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玩火. > 九如斋

玩火. 九如斋

作者:肖仁福.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8: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镇蛮小,却精巧别致,蛮有味道。有条小河,仿佛女人的腰肢,扭动着媚丽,自远处逶迤而来,那般轻柔而又鲜活。一溜儿板装木屋,临河而居,把幽然倒影投进水里,颇有几分情调。

屋前才是街道,不宽不窄,砌着般大般小的麻花石子,砌着小镇的古朴和灵动。

小镇于是蛮繁华。麻花石子的路面上,整天叩响匆匆的抑或不慌不忙的足音。路旁的榆树下,卖鱼鳖猪肉的,售蔬菜瓜果的,以及抽牌看相、耍猴子把戏的,比比皆是。那些板装木屋大多劈了门面,或销售百货,或经营药业,或打铁补锅,或修伞钉鞋,三教九流,不一而足。自然还有不少茶楼酒店,什么“得月楼”、“望云肆”、“天心堂”、“静怡阁”,招牌一个比一个响亮。街上最繁华热闹的路段,还有一处酒家,这便是小镇上颇有点名气的九如斋。九如斋居于水上,整日里卧波枕浪,尽得风流。有檀木横匾挂于门楣,上书“九如斋”三字。那字体的确有些笨拙,看来是出自一般村夫俗子之手。据说先前这匾上的字是蛮过得劲的,后因小老板纪若愚之父——大老板纪昌荣犯了一个小过失,被人刮了去,才另请人写就的。这的确不能不说是九如斋的一大遗憾。

门楣下挂着门帘,竹制品,翠绿色。掀帘而进,即有慈眉善目的老花狗摇尾相迎,十二分地殷勤。纪若愚亦离了柜台,弓身走过来,小脸上装着因过多而显拥挤的笑容,口中的恳切之词免不了要一个劲地往外喷。一边将客人带到黑漆圆桌旁的黑漆椅上坐定。邻座麻将桌上的小二已退下,这时赶忙过来敬烟,倒茶,口中说:“客官玩几盘吧,酒菜还得稍候片刻。”见麻将桌上三缺一,客人不便推辞,只得起身坐到麻桌旁,加入方阵。

待两圈或四圈麻将结束,厨房中的杯碟也就陆续上了桌,免不了又是“清炖甲鱼”、“红烧盘龙”、“黄闷鲜鲤”、“爆炒红虾”等水中佳味。方阵中食客于是鸣金收兵,结了账,兑了现,纷纷过到食桌上,举杯动筷,尽情满足因脑力消耗而膨胀起来的食欲。酒足饭饱之后,客人或兴犹未了,继续方阵之争;或踱至纪老板柜台旁,交上几块大洋,道声感谢,掀帘而去。纪若愚于是离了柜台,走到门外,与脚旁的老花狗一起目送客人走下木楼,口中殷勤道:“先生好走,以后常来。”

客人已到石子路上,不得不车转身子,瞟一眼头上的“九如斋”三字,对纪若愚表示感谢:

“一定常来,一定。”

是的,凭了九如斋的麻将、美味,以及主人和老花狗的温情,能不常来吗?

翼心就常来。

翼心不是小镇人,是外路人,在街口的洋学堂里做教员。翼心最受九如斋的欢迎。首先是门帘边的老花狗,每次见翼心掀帘而进,都要立即射过来,欢快地摇着尾巴,朝他绕上几圈,而后伸长红艳舌头,往翼心鞋尖上猛舔;或是紧衔着翼心的裤腿不放,一直把他拖到纪若愚的眼前。见状,纪若愚就蛮开心,长辈长长辈短地唤得好亲切。

