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17章 秦王残忍,降等承袭【求订阅】

这管事早年便跟随朱樉,深知这位殿下不仅不知体恤下属,且内里残忍。

他生怕回答不能令其满意,闻言忙道:“老奴这就派人去打听。”

朱樉道:“一个半时辰内来汇报,不得延误。”

“老奴谨记。”

待这管事离开,朱棢便在王府奴婢们的伺候下洗漱、吃饭。

虽然他这一路基本都是乘船,并不劳累,但饭后还是在侍女的按摩下沉沉睡去。

结果做了个噩梦。

梦见朱元璋怪他不恤百姓、虐待宫人,拿一把带血的夸张大刀追着他砍。

他跑着跑着,老三突然冒出来,一下将他扑倒在地。

“父皇,咱帮您抓到老二了!”朱棢兴奋大叫。

朱元璋阴沉着脸走过来,怒喝了声“孽畜”,便一刀向他脖子砍下。

他挣扎不脱,吓得恐慌大叫:“父皇饶命!”

可在他求饶的瞬间,大刀已然落下!

朱樉猛的睁开眼,下意识摸脖子和头颅,摸到满头的细汗,这才意识到方才“经历”都是梦境。

“来人!”

四名侍女鱼贯而入。

朱樉想到这四名侍女就在寝室内,便问:“你们方才可曾听见什么?”

侍女们神色骤变,都下意识地摇头。

朱樉一看,便知道多半他最后喊那句“父皇饶命”被这几个侍女听见了。

顿时起了杀意。

但他知道,若因这点小事就杀了侍女,父皇肯定会狠狠责罚他。

杀意难消,他只能发泄怒气,喊道:“来人,将这几个贱婢拉出去掌嘴,嘴打烂了为止!”

“大王饶命!”

四名侍女吓得脸色惨白,皆软倒在地,连声求饶。

朱樉瞧见进来的护卫没动作,便怒道:“没听见孤的吩咐吗!”

护卫们不敢再迟疑,将几个侍女拖出去掌嘴。

朱樉又叫几名侍女来服侍穿衣,梳发。

“牛管事呢?叫他过来。”

牛管事很快就过来了,主动道:“大王,刘驸马的事都打听到了,还给您带了这个。”

说完,献宝似地递上一本薄却偏大的书册。

朱樉接过来一看,只见黑色封面上横着写了四个白色大字——自然科学。

下面还有一幅彩色图画。

却是一道巨大的闪电劈下,燃起了遍地火焰,向周围散发着光芒(黑色为背景)。

作为皇子、亲王,朱樉不仅见识过很多画作,甚至收藏了一些。

这幅画在他看来也就有点新奇,画技、意境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翻开看,里面却是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他扫了两眼便不耐烦地问:“这是什么?与刘宽有何关系?”

牛管事道:“回大王,这是老奴派人从刘府名下书铺买的——您看这署名,这书就是那刘宽编写的。”

朱樉道:“孤要听刘宽的消息,你买本破书来有屁用!”

牛管事吓得慌忙跪下,“大王息怒,老奴也收集到了些其他消息,正要向您禀报来着···”

朱樉踹了他一脚,道:“直接说!”

牛管事重新跪好了,道:“据说刘驸马是跟那仙桥一起出现的,故而民间都传闻他是上天派下来的谪仙人。”

“跟大桥一起出现的?”朱樉眉头一皱,惊疑不定。

牛管事道:“民间传闻如此,谁也不知真假。”

“继续。”

“如今刘驸马在工部科技司任员外郎,负责打造火车···”

过了一会儿,牛管事将街面上能打听到的、不知真假的相关消息都说了,又回答了几个问题,这才被朱樉放走。

‘看来我这三妹夫即便不是谪仙,来历也绝不简单,在父皇心中的分量也极重。’

‘我这次不知要在京师待几年,倒是不能得罪了此人。’

‘若有可能,还要与他多亲近,乃至交好。’

回过神,朱樉问了下时间,便准备去皇宫。

来到院中,便瞧见四个侍女站在那里,一个个脸颊都被打肿了,嘴角流血。

朱樉不满意——这可离打烂嘴还差得远呢!

正要喝斥护卫继续打,便见一名宦官在门房的引领下匆匆而来。

“秦王殿下,皇上派奴婢来催您进宫呢——晋王殿下都已经到了。”

“孤知道了,这就去。”

朱樉只能放下惩罚侍女的事,带着随从跟宦官一起进宫。

来到奉先殿,朱樉发现,除了朱棢,朱标也在。

他当即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参见太子。”

朱标微笑点头。

“平身。”朱元璋淡淡道了句,“老二既然也到了,老大你就将就藩海外之事详细讲一讲吧。”

“是。”

朱标应了声,便讲述起来——既有刘宽那日在奉先殿初提封藩海外之策的内容,也有后来刘宽跟他讲过的一些零散话语。

听完,朱棢还在沉思,朱樉已经眼睛发亮了。

他也是头回知道,海外竟然那般富饶,还有那么多无主之地。

若大明真能造出不惧海洋风浪的巨舰,能把人安全地送过去,那么到海外去建立藩国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时候,即便不能在藩国做真正的国王、土皇帝,那也是天高皇帝远,父皇想管他也够不着了。

他若走远些,海上来回一趟便要一年。

届时别说打死一两个宫人,便是做了过分十倍、百倍的事,京师这边也未必知晓。

待到将来父皇一死,大哥上位,就更不可能管着他了。

回过神,朱樉立即大声道:“父皇,这封藩海外实乃大大的良策啊,儿臣举双手赞同!”

