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九十九节 北伐南征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九十九节 北伐南征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敬天法祖,尊王攘夷!》”

随着杨潮获封大明王,江南报正式改名为大明报,第一期用了整个版面刊登了一篇雄文。

这片文字是黄凤府操刀,请教了很多精通周礼的老夫子,同时让很多名士帮忙润色组织。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杨潮的施政理念,在这篇文章中,前一半阐述了天子与君王的区别,同时明确了大明(代表杨潮)尊重传统,尊奉天子的态度,但同时字里行间将朱天子跟大明割裂开来。

文章将朱天子推高到了整个华夏的天子,而华夏的概念也第一次明确提了出来:

曰尊王攘夷,即为华夏;曰锦衣华服,极为华夏;曰礼乐文章,极为华夏。

第一条就提出要尊天子攘夷狄,其实就是在建立一个世界体系,告诉大家尊奉华夏天子,是成为华夏之国的基础;第二条锦衣华服,指的是复合中国风格的衣冠服饰文化,只有让自己国家的衣冠制度复合华夏审美,才是华夏;第三条礼乐文章指的可不仅仅是礼仪、音乐,不是文章典籍,而是说的制度,只有相同的制度才会被认可。

古人对衣冠制度十分重视,将其上升到夷夏之别的程度,从此就能理解为何剃发易服会引起全民反对了,越南等国自称华夏的论据就是他们着锦衣服华服,有礼乐诗书等等。

华夏或者说中华这两个词,在东亚还是一块光鲜的金字招牌,几个国家都偷偷僭称过,杨潮打算满足这些国家心中的这种文化满足,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华夏,而且会得到天子的认可,正式成为华夏的一员。

很显然,这跟后世美帝做的事情有些类似,那就是打文化牌(锦衣华服)。打价值观牌(礼乐文章),后世美帝玩这两手让天朝欲仙欲死,不是他们的文化真就那么辉煌,不是他们的价值观真就那么普世。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长达数百年西方世界的强势,让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现在中华才是这种地位,长达千年的强大文明,在西方都十分受推崇。在东亚更是渗透到了周边几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之中,如果不好好利用这种优势,杨潮也就白活了。

不过在这个制度之中,天子变成了一种象征,变成了联系华夏世界的一根纽带,这又是所谓的虚君制度,明末已经有一些文人开始朝这方面思考了,比如顾炎武和黄宗羲。

前一半篇幅都在阐述这个道理,后一半篇幅在将如何攘夷。

杨潮表示将在秋收之后,再次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同时还将会盟诸侯,让尊天子之诸侯,兴义兵迎天子!

这片文章一出,很多文人都开始思考起来,因为文章中很多东西,是复合周礼要求的,尊王攘夷这四个伟光正的词似乎很久没有出现了,因为诸侯和周天子早就成了历史,杨潮又提了出来,不能不让他猜测他的意图。

他们可猜不到杨潮真实的意图。但是却不妨他们从中看到一些让他们感到新闻的东西,那就是杨潮似乎不打算称帝,不打算篡位,哪怕他接受了大明王的册封。他也不会做皇帝,这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暗暗感叹。

这次就连刘宗周这路货色,都承认杨潮还算是有点良心,没有忘记烈帝(崇祯)的恩义。

但还有人看到了一些让他们恐慌的信息,那就是杨潮似乎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一样。杨潮对外没有丝毫闭关自守的意思,而是十分积极的想要大开国门,对朝鲜、日本、越南似乎不打算保守的交往,而是打算拉近到天子旗下。

杨潮想要干什么?想要侵略这些国家?想要打着天子的旗号开疆拓土?

老实说大明朝的缙绅是历朝历代最为保守的,作为一个农耕文明,中国不是想象中那么保守,宋朝之前开疆拓土可是一个皇帝是否英武的标志,只有一个皇帝能够开疆拓土才有资格成为一代明君,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可是到了明朝,就连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强硬人物,也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跟后世天朝拥有了核武之后,立刻表示不率先使用何其相似,正是出于一种保守的心态。

但是也有年轻读书人看的热血沸腾,年轻人总是比老夫子更激进一些,这一篇慢慢都是霸道思想的文章,还是很能唤醒一些天朝上国情结的骚年的。

当然这样的文章,肯定会引起思想的激烈碰撞的,各路人马在报纸上论证了数月之久。

而杨潮却已经开始付诸实际了,使者派往各地,从山东到朝鲜,可不用等风期,从朝鲜到日本也不需要,跟大明陆路相连的越南更是不需要,一个月时间就送到了这些国家,以迎天子的名义,邀请这些国家派使者到南京会盟,商讨尊王攘夷事。

本来杨潮以为会受到欢迎呢,可是这些国家比杨潮想象的要谨慎多了,连朝鲜都没来。

“好吧,看来仁义都是假的,拳头才是真的!”

