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0章 不改决心!谈鸦片战争【求追订】

由锦衣卫情报局所撰写的这份情报奏本内容不少,朱元璋一目十行地翻看着。

看完后一阵沉默。

就在殿内毛骧、李贵等人都感受到明显的压力时,朱元璋忽然一笑,“百姓愚昧,不明火车运行之理,说些荒唐话倒也能理解——待驺吾号回京,这些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听见这话,毛骧、李贵都心里一松,也有点意外。

按他们对这位的了解,哪怕明知百姓不是故意造谣,也可能进行严惩,以儆效尤。

如今却轻拿轻放,让李贵、毛骧都觉得朱元璋行事作风略有改变。

然而两人这口气才松完,便听朱元璋接着道:“在火车之事定下来前,锦衣卫还是要加强对京师坊间舆情的监听。”

“一旦察觉有人故意造谣、传谣的迹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侦查出源头!”

毛骧拱手应道:“遵旨!”

···

日暮。

刘府。

刘宽以颇快的速度吃了晚饭,漱了口,便由夏荷、秋月帮着系上披风,准备出门。

朱蕙兰道:“夜里寒气深重,夫君还是换上大氅吧——桃夭,去将中秋节宫里赏赐的那件黑色貂皮大氅拿过来。”

吩咐完桃夭,她又亲自盛了碗老母鸡汤递给刘宽。

“夫君这几日忙得脚不着地,要注意保养身体。这鸡汤用了老山参,很是滋补,夫君再喝一碗吧。”

“我才漱的口。”刘宽有点无奈,但还是接过汤碗,一口干了,然后再次漱口。

朱蕙兰微笑了笑,柔声道:“坊间有些不好的传言,夫君切莫放在心上。火车之事准备那么久,妾身相信此番定会一举功成。”

刘宽本就担心这次火车首发会出事故,偏偏这两日坊间还冒出些不好的谣言,自然让他心里压力更大——他吃过晚饭就要去火车站,便是希望第一时间得知火车安全回京的消息。

朱蕙兰的话多少有点安慰作用。

刘宽听了露出些许笑容,道:“那便借娘子吉言了。”

这时桃夭拿来了貂裘大氅,刘宽系上便大步出门。

来到火车站大楼二层,他发现苏铨也守在这里。

“此处由下官盯着便可,苏郎中何不回家休息?”

苏铨这几日也没睡好,又是四十几的人,此时状态自是远不如刘宽。

苏铨闻言苦笑,“火车没回来,我便是回家也睡不着,倒不如呆在这里安心。”

刘宽道:“那边有休息室,里面有床,苏郎中既不愿回家,不如去里面小憩一阵。”

“也可。”

苏铨去休息了。

火车站剩下值夜之人都是小官、吏员,没谁敢过来跟刘宽闲聊,他便站在大窗户边,呆呆看着外面的铁路。

火车站一带,铁路每隔十步便设一根一丈多高的木柱,上面挂着两盏大红灯笼,灯笼上则又贴着白色的“禁”或“止”字。

在红灯光的映照下,铁轨冷光幽幽,很有种以二十世纪初为背景的恐怖片氛围感。

刘宽穿越时,后世祖国已经发展得很不错,前途颇为光明。

于是他有时会想,他穿越来此,改变许多事,将这一时空的历史推动得远离原本轨迹,也不知六百年后这方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对这方土地和人民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若仅因畏惧未来会变坏的可能,就只做一个历史看客,他是办不到的。

更何况他穿越来的方式太过离奇和轰动,老朱父子也不允许他做个历史看客。

所以,他只能在有生之年,尽力让这片土地往好的方向发展···

“刘副郎,太子殿下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在楼下值夜的绿袍小官跑了上来,向刘宽禀报。

刘宽没想到朱标居然会在夜里来此,愣了下,连忙下楼迎接。

他才下得楼梯,便见朱标已经进了一楼大厅。

礼毕,朱标便把住了刘宽的小臂,道:“得知妹婿今夜还要守在这里,我便来看看——妹婿这几日当真是辛苦了。”

刘宽道:“都是微臣分内之事,辛苦是应当的。”

朱标左右看了看,道:“咱们到楼上去说话吧。”

于是跟刘宽一起来到了二楼。

这里本就备有桌椅,在朱标的示意下,两人各自坐下。

朱标道:“算算时间,驺吾号今夜不回,明日便该回了吧?”

