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12章 中都怪异,压胜之谜【求订阅】

朱元璋神色这般变化,是因为想起了一件很不好的往事。

洪武初年时,他抱着衣锦还乡、造福乡里的念头,想要立临濠(凤阳)为大明都城。

于是从洪武二年开始,先是从江南、浙江、山西迁豪强、富户到凤阳,以充实人口。

后来又从全国征调工匠,拨付钱粮等物资,让李善长督工建造都城。

洪武八年,都城即将造成,他便改临濠为凤阳,前往巡视。

他入宿凤阳宫城的当夜子时,隐约听见附近哪处宫殿上方有不少人在持兵器打斗。让宿卫的亲军到四周查看,却什么也没发现。

次日,他召来负责督建宫城的李善长询问。

李善长听了后,说极可能是匠人们因工事繁荣心生怨恨,在施工时动了手脚,想要用压胜法谋害他,甚至是为大明江山社稷埋下隐患。

他当时乘兴而来,晚上又没睡好,骤然听闻此事自是大怒,当即便命人去将所有工匠都抓起来,以谋逆大罪处死。

时任工部尚书、作为凤阳宫城督建二把手的薛祥闻讯匆匆赶来,一番劝说,保下了不可能(没机会)参与压胜之事的铁匠、石匠,以及部分因轮班不在凤阳的工匠。

即便如此,最终他还是处死了以木匠为主的一千多名工匠。

也是自此事后,他对工匠印象大坏,对工匠的管理也越发严苛。

凤阳宫城既被工匠使了压胜法,自然是不能在作为皇城了,凤阳也不可再作为都城。

回到应天(京师)后,他又疑心刘伯温当年主持建造的宫城会不会也被工匠们使了压胜法。

虽说这些年他和孩子们大多好得很,但万一那压胜法是在多年之后发作的呢?

于是,他暗中遣人去询问了懂得风水的术士,最终决定再皇城前分别建造天坛、地坛,以改变京师宫城之风水。

希望以此法破坏有可能存在于京师宫城的压胜法。

有这样的经历,听刘宽说鸱吻可引导雷电,他自然怀疑做此事的工匠用心险恶。

刘宽听了微微错愕,随即尽量用老朱能听懂的言辞解释。

“并非如此——铜丝放于屋脊虽然引雷电轰击,可若是将其一直延伸至地面,并将其尾端深埋入地下,便可将雷电导入大地。”

“如此一来,雷电虽然轰击到了房屋上,可威能却被引入地下,消弭于无形。既不会轰毁房屋,也不会引起大火,实为防雷之术。”

朱元璋如今虽很信任刘宽,却也担心刘宽知识出错,再问:“你确定铜线埋入地下雷电就没有威能了?”

刘宽道:“回陛下,确实如此——微臣提议设立钢铁旗杆为宫城避雷,也是出于此理。”

朱元璋微微沉思,便对李贵道:“去让亲军查看各宫殿屋脊上的鸱吻是否口衔铜丝,以及铜丝末端是否埋入了地下。”

李贵应声出去。

刘宽去听得一脸惊讶。

心想,老朱对工匠这么多疑的吗?

随即刘宽就忍不住为那些工匠担心起来。

想了想,他硬着头皮道:“陛下,这铜丝需埋于地下方可避雷的道理,微臣是从后世知晓的,当今工匠却未必知晓。”

“工匠传承,大多依照师徒口口相传,且多是传承经验,很多事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工匠们未必就一定会将铜丝埋入地下——即便铜丝不迈入地下,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雷电威能的,只是效果不那么好罢了。”

朱元璋闻言淡淡道:“你担心朕为难那些工匠?”

刘宽敏锐地听出朱元璋自称改成了“朕”,而非“咱”,这让他小心起来。

他道:“微臣只是将此事最有可能的一种面目告诉陛下而已。”

朱元璋用手指敲了敲御案,忽然问:“你可知工匠建造房屋时害人所用的压胜法?后世对此事如何看待?”

听此,刘宽先是微愣,随即猛然想起了后世传闻中朱元璋中止建造凤阳宫城并改变迁都想法的原因。

‘看老朱这神态,后世不能确定的工匠建造中都时用压胜法之事多半是真的了。’

‘怪不得老朱一听鸱吻能引雷就误会,原来是曾在这方面吃过亏。’

回过神后,他便道:“陛下,在后世看来,所谓的压胜法不过是和鬼神一般的迷信之说罢了,不足为信。”

“你确定?”

刘宽道:“微臣确定——压胜法本就是建立在鬼神之论上,后世科技那么发达,都不见鬼神,甚至破解了很多谣传为鬼神的事件,足以说明鬼神不存在。如此,压胜法自然不足为信。”

朱元璋听完神色反而更加阴沉了。

他稍稍思虑后又问:“你可知为何凤阳的宫城快要建好了,咱却并未迁都?”

