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39章 怼阴谋论,访曹国公【求追订】

一旁朱标虽然也惊讶于表兄的病逝,却要比朱元璋先回神。

他也走过来,问:“妹婿可知道文忠表兄具体是在哪一年病逝的?生的又是什么病?”

朱元璋听此终于回过神,紧盯着刘宽,希望尽快听到答案。

他脑子已经转过弯儿来——李文忠病逝毕竟是几年之后的事,他如今既提前知道了,自是能针对性准备,避免此事。

若能从刘宽这里获知李文忠病因,为其避过灾劫的可能便更大。

被老朱、小朱一起盯着,刘宽颇有压力,赶紧道:“具体几年后微臣也不知,只模糊记得是洪武十几年——应是在洪武十五年至洪武二十年之间。”

“至于病因,微臣所看到的史料上也未记载。”说到这里,刘宽略微犹豫了下才道,“倒是后世对其死因的一些探究与猜测,微臣尚记得一些。”

朱元璋紧皱着眉头,吐出一个字,“说。”

刘宽道:“其一,因曹国公患病时处于家幽闭的状态,陛下便令淮安侯华中督太医为其诊治,然而曹国公不久便病重暴毙。”

“史载,陛下怀疑华中毒杀曹国公,便下令将华中及为曹国公治病的太医处死,并将华中家眷流放建昌卫,怒仍未消,又下旨在半路上将华中家属处死。”

听到这里时,老朱、朱标已经听出言外之意,脸色都变得颇为难看。

老朱见他停下,便道:“应还有下文吧?别隐瞒,都说给咱听!”

刘宽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讲。

“根据以上史料,后世人探究曹国公之死时有两种猜测。其一,便是曹国公确属病逝,陛下只是心痛其壮年而逝,故迁怒华中及为曹国公诊治的太医。”

“其二则是阴谋论——后世有人猜测···曹国公因某事犯了陛下忌讳,故被毒杀。”

“而陛下为了掩盖真相,才将负责执行的华中以及知情的太医灭口。”

“胡说!胡说!!”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愤怒的声音在奉先殿内激荡,“文正死后,不算下一辈,咱早年的亲戚就只剩文忠一个,咱如何会杀他?还是用毒杀这种腌臜手段?!”

朱标也觉得这后世人的猜测太过污蔑,便问:“妹婿可知后世人因何如此污蔑父皇?”

刘宽回忆了下,道:“大约有两方面原因,一则是有当年朱文正被幽禁数年后暴毙的先例在。”

“二则,却是有人将此事和当年曹国公在严州犯下的事联系了起来。”

“有不知真假的野史编造,当年曹国公守严州时因纳娼妇为妾,被陛下训斥,后来便有幕僚劝其早做打算,比如说叛投降张士诚,甚至是···取陛而代之。”

“胡说八道!”先前怒气尚未消减的朱元璋再次被引爆,“以文忠的性子,如何会因为被咱训斥几句就生出异心?!”

“若真有如此劝说文忠的幕僚,便是又蠢又坏,文忠定会将此辈斩杀!”

见老朱因后世的猜测如此暴怒,刘宽既担心会被怒火殃及,又担心老朱气急暴毙。

他便道:“陛下息怒——微臣早先便说了,后世清朝曾修改过明史,故而即便是正史中,亦有一些虚假记载,至于那些本就多有不实的野史就更不必说了。”

“何况微臣方才所说的这些,都只是后世一些无聊之人的臆测,陛下听听即可,没必要往心里去。”

听到刘宽这番话,朱元璋到底冷静了些。

但他看向刘宽时,还是忍不住哼道,“若有人如此污蔑你,你能不往心里去?”

刘宽尴尬一笑——他确实做不到不往心里去。

若网上有人污蔑他,给他泼脏水,他估计会抱着键盘跟人大战八百回合才肯罢休。

朱元璋这时又道:“文忠之事,退一步来讲,就算他当年真对咱生出了异心,此事何至于一二十年都没能掩藏掉,竟让咱突然获知?”

“再退一步讲,就算咱真在一二十年后获知此事,也不会杀了文忠——咱只会杀了知道此事的人,令此事彻底掩埋。”

“至于文忠,他是咱唯一的外甥,少年便跟着咱打天下,不知立下多少功劳。”

“就算他真有什么异心,只要没到行动那一步,咱便不会杀他。至多将他幽禁,不再任用而已。”

这时朱标也道,“妹婿方才所说的后世人推论,稍微想想便知不合理——如今大明江山已定,更别说几年后了。”

“就算文忠表兄当年真做了什么对不起父皇的事,如今也对咱家毫无威胁,不会引起父皇的忌惮。”

“如此,正如父皇所说,就算他当年真有什么威胁,父皇何至于在二十年后杀他?还是以毒杀这种阴暗手段?”

