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真的是捡漏王 >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两种状态的包浆

张易的一句话,可谓一针见血。

龚寿山也是随之一愣,字里行间,他似乎听到张易对这尊三足鼎有所怀疑。

他立刻道。

“我这尊三足鼎,它不可能是假的。我这些证书,全部都是权威证书,我就觉得,裴专家是太过谨慎了!”

“而且,小易专家,你看,我这里还附带的有清宫旧藏图谱。这图谱里边就有这尊三足鼎的图片,和相关历史来源记载。这上边说,三足鼎是清代状元林宣德曾经的收藏,而且,这是御赐之物。”

“另外,转手卖给我这件三足鼎的人,也姓林。他手上有他林家的族谱,从族谱上能够看到,他的确就是林宣德的七世孙,这个应该是错不了的。”

说着。

龚寿山还拿出来他用手机拍摄的林氏家族的族谱,指出了那个人的名字,还有清朝那位状元林宣德的名字。

这点,确实没什么问题。

而且,从图片上看,这份林氏族谱也非常有古旧感。

但是。

族谱也可能有真假,古董能够做旧,族谱更容易做旧,所以,从图片上是没有办法辨别真假的。

而龚寿山说的这些话,张易看得很清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证明,他手上这尊三足鼎是真的。

其实,这些话,不可能影响张易的判断。

“龚先生,您先不要着急,我先看看这三足鼎的细节。”

张易说完,那龚寿山还想说什么,祝青玉却道了一句。

“是啊,龚先生,你着什么急呢?人家小易还没看你的东西呢,等他看完,断了真假,你再说也不迟啊!”

祝青玉都开口了,龚寿山也只好点了点头,坐了下来。

从他的表情上看,他似乎有那么一些担心。

而张易没管那么多。

他左右大概看了一下,然后,把弄之间,将右手食指轻轻地放在了三足鼎之上。

脑海之中的声音,随之而来。

“请问,是否鉴定?”

张易心中暗道。

“鉴定!”

“青铜饕餮纹鬲式三足鼎。”

“此三足鼎,折口沿,方唇,上立两耳,深腹微微鼓起,下边有三柱状足支撑而立。满工以高浮雕花纹装饰,以细密而又十分规矩大气的云雷地纹饰相衬,线条非常深刻,起伏有致,另外,浮雕花纹之上再加饰以阴刻线,构成三层花纹。”

“颈步以一周三组夔龙纹装饰,大头张口,尾向上回勾。腹部以三个饕餮纹装饰,一对圆形大眼珠突出,长身卷尾,身下短足前伸,利爪张开,柱足阴线以云雷纹下接三角纹装饰。内壁铸一字族徽铭文,鬲。本鼎的铭文鬲,为商周时期一个重要氏族的族徽,只有地位崇高的氏族才能拥有这样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从三足鼎的传世包浆状态,以及足底等部位的摩擦痕迹来看,基本上都符合传世真品的状态特征。”

“但恰巧就是这些精湛的花纹部分,虽然也有传世的肥润包浆,但是,这种包浆通过细致的观察,就会发现,包浆虽深入花纹肌理,但是,不够自然。除装饰花纹部分之外,包浆浑然天成,两者并不一致。”

“此青铜饕餮纹鬲式三足鼎,实际上是为商代晚期素面青铜鼎,原鼎并无纹饰,其上花纹以及内部铭文,都是现代仿古雕刻工艺手法,后雕刻上去的,作假水平极高,几可乱真。”

“此外,此三足鼎,虽然为商代晚期的素面无纹三足鼎真品,但是,因其纹饰铭文被人为作假,反倒严重影响其本身价值,是为一种危害极大的古董仿品!”

听到这个结果,张易还是有些意外的。

不过。

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连裴专家都没有看出来,这三足鼎的真假,原因有二,其一,东西的确是素鼎真品,其二,铭文和纹饰虽然是假的,但是,做到了几乎可以乱真的境界。

而且,这些作假的手段,几乎就是专门针对专家鉴定的而来的。

从根本上来说,作假者的鉴定能力,也一样不差。

否则,绝对骗不过专家。

这时候。

裴专家见张易停止了观察。

他就立刻开口询问。

“小易,这三足鼎你怎么看?”

张易回答。

“裴伯伯,龚先生的这尊三足鼎,的确是商代晚期的真品。”

张易说这话的时候,看向龚先生,而龚先生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而裴专家则愣了一下,又问了一句。

“小易,你确定?”

“确定,这的确是真品无疑。”

不过,在张易肯定之后,又继续道。

“但是,据我判断,这尊商代晚期的三足鼎,绝对不可能是清宫旧藏,因为这种级别的三足鼎,是不值得清代宫廷收藏的。”

语出惊人,裴专家问。

“为什么?”

“不值钱!”

张易的回答,直截了当。

而裴专家皱眉,似乎想不通,这种级别的三足鼎,花纹纹饰如此精湛,而且,内部有“鬲”字铭文,怎么会不值钱?

但裴专家也明白,张易不会胡说,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龚寿山看向张易,立刻道。

“既然它是商代的三足鼎,名门望族用的东西,传承几千年,到现在保存如此完好,怎么可能不值钱?”

随之,张易解释。

“的确是商代晚期的老物件,但这并不是名门望族用的。名门望族用的,不应该是这种素面三足鼎。”

“素面?”

裴专家听到这个词,反问了一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没错,这的确是素面三足鼎。”

“这些纹饰特点,虽然符合商代晚期的风格,但是,所有的纹饰全都是雕刻上去的。商代真品,一般都是范铸和雕刻相结合的,这一点不符合。”

“另外,从放大镜下是可以看出来,纹饰部分,以及内部铭文部分的皮壳和包浆,是一致的,包浆融合过渡是不太自然的。而其余部分,与这两个部分的包浆皮壳,却有着不同的质感,且包浆皮壳深入肌理,是非常自然状况下形成的自然包浆和皮壳。”

“一件青铜器上,两种状态的包浆,这正常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