小二亦与翼心熟得很。小二知道翼心是不上麻将桌的,便赶忙在栏杆边放了竹椅,拿过茶杯和纪若愚的钓杆,任翼心一边品茗,一边凭栏而钓。那老花狗此时也不再守门,却蜷曲于翼心脚边,静静观望翼心手中的钓竿,钓竿静止时,它的目光凝滞如止水;钓竿晃动时,它的眼珠子跟着骨碌碌转动。连纪若愚也离开柜台,走至翼心身侧,抚栏而立,看翼心垂钓秀波丽澜,垂钓满河流光溢彩的春色。

河里的鱼还未上钩,锅里的鱼则已烹熟,香喷喷溢出诱人的香味。翼心于是起身,离栏入席,举杯豪饮。老板纪若愚也往往会走过来,陪翼心喝几盅,说几句贴心话。鱼肉填肚,湘酒滋喉,翼心心上便流畅起来,两人越发谈得投机,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包。直至日落西山,街影憧憧,两个才停箸歇盏,起身离桌。临行,翼心到柜台上去交钱,若愚老板执意不肯,说:“我请您的客,哪能收你的钱?”

翼心笑笑,额头和眼角缀着皱纹。翼心一边朗声笑道:“总是你请,这次就给我点面子吧。”一边放几枚大洋于桌上,从容而去。纪若愚就急得什么似的,追到门外,还欲客套几句。不料老花狗已抢了先,窜至翼心脚边,紧紧衔住裤腿,硬是不肯松口。翼心俯身,怜爱地拍拍老花狗的头,说声:“乖乖,听话,我会常来看望你们的。”老花狗仿佛听懂了翼心的话,恋恋不舍地松了牙齿,回到纪若愚脚下。只是那双脉脉的眼睛,泱泱地洇了泪水似的,让翼心不敢正视。直到翼心到了街角转弯处,回首,老花狗仍蹲在九如斋横匾下,定定地注视着翼心,一双眼睛晶莹而又闪亮。

远望翼心那依稀的身影,又瞧瞧足下老花狗这模样,纪若愚心上就隐隐地有些颤动。

纪若愚就想起小时候父亲曾对他说起的一个人。

那人亦是外路人。亦在街口的洋学堂里做教员。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姓廖,说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小镇人一律喊他廖博士。当教员,还清闲,廖博士便常常牵一只玲珑可爱的小花狗,在街头巷尾闲逛,偶尔亦到街旁酒店茶楼小饮几杯。

那时的九如斋还不叫九如斋,叫一个很拙的名字:遂心店。店子没名气,店老板纪昌荣又初入道,不善经营,故生意甚是衰微。倒是廖博士顺便进过几回遂心店,使得昌荣受宠若惊。见廖博士是个有学问的人,连他身边的小花狗都贵气十足,昌荣心中就蛮佩服,蛮羡慕。招待自然很周到,未曾有半点疏忽,常主动上前攀谈。廖博士每每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派儒雅之气。

这一日,廖博士又牵着他的小花狗来到遂心店。刚在黑漆圆桌旁落座,纪昌荣就赶快迎上来,敬烟献茶,十分殷勤。还从廖博士手中抢过绳子,弓身将小花狗拴到桌子脚上。菜上桌后,又陪着廖博士一同举杯畅饮。酒过三巡,廖博士已是面色酡然,渐至佳境。昌荣见状,心中窃喜,忙向屋角的小二挥手。小二应了一声,立即托盘而上。当然,盘中不是鱼也不是肉,却是文房四宝:纸砚笔墨。

纪昌荣起身接盘,置于桌上,尔后弓身低首,挨近廖博士,毕恭毕敬道:“廖博士,您是高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小弟未知有无福气,讨得您只言片语,以辉煌陋店?”

