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44章 重工布局,端午观影【求追订】

秦巍道:“只要蒸汽机床之能胜过水力机床,就算有些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郭天问本就来自民间,过去大半年又受刘宽影响,已养出重视工匠等底层人员的思想。

听秦巍这么说,他忍不住讥讽道:“反正又不需要秦副郎亲自去研制、实验蒸汽机床,也无需秦副郎在机床边工作,自是不在乎些许危险。”

“你!”

秦巍自觉他有时说话就够不好听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说话更难听,不禁抬手指向郭天问,一时气结。

苏铨见状立即打圆场。

“郭主事,你说的是什么话?秦副郎早年在军中冲锋陷阵,确实不是畏惧危险之辈。他来询问蒸汽机床的事,也是想提高枪炮厂的产能。”

产能这词自是从刘宽口中流传开的,如今不仅工部官吏们常用,其他部门的官员也都接受了。

郭天问虽然情商低了些,却也非白痴,知道他刚才那番话太过得罪人。

便道:“我并没有针对秦副郎的意思,最初那番话是据实而说——蒸汽机要应用于机床,绝不简单,枪炮厂目前没有研制的能力,确实做不了这事。”

郭天问的话再次让苏铨、刘宽无语。

刘宽心道,大哥,你难道不知很多时候实话最伤人吗?

为了避免秦巍跟郭天问吵起来,他便道:“秦副郎,自去年陛下设立枪炮厂,确实是以生产火炮、火铳为目的的,不善研制机器很正常。”

“另外,蒸汽机不仅能运用于火车、机床,也可应用于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将来必然有不少其他蒸汽机器诞生。如此情况,总不能谁需要蒸汽机器,便让我们科技司指导他们自己造吧?”

“倒不如让朝廷成立一机器制造局,专门负责研制、生产以蒸汽机器为主的各类机械。”

秦巍听了露出沉思之色。

苏铨只略微思考,便道:“刘副郎说得在理,确实该成立个专门研制机器的衙门。”

郭天问则问:“若成立这器制造局,今后火车所用蒸汽机可是也由其生产?”

刘宽摇头,“机器制造局虽也生产蒸汽机,但火车的蒸汽机却该由机车制造局生产。”

“机车制造局?”郭天问等人都露出了疑问之色。

刘宽道:“火车于国家而言太重要了,所以其生产制造不可等闲视之,其所需蒸汽机自然也该让有司专门制造。”

“机车制造局便是这样一个基层部门——蒸汽机、传动系统、车厢底盘、车轮等火车重要部件都由其负责制造。”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若真出了错,也能免得扯皮,直接找到责任人。”

后世一辆车,往往有许多个工厂负责生产其部件、零件,车企只负责生产发动机这等核心部件并进行组装,甚至连发动机都外购。

这种生产模式显然不适合套用此时的大明——因为大明的机车工业基础为零,就算是想将一些部件、零件外包,又能外包给谁?

就算找到能制作这类零部件的,又岂能放心?

所以此时蒸汽列车由一个“厂”包圆了所有零部件及制造工序,才是正确的做法。

秦巍听刘宽先说提议让朝廷成立机器制造局,接着又说提议让朝廷成立机车制造局,说得信心十足,便知道刘宽在天子心中比他想的更重要。

他于是问:“刘副郎,若朝廷真的成立机器制造局,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枪炮厂所需的几种蒸汽机床?”

刘宽道:“这我哪里能说得准?不过枪炮厂肩负着重要军工生产任务,若机器制造局成立,枪炮厂的需求必然被排在前列。”

秦巍道,“那我便等刘副郎的好消息。”

随即起身带着沈璘拱手告辞——却是他到底被郭天问的话语气到,不愿在科技司多呆。

刘宽、苏铨也只能无奈的笑了笑,拱手还礼,看两人离开。

回过头来,瞧见郭天问浑不在意的样子,两人又相视一眼,笑着摇了摇头。

刘宽问:“郭主事估计蒸汽列车第二阶段的试行实验还需要多久完成。”

郭天问道,“下官的报告刘副郎应该看过了吧?上面所言的十日稳定期虽不长,却差不多算是当前条件下能做到的极限了。”

“因此第二阶段的试行实验已经到了收尾极端,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两月,便能宣告完成。”

刘宽点头,“我明白了。”

至于蒸汽列车的第三阶段实验,在刘宽的计划中并不存在,或者说投入使用便是第三阶段的实验。

所以两人都没提。

郭天问准备走时,却提了另一个问题。

“请问苏郎中、刘副郎,蒸汽列车若是正式投入使用,下官差事可会有什么变更?是继续研制更好的蒸汽列车,还是另有安排?”

