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91章 徐妙云带娃进京,铁路柏油路水泥路【求追订】

“我们在桥上试验时,突然起了一场薄雾···”

待刘宽将桥上经历说完,朱蕙兰、苏采薇都是一脸后怕的神色。

回过神后,朱蕙兰也顾不得几个侍女在旁,上前搂住了刘宽的腰,俏脸紧贴在刘宽胸口。

过了好几息,她才仰头看向刘宽,“还好那怪雾没把你带走,不然我怎么办?采薇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又怎么办?”

顿了顿,又道:“夫君,答应我,以后不要再去那跨江大桥上了,好不好?”

刘宽解释道,“这怪雾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出现,即便再出现,薄雾也不会让人穿越,没你想的那么危险。”

朱蕙兰道:“万一下次出现的是浓雾呢?”

接着又道,“我知夫君挂念后世亲人,可我与采薇难道不是夫君亲人吗?莫非夫君未曾将我们放在心里上?”

这时苏采薇也过来道,“老爷,父亲、母亲在后世尚有大伯、大嫂可以照顾,可若是老爷离开了大明,我等又有谁来照顾?”

其实刘宽离开大桥后一直都在想这事,已经意识到他当时有些欠考虑了。

若他没有在大明成家,倒是可以没什么牵挂的回后世。

可如今他不仅有娇妻美妾,还有个将出世的孩子,如何能舍弃?

他在大明想念父母等亲人,回到后世难道就不会想念朱蕙兰、苏采薇和孩子吗?

多半会更加想念,也更加的愧疚。

而且,他相信,如果父母知道他的情况,也会让他留在大明陪伴妻子,而非回后世去尽孝——中国父母历来都是习惯为下一代人考虑的。

念及此处,刘宽便将苏采薇也搂在身边,温声道:“下次出现怪雾,我不会这般冒险了——如果遇到浓雾,我会第一时间离开大桥。”

朱蕙兰、苏采薇虽然希望刘宽以后离跨江大桥远远的,却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毕竟刘宽先前用手机下载视频、电影的事也说了,这便意味着,以后如今日这般的薄雾再次出现,刘宽多半还要利用其获取后世的各种信息。

朱蕙兰与苏采薇相视一眼,便各自在刘宽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

七八日后。

三艘官船从长江下游而来,停在了江北岸离跨江大桥不过三里地的下浦口码头。

前面一艘官船上下来了一队队明军将士,或拿刀牌,或扛鸟铳,虽然只有百多人,且未着甲,却透着股让人望而生畏的彪悍之气。

第二艘官船上则下来了几十名仆从,并从船上弄下来一辆马车。

待这些仆从将马车等物在码头安置好,第三艘船上才有侍卫、侍女们拥簇着几名贵人出舱。

为首的青年男子高大魁梧,身穿大红衮龙袍,头戴翼善冠,肤色古铜偏黑,正是燕王朱棣。

在朱棣身旁的,是一位相貌端庄却带着书卷气的明艳贵妇。

这贵妇右手牵着个五六岁的胖男孩,站在甲板上向下浦口码头眺望了番。

见码头上房屋鳞次栉比,车马如流,行人如织,她不禁道:“不曾想我等才离京三年多,这下浦口码头竟变得这般繁华了。”

朱棣笑道,“这下浦口之变化,妙云竟没预料到么?自仙桥降世,朝廷不再封禁后,天下间不知有多少人慕名来此游览。”

“从江北上桥的游客虽不如江南多,却也不少。游人多了,下浦口作为距离大桥北端最近的一处集市,自是越来越繁华。”

原来这贵妇人就是朱棣的王妃,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

“娘亲,我要下来!”

一个男童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却是徐妙云身后一个仆妇抱着的男童在挣扎叫喊——这男童三四岁的样子,小脸红润可爱,可挣扎起来却似乎连看着颇为壮硕的仆妇都抱不住了。

徐妙云看得无奈,便道:“放他下来吧。”

仆妇将男童放下,长出一口气——二王子天性好动,又力气极大,要抱住可太难了。

男童一落地,就去牵住了徐妙云的手,也好奇地向码头张望。

可行他个头太矮,啥也看不到。

于是又跑到朱棣旁边,伸手喊道:“父王,抱抱!”

朱棣哭笑不得,“你这混小子,才从阿嬷怀里下来,又让俺抱。”

口中这么说,朱棣却是一把将男童抱了起来。

相较这男童,徐妙云牵念着的男孩一直很安静,只是在闻到码头上飘来的各种香味后,偷偷吸允了下手指,随即仰头道:“娘亲,我肚子饿了。”

徐妙云听到大儿子的话很是无语。

她想到朱棣跟她说过的私密话,脑海中浮现大儿子变成个走路都费劲儿的大胖子的模样,便摆出严厉神色,训斥道:“在瓜口才吃的饭,怎就又饿了?我看你就是嘴馋。”

男孩瘪嘴,“嘟嘟真饿了。”

“真饿了就忍着。”

徐妙云才说完,后面就传来婴儿哇哇大哭声,却是她才半岁多的小儿子。

“王妃,小王子饿了,要吃奶。”奶妈禀报道。

“那便喂了奶再下船。”

朱棣、徐妙云的三个儿子各自闹腾了一番,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下船。

徐妙云带着朱高炽、朱高煦坐进了自带的马车里。

奶娘则和另外几位侍女坐进了护卫们从下浦口租借的马车中。

至于朱棣,却是跟走陆路的一队护卫骑兵汇合,骑上了他的爱马。

队伍从下浦口集上经过时,朱高炽掀开了车窗帘,闻着一家家食肆、酒楼乃至路边摊飘来的诱人香气,尤其是某些糕点的香甜气味,又忍不住吸吮手指了。

“啪。”

徐妙云将朱高炽的手打了下来,一脸严厉地道:“嘟嘟,再让娘亲见到你吸手指,就罚你一顿不准吃饭!”