廖博士微微一哂,无语。俄顷,缓缓抿一口湘酒,悠然下咽,这才撩袖拈毫于手,准备起笔。纪昌荣早将廖博士前的杯盏移开,铺上宣纸。

神至气定,廖博士便开始运笔于纸上。那才是真正的大家手笔哩,向背协调,仰俯有势,一笔一画,无不出神入化,恰到好处。字成,竟是典型的唐楷风骨,仿佛乌金铆在纸上。就三字:

九如斋。

纪昌荣喜不自胜,捧着这三个字,左瞄右瞧,爱不释手。半晌才吩咐小二,即刻就去请城里一流的雕匠,把字雕到一块檀香木匾上。

挂匾之日,纪昌荣请来不少亲朋好友,大加庆贺。廖博士自然成了首席嘉宾,众人都纷纷向他敬酒,表示仰慕。连他足下那只小花狗也被当做吉祥之物,备受青睐。觥筹交错,大嚼大咽,从中午到黄昏,未有过停歇。宴罢席散,众人兴犹未了,忍不住还要赞赏一番廖博士的唐楷,以及他的学问、海量和可爱的小花狗。见气氛这么浓郁,纪昌荣当然更是欣喜不已。他让小二拿来那时小镇上还不大时兴的麻将牌,置于桌上,请廖博士跟会麻将的客人玩两圈。廖博士略微推辞,还是上了桌。一边说道:“我某人玩字、玩酒、玩狗,已是玩物丧志。现在又要玩麻将,岂不更加邪乎?也罢,纪兄如是雅兴,我怎能不捧捧场呢?”

未知是九如斋这块招牌古雅深奥,有别于小镇上阁、楼、堂、肆者流,还是廖博士的字写得隽永,名声比较好听,抑或是九如斋的麻将牌吸引人,九如斋的生意,自此便一日日红火起来。

之后,廖博士到九如斋来得更勤了。客随主便,饭前酒后,总免不了要陪纪昌荣玩几圈。廖博士贵人手顺,赢的时候多。却不多赢,每次仅够一顿酒肉的价钱。纪昌荣和小镇人却乐得输给廖博士。不就是两个小钱么?能和廖博士这种有才有学的高人同桌而饮,同室而乐,才是莫大的荣耀和福气哩。

就这么过去了两年,日子蛮惬意的。

这日,廖博士又牵着他的小花狗来到九如斋。一如既往,酒后又坐到麻将桌上。不想,这一天廖博士气色有些不对劲,阴惨惨的,失却了以往的红润和神采,心思总集中不到牌桌上,臭牌屡屡,好几次该和的牌都放了流,被下手和了去。廖博士破例输给了小镇人。数额不大,才九块大洋。但廖博士到九如斋来,一向是有牌赢的,故带钱的时候少,这一下输了,身上竟拿不出输金。廖博士有些尴尬。尴尬的廖博士只得到柜台上,向老板纪昌荣借钱。纪昌荣是个有良心的人,记得廖博士的好处,痛痛快快给了廖博士,并声言今后一个子儿都不要廖博士还。

廖博士总共借了十二块大洋,九块放到牌桌上,另三块是酒钱,又放回到纪昌荣的柜台上面。

尔后,廖博士便飘然而去。

一直到其他客人陆续走完,纪昌荣关门打烊时,才发现廖博士的小花狗还拴在黑漆圆桌下。纪昌荣知道小花狗是廖博士的宠物,他哪能因那十二块大洋而割人所爱?纪昌荣牵着小花狗就往街口的洋学堂跑。却再也找不着那个廖博士。只听说廖博士已经走了,是乘着木船,顺流往城里方向走的。

此后,小镇上再也见不着廖博士的影子。

而小花狗就这么留在了九如斋。

小镇人就谴责起纪昌荣来,说他是曾得到过廖博士的恩泽的,不但未曾涌泉相报,临到人家向他借几个大洋时,竟然还要扣下人家的宠物,真是小人作派。

更有甚者,有人还趁夜爬到九如斋的门楣上,将“九如斋”三字凿了个一干二净。那意思是,纪昌荣这号人,不配受用廖博士大手笔书的字号。小滇民风古朴,是容不得那种小人作派的。

纪昌荣的名声就这么丢了。

纪昌荣深深地谴责自己:太粗心了,简直不可原谅。当初廖博士离开九如斋时,为什么没注意到那小花狗还拴到桌子下面?

