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的爱情在奔跑 > 54,文本小组

我的爱情在奔跑 54,文本小组

作者:李和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6 0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54,文本小组

我们到的时候,清风师兄已经和邓春在聊天了。

清风师兄,“最近这几个月你们的业绩上来的很快呀,客服跟得上吗?”

邓春,“客服现在没问题,配送现在倒是有点问题了,每天出货量太大,原有签单的那家快递公司,在人员配备上不足,我们现在正在改善,春节前基本上能够到位,为了保春节期间的物流,我们也在想办法。”

清风师兄,“春节前是最忙的时候,现在就得抓紧做呀。”

邓春,“最近这一段体验店,生意都很好,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体验店,刚刚铺开,生意特别的火爆,新培训的人,还真是很能干的。”

清风师兄,“越是这个时候头脑越要冷静啊,生意好很可能就会掩盖一些问题,要加强巡查,加强审计,尤其是新开的体验店,标准可不能降低呀。”

邓春,“我们一直在抓服务质量,对一些有苗头的问题,也都在未雨绸缪,一线的大城市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主要是三四线的城市,原有的基础不好,服务档次总是上不来,现在正大力的整顿呢,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够营业。”

邓春看到我们几个人进来,站起了身,和我们打了一声招呼,刚要走,就被沈小夫叫住了,“邓总,今天如果没别的事儿,就和我们大家一起吧,清风师兄很长时间没来了,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也要好好的陪一陪呀。”

清风师兄笑了,“我又不是客人,只不过现在来的少了,何必跟我这么客气呢,邓总,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

我猜清风师兄不知道沈小夫的用意,赶紧插话说,“客随主便吧,既然沈总让邓总留下来陪,这么长时间不见面了,多聊会儿天,多好啊。”

这个时候杨志博出现了,蒋菲菲对杨志波说,“我来了好几次都见不到你了,现在是不是完全撒手不管了?我二姐的事儿你可得上心点,不然有你好受的。”

杨志博黑黑的笑了笑,“最近咱们都一样,不是正在考试吗?寒假期间我坚守岗位,有什么事儿就找我吧,我哪儿也不去,天天来公司盯着,别烦我就行。”

沈小夫没有理睬杨志博,而是对清风师兄说,“师兄对公司还得关心呢,这一段时间你是埋头写,我们也不敢打搅你,最近你的不是要出版了吗?是不是这一段时间对公司多上点心呢,其实也不需要你做什么,你来了转一圈,我们大家心里都感觉到有依靠,你长时间不来,我们心里真的是没招没落的。”

清风师兄笑着说,“公司的运转已经进入了正轨,你和杨志博也是把精力转向了自己的学业,邓总对公司管理是很有效的,我就不来画蛇添足了。不是我不愿意管,最近我要出去一段时间,回来可能就要几个月了,如果有什么急事儿,可以和我打电话,没什么急事儿,邓总就完全可以驾驭了。现在那几件大事儿,都落实了吧,产业基金的事儿和产业联盟的事儿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这可是发展的命脉呀,特别是要搜集对手是不是出现,要小心的应对,要准确的判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沈小夫说,“现在公司具体的事儿只能问邓总了,这一段时间因为考试,我也很少来公司,考完试以后寒假我会在这里待一段儿,公司具体的操作还是由邓总全权的负责,邓总,你和清风师兄说一说吧。”

蒋菲菲说,“我看你们这不是来聚会的,这完全是工作例会呀,清风师兄来一次,为什么不让他轻松一点呢?”

徐鸽子,笑着说,“清风师兄是我们大家的主心骨,来了以后机会难得,所以邓总沈总就问个不停,还是对清风师兄有所依赖,许多大事情还想让清风师兄给拿主意呢。”

清风师兄笑着对徐鸽子说,“最近我看徐鸽子同学对公司的运转很关心,这样一个沉靡于学习的人,也开始关心公司的事儿了,这是一个好现象,你就完全可以做我们大家的主心骨呀。”清风师兄说完话,自己先笑了。

邓春说,“徐小姐这一段时间真的是出了不少好主意,王珏事件如果不是他出主意,我还真是没有办法了。”

徐鸽子赶紧转移话题,“清风师兄,听说你的第1部马上就要出版了,是不是给我们签名送一本啊?接下来你要出去是不是也有写作计划了?”

