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75章 改造地貌,杂交水稻!【求追订】

星球研究所的视频就制作得比第一个视频精良多了。

视频一开始,又是巨大地球悬于星空中的震撼场景,随即镜头下投,落入中国西北部大草原上的某处,同时一个男子声传出。

“不是每个人的家园,生来就是绿水青山。”

随后一个短发男子出现在一片赤红色的奇特土地上。

“这是一片神奇的大地,它看起来是那么立体、多彩而又壮美。但是,却又隐藏着极为致命的‘地球之癌’。”

“这里难以生长植物,遍地千沟万壑,我们有办法改变吗?”

“当然有,请和星球研究所一起,共同开启这场‘行星改造计划’,代号:准格尔旗!”

片头过去,才到视频正式内容。

先是介绍了准格尔旗批砂岩遇水即崩解为泥沙的特性,随后又解释了批砂岩形成的原因,以及批砂岩造成的危害,乃至对黄河的影响。

“放眼全局,地处晋陕蒙交界处的整个批砂岩地区,更是以仅占黄河流域2%的面积,提供了黄河下游悬河河段历史淤积泥沙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危害黄河!”

方才,朱元璋等人见批砂岩地区基本位于如今的大明边界,还不怎么重视。

可如今听到这番话,知晓黄河淤沙之危害的人顿时都神情严肃起来。

接着,视频讲解了后世中国是如何摸索着改造批砂岩地区,以及如何用四十年时间慢慢治理好这处“地球之癌”的。

这个视频刘宽没有删减,却也只有12分钟。

老朱一家子看得入神,只觉得才一会儿,视频便到了末尾。

这里,视频通过一段3D动画总结性地模拟出了批砂岩地区的改造过程。

人们先通过规模巨大的爆破,掀开批砂岩地表,随即派出多种重工机械进行挖掘作业,将批砂岩下面储藏的煤炭挖掘出来。

随即将被特殊药水凝固过的批砂岩填回被掘走煤炭的矿坑,将其建成一座座有着梯田雏形的山丘,再挖来黄土覆盖,最后以草木稳固水土,最终改变了这一片批砂岩地貌。

使其不仅可以种植果木,甚至可以种田、养鱼,成为了绿水青山!

一时之间,不论是老朱、马皇后这样年长的,还是朱植、朱允炆这样年幼的,都大觉震撼。

“人们将无形的风,永不消失的光,转化为取之不竭的清洁电力。又用这些电力制氢,将能量存储、转移,用在更多需要的地方——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视频最后一段讲解结束,又一行文字浮现在被改造成绿水青山的画面上。

“如果上天没有给你一个完美的家园,那么就把它打造为绿水青山!”

视频结束时还有个彩蛋。

那就是视频制作方,用在准格尔旗批砂岩地貌上种出的苹果作为奖品,号召观众参与一个抽奖活动。

这显然在证明对批砂岩地貌的改造已真正获得了成功。

待视频结束,老朱回过神,便忍不住感慨道:“竟然将原本寸草不生的地方改造为绿水青山,后世之能当真令人赞叹。”

“不过,这准格尔旗具体在晋陕北边大草原的何处?”

朱元璋本想问李文忠的,结果一扭头,才意识到李文忠为了督办海军,今年在登州府过年,没有回京师。

于是便看向朱棢。

朱棢精神一振——他还真知道视频中的批砂岩地貌在何处。

当即答道:“回父皇,在太原府河曲及偏头关的黄河对面,西北方向,确实有这种···批砂岩地貌。正如视频中所讲,那里尽是赤色山岩,沟壑纵横,寸草不生。”

朱元璋听了点头,道:“待咱大明将来拿下草原,倒是可以借鉴这视频中的一些方法,将那里治理一番。”

“不求能将当地改造成绿水青山,只需如视频中一般,用沙棘、沙柳在水流经过时阻挡住部分泥沙,便对黄河中下游区域大有裨益。”

“父皇,那批砂岩下面可还有许多煤炭呢。”朱棢忍不住提醒一句。

晋地多煤炭,他被封过去之前便知道了,原本并不重视,毕竟当时世人喜爱烧柴、木炭,多过烧煤炭。

但如今有了蜂窝煤、煤炉,且火车、冶炼对煤炭也有了相当大的需求,朱棢稍微想想,便知道今后煤炭大有钱途。

他将来封藩海外可是需要很多钱的,自然不忍批砂岩地下的煤炭就那么埋着。

朱元璋听了却一哼,道:“其他地方的煤炭难道不够咱们用吗?何必现在就动那里的煤炭?你若动了,可有后世那般手段将其变成绿水青山?”

刘宽听了老朱的这番话,颇为敬佩,当即道:“陛下圣明,批砂岩下的煤矿确实不适合现在开采——没有治理手段,冒然开采煤矿,只会令那里水土流失得更严重,日后更加的荒芜。”

听朱元璋、刘宽都不支持挖批砂岩下的煤矿,朱棢只好打消此心思——说到底,即便真开挖那里的煤矿,他也未必能分到一杯羹。

倒不如在太原城附近开采煤矿呢。

这时朱元璋想到什么,问:“刘宽,后世连那批砂岩地都能改为绿水青山,对于改造盐碱地可有更好的方法?”