后来,纪昌荣还是又请人写了“九如斋”三字,重新雕了块横匾。可那字,横看竖看,总觉得未得法似的,与先前廖博士的唐楷相去甚远,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一晃过去了许多年。物换星移,时过境迁,镇上人生生死死,改辈换代,又是一番景象。

纪昌荣一直等待着廖博士回到小镇,重新踏进他的九如斋,他也好还清些许人情债,以消除心中的愧疚。纪昌荣天天等,日日盼。店里的老小二变成了新小二。那只小花狗变成老花狗,老花狗生下小花狗,小花狗又变成老花狗。如此数度反复,却还没见廖博士的影子。昌荣已是牙齿动摇,眼昏耳聩,离土日近了,最后只得将整个九如斋和满腹心事和盘交给自己刚及冠的儿子若愚,眼一闭,腿一伸,辞世去了阴间。

此时,镇上才来了一个翼心。

那是个黄昏。水光山色,辉煌明丽。刚下学,翼心忽觉心境爽朗,悠哉游哉踱至街上。步履轻捷,足音橐橐,街心每颗麻花小石都幽幽浮着浅光。到得街中,偶一抬首,忽见头顶一匾悄横,中有“九如斋”三字。翼心便泥住了脚步,那熠熠目光在匾上凝滞了许久。口中沉吟道:

“九如者,乃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者也。”

稍停,翼心收回目光,低头叹了口气,轻轻说道:“九如语出《诗经·小雅·天保》,句句铿锵,字字玑珠。不想镇中有人,竟书上了匾额。只可惜这字,终是欠了点火候。”

恰巧此时,纪若愚欲出门上街办事,刚伸手去撩翠色竹帘,便听见了翼心这番吟咏。他料定此人决非等闲之辈,于是掀帘而出,慌慌下了楼梯,事也不去办了,客客气气把翼心拉进了九如斋。早有那雍容老花狗,仿佛遇见了老朋友,兴致勃勃来到翼心脚边,摇尾乞怜,不再离去。遂惹得翼心弯腰低首,抚着老花狗软绵绵的身躯,不忍释手。

纪若愚就想起父亲在生时给他讲的那个廖博士。

这日,若愚是亲自下的厨。弄了几味看家鲜菜,又拿出家父纪昌荣在世时埋在地窖里的湘酒,与翼心频频举杯同饮。数杯下肚,翼心不觉兴头陡增,滔滔不绝起来,经史子集,唐书晋字,信手拈来,恰到佳处,好不潇洒风流。翼心还告诉纪若愚,他翼心一辈子玩过的东西太多,到头来就只舍不得两样东西,一是诗文,一是字墨。岂不是么?他连名字也是由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拈连而成。便让纪若愚豁然开朗,境界大增,陡然间长了无数见识。他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只顾弓着身子,连连敬酒不歇。

翼心自此就成了九如斋座上之宾。

只是有一点,翼心是不上麻将桌的。纪若愚就取了自己的钓杆,亲手交给翼心,让他凭栏而坐,独钓春光。酒肉上桌后,纪若愚再陪翼心斟酌几杯。有时麻将桌上常常三缺一,众人极力怂恿翼心上桌,翼心总是轻轻地晃晃他的脑袋,眼睛盯紧水面,一门心思钓鱼。顶多说句:“鄙人不会,抱歉!”其实,他的钓杆下面极少有鱼上钩,那浮漂一动不动,仿佛是钉子钉在水面似的。

只是,在纪若愚有了闲,也有了兴致,硬拖翼心入桌,翼心才弃了那难得有鱼上钩的钓杆,勉强玩两圈。偶尔凑拢几比高高,花花,配配,和回把小番,却总与大番子无缘分,总输。输了,纪若愚决不让翼心出钱,自己代他输,翼心倒是没受什么损失。

