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18章 足利义满的嘲笑,朱洪武转性子了?【求追订】

日本,京都室町。

因征夷大将军宅邸在永和四年(1378年)迁移于此,故如今足利幕府又被称为室町幕府。

室町殿书房内,不过二十六七岁的足利义满跪坐着,身姿挺拔,眉目严肃,还不是后世人所熟知的一休老和尚模样。

足利义满虽十一岁接任征夷大将军位,幕府大权为细川氏独揽,但自十年前他娶妻亲政后,不仅一步步拿回了征夷大将军的权利,更先后兼任权大纳言、左大臣。

去年,他又担任源氏长者,兼任淳和奖学院两别当,受封“准三后”称号,成为公家和武家两方势力的首领,可谓加持了当下日本朝廷所有权力光环。

之后他又在相国寺内创建供自己修禅的道场,鹿苑院。任命该院院主为历代僧录,统辖五山十刹以及诸流(佛寺),并掌管人事。

由此足利义满又实际控制了日本的寺庙体系。

虽然他还不到三十岁,可权力、威望已然远超父祖两代征夷大将军!

因是冲龄即位,在细川氏把控幕府的局面下成长,足利义满养成了谨慎稳重的性格。

所以,在将北朝权力集于一身后,他思考的不是如何尽快统一南北,而是怎样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权力。

在足利义满思考着怎样巩固权力时,一位家臣在外面行礼后步入。

“将军,对马藩主宗氏让家人送来一封密信。”

“宗经茂?”

足利义满嘀咕了声,接过由侍从转交的密信。

拆开密信看过后,他眉头深皱。

随即吩咐道:“去将管领请来。”

“哈衣!”

一位侍从应声离去,没多久一位比足利义满大几岁的青年便走了进来,此人便是如今室町幕府的管领,斯波义将。

在数年前的“康历政变”中,斯波义将带领斯波氏为扳倒幕府权臣细川赖之出了大力气,担任管领后被足利义满引为左膀右臂。

斯波义将向足利义满行礼后,便恭声问道:“不知将军召臣有何事?”

足利义满直接将宗经茂的密信递了过去。

斯波义将看完密信,不禁一脸震惊,道:“真没有想到,过去大半年大明水师经我日本往北去,竟是为那洪武皇帝寻找不死仙药。”

日本如今虽是南北朝对立,室町幕府专注于内,却也有水师,更有不少渔民出海打渔。大明水师数次经过西海(日本海),自然瞒不住室町幕府。

足利义满淡淡道:“我自幼多读中国史书,早知中国皇帝多好求仙,梦想长生不死,好一直掌管偌大中国,殊为可笑。”

“至于派人出海寻仙求不死药,秦始皇做过,汉武帝做过,甚至据说当年唐太宗亦有此意,只是最终为人劝阻。”

“由此看来,中国历代皇帝,凡雄才大略者,更加妄想长生不死。”

“那朱元璋据说本是一介布衣,能崛起于元末,驱除蒙胡,建立大明,自然也称得上雄才大略。”

“此人如今应已五六十岁,垂垂老矣,舍不得权力,妄想长生不死,很正常。”

斯波义将皱眉道:“他要寻仙药自派人去寻就是了,为何非要占据对马?恐怕原因不是宗经茂信中所说那么简单吧?”

足利义满露出略带嘲讽的笑容,“自没有那么简单——明面上是为保其寻仙航路,实际却是想趁机霸占对马,行蒙元未竟之事。”

斯波义将顿时神色凝重,“将军是说,大明想要学蒙元渡海来攻我日本?”

足利义满点头,“是有此可能。”

斯波义将一想到如今日本局势,有点慌了,问:“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如今南朝尚未解决,若明军大举来攻,我们恐怕很难如镰仓幕府一般集举国之力击溃之。”

“慌什么?”足利义满轻斥一句,“大明就算要渡海来攻,也需好几年准备,更别说那朱元璋志在寻仙不死,必然空耗国力,就算他有征日之心,最后也未必能施行。”

斯波义将点了点头,道:“那对马国之事我们恐怕不能管了。”

“确实不能管。”足利义满道,“在明国真的挥军来攻前,我们最好不要给他们任何借口。”

“况且对马宗氏之前事南朝,而非我北朝,我们为何要管对马之事?”

“对马岛只有军事、商贸之利,而无产出。可在幕府一统南北前,对马岛军事、商贸之利幕府根本用不到,何必为此给明国生事借口?”

顿了顿,足力义满又道:“我们不仅不能管对马岛之事,还需派使团前往明国。一则了解明国虚实,二则假意为明国藩属。”

“如此一来,即便明国真有意来攻,也能拖上几年。有这段时间,本将军定能扫灭南朝,一统南北,届时便是明军真渡海来攻,我们也不惧了。”

斯波义将赞道,“将军睿智天生,聪慧如神。”

旋即,他想到什么,又道:“对了,前段时间西海有渔民上报,说见到明国水师停驻于佐渡岛,且已有段时日,似乎有长据之意。”

“佐渡岛?”足利义满皱眉,“此岛不过流放犯人之所,并无百姓,亦无产出。不过,它离京都可比对马岛近多了。”

“这样,回头派数十艘战船到西海,沿岸巡防,监视佐渡岛明军动静,提防他们由此东渡来攻。”

“哈衣!”

