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209章 四点要求,朱棣:莫非雄英克俺?【求追订】

大明皇帝和朝廷肯定不会对海外藩国放任自流,任其肆意发展,这点朱棣早有预料。

关键是大明对藩国有何要求,会如何限制。

若是要求太多,限制太多,那藩国经营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朱棢、朱桢、朱檀等皇子也想到了这点,都不禁忐忑地看向朱元璋。

在众皇子注视下,朱元璋没有卖关子,直接道:“第一点,在对外军事方面,海外藩国须得听从大明皇帝的安排与调遣。”

“比如说,老四在海外建立藩国后,标儿为帝时下令让他配合朝廷攻打某个化外之国,老四得听。”

“对于这点,尔等都没什么异议吧?”

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关键就在于军队,所以众藩王对老朱的第一点要求并不意外。

若他们建立藩国后,军事上就完全独立,那便不是藩国,而是彻底脱离大明的另一国家了。

毕竟如高丽这等藩属国,若宗主国皇帝有旨意,他们也得派出军队应付一下呢。

想明白这点,朱棢抢先拱手道:“儿臣无异议。”

其余人虽迟了一步,却也纷纷表示无异议。

朱元璋接着道:“第二点,三百年之内,各藩属国不得相互征伐,若有矛盾,便由大明皇帝调解、处置。这点尔等可有异议?”

三百年之内不行,那就是说三百年后便可以了?

刘宽瞬间明白了老朱的想法。

毕竟到海外建藩的都是老朱子孙,他肯定不希望子孙为争夺领土、资源而彼此征伐,互相残杀。

可三百年的时间限制会不会太长了?

果然,有此质疑的不止刘宽,朱棢便愣愣地冒头问:“父皇,三百年会不会太久?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住口!”老朱听朱棢说一半,便忍不住开口喝斥,“还五世而斩,怎么?等到你朱棢的玄孙就不是咱大明宗室了?”

“儿臣并非此意···”朱棢想解释,却又不知如何解释,急中生智忽然看向朱棣,“老四,你倒是说句话啊!”

朱棣其实也觉得三百年的时间限制太久,只是他有“靖难之役”的“前科”,真不敢主动开口质疑。

朱棢喊了这一嘴,倒是让他有了开口的理由。

他于是道:“父皇,三百年属实太久了些——以大明如今的发展速度,三百年后大明跟海外众藩国都不知发展成什么样了。”

“若届时众藩国间真有什么不得不开战的理由,肯定会有不孝子孙不遵守您这条规定。”

“与其如此,倒不如您把这时间限制缩短些,免得后世大明皇帝难做。您觉得呢?”

朱元璋听了这话,再思及历史上大明皇帝诸多违反祖训的事,顿时脸有些黑。

他想喝骂朱棣“还不是你小子的后代最爱违背祖训”,可一则不方便当众说,另一方面又想起,最先违背他所定祖训的是允炆那孩子。

于是,朱元璋便黑着脸问:“那你说这条要求怎么改?”

朱棣壮着胆子试探道:“一百年?”

“老四,咱看你是皮痒了!”

老朱想要摸什么去打朱棣,却找不到趁手的,于是便脱了鞋子丢过去。

朱棣没躲,只用胳膊挡住头脸,挨了一下。

随即就捡起鞋子,给老朱送了回去。

老朱怒气未消,接过鞋子又打了朱棣大腿一下,这才穿回去。

随即气呼呼地道:“从标儿即位算起,海外藩国两百年内不得相互征伐!此事就这么定了,谁也不得再提异议!”

冒头的朱棢、朱棣,一个挨训,一个挨揍,其他更年轻的皇子自是不敢再提意见。

何况这些皇子中有部分觉得三百年挺好——不仅不是所有皇子都喜欢战争,都擅长军事,也有如朱橚、朱椿、朱柏这般喜欢文事的。

不过三百年确实太久。

后世的历史上大明国祚都没三百年呢,如今谁也不知三百年后世界会是何种形势。

而一百年则太短,若是子孙长寿的,也许他们的孙子还活着,甚至有儿子活着的都不一定。如此一来,藩国互征,就真成五服之内的亲族相互残杀了。

所以,两百年的时间限制就刚刚好。

朱元璋坐回了太师椅上,板着脸道:“第三点,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三千里···尔等可有异议?”

在是否继续问诸藩王意见上,老朱明显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问。

毕竟事情得藩王们配合,若他制定的规则太离谱,藩王们不愿接受,或等他宾天后很快就违背,那他不等于白制定了?

朱棢看了看下面众人,见没其他人出头询问,只好硬着头皮再上。

“父皇,是方圆三千里,还是周围三千里?”

这话让怒火降下去少许的老朱再次瞪眼,“还方圆三千里,大明才方圆多少里?你老三是想一下子在海外圈个大明出来是吧?”

