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如何炸掉月球 > 第003章 梦想与现实

如何炸掉月球 第003章 梦想与现实

作者:驾雾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45: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实话说,杨永诚决定来美国的很大原因是冲动。等飞机降落肯尼迪机场,即将入境的时候,豪言壮志消失大半,他想在美国出人头地,但无高学历,连工作签证都没有,除了打黑工,什么都做不了。

摆脱这种丧气的念头,就是来旅游,也能涨见识。还没试,他怎能认输?……杨永诚面带微笑的将手里的护照送上,入境官是名三十来岁的白人女士,她翻开护照看了几眼,又抬头打量着杨永诚。

杨永诚长相不赖,黑发黑眼睛,身材高大,混血让他融合了东西方的优点,面相上看有东方人的特征,但五官更立体,肤较浅,也有些拉丁裔的特点。但他与拉丁裔无关,毕竟生在西班牙。

不过无论是西裔还是亚裔,在有种族主义的白人眼里都属于嘲讽的目标,杨永诚很反感这些,他和老实的华裔不同,眼里容不下沙子,这也是奥斯本讽刺他“Chink”或“Wetback”时,他爆发的原因。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宽容度还勉强,欧洲才真正是排外的重灾区――当然不是说美国白人心中没有歧视,但当地有相关的法律,就是有也只能憋在心中……杨永诚的心态很好,除非故意找茬。

入境官女士问:“来美国的目的?”

“旅游。”

“计划停留时间?”

“一个月左右。”

“你的英文很好。”

“谢谢,我会说七门语言。”

“那你可是个天才。”女士笑着给他的护照盖了章,“祝旅途愉快!”

杨永诚拿走护照,顺利入境。顺手在机场的自助售卖机上买了张手机卡,国际机场的卡通常是给外国游客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而且还能使用3G网络,送不少的数据流量,足够应付一段时间。

给手机换卡,调整时区后的时间是2010年9月20日。机场外拦下一辆出租车,目的地曼哈顿。他先在纽约住下,后面打算去波士顿,他决定用脑袋里的超前技术谋发展,但先得巩固学识基础。

……

杨永诚到过纽约几次,曼哈顿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高楼,一开始是震撼,等习惯下来后,就会觉得压抑,没有任何一处视野开阔的区域,整日生活在钢铁城市里,迟早会憋出病来。

思考间,他的目光忽然扫在路旁一座高楼上,正门口有个熟悉的标志,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什么,司机正在抓紧时间超车,他还没来得及多看就失去了目标,直到抵达酒店,他仍在琢磨。

愣神的时候,酒店服务生殷勤的接过他的行李,和他一起进电梯,来到预定的房间门前,杨永诚掏了掏口袋,给了他十美元小费,若有所思的拿着行李进屋,眼前一亮:“对了,我想到了!”

他记得那是个“W”的艺术字母,脑海里那一堆资料中,在末尾也频繁出现过这个标志,他坐在床边回忆,眼前就像放电影般,扫过几份文件都在页脚发现该字母,底下还有一行小字。

“Weyland-Industies(维兰德工业)?”杨永诚用电脑Google了这个词汇,很快搜索结果呈现出来,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工业企业,隶属维兰德集团,从事高科技工业,机械工业等等。

了解越多,杨永诚的脸色越是不可思议,他脑海里的资料几乎都是这种格式,每一处末尾都有着维兰德的“W”标志,但根据他在网上了解的,维兰德工业并没有那么多超前的科技。

很显然,它不是现在的维兰德工业能拥有的,它源自未来。

粗略浏览后,杨永诚倒是发现这家企业制定目标的前瞻性,无论是对快速成形技术的预测,智能机器的探索,或者是纳米机器在生物学上的运用,都是准确的,或许在未来它们就实现了。

那线索再度指向“炸月”的信息,岂不是说它在未来是有必要的?

“这不好玩。”杨永诚摇摇头,他是不会轻易相信的――除非有铁证。但目前他最需要的是混下去。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个标志上:“也许我能和它们做点生意。”

……

杨永诚在纽约停留了两天,特地去收集维兰德集团的资料,这家企业也重视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和报纸上的信息,得知它们在军工业以及高科技工业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资本也很雄厚。

他是有想法把它们近未来的技术在实验室里还原,验证正确后再申请专利,并推销给对方,这是一条生财之道。但短时间内,毫无基础的他很难做好这些工作,只能当做是目前最明朗的目标。

一天后,他去租车公司租赁一辆SUV,目的地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一是自驾旅行,另一个是参观MIT。在工程学方面,比帝国理工出的不多,西海岸的斯坦福和加州理工也算,不过距离太远。

在纽约停留并没有机会,他想四处去看看。

杨永诚驾车离开纽约,路上车速渐快,还超了一辆警车。

在美国高速驾车是很平常的事情,杨永诚没有纽约或者其他州的驾照,但对于热门旅游区域来说,美国警察默认许多国家的驾照,或英文翻译的驾照公证件(比如中国),也能够在大城市畅通无阻。

他跟着导航仪的指示一路往前,纽约距离波士顿三百来公里,开车半天的功夫,特别是离开大都会后,东海岸特点立即呈现出来,交通发达,路况好,走大道很少遇到塞车,行车也维持着高速。

他把车速提到75英里/小时,已经超过道路限速65的标准,但没关系,周围的车辆都一样都这么快,甚至还有疯狂的小货车以更高的速度超他车。当地的驾驶风格比较粗犷,警察一般也不管。

杨永诚知道秘诀:“群体效应”,即当一堆车都开快速的时候,只要不是超速太离谱,警察不会管,反而是一堆车快,而唯独你慢吞吞的挡路时,警察有可能会拦下你,检查驾照和保险单。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跟着飙一段,车内再放些美国流行的Hip-Hop音乐,吹着口扫朝目的地赶去。

……

当天正午,杨永诚抵达波士顿。

市区里找了家停车位宽裕的酒店,选了条件舒适的房间,一天150美元,他身上的预算只有八千欧元,换算过来就大概是一万美元左右,不过现在欧元兑美元浮动比较大,事情很难说。

酒店放下东西后,他继续在网络上收集有关维兰德集团的资料。了解在逐渐加深,该集团旗下有银行、工业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世界五百强,涉猎的领域很广,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集团不缺钱,对研究投入也非常豪爽,如果他能够在里面任职,或者倒卖技术给它们,从巨人身上谋财……问题是该从哪里开始,目前维兰德集团需要哪方面的技术?

再受制于自身的资金问题,他没有条件搞实验或者技术研发,就限制了他能发挥的空间,也将更多的集中在纯知识领域,但工业企业显然更需要拿得**面的成果,比如技术专利之类的。

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杨永诚暂时想不出来,他现在没有基础,也缺少资金,拿不出看家本领,别人就不会相信他的能力。思前想后,他决定先掌握基础,MIT和哈佛都是知名学府,他能找到很多专业资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