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62章 试办工校,美洲消息!【求追订】

天工院正式挂牌后,刘宽没有急着推出工匠体系改革政策,而是准备先在直隶范围内试办工校。

这日。

刘宽在天工院衙门内召开会议。

因为跟工部关系很深,今后事务上也多有往来,所以天工院衙门选在工部大院东边的一片院落——这处建筑群虽远不如工部大,却也有七个院子,上百间房屋,不算小了。

会议地点在院政处。

而院政处是位于最北边中间的一个院子,打开院门,便可见一条能容两辆马车并行的水泥道路直通天工院水泥牌坊大门。

说起来天工院的牌坊大门原本也是要选用大理石的,但刘宽为了突出天工院与其他部院的差别,便让工匠们用水泥、钢筋建造了现在这座风格新颖的门楼。

至于天工院其他建筑,也多是由水泥、钢筋、青砖建造的。

院政处甚至是一栋两层的钢筋、水泥建筑的楼房,建筑主体没用到任何木料,只是在最后进行内外装修时,用了些木料,让两层楼内外风格偏向此时人的审美。

除此外,天工院的窗户也摒弃糊纸之法,采用了多格玻璃窗。

反正建造天工院衙门的钱都是朝廷拨付,且建材也多出自朝廷下属部门,实际不会花多少钱。

因此时大规模建筑费用最高的就是各种好木料乃至大木,天工院用钢筋、水泥取代,哪怕采用玻璃窗,最后花费竟然依旧比老式建筑之法的预算低了一大截。

可以说,天工院的建造真正颠覆了工部官吏们的建筑观念。从此以后,工部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屋宇,只在必须之处用大木。

不过大明建造行业的工匠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的使用仍处在摸索与经验积累中,所以天工院虽建得省钱,可在美观上跟多用木料的老式建筑相比终究差了些。

刘宽的建筑审美水平并不高,只是觉得水泥地、白灰刷墙的楼房里坐着一群古装官吏,看着有些违和罢了。

此时,在院政处的会议厅内,看着长桌两边坐着的一众属官,刘宽便有这种感觉。

事实上,赵承柱、赵又选等人此时同样不自在。

刘宽坐在靠背椅上挪了挪屁股,见吏员给众人上好茶水,便开门见山地道:“马院副先说说直隶各府州的工校建立得如何了吧。”

分管此事的院副马嘉文四十来岁,身材偏瘦,面带沧桑,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

他原本也是工部官员,早已接受刘宽带来的一些改变,比如说开会带笔记本等。

此时他便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道:“根据之前工匠管理处的会议,直隶各州府招收的头一批工学生将在一百至三百之间,人数不会太多。”

“故各州府是先找现成的房舍来办工校——目前直隶十府四州的校舍都已选好,至少能容纳百名工学生入校学习。”

“不过各州府选择的校舍好坏不一,有些条件太差的,乃至不足容纳当地工学生学习的,或许后面还需更换校舍。”

刘宽点点头,道:“咱们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好不好的问题后面再解决。赵院副,你说说学校师生的招募情况。”

另一位院副赵又选也四十多岁,却身材微胖,长着一张和气的圆脸,好像一位商贾。

他也打开了面前的会议笔记本,对着准备好的资料说道:“咱们天工院虽没有工匠管理之权,却可征聘工匠,所以各科匠师目前基本已征聘完毕。”

“不过文学、数学两科的教师却不怎么好招——地方读书人对教授工匠颇有微词,愿意应聘者寥寥。”

刘宽皱眉道,“工校文学只需教授学生识字及忠君爱国之道即可,无需教授儒学经典,对教师要求并不高。实在不行,便放低标准,不可能招不到。”

如今已是洪武十八年,老朱办官学十六七年,直隶范围内读书识字之人可不少。

“至于数学教师,实在不行,就向地方官学借用——老师借不到,借学生也可。”

刘宽就不信了,老一辈的读书人鄙视工匠,那些学生也如此。

他办《自然科学》期刊也有三年了,可不只是宣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也宣传了科技、工业、匠人的重要性。

如今《自然科学》销量这么大,肯定有一批年轻人被期刊中“重视科学、重视工业”的观点影响。

赵又选点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说完将重点记在了笔记本上。

“工学生招募情况如何?”

赵又选道:“工学生招收年龄范围在八岁至十二岁,且不论匠户还是民户子弟,皆可入学。再加上咱们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也不多,目前各州府工校招生名额早已满了。”

“所以,目前有的校长建议提高招生标准,或者干脆进行一场入学考试。”

刘宽看向其他人,问:“此事你们怎么看?”

