过冬所需的房屋建好,柴火也攒足了。”

“至于粮食方面,我反倒不怎么担心,都司给你们留下了不少口粮,这里渔猎又十分方便,分出百来人去捕鱼、狩猎,应该就够了。”

“其他的我不多讲,想必你心里也有数——最后再啰嗦一句,也是陛下让咱反复给你们交代的话。”

“记住,在美洲,咱们是没什么敌人,却也有个不容小觑的大敌,那就是自然灾害和疾病,这两方面一定要时刻留心警惕,丝毫大意不得!”

万全只是个三十出头、外形普通的将领,河北人,在徐达拿下大都后第二年,也即是洪武二年,十几岁的他参加了明军。

十几年来,他参与小战数十场,更参与了四次征讨北元之战,这才累功至千户。

彼时明军中立功升迁便已经比大明建立前难不少,如今机会就更少、更困难了。

万全没什么背景,与其他同级别将官相比,又没什么过人之处,于是便抓住了这次机会,带着全家来到北美。

他听了谢德祐这番话,再想到今后几年都得跟家人生活在这蛮荒异域,不禁眼眶微红。

他抱拳道,“谢都指放心,末将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朝廷信任,经营好咸州卫!”

谢德祐拍了拍完全肩膀,露出笑容道:“咱相信你——如今咸州卫才五百军民不到,你定能管好。”

“待到明后年朝廷给你们补充了军户,你们肯定已经再次打好底子,可以在此过上好日子!”

说完,谢德祐便带着都司其他高级将官冲完全等人一抱拳,转身登上了舰船。

万成则带着五百多军民站在码头附近,看着几十艘大明舰船在海面上慢慢远去···

两三日后。

大明水师抵达东胜卫(西雅图),北美都司都指挥使谢德祐带着一千余军民也下了船。

之后在金山卫,船队又会放下五百多军民,然后继续南下。

说起来,此番老朱虽然迁徙六千余卫所军民到美洲,但并非平均安置在两大都司七个卫中。

这里面,咸州卫分配的军户最少,正军仅四百,军民总数不足五百。

东胜卫作为都司治所,则分到了一千余人;金州卫分到五百多人。

中美都司的玄北卫、玄南卫都只分配到五百人左右;而玄关卫却跟作为治所的明昌卫差不多,可以分到一千余人!

之所以如此安排,自然是朱元璋在了解后世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后受到触动,准备先将那一片当做大明未来十年在中美洲重点经营的卫所···

东胜卫码头。

留守百户刘文忠带着几十名卫所官兵以及白熊部的几十个族人,一起迎接下船的大明军民。

熊白因身份特殊,是跟着谢德祐等北美都司高级将官一起下船的。

因为他换了身打扮——梳了汉人的发髻,穿着大明百户的战袄,竟让在码头翘首以盼的族人们一时没认出他来!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