刘宽道:“若一切顺利,今夜子时前便能回到京师。”

眼下就快要到亥时了,火车却还没回,朱标心里也变得颇为不踏实。

他道:“坊间那些说驺吾号出事的谣言锦衣卫都已查清源头,皆是无知百姓闲聊,口口相传夸大了,你莫要放在心上。”

刘宽道,“殿下,百姓说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驺吾号真能安全归来。”

朱标示意左右走开了些,这才道:“父皇让我带话给你,即便这次驺吾号真出了事故,铁路运输之事也不会终止。”

“父皇还有我,都会全力支持你,直到将此事办成功!”

刘宽虽然在后世见识很多,可听了这话仍心生感动。

他道:“殿下放心,我和这条铁路既然来到大明,别说出一次事故,便是出十次,我也不会改变在大明搞铁路运输的决心!”

说完,刘宽与朱标相视,都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随即朱标又让左右退得更远了些,道:“先前听你说,后世满清闭关锁国,以至于中国错过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科学、科技落后于西方数百年。”

“可看你放的视频,后世中国似乎国力颇强,科技也很发达,更完成了舟山海港、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超级工程,其中还有不少事迹被称为世界第一。”

“那时中国科技应该已经不落后于西夷多少了吧?难道说,西夷比视频里中国表现的还要强许多?”

刘宽微笑道,“我穿越前,中国在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不仅不落后于西夷,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乃至是世界第一。”

朱标虽对后世之事有所猜测,可听此仍感到惊讶,随即问:“从满清被西夷列强入侵,到你穿越前有多少年?后世中国新朝又建立了多少年?”

刘宽道:“如果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满清可以说在公元1840年便被西洋列强打开了国门,而我穿越前是公元2024年,中间只隔了184年而已。”

“至于后世新朝,到我穿越前,建国不过七十五年而已。”

“不到一百八十四年?七十五年?”这两个时间要比朱标预想的短得多,令他惊讶,随即皱眉问:“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刘宽听了有点无语道,“若聊鸦片战争,跟殿下之前问的事可就偏题很远了。”

朱标笑道,“反正长夜漫漫,咱们想什么便聊什么,何必要管偏不偏题?又不是科举作文。”

刘宽心想也是。

便道,“那次看过《湄公河行动》后微臣讲鸦片时不是说过么,历史上大明中晚期开始,便有鸦片流入中国,甚至万历皇帝都曾吸食过。”

“满清入关后也不知是真不知道此事,还是知道了却不重视,任由鸦片流通,于是吸食之人越来越多。”

“到了后来满清晚期,西洋列强为了赚中国的银子,更是以国家身份参与鸦片贸易,很快便令中国沿海城市的百姓十有六七吸食鸦片。”

“不仅如此,上千年来中国一直以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畅销欧洲,使欧洲列国白银等钱财流入中国。”

“而在西洋列国开始向中国大规模贩卖鸦片后,竟然仅靠鸦片这一项贸易,便改变这一局面,使得中国白银等钱财流入西洋,一年多达数百上千万两!”

“清廷这时才意识到鸦片问题之严重,可能威胁其统治,遂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禁烟。并专门选派一位汉官作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主持禁烟事务。”

“因为满清虽行闭关锁国之策,却将广州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故而当时广东不仅鸦片最为泛滥,也是鸦片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这位汉官在广东逼迫西洋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又收缴了所有民间鸦片,在虎门集中销毁,以此宣示中国禁烟之决心。”

“当时西洋列强之首的英国不甘心,又通过各种间谍活动,深悉清廷之腐朽无能、中国之虚弱,遂以销烟之事为借口,向中国发动了战争。”

“彼时英国既有巨舰和威力强大火炮、火枪,又有近代化的军队。”

“而满清因为提防汉人,故意抑制中国火器发展,其时火器甚至不如明末清初,多用刀箭、骑兵与英**队对抗。”

“当时英军先攻广州,中**民虽英勇抵抗,奈何武器装备与英军相比差距太大,再加上高层将领是满人,中层将领、官员也大多腐朽无能,便一败再败,让英军轻易攻陷城外诸多炮台、营寨,打到了广州城下。”

“于是当时满清在广东最高军事指挥官,广州将军,便派人出城向英人乞和了。”

听到这里,朱标忍不住惊诧道:“这便乞和了?!”

刘宽露出复杂的笑容,“历史上就是如此。”

朱标由觉不可置信,“彼时英夷尚未打下其他城池吧?才打下广州外围炮台,这满清的广州将军竟然就乞和?这是何道理?!”

“况且,就算广州失守,广东尚有那么多城池,中国又有十数个类似广东的行省。怎能因此小败便向英夷乞和?”

“他难道不怕满清皇帝怪罪?!”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