赵承柱、郭天问都不吭声。

马嘉文道,“下官觉得或可让各校举办招生考试。”

赵又选却道:“若要进行考试,就必须有一套公正的考试制度才行,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制定好的。”

“而若让各校自行举办考试,只怕会发生舞弊之事,闹起来咱们天工院的面子可就难看了。”

裘七尺道,“考试牵扯太大,确实不能随便举办。不如让各校优先录取匠户出身和年纪大的孩子,反正咱们明年还要继续招生,若谁有心入读工校,也不怕晚一年。”

如今朝廷上确实有不少人盯着天工院,哪怕有老朱力挺,也得天工院不出错漏、不给他人把柄才行,不然老朱面子上过不去。

念及此处,刘宽见没人提别的建议,便道:“那便按裘郎中所说,优先录取匠户和年龄大的学生。”

之后,刘宽又与一众属官讨论了下其他方面的工作,便散会了。

作为院正,刘宽在院政处的二楼有自己独立办公室,窗户按照他的要求开得又大又低,且格子窗的每块平板玻璃都有半尺多见方,已然有点后世落地窗的感觉了。

刘宽端着茶杯,坐在了专门让人打造的转椅上,喝了口茶,便不禁感慨起来。

‘可惜我是这大明朝廷的官员,而非后世公司老总。若是老总,还有标致能干的年轻女秘书就好了。’

略微胡思乱想了下,刘宽便将某些不良想法驱除出脑海,开始处理办公桌上的各种文件。

天工院新设,工校、工匠等级体系改革、专利法等一堆事排着队要做,他如今可是又忙碌了起来,再想像前段时间那样看书喝茶养老是不成了。

···

···

转眼到了六月,天气越发炎热起来。

刘宽本想让工校等到八月、九月再开学的,但又觉得太拖。

他想让工校在六七月放“暑假”,提出来后却引得属官一阵错愕——人家国子监都没说放暑假呢,你工校放暑假算怎么回事?

这终究是大明,不是后世,学子们没有那么娇贵,工校学生多出自匠户,更不会娇贵。

于是刘宽便息了设立“暑假”的想法。

刘宽的办公室放了一个铜制大冰鉴,可他依旧觉得热。

‘这砖石楼房也太热了,尤其是二楼。等凉快了,得找工匠给房子加个隔热层才行。’

刘宽拿着折扇给自己扇着风,心里嘀咕着。

他很想回家里办公——刘府有水榭,不仅更凉快,还能让侍女给他扇风,若再吃个冰镇西瓜、葡萄,那享受也不比后世空调房差多少。

‘要不我找个借口翘班回家,把公务带回家里办?’

在刘宽这么想时,宫里来人了。

又是老朱让他进宫议事。

刘宽只好压下偷偷翘班的想法,跟着小宦官进宫。

来到奉先殿,刘宽发现这里比院政处的两层楼房明显凉快一些,也不知是殿内冰鉴更多,还是殿宇设计有避暑功能。

“参见陛下。”

“平身。”老朱笑着摆了摆手,便道:“刚收到北洋水师快船送来的消息,第一远航探索舰队已经回来了!”

骤然听到这消息,刘宽也是一阵欣喜。

他随即问:“陛下,探索舰队如今到何处了?可知他们在美洲收获如何?”

老朱笑道,“咱既然收到了探索舰队回来的消息,自然也收到了他们的奏报——奏报是在虾夷岛发出的,虽然报信的是快船,但探索舰队也不会太慢,估摸着都快到登州北洋水师大营了。”

“要说收获,那可着实不小。不仅玉米、红薯、土豆这三样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找到了,还找到了橡胶树、金鸡纳树以及多种其他美洲农作物。”

“咱已经下旨,让探索舰队抵达北洋水师大营稍稍修整两日,便来京师,咱要接见这些远渡重洋、为大明立下泼天大功的勇士!”

三样粮食作物和橡胶树、金鸡纳树都找到了?

刘宽很是惊喜。

他原本以为,起码得两三次远航探索,大明才能找齐这五样美洲好东西呢。

但想想,老朱一次性派去三千多精锐士卒,又指明要找到这五样东西,甚至有他给的图样及文字描述作参照,能一次性找齐倒也合理。

当年欧洲去美洲冒险的那些人或许航海技能更强,但论全面素质,绝对比不上大明这支远航探索舰队。

回过神来,刘宽便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哈哈哈,”老朱高兴得一阵畅笑,随即吩咐道:“也不知那五样东西探索舰队养护得如何,咱找你过来,便是想让你先去指导下户部农业司,让他们做好培育这五样好东西的准备。”

虽然又被老朱加了担子,可这回刘宽却高兴得很。

因为他很清楚,这五样美洲植物对大明的重要性。

他当即拱手道:“微臣定竭尽所知,办好此事!”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