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的爱情在奔跑 > 64,星期天的辅导(八)

我的爱情在奔跑 64,星期天的辅导(八)

作者:李和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6 0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64,星期天的辅导(八)

风清日朗的天气,郁郁葱葱的森林,盘旋在山峰上的防火公路,和悠闲自在的人们,构成了深秋西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绵延不断的西山,到处都是火红的黄栌,西山的红叶并不是江南的风水,而是一种小乔木的叶子,在阳光下就像一把把透明的小羽扇,远处看齐火红一片,走到跟前,更是有一种灵动,在微风中颤抖,如果你迎着太阳光看上去,叶脉分明,长长的叶柄,连接的是一个椭圆形的叶子,那种红色,更显得柔和,透明。

沿着盘山公路,你就会看到一片一片的红叶,一片一片的干野菊,充满在密林之中,就好像一幅写意画,大自然的泼墨,显得是那么从容。这些红叶和野菊花,分布在每一条山沟里,也分布在每一道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星罗棋布,红色和黄色交相辉映,写意在这崇山峻岭的茂密森林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美。

绵延的西山,一层比一层更高耸,成为京城西侧的屏障。站在西山的山顶上,会把这森林公园,看的是那么通透。如果你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北侧是更加高耸的军都山,西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太行山,而往东方看去,棋盘式室的北京城,会映入你的眼帘,南侧则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西山是一个平缓的山脉,她连接着太行山,依偎着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在这蓝天白云下,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森林,和喧闹的城市相比,这里是更安静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纯美的大自然,陶冶自己的情操,抒发自己的情怀,享受这里优美的景色。这里是北京这个特大城市,不可缺少的生态屏障,无疑增加了北京城的生态承载力,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有一片享受自然的安静的土地。

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们,在休闲的时间来到这里,贪婪的呼吸着这里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春秋季节温暖的阳光,欣赏着一片一片的红叶,随着微风吹来,甘野菊的清香真的沁人心脾。看天空,天高云淡,南归的大雁成排的飞行,密林之中白鸟啼鸣,防火公路上不时从林子里跳跃出一只又一只的小松鼠,甘野菊的香味儿招来风蝶起舞,这连绵不断的群山,掩映在密林中的古老的建筑,与苍松翠柏一起时隐时现的雕梁画柱,斗拱重檐,诉说着古老的西山传奇的故事,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蕴含。

清风已经和江老师她们汇合在西山的山顶上了,在一个护林人居住的瞭望塔下,开始了她们丰富的野餐。她们和三家人一起,围坐在护林人为她们提供的餐桌周围,一边吃着准备好的各种风味儿的简易食品,一边喝着矿泉水,一边享受着深秋的美景,一边进行着愉快的交谈,热烈的气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

护林人是一对已经将近70的老夫妇,特别热情,不仅给她们提供了开水,还把她们在山上种的西红柿黄瓜,摘了一大堆,并且洗好了,摆在了她们的餐桌上。护林的老妈妈还特别拿出来她们自己吃的煮鸡蛋。

这山顶上的生活,确实是很单调的,面对着这一群生龙活虎的游人,两位老人更是显得那么亲切,就像招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其所能的为她们提供帮助,也着实的感动了三家人,清风和江老师,与护林人夫妇攀谈起来。

清风,“老人家,你们老家不是北京的吧?”

护林人,“我们是贵州的人,来这里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这山上护林,孩子们已经都长大了,其中我有两个孩子在北京,她们有时间也会上来看我们的。”

董春娇,“老爷爷,你们常年在这山顶上生活,难道不寂寞吗?”

护林人,“我们在老家也是生活在山里,这里的生活比老家好多了,要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寂寞的呀?而且这里的游人很多,特别是这个季节,上山看红叶的人比平常更多了,像你们一样,有的人会在我们这里进行野餐,和我们老两口聊聊家常,真是挺好的,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生活也感觉的特别舒服。”

王文丽,“老爷爷,你们在这么高的山上,常年守着这座瞭望塔,平常经常下山吗?”