这一日,纪若愚又来了兴趣,强拉翼心上桌。翼心有些不好意思了,腼腆着说:“每回都要老板代输,真过意不去。”纪若愚就笑了,说道:“您长辈见外了,若不是您看得起,您会进我的门,上我的桌吗?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面子,我替您输两盘小牌,又何必挂齿。”

稍停,纪若愚又犹犹豫豫地说:“看这样行不行?今日长辈若再输,输金仍由我出,您信手给九如斋留几个字,以了却我一份夙愿。”虽然直到今日,纪若愚还从没见过翼心的字,但纪若愚确信,翼心一定有一手过硬的字。这可是纪若愚预谋已久的事情。

翼心被逼上梁山,只好加入方阵。

一如既往,第一、二圈翼心手气不佳,没和一盘。可第三圈西风起,翼心来了手气。不过只是小手气,和一盘才五番六番的,赢不了多少。纪若愚就开翼心的玩笑:“长辈,这么小的番子,换了我,是宁肯放流,也不会摊牌的。要和就和大番子,和一两盘就能定江山。下盘我和个大番子给您看看,把您的全部赢回来。”

翼心微微一哂,未语。仍不动声色,专注地进张出牌。有机会又和一两盘小番子,虽然与大番子无缘。倒是打大牌的纪若愚,狠抓了几盘大番子牌,且打得也麻利,什么清一色啦,一条龙啦,双飘带啦,武大郎卖烧饼啦,不一会儿就抓齐落成了。可眼看就要和子摊牌的时候,又被翼心用五番或六番的小牌抢了先,害得纪若愚哭笑不得。

就这么,四圈下来,一结账,翼心竟轻轻松松赢了牌。当然不是大赢,只是小赢,才十二块大洋。

十二块大洋,翼心只拿了三块,作为这天的酒钱交给纪若愚,其余九块仍摆在牌桌上,翼心一动未动。

三、九、十二。若愚觉得这些数字有点意味。若愚觉得曾在哪里碰到过这类数字,恍若是道家还是什么家常用的数字。

若愚又想起其父临终时,给他讲的那个关于廖博士打麻将输牌借钱的故事。

这时,翼心已向门口走去。

纪若愚便追了上来,手中牵着那只老花狗。纪若愚说:“长辈,我知道您对大洋不感兴趣,但您今天破例地赢了牌,赢了牌,就不能从九如斋空着手走出去。”

纪若愚望定翼心,把牵老花狗的绳子交到了翼心手上。

纪若愚说:“你们有缘。”

掀开翠绿竹帘,翼心牵着老花狗出了门。当他回首向纪若愚道别时,不经意望见了门楣上“九如斋”三个笨拙的字。翼心低下了头,轻声说:“拿笔墨和纸出来。”

纪若愚受宠若惊。他叫小二搬张桌子过来,自己亲自进屋拿了文房四宝,置于桌上。

这笔,这墨,这砚,这纸,都是当年廖博士曾动用过的。

翼心拈毫在手,屏声静气,蘸墨运笔于纸上。那字,峻严,高贵,又不乏抒情之味,集欧字、虞体、褚书于一身。

三个字:九如斋。

这一下,纪若愚深感迷惑了。眼睛瞪得恍如那只老花狗。

因为“九如斋”三个字,仍是十足的唐楷风骨,与父亲描述的当年廖博士的字似乎正是同一种味道。

纪若愚怔怔地呆了好一阵。

纪若愚心上拱起一样很异样的感觉。

待怔怔的纪若愚回过神来,翼心和老花狗已消失得杳无踪影。

从此,九如斋再见不着翼心和老花狗,只有翼心写的“九如斋”三字,被纪若愚请人雕在檀木匾额里,挂在门楣上,很生动,亦很惹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