清风师兄轻轻的说,“最近主要是想出去采风,收集一些资料,而且我从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抗战的资料,也去国家图书馆查了一下资料,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再写一部有分量的书,现在还正在准备阶段,我也希望这次出去以后能完成它。”

我看着大家互相聊天,这种轻松的氛围,很长时间都没有遇见了,元旦以后大家是初次相聚,没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所以大家聊的都很轻松。

正在这个时候,杨教授通过微信把文案小组人员的名单发给了我。我看了一下名单,然后就出了屋子,按照名单的顺序打起了电话。

我约的第一个人是新京报记者,卢大川。

电话拨出去以后,很快就有了回音。

电话那头的卢大川说,“江老师吗?我是新京报的记者,我叫卢大川,您什么时有时间?咱们见面聊吧,我过去找您。”

我对着电话说,“我是燕京大学的小江,明天上午我想和您见个面,约个时间和地点,您过来找我吧,因为任务很重,咱们俩得抓紧的谈一谈,分指挥部要求我们去领任务,这两天我们几个人分别的谈一谈,然后再到分指挥部去。”

第2天上午,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一个角落里,迎来了新京报记者卢大川先生。

卢大川是京报集团新京报的深度报道部记者,人到中年,干了半辈子平面媒体记者的卢大川,在新京报,可是一个人物。

卢大川早年是北京日报新闻部的记者,也是定点跑新闻的,人民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北京日报工作,对北京的好几个口都熟悉,笔下的功力也很让人赞叹,在轰轰烈烈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参加工作的卢大川,深入到基层,起早贪晚,写了几篇特别有分量的新闻报道。

卢大川最出名的一篇报道,是对北京的大粮仓顺利的改革开放,进行全方位的描绘。这也是第一次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规模经营捆绑上市的概念,当时的大环境是在推广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但是卢大川敏感的抓住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特别是处于北京郊区的这个优势,广大农民创造性的进行土地流转,形成了适度的规模经营,不但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赋予了广大人民,对北京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适度规模经营也引起了各方面高度的注意,一石激起千层浪,适度规模经营的报道,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作为我国古老的农业,经过几十年集体经济的发展,北京郊区的农业发展,当时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农业的效益低,土地又被分成了一家一户经营,对于机械化的生产十分不利,许多人抛下了土地,到城里去打工了,造成了许多良田荒芜,农业的整体的产量和效益下降,但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又不能把农民生拉硬拽留在土地上,为了推动农业生产,顺义的基层组织,积极的想办法维持农业发展的势头,将那些已经进城打工农民的土地,一些种植大户手里,打工的农民有一份土地流转费的收入,种植大户把土地相对的集中起来,发挥自己种植的特长,充分利于农业集体化的优势,采用适度规模经营的办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既充分保护了农民的自主性,又很好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这种逆势而动的做法,在有些人看来是很忌讳的,最开始都是农民自发的在做,是一些基层组织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趋势,尊重农民的意愿,私下里在操作,而且还顶着有关方面的指责,这种根据时代的需要,实事求是的发展郊区农业的做法,被卢大川写成了内参,终于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才上了头版的专题新闻。

卢大川本人就是郊区农民子弟出身,对郊区农民的要求了若指掌,感同身受,对郊区农村发展的阶段,也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土地流转形成了初步的调查,对种植大户生产的积极性进行了充分的保护,不仅在粮食生产,果树生产,蔬菜生产上,各种种植大户都很活跃,也成了当时郊区农民主要的生产对象,及少数人掌握极大的土地资源,利用郊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优势,创造出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奇迹,虽然不合乎有些人认为的潮流,但是这种农民的创造,让卢大川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希望。

卢大川因为详细报道了种植大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新闻,并且写了很多份关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参,内容详实,数据真实可靠,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有很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他的报道推动了土地流转办法从一个县到一个市的操作,呼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的土地进行保护,对土地流转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在土地流转法制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除了在北京市引起高度重视以外,也推动了全国的土地流转,立法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卢大川的名字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了代名词。

卢大川做事情很执着,对于郊区农业发展的领域也很关注,每年都要深入到基层去进行采访,对农业一线的变化都很敏感,时间到了90年代末,适度规模经营被广泛的接受了以后,一些种植大户和一些个体经营者,利用设施农业的概念,变相在土地上进行销售房产的经营,小产权房大棚房,又引起了卢大川的注意。

改革开放以后,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京郊农业的大幅度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效益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民对农业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企业化的发展,追逐效益也成了当时很时髦的词儿,但是极个别的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利用设施农业的概念进行小产权房的销售,改变了土地的性质,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极大的扰乱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卢大川又深入田间地头,对一些不良的现象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国家的土地法和土地承包法都有明确的法律界限,但是有些人就是顶着违法的风险,在本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私自改变农用土地的性质,千方百计的进行专营,极大的扰乱了农村土地的秩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卢大川的系列报道,对这些人给予充分的揭露,在一些具体事件上也融入了一些利益集团,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卢大川一如既往的进行追踪报道。

在锲而不舍的努力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土地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农业土地规划,清理违章建筑,确保土地性质不变,成了各级政府保护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做的不懈努力,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基层组织,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让那些利益集团,在法律面前低头。