听到这么严厉的惩罚,朱高炽顿时嘴一瘪,想哭。

“不准哭!”徐妙云又喝道。

朱高炽闻言只能瘪嘴憋着。

朱高煦在一旁看得直乐呵,笑得东倒西歪。

徐妙云见状,直接给了他后背一巴掌,喝道:“你大哥受罚,你笑什么?给我坐好!”

朱高煦勉强坐好了,却还是咧嘴在乐。

徐妙云见二儿子这么小便只知幸灾乐祸,而不知兄友弟恭,徐妙云直觉得脑壳疼。

再想到朱棣曾说过的一些话,她便不只是脑壳疼,而是满心忧虑了。

自从听朱棣转述了三个儿子在后世历史上的一些事,徐妙云便对儿子们的教育更加上心。

小儿子还小,且不说,大儿子她怎么教,就是好吃,尤喜甜食,胖乎乎的瘦不下来。

二儿子前两年没觉得有什么,可到了今年,顽劣的一面就逐渐展露,开始跟老大争抢东西,甚至打架。

眼见三个儿子一天天长大,徐妙云对他们的教育却越发没信心。

所以,当朱棣提议让到了开蒙年纪的朱高炽入读大本堂,她立马就同意了。

之后朱棣请示朱元璋,朱元璋便让她带着几个孩子来京师燕王府居住。

这才有了燕王一大家子赶在八月十五前南下京师之事。

原本一行人是可以直接坐船到京师的。

可朱棣听说丹徒到徐州的铁路开通了,非得绕道跨江大桥北边去看看,顺便再走一回大桥。

徐妙云对跨江大桥、铁路、火车同样慕名已久,便带着孩子们跟着朱棣一起,在下浦口转走陆路。

队伍离开下浦口后往西南而去,徐妙云竟感觉车子走得异常平稳,甚至比北平城里的砖石路都要平稳。

‘下浦口到那跨江大桥之间的该不会都是砖石路吧?’

心里这么想,徐妙云便让同车的侍女打开车门看看(古代马车车门是开在大多都是开在后面的)。

然后她便瞧见了一条灰白色的怪路!

这怪路宽可容三架马车并行,除了隔几丈便有一道横直的细缝外,几乎浑如一体。

路面上还雕刻了一道道横直的浅纹,似是为了雨天防滑?

徐妙云看着这路呆了好几息,才不禁道:“这是什么路?如何修造出来的?”

两个儿子都一脸懵懂。

同车的侍女则纷纷摇头。

没多久,队伍就停了下来,朱棣骑马来到车门边,笑道:“到地方了,带着孩子们一起下来看看吧。”

徐妙云等人下了马车,便瞧见足有三条灰白色怪路,在一条更宽的黑色怪路尽头交汇于一处。

黑色怪路往南去,便连接着一座大桥,并在连接上大桥之前,又有一条铁路从下面冒出来,延伸往北偏西的方向——铁路徐妙云在北平见过,是认识的。

此外,徐妙云还发现,在几条怪路交汇点的附近,有不少食肆、酒肆乃至别的商铺,小摊贩则更多,已然有集市的雏形了。

徐妙云觉得,若是这么发展下去,几十上百年后,此处多半会跟下浦口连为一片,成为一处建筑规模不下于某些城池的大集镇。

周围的游客、行人不少,但朱棣一家有王府护卫开路、保护,自是无人敢靠近,倒是让他们很容易占据了一处便于观望的好地方。

徐妙云跟朱棣站到一起,指着不远处的怪路交汇点,问:“这黑色的应该就是大王曾说过的柏油路吧?那灰白色的又是什么路?”

朱棣虽一两年没回京师,却一直有关注京师这边的各种消息,闻言笑道:“灰白色的应该是水泥路。”

“水泥路?”

“就是一种叫做水泥的材料修建的路。”

“水泥应该也是三驸马的发明吧?”

“必然如此。”

“这位倒是不愧民间谪仙人的美名。”

徐妙云如此感慨了一句,便与朱棣一起耐心等待起来。

朱高炽站了一会儿,是真的饿了,还有些累,便问:“娘亲,我们在等什么呀?”

徐妙云微笑道:“等火车。”

“火车是何物?跟马车一样吗?”朱高炽好奇起来。

“等火车过来你就知道了。”

徐妙云话音才落,远处就传来了“呜——”的悠长怪声。

众人循声望去,便瞧见一条长长的钢铁怪物,喷吐着浓烟,从北边沿着铁路疾驰而来!

朱棣抱起了朱高炽,徐妙云则抱起了朱高煦。

两个孩子看到火车疾驰而过的一幕,都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撼。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