护林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二十几年了,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各种生活用品林场都会派人给我们送上了,林场的领导还经常的来看我们,特别是过节过年,她们也是为了防火值班,每年都来陪我们吃年夜饭,比我的儿子看我还勤呢,就像亲人一样,所以我们也很高兴在这里生活,比在老家那种苦日子强多了。”

董教授,“你们两位老人家,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在这里护林,虽然我看你的身体特别硬朗,但是毕竟上了年纪,想没想回家过自己的生活呢?”

护林人,“你别看我们两个都快70岁了,在老家的时候,什么活儿都干过,有一身的力气,在这里看着这座辽望塔,没事的时候自己种点菜,还养了点儿鸡,在这么好的景色里生活,就像神仙的日子一样。说不想家是瞎话,但是我们已经拿这里当做我们自己的家了,如果真走了的话,还真离不开这里呢。我们想在这里再生活一阵子,毕竟有两个儿女在城里工作,还可以经常和她们见面。想当年我们就是用自己微博的收入,供她们在北京上的大学,在她们已经工作了,我们两个人的生活也不用那么紧张了,所以在这山上多干一天,就多当一天神仙,何乐而不为呢?”

清风,“老人家,说起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我也是贵州大山里出来的孩子,看到你们特别的亲切。在我们的家乡,到处都是山,我们所有的农活都是围着山里进行的,你们在这里生活当然比家乡要好的多了,这里给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您两个人的身体又这么好,打着一份工,还能够欣赏这么美好的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身体会越来越好的,更何况您在这里一干就是20多年,和这里的感情已经很深了,一定是割舍不下的。”

护林人,“孩子说话我爱听,我们俩是同乡,我们家乡的条件你是最清楚了,我们在这里打一份工,其实就是在享受生活了,虽然现在我们两个人有点上年纪了,但是身子骨还是特别的棒,力所能及的干点什么,总比呆着强吧。说不定我们一边儿干活儿,一边享受生活,比回到家里还要多活几年呢。”

董建军教授,“您老人家说的都是实在话,我们农民出身就讲究实惠,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和工作都是愉快的,本身又没有什么压力,又不像年轻人那样心里活泛,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你们老两口的福气呀。”

护林人,“这几年,自从森林公园对外开放以后,我们这里也热闹多了。我们刚来的十几年,林场还没有建设森林公园,一年到头都是我们老两口相对,除了林场的领导来看我们以外,就是每周都会有送急养的车来,再也看不见其她什么人了,那时候确实感觉到有点寂寞,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有点想家,两个在北京城里上学的孩子,她们过年过节都会到我们这里来和我们相聚,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可是好了,森林公园开放以后,上山的人们越来越多了,特别是现在红叶开放的时候,来西山的人就更多了。”

江老师,“老人家,是这个时候人多,还是春天的人多呀。”

护林人,“要说人多的时候,春天和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上山,尤其是春暖花开,还有这红叶观赏的季节。春天,原来人们都是在山下的景点,要不然是在看芍药园,要不然就是看牡丹园,那边山沟里还有一条百草山谷,夏天的人也慢慢的多起来了,因为这山顶上密林之中,是度假的好地方,不仅森林茂密,能够遮阴,而且山谷风特别大,三伏天这里都是凉风习习,许多人都在这里来避暑了。秋天的季节,当然主要是看红叶,还有一些人是从香山那边走过来的,从那里走过来以后,景色和公园里完全的不一样,更让她们心旷神怡了。即使到冬天,现在也有很多人上山,特别下雪的时候,许多年轻人背着相机,到这里来拍雪景,也是有一番热闹的。”

杨佳佳,“老爷爷,山上会有很多拍照片,画画的人吗?”

护林人,“我们这里招待最多的就是这些搞艺术的人了。有些人为了拍日出,会晚上就到我们这里来住,然后早晨老早的就起来了,把相机就架在那个山上,一直忙活一上午,她们但那种得意的心情溢于言表,以北京成为北京,拍出来的日出,要多美有多美呀。还有那些出来写生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她们在这山上背着画板,找一个观景台,一画就是一天,有的人要连续画好几天呢,看到她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的让我们很羡慕。我们老两口就是讨生活的,没有什么文化,接待这些文化人,也是我们老两口的一种享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