杨潮本来也没天真到以为华夏这块招牌能让这些国家可以不顾一切,这只是一面旗帜,大家都想要,可是为此冒险就不值得了,就好像都愿意宣扬自己是文明国家,没事谴责一下别的国家,可是如果为此要付出真金白银帮助难民的话,那就要互相扯皮了。

尊王攘夷,一边竖旗,一边动刀子,当年管仲和齐桓公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杨潮立刻就让水军从登州出发,到皮岛后,一路往南炮轰朝鲜海岸,最后干脆占领了朝鲜最难的济州岛,这里能干什么,只能养马,一座大岛拿来养马也合适。

但是朝鲜人的态度十分让人费解,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他们没有任何举动。

杨潮不知道的是,此时朝鲜国内已经吵翻天了,朝臣分为了两派,亲明派和保守派。

在大明和满清之间如果有的选,没人选满清,可问题是朝鲜现在没的选,平壤还驻扎着满清骑兵呢。

亲明派也是激进派,他们强烈要求朝鲜国王骑兵驱逐鞑虏,尊天子。

可保守派认为,朝鲜根本不是满清的对手,还是隐忍为主,不要招灾引祸。

但是两派人都觉得自己理亏,朝鲜一朝,始终认为明朝对他们有大恩,没有明朝,朝鲜早就亡国于丰臣秀吉了。

万历天子帮助朝鲜复国,这是儒家经典之中大肆颂扬的存亡继绝的大恩,所谓存亡国继绝灭,所谓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

朝鲜是受儒家影响最深的国家,因此他们完全接受这种说法,儒家礼教教育出来的,可能比明朝士大夫更迂腐的朝鲜官员,对朝鲜屈身满清,反而对大明动武一事,一直有愧,因此杨潮派兵轰击了他们的海岸,他们竟然也装作不知道,不敢有任何不满。

杨潮看到打都打不动朝鲜,也算是放弃了,不过日本人倒是积极的来跟杨潮会盟。

杨潮已经是大明王了,可以代表大明跟日本人会盟,对日本人来说,跟大明会盟,这种政治地位的抬高,可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他们又不用顾忌满清的威胁。

但是两个国家,会盟个屁啊,杨潮表示等迎回天子,等驱逐了鞑虏之后,在会盟诸侯。

日本人又积极的表示愿意跟杨潮一起去缅甸迎奉天子。

日本人派出的,还是那几个人,那几百个在山东唱了大戏的骑兵。

知道日本人是想捞政治地位,作为一个岛国的不自信心理作祟,总想找一点存在感,但是也是捧杨潮的场子,杨潮就让他们跟着去了。

这时候暹罗(太过)竟然派出了使者,从海路到了广东,又走陆路到了南京,表示愿意出兵。

杨潮并没有向暹罗派出使者,因为暹罗在传统上,并不是华夏文化圈的国家,他们属于印度文化圈,但没想到暹罗如此积极,杨潮更不会拒绝了。

暹罗人的目的,大概是想借助大明的力量打击缅甸,缅甸可是暹罗的死敌,历史上暹罗每一次灭国都是缅甸人所为,有点中原王朝跟草原民族的关系一般。

于是三国联合出兵,大明出兵三万,暹罗出兵三万,日本出兵五百。

因为有暹罗人出面,杨潮就放弃了从陆路走云南的路线,派宋坤从广东出发,走海路前往暹罗,与暹罗大军汇合后,先威胁缅甸放人,如果缅甸放人了,杨潮也就打算教训他们一顿,然后就算了,灭掉缅甸不是杨潮的目的,因为灭了他们只会便宜了暹罗这样的国家。

让宋坤从暹罗攻击的另一个好处是,杨潮可以跟李定国相约夹攻了,杨潮从南,李定国从北面进攻,暹罗这种小国没有不灭亡的道理。

南下的同时,杨潮开始准备北伐,这才是真正的大战。

杨潮这次出动兵力六十万,以李五六、王璞分两路北伐,两人统领五十万大军,不过已经足够了,因为清军在北直隶的兵力,还不到三十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