说起来,淮泗地区在北宋以前本是丰饶之地,甚至是天下粮仓之一,宋以前的扬州也因此格外繁荣。

可自从黄河夺淮入海,数百年来,不仅水患频发,盐碱地也因此越来越多,百姓遂越来越贫苦。

朱元璋出生于这片土地,当年持钵行乞也主要游走于黄淮大地,对这片土地的情况自是相当了解。

虽自古以来,中国便有研究如何治理盐碱地,至今已获得不少有用之法。

如:开浚引河,通过排水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又如筑堤防洪,防止土地继续盐碱化;以及利用盐碱地制盐取硝,增加当地百姓收入;种植少数能存活于盐碱地的农作物,等等。

但看了刚才的视频,朱元璋还是希望后世有更好的治理之法。大明若能借鉴,便可令黄淮地区的百姓过得轻松一点。

然而,在朱元璋期待的目光下,刘宽却露出了歉意,摇头道:“回陛下,后世治理盐碱地的手段肯定比此时要先进,可惜微臣并不知晓——之前微臣找到方才这个视频时,便曾想找关于治理盐碱地的资料,却并未找到。”

“微臣只知,后世通过杂交、选育等科学手段,培育出了耐盐碱的水稻,称之为海水稻。”

听到刘宽前面的话,朱元璋原本感到失望,可听到最后一句话,却又眼睛亮了。

他当即问:“这选育应是指选择良种培育吧?杂交又是何意?”

刘宽道:“回陛下,这涉及到科学中的生物学,若是要讲清楚,怕是需要很多时间,微臣只能略讲。”

老朱干脆地道:“那便略讲。”

“其实大部分植物跟人和一些动物般,是分雌雄的,主要体现在花蕊上。”

“有的植物雌蕊、雄蕊皆在同一植株上,称为雌雄同株,反之则称之为雌雄异株。”

“植物结果的过程,也与人、动物相似,须得雌雄交合,才能生出果实。”

“当然,植物到底与人、动物有很大区别,它们只需交换花蕊上的花粉,便能达成雌雄交合的结果。”

听刘宽讲到这里,老朱嫔妃中较为年轻的,还有公主们,大多都羞红了脸,却也露出了惊奇之色。

她们万万没想到,花草树木竟也有雌雄之分,还要交合才能生育,且它们交合的关键尽是花蕊、花粉。

想到平日里她们总喜欢将花凑到口鼻间闻嗅,脸皮薄的便更觉害羞了。

倒是老朱、朱标等男子,只是感到惊奇,并没有往男女之事上联想。

刘宽继续道:“植物的授粉主要靠风以及蜜蜂蝴蝶等采花粉的昆虫,当然,一些有经验的农夫等种植者,也会在需要时进行人工授粉。”

“既然繁衍后代方式类似,植物自然如人、动物般,子代会表现出一些父母代的特征,这种情况称之为遗传。”

“自然界的遗传据有随机性,如有的人长相、性格等方面会遗传父母双方的优点,进而表现多方面天赋比父母辈更出色。”

“可也有的人遗传了父母辈的缺点,而没遗传优点,进而表现得某些天赋不如父母辈。”

“人如此,植物自然也会如此——所谓选育良种,就是从农作物自然交合所得的诸多种苗中,选取符合种植者需要的进行培育。”

“而杂交,则是通过人工干涉的方式,选取两种性状不同的同类植物,帮它们授粉,进而从他们后代中选择出所需要的品种。”

“这一点其实跟培育战马类似——比如某一地的马匹高大、善冲锋,却缺乏足够的耐力;而另一地马匹矮小,不善冲锋,却吃苦耐劳,善长途奔跑;那么只要这两种马交合诞下的后代足够多,便有可能诞下既高大又有耐力的优良战马。”

如果说刘宽先前讲植物杂交,老朱等人还听得似懂非懂,等他拿培育战马做例子,老朱等人便一下子听懂了。

因为战马培育是很早就有的事,且是历朝历代都重事的大事,老朱、朱标作为皇帝、太子,对这方面是有一些了解的。

“后世通过杂交等手段,不仅培育出了耐盐碱的海水稻,还培育出了其他优良稻种。”

“比如说,后世中国之所以能养活十四亿人口,除借用了各种科技手段外,便是因为培育出了产量大增的杂交水稻。”

“在微臣来大明前,最新的超级杂交水稻已经达到了亩产一千两百多斤的高产量。”

水稻亩产一千两百多斤?!

老朱、朱标等人一时间又变成了目瞪狗呆的震惊状。

一息之后,老朱才回过神,立即问:“刘宽,你所言可是真的?!”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

“此事你怎么不早点说?”老朱忍不住露出怪责之意,随即问:“这杂交水稻咱大明可能搞出来?”

刘宽沉吟了下,道:“微臣对水稻杂交技术的了解,只怕连皮毛都称不上···大明应该可以搞,但需要多少年才能见成果就不好说了。”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