听郭天问竟用了一个请字,刘宽、苏铨都不禁露出微笑——这郭天问的情商没那么低嘛。

苏铨随即看向刘宽,因为他知道刘宽必然对郭天问早有安排。

刘宽也没客气,道:“你可以到机车制造局继续研制更好的火车,以及研发只有一节车厢的蒸汽机车。”

“也可以到机器制造局主持其他机器的研制工作,看你怎么选。”

郭天问没想到刘宽竟给他自己选择的权利,心里颇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他想了想,道:“蒸汽列车的后续研制,其实只有等材料、工艺方面有了突破,才会有较大的提升。”

“在此之前,这方面事务有没有下官,影响都不大。”

“另外,在动力研究组做事的吏员马梦阳、齐大木,一个颇具创新能力,另一个则动手能力极强,二人一起,完全可以接手动力研究组后续的工作。”

“因此,下官想调入机器制造局,研究蒸汽机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问题。”

刘宽点头,“以你的才能,继续研究蒸汽列车,确实有些浪费了,去机器制造局正合适。”

“不过我得提醒你,蒸汽列车的第二阶段实验越是到收尾阶段,越需要小心行事,千万莫要再出什么事故。”

“下官明白。”

待郭天问离开,回往动力项目组的大院,刘宽与苏铨商讨了几句,便前往宫中。

其他大臣若想提什么建议,都是先写好一份奏疏,再由老朱与军机大臣、阁臣们讨论是否可行。

刘宽却是不同。

他都是先向老朱口述建议,得到确定可行的答复,才回去写奏本走流程做个样子。

这次也一样。

刘宽来到奉先殿,将成立机器制造局、机车制造局的事先后说了,又回答了老朱几个问题,老朱便点头同意,让他回去写奏本送往内阁走流程。

待刘宽准备告辞离开时,朱元璋忽然问:“明日准备放什么视频和电影啊?”

刘宽道:“陛下这么一开口,岂不是要求微臣既准备视频,又准备电影?”

老朱不置可否,笑道:“怎么,难道不好准备?”

刘宽摇摇头,“自是能准备的,只是微臣还没想好放什么,准备今晚再选。”

“选点有用的。”

“额,微臣尽量吧。”

···

···

次日,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端阳节、龙舟节等。

后世提到端午节,多说为纪年屈原而诞生,其实并非如此。

端午节最早诞生于汉朝,直到东汉末年才与屈原事迹有所联系,再等到南北朝时,南朝方正式将纪年屈原与端午节放在一起。

但这种说法成为主流,确实要等到赵宋以后了。

故而明初的端午节与后世也颇有不同。

这一日,老朱、马皇后老早就让人送来了给刘宽、朱蕙兰的几车节日赏赐——里面从金银珠宝到粽子、咸鸭蛋等,应有尽有。

但宫人交付时表现得最郑重的却是两把扇子——给刘宽的是折扇,给朱蕙兰的则是团扇。

皇帝在端午节赐扇习俗据说源自唐太宗,宋代便很是盛行,大明则继承了这一习俗。

除此外,朱蕙兰一上午就指挥下人们准备了两大桶洗澡水,让刘宽跟她一样,来了一次花草沐浴。

然后则是饮菖蒲酒——其实原本还有朱砂酒、雄黄酒,但那些都有毒,有些人尊重习俗,会抿一小口意思下,刘府在刘宽授意下,却是将这两样都摈弃了。

此外,还有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等。

若在北方,还需吃加蒜过水面、射柳,在南方则有赛龙舟等。

南北都有的则是吃粽子!

老朱为了弥合南北差异,尤其是引导北方风气,便将此时南北的端午风俗融合到了一起。

故而这日,老朱也是忙了好一上午。

刘宽府上也是如此。

不过这次他们要去宫中吃午饭,因此府上事忙完,夫妻俩便匆匆赶往宫中。

刘宽、朱蕙兰进入大善殿没多久,朱元璋、朱标便到了。

老朱在龙椅上坐下,与马皇后一起接受了众晚辈的礼拜,便一挥大手道:“时候不早,又忙了一上午,饿得慌,咱们先开饭!”

随着老朱一声令下,马皇后笑着挥挥手,早就准备好的宫人便端着一道道菜肴鱼贯而入,给各桌上菜。

这时老朱却是冲刘宽招了招手。

“刘宽,到咱这边来——带上平板。”

第二更。

感谢【书友2024***8786】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错字后面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