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进步. > 蓼莪堂

进步. 蓼莪堂

作者:肖仁福.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9: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边街东侧,有一个不大的铺面,曰蓼莪堂。蓼莪堂与别的店铺不同,既不销售皮毛百货,也不供应茶水饭菜,却经营灵牌和墓碑。

原来半边街虽只有半边街,却占据着左走桂林、右入沅江的陆便水利。自然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热闹非凡。就连山上的强人也往来不断,以饱囊橐。免不了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弃几具死尸于街畔。半边街人心善,从家中搜一床竹篾席,拿来裹了尸首,埋至街后的山岗上,十天半月或者更长的一点日子,死者亲属或同伙会来收魂,收尸人便带了路,爬上岗去,视那荒冢。收魂人感激不尽,拿了钱币相谢。收尸人也不客气,接了,拿回去扩充自家铺面。也有最终不见收魂人的,收尸人也无所谓,权当积德,下回有弃尸,照收。

能与强人抗衡的,恐怕就是那帮排佬了。排佬们从巫江上游放排下来,在闯巫江的大旋涡之前,必在半边街外弯排休整。他们人多势众,加上入沅江过洞庭,早练就一身豪气,手中竹篙挥舞起来,不比强人的刀子差劲。龙虎相对,自然有两败俱伤的时候。这样,街后的岗上免不了又要平添许多坟堆。

蓼莪堂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蓼莪堂常年堆着打磨好边角的石料和削好了式样的木片,没买主时,是不上字的,待收魂人到岗上祭拜过亡灵,来蓼莪堂购置灵牌和墓碑,再按买主要求雕字。灵牌是收魂人捎回去立家先牌位的,才二尺见长,刻上亡灵名讳即可,故立等可取。墓碑复杂些,除了名讳,还有生卒年月,籍贯生平,得多费些工夫。所以收魂人述完碑记内容,雕匠便说:“先去别处买点土纸香蜡,给亡灵寄些零花钱。墓碑明早来取。”买主便“嗯”一声离去。第二天清晨,铺门一开,买主与灿烂阳光一起晃入蓼莪堂,墓碑已雕就置于堂侧。见那碑字隽秀灵动,买主已是眼亮三分。将墓碑弄去岗上安毕,离开半边街前,还不忘到蓼莪堂来向雕匠说句感激的话。雕匠于是行个喏,目送客人幽幽离去,走进那缠绕着艳阳的氤氲里。

这雕匠姓王,生得额高颐阔,唇厚嘴宽。半边街人有句“男人嘴大吃四方”的俗语,大家都叫雕匠为王四方。王四方不是半边街人,系巫水上游一户远近闻名的石匠世家之后。据说,他曾与一位叫麻大炳的拜把兄弟召集起一个排帮,在巫、沅线上闯荡过好几年。自然常在半边街弯排,与横行一时的蒋老五匪股遭遇过几次,结下了宿怨。这天风高浪恶,王四方和麻大炳的排帮比往常晚了一个时辰抵达半边街。明日要闯巫江口那个大旋涡,当然要弯排上岸,以养精蓄锐。谁知刚一离排,就与蒋老五匪股相遭遇,稀里糊涂厮杀起来。这伙匪股非常凶残,县保安大队多次围剿都无功而返。当然,自巫江口闯荡过来的排佬们也并非等闲之辈,谁身上都有些本事,一上场就用竹篙将匪股扫翻一溜。不料这伙匪股新近弄了几枝破枪,开起火来,排佬们只得弃木排和死难的兄弟,作鸟兽散。王四方在水底浸了一宵,第二天蒋老五离开半边街后,才敢冒出水面。可他的排帮已不复存在,木排被匪徒们搅散,随流漂走,兄弟们不见踪影,连麻大炳也不知是死是活。王四方在岸边站立良久,最后沿石级上了半边街。雇人葬下死难的兄弟,再租间木屋,动手取石料,錾石碑。兄弟的坟上都竖起墓碑,王四方也就暂时了却了一件心事。但他没走,开起了蓼莪堂。

蓼莪堂的生意很兴隆,这与王四方的手艺是分不开的。王四方刻牌錾碑从不书样。先将木片或石碑瞄上一眼,方嘴巴略微一抿,便动手雕字。雕灵牌,技法与木刻艺术相似,容易出字。墓碑上的字难雕一些,究竟是石块。錾得深,还不够,一笔一画都得錾成方槽。王四方錾字,錾子与石碑平面成直角,是垂直着往石上錾的,那笔画的凹槽不会是上宽底窄的锐角,而是表层与里层完全一致,方正平直。这样的字就经得起风霜雨雪的磨洗,过得古。字形也好,洒脱典雅中,似乎还有几分沉郁和幽深的意味,与碑论风格吻合,倍受收魂人的青睐。因此,蓼莪堂一开张,半边街及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在王四方手上购置灵牌石碑。至于半边街后岗上的墓碑,自然无一不是出自王四方的手迹。

就这样,王四方在半边街一待就是二十年。再没人觉得他是外来的石匠,他已是地地道道的半边街人。

这一日,王四方正拿了錾子准备在堂中的石碑上錾字,街上一幽幽身影忽然晃进蓼莪堂。那影子悠长,恰好投到碑上,将光线悄悄吞噬掉。王四方一时迷失了要下錾的位置,只得停下手中的动作。但他并未抬头,仍面向墓碑,只启动那张大嘴:“客官请堂上坐吧。是要木牌,还是石碑?”