···

···

时间来到十一月下旬。

自徐丹段铁路开通后便开始修复的平徐段铁路终于完成修复工作。

虽然距离通车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随着前段时间徐丹段铁路开放部分车厢给百姓乘坐、运货,民间对铁路运输的议论也越发热烈起来。

一些见识长远的士绅、商贾,已然预见到,待平徐段铁路开通,铁路运输必将带来不少商机和利益。

在直隶江南的士绅、商贾圈子中,最近更是流传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说是朝廷准备与民间“合作”,成立一个铁路运输公司,一起赚钱。

这事听着怪极——自古以来,朝廷需要钱粮都是直接从百姓手里要,甚至直接抢,何曾见过朝廷将好处分出来给百姓?

所以多数人只当此事是谣传,听了一笑了之。

苏州的士绅、大地主兼富贾顾氏家主顾崇礼也认为此事是谣传。

可这日他回到家中,便见发妻李氏一脸神秘地道:“老爷,今日我去那沈家打听过了,沈氏确实买了那什么公司的股份。”

“沈家人说,是因为他们沈氏在苏州富户之中进献钱粮最多,所以才能提前获得购买那股份的资格。”

说到这里,李氏忍不住抱怨,“老爷,朝廷修城,我们顾家进献钱粮也没比沈家少太多,朝廷卖股份给那沈家,却不给我们顾家,这可不公平啊。”

顾崇礼听了眉头皱起,问:“你这事从谁那里打听到的?”

李氏道,“自是沈大老爷正妻王氏——沈家二房、三房妾身也没交情啊。”

顾崇礼沉思道:“照这么说,朝廷准备跟民间巨富合作办那铁路运输公司之事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王氏不可能拿这事骗我。”

“可那位怎么转了性子?”顾崇礼不解。

因朱元璋对苏州征收的税赋较重,所以苏州百姓多暗恨之,如今虽没后来那么严重,但苏州百姓提起朱元璋时却不会像京师百姓那样称呼“洪武皇爷”,而是多以那位代指。

李氏笑道,“那位不是早一两年就转了性子吗?不然如今老爷的生意能那么好做?”

反正在家中,顾崇礼顾忌没那么多,哼道:“再好做也不如前元时痛快。”

李氏则接着道,“我听那王氏说,朝廷之所以要跟民间巨富合伙儿做这个生意,主要还是想用民间的钱修铁路。”

“据说那修铁路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位就算再铁血手腕,也不可能都靠抢,逼着老百姓捐献肯定也不行。”

“所以,就拿出一小部分公司股份出来卖,即可筹款,也可让沈氏这等对朝廷有功的富户也能跟着赚钱。”

顾崇礼怀疑道,“沈家真认为那铁路能赚到钱?”

李氏反问道:“不是老爷您说那铁路若多修建一些,多开放一些给百姓用,肯定能赚不少钱吗?”

顾崇礼愣了愣,随即道:“我是说过这话。”

然后就沉思起来。

那铁路是从苏州经过的,虽然目前火车只开到丹阳,但等将来到上海的铁路修通,苏州便也可享铁路运输之便利。

顾崇礼曾去丹阳看过火车,一车确实可以拉不少东西,且既不像水路那般有翻船丧货之危,路上消耗也不像陆路那么大。

据说那火车只需烧煤,跑一趟烧一些煤就够了,运输成本不知比马车等低多少。

若朝廷诚心与民间富户合作,将来修建更多铁路,开放更多给百姓运载货物,乃至运载客人,那确实是门好生意。

甚至可以借此机会跟朝廷搭上关系,让其他方面的生意也顺遂不少。

想到这里,顾崇礼心中顿时火热起来,和颜悦色地对李氏道:“你找时间多去拜访那王氏,看能否打听到购买那铁路运输公司的股份。”

李氏却拿乔,哼道:“老爷不是不喜欢人家串门吗?”

顾崇礼上前握住了李氏的手,温声道:“我这不是想多攒一份产业,将来好交到麟儿手中吗?”

听顾崇礼提起了儿子,李氏这才点头,“行,我便多去拜访那王氏。”

顾崇礼与发妻李氏的交流,只是江南众多士绅、富贾得知铁路公司向少数民间富户售卖股份之事后的一个缩影。

虽然仍有部分人对此事有怀疑,但大多数士绅、富户却为贪念影响,想要搭上朝廷,参与铁路运输的大好生意···

···

夜。

京师。

已然是十点多钟了,刘府仍旧灯火通明,且有不少人聚在苏采薇居住的小院子。

“二夫人,用力,再用力啊。”

“啊~”

听到产房中苏采薇仿佛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刘宽不禁来回走动,焦躁无比。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