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79章 蒙元有内鬼,公司与股份【求追订】

蒙元拥有天下时,元大都便以海路粮道作为运河粮道的辅助,纳哈出自是知晓海路运粮之事。

可正是因为知道海路运粮的情况,他才感到难以理解。

“海路运粮容易倾覆,大批量运粮十分冒险,只能少量运粮作为运河、陆路粮道之辅助。”

“朱元璋就算以海路运粮至北平、辽东,才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太可能积累足够的粮草吧?”

汉人文士当即又提出另一种猜测,“或许,明国上次打朝廷前,朱元璋便在北平囤积了很多粮草?”

纳哈出听了点头,“这倒是有可能。”

回过神来,见厅内其他与会者皆沉默着,神情异样,纳哈出这才意识到,他方才的表现露了怯,很可能让众人离心。

于是立马换上一副自信或者说不在意的神情,道:“朱元璋就算早几年便在北平屯粮,也不可能囤积太多。”

“若他继续积聚几年粮草辎重,再来攻打,咱们还真不好应对。但如今明国才打完两场大仗,仅过一年,便出兵辽东,却是给了我等机会。”

“我部有二十万众,又有朝廷在西边为奥援,可随时出兵攻打河北,进而截断出关的明军后路。”

“所以,这一仗明国要想占据优势,起码得出二十万兵马才行。”

“二十万兵马怎么也得配二十万民夫负责运输粮草等辎重吧?那便是四十万人马!一天起码得消耗两万石粮草!”

“朱元璋就算在北平、辽东屯储了三百万石粮草,也只够明军消耗五个月。”

“再算上明军主力退回关内也需时间,可以说,只要咱们能挡住明军三四个月,明军自然会退去!”

一名叫做乃剌吾的将领问:“若三四个月后明军还不退走呢?”

纳哈出听了露出高兴神色,大笑道:“哈哈,那明军必会因粮草不济而溃败!届时,我们说不定可以衔尾追杀溃军,杀回关内,重夺大元江山!”

纳哈出这番话说完,虽然仍有少数将领面带怀疑之色,但多数将领却跟着高兴起来——他们觉得纳哈出方才的分析很有道理。

二十万对二十万,他们打不过明军,难道还防守不住么?

明军大本营在江南,用兵辽东,粮草消耗不知比他们就地防守大多少。

只要他们能挡住明军四个月,明军不退则必败!

散会后。

乃剌吾回到他的府邸。

他在纳哈出麾下其实算是文臣,且在不多的文臣中能排进前五。

若在蒙元拥有天下时,他这么大的官,肯定是住豪宅、坐豪车、骑宝马,有成千上万的奴仆以供驱使。

可跟纳哈出呆在辽东这个苦寒穷鄙之地,他只能住一个三进小院,府内奴仆也不足一百个,吃喝用度什么的,就更跟在大都时不能比了,寒酸得要死。

说起来,早先他投靠纳哈出时,纳哈出不仅据有几乎整个辽阳行省,还能压迫高丽国,令高丽上供粮草、奴仆等。

可随着明军出关,大战数次,小战不计其数,纳哈出的地盘便越来越小。

先是丢了辽西,后来竟连辽东都难以全据,被逼得龟缩辽地东北。

乃剌吾算是看出来了,纳哈出割据辽东都做不到,迟早为大明所灭。

所以,他早就心向大明了。

进入书房后,乃剌吾便叫一位奴仆奉上爱吃的莲子羹——在辽东想吃一碗莲子羹可不容易啊,以他的身份,也要十天半月才舍得吃一碗。

很快,一名男仆便端着莲子羹进了书房。

男仆放下莲子羹后却并未退走,似乎要等乃剌吾吃完了,把碗、勺一起带走。

乃剌吾看了这男仆一眼,遂一边吃莲子羹,一边自言自语地思虑着之前纳哈出所议之事。

“大王说只要我们能挡住明军三四个月,明军便会因粮草不济主动退走,若不退则必败···”

等一碗莲子羹吃完,乃剌吾已自言自语了一大堆事,其中甚至包括纳哈出大军如今有多少粮草储备,某将领因某事对纳哈出不满之类的机密。

男仆就好像一个聋哑人般,由始至终没说一句话,等乃剌吾放下碗勺,他便拿起,退了出去。

···

···

京师。

火车站。

刘宽正陪同朱标看火车发送。

自驺吾号首发之后,机车制造局及下属工坊、工厂的组建花费了些时间,故而几乎是快到十二月,才开始同时生产五列火车。

再加上中间时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于是计划中可用三个月造好的五列火车,拖到三月上旬才完工。