说完,还不忘给老三打眼色。

朱棢对封藩海外同样动心,却要冷静些许,问:“父皇,儿臣等若在海外建立藩国,与大明又是个什么关系?可是类似于藩属国?”

“藩属国?”朱元璋听了哼道,“老三你可真敢想——咱大明跟藩属国之间不过就一个君臣名义罢了,其军政独立,便是王位承继咱大明都不会干涉。”

“而你们是咱的儿子,是你大哥的兄弟,即便到海外建国,又岂能与藩属国等同?”

“再则,人家藩属国乃其王族得来的江山,跟咱大明没多大关系。可你们能单凭自己在海外建国吗?”

“你们若封藩海外,咱不仅要准备钱粮,还得迁徙百姓过去,就连你们如今的护卫军也是咱给的。”

“你倒是说说,你建立藩国凭什么跟藩属国等同?”

听此,朱棢闷声道:“若在海外建立藩国也要像如今这般受诸多约束,儿臣宁愿留在大明。”

“你觉得如今受到的约束多?”朱元璋笑了,冷笑,“咱告诉你,若真施行封藩海外之策,留在大明的藩王只会受到更多约束!”

“如今你们且有上万护军,还能在边疆领兵作战,甚至能调动封地百姓为你们建造宫殿、搜罗金银财宝。”

“但施行封藩海外之策后,留在大明的藩王至多拥有三千护军,不得干涉封地民政,言行都得受到封地官员监督。至于领兵作战的事,更是想也别想!”

朱棢听到这里,忍不住愤怒道:“那儿臣便不赞成这劳什子封藩海外之策!”

这时,朱标开口了。

“三弟,为大明江山及咱朱家子孙后代计,封藩海外是必行之策。”

“另外,你们若能在海外建国,虽不能等同藩属国,却也比留在大明自由得多。”

“藩**政将全由藩王掌控,只需听从朝廷军令,在朝廷需要时,率领藩**队配合朝廷大军攻打海外敌对势力。”

“剩下也就是按年派人朝贡,跟大明保持通商,允许大明在藩国探矿采矿、开办工坊之类的小事。”

“反过来,你们若留在大明,不仅有父皇所说的那些约束,爵位也会降等承袭。”

“亲王世子只能承袭为郡王,郡王世子只能承袭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若子孙不能再立大功,数代后便会成为庶人。”

“当然,若真成为了庶人,便也不用受宗藩制度约束,经商、科举乃至从军皆可,与寻常百姓无异了。”

爵位降等承袭?

别说朱棢,便是开始就赞成封藩海外的朱樉也听呆了。

要知道,以前朱元璋可是想让后辈子孙为嫡长一脉永镇大明江山的。与此同时,各藩王血脉也将世代受朝廷供养。

当年不少大臣明着暗着劝谏,都没能令朱元璋改变主意。

因此,他们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如今竟有如此巨大的思想转变。

朱樉原本去海外只是为了摆脱朱元璋的管束,心底其实还有一丝迟疑。

可如今了解藩王在藩国的偌大权利,以及留在大明将遭到的严厉约束与压制后,便一丝迟疑都没了。

至于朱棢,也立即改变了想法,道:“既然父皇、大哥决心已定,儿臣愿就藩海外!”

这时朱元璋却道:“你俩别急,咱那么多儿子,将来你大哥也会有不少儿子,朝廷钱粮、人手却有限。”

“因此,也不是哪个皇子都能封藩海外的,必须符合咱的要求才行。”

封藩海外还有要求?

朱樉、朱棢都是一愣。

朱樉随即急问:“父皇,有何要求?不难吧?”

朱元璋道:“这具体要求咱还没想好,但无非是让你们更有本事,能凭自己的能力治理好一方,不虞去了海外就丢掉性命。”

“就你俩眼下的水平,肯定够不着海外封藩要求的。所以就有了咱上午提的第二件要事——重入大本堂读书,与其他未成年皇子一起接受咱的磨练!”

朱樉觉得,只要能封藩海外,重新到大本堂读几年书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那些书他大多读过,成绩虽不怎么好,但读起来肯定比年少时容易。

于是喜滋滋地道:“父皇,儿臣愿重入大本堂读书、接受磨练,只求尽快封藩海外。”

思想转变后,朱棢也想尽快到海外去当他的国王,便跟着道:“儿臣也是。”

听见两个好大儿表态,朱元璋嘴角莫名略过一抹笑容,道:“老大,将新的皇子管理规矩给老二、老三看看。”

朱标想到什么,竟也是一乐,应了声“是”,便将准备好的两份簿册递给朱樉、朱棢。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