刘宽道:“后世倒是有此事的粗略记载,但并非正史,因此后人也难辨真假。”

随即刘宽他所记得的相关内容说了。

朱元璋道:“你所说虽与事实有些偏差,却也相差不大,事情大抵就是那个样子。”

“你倒是解释一下,若无压胜法,为何那夜咱会隐约听见有人正在宫殿屋顶打斗,却找不着人?”

刘宽稍稍沉思,道:“回陛下,此事有多种可能。例如,有人在附近哪座宫殿上打斗,在陛下派人过去前便溜走了。”

“绝无此可能!”朱元璋肯定地否了这种猜测,“咱的亲军接管凤阳宫城防卫后,布防于各处。且那不是三两个人的打斗声,而是一大群人的打斗声,亲军如何能发现不了?”

刘宽道:“陛下可听闻有善口技者,一人便可演绎出一群人的声音,乃至各种非人的声音?”

朱元璋听了一愣。

他还真知道善口技者。

自他定都京师后,来京师谋生的奇人异士不少。宫中在举办盛会时,也会请来一些“奇人异士”进行表演,其中一次便给他呈现了口技表演。

当时他还拍案叫绝来着,却没往中都怪异之事上联想。

如今想想,若是有一善口技者实现藏于宫殿顶上某隐蔽处,也不是不可能避过亲军搜寻。

回过神,朱元璋却问:“可还有别的可能?”

刘宽道:“另一种可能就是意外了——自然中有很多奇异的事,即便到了后世,仍难破解其真相。’

“如陛下那般在新建宫殿听到怪异声音,便极有可能是风声——风吹过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结构,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各类吹奏型乐器便由此理而来。”

“宫殿多为木梁结构,刚刚建成颇为空旷,夜风吹过发出一些貌似怪异之声是很有可能的。”

朱元璋没想到还有意外的可能。

想起当年被他处死的一千多木匠可能是冤死,他便是他已练出一副铁石心肠,也难免有些愧疚。

他下意识略有不甘地问:“咱问你,有没有一种可能,工匠在建造宫殿时,通过木梁等物的结构布局,故意营造出这种怪异,且这才是真正的压胜法?”

刘宽听了诧异。

随即谨慎地道:“微臣并非木匠,也不懂建筑,并不知此事。不过想来即便能办到,也极难。”

朱元璋一时沉默下来,不知在想什么。

不多时,李贵带着一位亲军将领走进来。

“回陛下,末将等查看了奉先殿、武英殿、三大殿等处,各殿屋脊上的鸱吻确实口衔铜丝。”

“但那铜丝末端并非埋入地下,只是于其内一大铁钉相连。不过铁钉系了两根铁链,与两侧屋檐飞角的鸱尾相连,垂落五尺长。”

朱元璋听完微皱了下眉头,便摆手道:“朕知道了,推下去吧。”

待这名亲军将领退出大殿后,朱元璋便看向刘宽,道:“铁链垂落五尺,不曾迈入地下,应是没有消弭雷电之效果吧?”

刘宽苦笑了下。

他倒是想帮这些古代的工匠,奈何这些工匠确实不知避雷原理。

眼下他只能勉力解释,多疏散老朱的疑心了。

他道:“陛下,这般布置虽无法消弭雷电之威能,却有些许分散雷电威力的效果。”

“陛下想想,自这宫城建好以来,十数年经历多少雷雨之夜,可曾有哪座殿宇毁于雷火?”

刘宽记得,历史上北京紫禁城宫殿倒是屡遭雷火烧毁,最早的一次似乎就在朱棣迁都北京三个月后。

至于南京紫禁城,在洪武年间似乎并没有造雷击烧毁的记录。虽然未必都是鸱吻的原因,但刘宽如今只能往这上面引。

朱元璋听完微愣,随即神色就缓和许多。

因为京师宫城确实还不曾遭雷火毁坏过——这虽不一定就是鸱吻之功,至少能说明,工匠在鸱吻布置上确无引雷毁坏宫殿之意。

回过神后,他便问,“刘宽,你看是否可以加长那鸱吻上的铁链,埋入地下,使其真正拥有消弭雷电之能?”

刘宽想了想便摇头,“陛下,此举怕是不妥——铁链若从屋檐拉扯而下,影响宫殿美观且不说,在雷雨天有电流通过时还容易误伤性命。”

“若宫殿墙体为砖石建筑,倒是可将铁链藏入墙体,进而由墙体迈入地下。”

“可微臣看皇城宫殿都以木制居多,铁链若藏入墙内,过雷电是怕是会引燃墙壁。”

“因此以微臣之见,还是在奉天殿前空地上设立一高过大殿的钢铸旗杆最为合适。”

“在奉天殿前立一旗杆?”朱元璋又皱起眉头,“那样岂不是很突兀,更加有碍观瞻?”

第二更。

这章要查的资料太多,来晚了。

有些资料不知道对不对,只能自圆其说了。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