如今明军主力已经出关,辽东大战将起,在保障大军后勤方面,朝廷压力不小。

所以,这五列火车一完工,刘宽便与裘七尺、张金饶等忙碌着安排火车上线运行。

加上驺吾号,六列火车共用三天时间进行发送,每天两辆,尽量减小火车站调度及火车错车的压力。

也是此时,刘宽才发现,他之前说一条线最多可承受十二列火车太过乐观。

仅在徐丹段铁路行驶,估计三列火车就是保证足够安全的极限。

即便平沪铁路全线开通,估摸着运行的火车最好也不要超过八列,且要多修建几座火车站,好方便调度及火车错侧。

想要真正释放火车运力,还得等将来研制出类似电报、无线电乃至电话这类即时通讯工具才行。

朱标站在火车站二层由十六个小格透明平板玻璃组成的明亮大窗前,看着最后一列火车驶离火车站,消失不见,这才收回目光。

他看向刘宽,道:“有这五列火车的加入,江南到徐州之间的粮草等物资运输压力减轻不少,妹婿和科技司众人功不可没。”

刘宽却是感到遗憾,道:“可惜有黄河阻隔,且徐州到北平的铁路也没修通,不然此番铁路还可承担更多运输任务。”

朱标听了一笑,“没想到妹婿竟不知足。”

刘宽道:“大明如今算起来才半条铁路,微臣哪儿能知足?对了殿下,待辽东战事结束,微臣希望可以分出部分铁路运力作为民用。”

“这么急?”朱标有些不理解,“父皇可是计划拿下辽东后,再用三年伐灭北元,对铁路运输依赖必重,只怕不会答应民用之事。”

刘宽解释道,“殿下,只有分出部分铁路运力作为民用,百姓才能真正体会到铁路运输的好处。”

“不出意外,今年徐州至北平的铁路必能修通,至于丹徒到上海的铁路,因为中间涉及几座铁路桥,要修好反倒需要更多时间。”

“不过铁路局的铁路建筑技术,却会在修整北方铁路期间趋于合格,到时候便可尝试修建新的铁路。”

“修建新铁路不仅需要朝廷拨款,还需要地方百姓支持。若不将铁路运输民用,如何能盈利,又如何能让地方百姓支持修建铁路?”

朱标思考着道:“修建铁路可以由朝廷拨款,至于地方百姓的态度——只要朝廷下令,百姓必不敢阻拦铁路修建之事。”

朱标到底不是后世人,对很多事难以迅速领悟,刘宽只好耐心详细解释。

“殿下,修建铁路需要花很多钱,何况大明需要修建的铁路还不少,或者说很多,难道以后一直让朝廷拨款?”

“且不说朝廷有没有这个财力,即便有,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铁路修建为了借助地利,有时需要经过田地、房屋乃至坟地,若地方百姓不真心支持,只靠朝廷强令,只怕修建过程中会阻拦重重。”

“就算百姓不敢明着跟朝廷对抗,暗中使些手段,也会让铁路修建之事问题频出,力倍功半。”

“只要开放民用,让百姓意识到铁路行经地方,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好处,他们不仅不会阻拦,说不定还会提供种种便利和支持。”

“另外,待铁路民用实现盈利,咱们就可以像殿下督办修建京师江边码头一般,用民间豪绅、商贾的钱来修铁路!”

朱标听了先是一愣,随即便兴趣勃勃地问:“此话怎讲?”

码头区域可以通过卖地和提前售房、出租货栈来集资,可铁路又该如何提前集资?

总不能将铁路卖给豪绅、商贾吧?

若卖了,那铁路算朝廷的,还是算私人的?

就在朱标心中浮现这些问题时,便听刘宽道:“朝廷可以成立一个铁路公司,然后将公司股份化,拿出部分股份卖给豪绅、富商。”

朱标听了又是微愣,随即道:“公司?可是孔子在《大同》一文中所提到的‘公者,数人之才;司者,运转之意’的公司?”

刘宽微笑道,“太子殿下真是博学,微臣所言之公司,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朱标自不会因刘宽的称赞而得意,而是蹙眉继续问:“那将公司股份化具体又是何意?”

刘宽道:“是指将公司的价值化作一个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均分为许多更小的数字。”

“比如说,微臣要将三味书屋股份化,其价值十万贯,微臣将其算作一千股来出售股份,那么一股的价值便是一百贯。”

“只要微臣卖出股份不超过一半,那么便算是拥有三味书屋的控股权。其他人纵然买了股份,也只能等着分红,而无法影响我对三味书屋的掌控。”

公司制和股份制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刘宽说到这里便暂停了,准备等朱标吸收了这段话中的信息,再接着讲。

朱标皱眉思考了一会儿,便道:“公司化倒还好说,这股份化似乎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二更。

【历史上老朱打纳哈出时,真的是以谍探、收买为重要手段,明军开过去,没打多少大仗,纳哈出手底下的将领就纷纷投降,乃剌吾甚至积极游走劝说其他人一起投降。】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