没有反应。那影子丝毫未动,仍遮在墓碑上。

“那就把碑文留下吧。”王四方这一刻已适应了石碑上的黑暗,准备扬锤錾字了。“或者念一遍,我听着,照你的意思办理。”王四方有这个本事,人家的碑文只要给他念一遍,他不用笔录,就记得很牢,錾到碑上时一字不差,保证货主心满意足。

还是没有反应。那影子却不知不觉从石碑上移走了。

“呃?”王四方这才觉得有点奇怪,忙抬头去找影子。可那影子已不在蓼莪堂,消失得无踪无迹。

却也怪异,待王四方再拿起錾子去碑上錾字时,那錾子竟不听使唤,老打飘,錾不出像样的笔画。王四方只得放下錾子,停了工夫。

从此,王四方再也没有心思拿了錾子去那石碑上錾字,那石碑成了一块无字碑,随便搁置在蓼莪堂中间。

蓼莪堂的门也关了。

半边街人就惋惜,王四方放着这么好的营生不做,恐怕是疯了。

王四方自己不惋惜。每天,或是艳阳初露的清晨,或是落霞满天的傍晚,他就出了侧门,横过半边街,顺一溜石级下到巫江岸边,独自悠悠踱步。偶尔也在一块大石头上坐坐,望几眼巫江上流动的彩色波光,还有那无帆的小舢板,被人划着桨或撑着篙,驶向江心,荡漾起圈圈美妙的涟漪。

每每这时,王四方的脸上就有一种殊异的神色。那大嘴轻轻张合着,眼睛里浸着深邃的目光。

半边街上了年纪的人便说,二十年前王四方的排帮被蒋老五匪股击溃时,王四方就是在这块大石头下面的深水里泡了一夜。

就这样,王四方的影子在江边晃悠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半边街人不再见王四方跨出过蓼莪堂。是有什么变故吧?半边街人议论,王四方是不是在街外的江边辞了脚尖?辞脚尖是当地人的词汇,意谓人临去阴间之前,去生前走过的地方辞行。

人们便撞开蓼莪堂,拥进王四方的住宅。王四方蜷缩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那大嘴巴张着,往外冒白沫子,似要冒句什么话出来。

待王四方一落气,半边街人就搜出王四方平时经营灵牌和墓碑积下的钱,去请了道士、歌师、吹鼓手,给王四方超度亡灵。王四方的老相还算熨帖:腿脚伸展,臂膀平直,且双目也闭合得紧。只有那张嘴巴仍张着,不愿合上。道士打了三次卦,念了三道咒语,用手在他脸上拂了三轮,也不管用。有人去街上弄来一枚货真价实的小银子,让王四方衔了牙,那大嘴巴还是倔犟地张开着。这种模样,到阴间阎王爷见了,是要遣去独木桥上做厉鬼的。

就在半边街人给王四方大做道场的那个晚上,好几个月不见木排的巫江上,忽然漂下一卦长长的大木排。木排驶近半边街时,巫江下游也漂上一溜船队。据目击者说,那是蒋老五的船队,船上人身上还扛着长枪呢。船排快相遇时,船上的人开了火,排上人便一个个都跳进水中。船上人往水里扫了一阵子弹,准备往岸上靠时,才发现刚才还好端端的船只被戳了窟窿,哗哗哗往里进水。船队于是大乱。刚才跳入水中的人这时纷纷爬回排上,举着长篙往船上扫,船上人被扫入水中。只有为头的蒋老五了得,左手用勺子往船外舀水,右手摇桨,往巫江下游遁去。但到了巫江口,那船却不肯再听使唤,死劲往大旋涡处蹿。蒋老五只好放下勺子,双手去划桨。可没用,船似着了魔,不肯改变方向。眼见离旋涡中心越来越近了,那船突地倾斜起来,轰的一声,将蒋老五摔入大旋涡中心。原来船底有一大汉,是他一直在操纵着这只船。

江上的事仿佛与半边街人无关,他们只对王四方的丧事有兴趣,热热闹闹忙活了一个通宵。江湖上的你死我活,他们耳濡目染的多了,感觉自然麻木。

第二天,半边街来了一位陌生汉子。他衣冠不整,有些憔悴。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英气。他拂拂身上的风尘,径直走进蓼莪堂。但见他单腿跪在灵前,戚声道:“王兄,小弟迟了一步……”而后,汉子便将一只大手伸到王四方脸上。这只大手几乎将王四方那灰暗发青的脸膛全覆住了。大手自上而下,只轻轻一抹,就移开了。

奇迹就这样出现了。

那张死劲张着的嘴巴已合上,且合得那么紧,那么安然,竟给整个面目,无端添一份悠闲、一份自得。

半边街有人说,这一天,正是二十年前王四方的排帮被蒋老五匪股击溃的同一个日子。

之后,汉子在半边街建立起镇人民政府。镇址就设在蓼莪堂。镇名錾在门外的石碑上,那原是王四方动过錾子却未錾上字的无字碑。

汉子自然就住在蓼莪堂,人称其为麻镇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