刘宽其实也觉得这种推测不靠谱,更无意与老朱、朱标继续讨论这问题。

他于是道:“太子殿下说的是,后世某些人确实喜欢胡编乱造——要不微臣怎么说他们的揣测是阴谋论呢。”

“阴谋论,”老朱点头,“这词用的好啊,有些人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咱即便算不上君子,却也是堂堂丈夫,大明开国之君。”

“说句不好听的,咱就算因文忠有异心要杀他,也是堂堂正正的杀,而非暗地里毒杀。”

朱标则感叹道:“可惜不知表兄因何病去世。”

听此,刘宽便顺势转移话题,道:“其实微臣对曹国公病因倒有些猜测。”

朱标一听眼睛就亮了,“哦?妹婿快快说来!”

老朱也转移了注意力看过来。

刘宽道:“后世经过医学研究,得知人的心情对身体状态颇有影响——若是人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生病少,寿命也相对更长些。”

“反过来,若是某人常年忧郁、烦闷、不得志,意志消沉,再加上常与此类状态相伴的生活不规律,便很容易生病,生大病,乃至早逝。”

“所以,微臣觉得曹国公壮年患病而亡的一大原因,便是因为被幽禁家中,志气不舒,常年抑郁、憋闷所致。”

朱标一直想劝朱元璋解除对李文忠的幽禁,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此时听刘宽所言,立马意识到,刘宽也是有意帮李文忠解禁。

再加上他确实觉得刘宽一番话有道理,便听得直点头,道:“父皇,这后世医学研究说得确有道理啊——史书上不就经常会出现某某不得志,抑郁病亡的记载吗?”

“表兄原来身子骨那么好,结果幽禁数年,一场重病人就去了,只怕正如后世医学研究的那样,是积郁所致。”

“父皇既需要选一得力心腹将领担任海军都督府左都督,何不趁机解除对表兄的幽禁,令他担任此职?”

朱元璋此时其实已经决定解除对李文忠的幽禁了。

还是那句话,李文忠是他唯一的外甥,亲的,若非逼不得已,他绝不会杀李文忠,自然也不希望其壮年早逝。

但想到李文忠当年才做上大都督的位置没多久,就对国事指三道四,在胡惟庸案前后上了三道奏章劝谏,最后一道奏章言语更是近乎指责他这个皇帝、舅舅,他便又觉得不爽。

若就这么解除了对李文忠的幽禁,他面子上过不去不说,以后李文忠说不定还会自以为是,对国事指三道四。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道:“要咱解除对文忠的幽禁也不是不行,可当年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得他向咱承认错误才行。”

朱标一听急了,“父皇,当年之事表兄若愿认错,何至于被幽禁到现在?”

“咱不管,你们负责想办法劝他给咱认错!”

朱标正要张口再劝,却忽然醒悟什么,便拱手道:“也罢,儿臣便与妹婿去试试吧。”

旁观的刘宽看呆了。

心道,你们父子俩跟我面前唱双簧的吧?

怎么说着说着,我就得去劝李文忠给老朱你认错了?

我在后世学编程的,又不是心理医生!

这时朱标笑看向刘宽,道:“妹婿,趁着离午时还有段时间,咱们这便去劝一劝曹国公吧?相信以妹婿的口才和见识,定能说动他。”

好嘛,这都不掩饰了。

刘宽知道没有拒绝的余地,便道:“微臣勉力一试吧。”

说起来,老朱的侄子和外甥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

朱文正早年在洪都之战后心气膨胀,又觉得老朱赏罚不公,不知怎么就动了叛投张士诚的心思,被老朱察觉后,幽禁于桐城,没几年就病死了。

李文忠则是政见与老朱不同,在劝谏中话赶话,被老朱幽禁,几年后也病逝。

这般情况,也难怪后世有人以阴谋论揣度朱文正、李文忠之死。

但在刘宽看来,朱元璋本就亲戚不多,李文忠、朱文正作为他的外甥、侄子,肯定是被当做左膀右臂培养的,如历史上那样相继壮年早逝,属实可惜。

朱文正的事他是改变不了了。

但若能改变李文忠的命运,便等于为本时空的大明增添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何乐不为?

···

朱标对李文忠的事很上心。

离开奉先殿,便让人调来马匹,他与刘宽一起骑马前往曹国公府邸。

曹国公府就在太平街,位置比刘宽的府邸更好,离紫禁城更近,一行人出了紫禁城,很快来到其府邸大门前。

只见堂堂曹国公府门可罗雀不说,外面还有成队的亲军“戍卫”。

‘曾经风光无限的大都督,如今却被软禁家中,也难怪李文忠会抑郁病亡。’

刘宽暗暗摇头感叹了句。

朱标让人通报后,府门立即打开,没多久,一位身高与老朱差不多,却颇为瘦削的中年男子带着一队家人迎了出来,躬身行礼。

“臣李文忠率阖府家人,恭迎太子殿下!”

朱标立马上前几步,将李文忠扶起身,微笑道:“本宫此行算私下造访,表兄不必如此拘礼。”

“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李文忠说着抬起了头,也终于让刘宽看清了他的模样。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