刘宽见朱棢竟问出这么个问题,也不禁暗笑,觉得朱棢并非无知,而是太贪心了。

所谓方圆多少里,指的是半径多少。

据刘宽所知,后世中国也才方圆三千多里而已,而大明如今的领土大小用方圆三千里描绘正合适。

至于周围三千里,则指的一块地边境线的周长。

根据圆周长、圆面积公式算一下就知道,周围三千里的领土半径也就五百里不到的样子,可比方圆三千里的领土小太多了。

朱棢在大本堂回炉重造的一两年,数算进步不小,稍稍算了算,便不禁嘀咕道:“搞了半天就允许咱们在海外当个百里侯?那咱还不如留在国内享清福呢。”

朱棣反应则有点迟钝。

因为他没回大本堂重造,这方面计算还不如朱棢快。好在他能大概估算出来,再听到朱棢的嘀咕,便明白周围三千里的领地真就只是个百里侯。

他可是想在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领土,乃至建立一个将来不弱于大明多少的强大藩国,自是不甘心被领土限制束缚手脚。

于是便也硬着头皮道:“父皇,海外广袤,儿臣等若漂洋过海去了,却只能当个百里侯,属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便是朱标都因老朱太偏心他这一脉而不好意思了,出声道:“父皇,周围三千里的藩国确实小了些,不如改成周围五千里,如何?”

朱元璋哼道,“也罢,看在你们大哥的面子上,咱就改一下——海外封藩的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

朱棣对周围五千里依旧不满。

那印度所在次大陆可大得很。

他想再争取一下,却又碍于朱标的面子不好开口——焦急之间,忽的脑海一亮,想出个绝妙的应对之法。

‘父皇说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那咱在需要的时候将藩王位子传给儿子不就行了?’

‘俺做了太上王再去征战,打下更多国土,总不算违背父皇的要求了吧?’

‘嘿嘿,没想到俺这般聪明,不愧是后世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就在朱棣为他的绝妙对策暗暗得意时,却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

“皇爷爷,孙儿有个疑问。”却是朱雄英开口了。

朱元璋面对朱雄英时,心情立马好起来,笑问:“哦,咱大孙有何疑问啊?”

朱雄英看了几位年长的皇叔一眼,尤其是在朱棢、朱棣、朱桢三人身上停留略久,随即道:“雄英在想,若是哪位藩王为了圈取更多领土,去了海外便将王位传给儿子,岂不就绕过了皇爷爷这第三点要求的限制?”

朱元璋听得一愣,随即就一拍大腿道:“嘿,还真是!”

随即看向朱雄英时,老脸上笑容就更浓郁了,“居然这么快就想到了咱要求里的漏洞,咱家雄英真是聪慧啊。”

其余藩王,包括聪明的朱檀在内,都是听了朱雄英的话才想到这种应对之法。

因此多是先错愕,随即便有不少人懊恼:怎就让朱雄英这小子看出来了呢?

没人注意到,朱棣呆若木鸡。

更没人知道,木鸡般的他此时内心活动丰富。

‘俺才想到的绝妙对策啊,居然就让雄英把漏洞点出来了!’

‘难不成雄英命中克俺成大事?’

朱元璋这边略为沉思了几息,便道:“那咱就补充下第三点要求——就藩后的二十年内,海外藩国领土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

刘宽听得点头。

周围五千里的领土,若是圆形,半径便约为八百里,不算小了。

有二十年内不得扩土超过周围五千里的限制,未来大明海外藩国之间便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了更大缓冲。

“第四点,”朱元璋又开口了,“海外藩国在建藩十年后,须得每年向大明进贡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财政收入,持续百年。”

这等于是让大明朝廷向海外藩国抽税。

对于这一点,朱棢、朱棣等有意到海外就藩的藩王反倒没什么异议。

一则,朝廷肯定要从藩国获取利益的,不然朝廷为何要支持藩王到海外就藩?就因为亲缘关系?如此想就未免太天真了。

二则,朱元璋所定的进贡比例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了。

大明对地方的税收最低也有三十分之一,而他们藩王就算按百分之三进贡,也不足三十分之一。

再说了,财政收入这个东西,以如今的科技水平想要监管核查很难,更别说藩国远在海外,到时候他们想要瞒下一些财政收入简直不要太容易。

但海外封藩政策毕竟是关乎藩王各自一脉数百年的大事,所以朱棢、朱棣等人还是想多争取点好处。

几人交流了下眼神后,却是由楚王朱桢开口。

“父皇,藩国向朝廷进贡没问题,但海外遥远,可否累计数年进贡一次?”

朱元璋这次没喝斥,而是点头道:“可以,但间隔不得超过五年——你们得知道,进贡亦是藩国与大明本土联系感情、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可过少。”

朱桢道:“父皇说的是。”

朱元璋环视众人,道:“对尔等海外藩国的要求,咱暂时只想到这四点。待海外就藩正式启动前,咱还有可能再增补调整。尔等若有建议,也可再提。”

这种大事、大计,本就不可能通过一场会议就把具体政策定死。

所以诸王对朱元璋这番话都没异议——若朱元璋提出不合理要求,他们大不了以不去海外建藩抗争。

念及此处,众皇子、皇孙才想起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若藩王不想到海外就藩,或不能到海外就藩,朝廷又将如何安排?

总不会还用之前的政策对待吧?

想到这里,几位无意去海外的皇子皇孙都看向了周王朱橚。

事实上,在前几日众藩王齐聚京师后,便分成了两个团体。

一个是想去海外建藩的,一个则是想留在大明本土的。

去海外建藩的以朱棢、朱棣为主要人物,而准备留在大明的皇子皇孙则以朱橚为首——因为早在一两年前,朱棣在藩王圈子里提出封藩海外之事时,朱橚就明确表示不想去海外。

不去海外的话,朝廷政策将会对藩王影响更大。因此,哪怕朱橚平日里不喜欢冒头,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

见不少人看过来,他便起身拱手道:“父皇,若儿臣不欲往海外就藩,朝廷将如何安排?”

第二更。

感谢【楦绵】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Xia雪的季节】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