最近卢大川最关注的还是美丽乡村的建设。长期耕耘在郊区农村,对农业农村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卢大川高度的重视,农村的环境建设直接的原因就是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农民有了钱,把钱全部投在了自己的房子上,特别是近郊区的一些农民,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城中村的现象,瓦片经济成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本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院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你有房子就有人租,但是这种无序发展的现象,不仅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形成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卢大川的报道许多都是触目惊心的,有些农民在自己的房基地上竟然盖起了4层或者5层的楼房,本来三四间的房子,变成了几十间的房子,房屋的结构并不是进行精心设计的,而是那些土地的主人拍脑门建起来的,连续报道了几起煤气中毒事件,让卢大川敏感的感觉到,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卢大川就是这样,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后,他就会深入到各家各户,深入到那些瓦片经济的重灾区,对一些集中连片的村子进行详细的报道,不但从规划的角度,环境的角度提出质疑,而且对相关的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这种城中村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藏污纳垢的问题,火灾隐患的问题,环境的问题进行了追踪报道和深入的解析,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成了规划部门最突出解决的方向,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重新提出了绿化隔离地区的建设这个战略思想。

卢大川对大是大非追踪报道很深入,对于改革时代促进发展的剧烈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农民工群体是近些年来卢大川关注人和人性的系列报道的重点。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一只大军一直都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农民工群体。

这些人很多来自于偏远的农村,他们为了生计来到了城里,参与各式各样的城市的工作,但是城市对待他们并不是平等的,除了把那些脏活累活儿粗活儿让他们承包了以外,给予他们的待遇很低,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社会保障,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时代,这只巨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却长期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

有些人长期吃住在工地,那些包工头用农民工干活是完全不顾及安全的,也完全没有法治观念,从头到尾没有休息日,而且吃住的条件都很恶劣,不但没有劳动保护的各种措施,一旦出了工伤事故,拿一部分钱就打他了,对他们的权益到了一种无视的地步,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兄弟,用他们的心情为这个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法律法规对他们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除了那些包工头没有法律意识以外,他们自己也不会运用法律武器,让他们成了巨大的弱势群体。

还有一些农民兄弟到了城里,虽然没有去一些地方打工,而是利用他们的勤奋,他们的手艺为城市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每天早晨立交桥下,那些挑着担子卖早点的农民工兄弟引起了卢大川的注意,这些人没有营业执照,完全是起早贪黑,用自己的心血在挣钱糊口,但是他们的处境也是很微妙的,除了被城管部门天天追逐以外,小作坊式的生产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方面这些人为了生计想方设法,另一方面他们非法经营也给城市造成了隐患,但是真正的关心他们生活的状况,合理的引导他们在城里合法经营,切实保护他们的人身权利,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农民工队伍遇到的种种问题,卢大川都像是自己的亲兄弟遇到的问题一样,深入到他们的群体中去,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他们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他们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但体现了他们的疾苦,对于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意识,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记者的良知,让卢大川变成了农民工兄弟最好的朋友,也让社会对这只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引起了高度的注意,除了确保他们拿到薪水以外,为农民工兄弟上保险,也是卢大川多次呼吁,最后终于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体会到农民工兄弟的辛苦,和他们一起生活,让他体会到这个弱势群体需要法律武器的保护,看到他们遭遇的挫折,呼吁解决农民工一视同仁的待遇问题。

卢大川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感的资深记者,我看到了他的介绍材料以后也是特别的感动,正是40多岁年富力强的年纪,坐在我面前的吴大川却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一副黑框眼镜,显示出了他的文人气质,但是络腮胡须,也让我看到了他不拘小节的一面,和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合作,一定会学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知识,让我心里觉得很期待。

我对卢大川说,“卢老师,像您这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记者,能够参加到我们这个文案小组以来,也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感觉到十分的荣幸,您对文案小组有什么想法吗?”

卢大川憨厚的笑着对我说,“我的情况你都了解了吧,你的情况我也在资料上看看,关于这个文案小组,我脑子里还是一头雾水,能不能跟我详细的说说,我们要做什么呢?从我们记者的角度就是做深入报道的,将来对这件事写一篇深度报道是我的任务,其他的工作我就听你指挥吧,我看资料的时候,你是一个特别年轻有为的诗人,对于写诗,我可是不怎么在行,这些年写文章都形成了一种怪癖了,很少歌功颂德,用辛辣的文字讽刺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让我都忘了怎么写诗了。不过读了你的事以后,我真是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所以我从心里想跟你一起合作,把这件事做好,更何况这是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呢。”

卢大川的直白,让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很好,我也直率的说,“卢老师,我就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我也不太懂,只能探索着做,需要您的帮助,我相信您丰富的经验一定会起到突出的作用的,像您这样的大神,做这件事不是小菜一碟吗?”

卢大川爽朗的笑了,“你这个高帽子戴的,舒服。合作愉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