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九十三节 新的贸易条约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九十三节 新的贸易条约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书《大国崛起1900》求收藏。

――――――――――――

舟山,佛渡岛,双屿港。

这里悬居海洋之中,距离定海县不过六十余里。分东西两山对峙,南北俱有水道相通,亦有小山如门障蔽,中间空阔约二十余里。

形成了良好的避风条件,通过两山保护的水道,过了水道后,就有一座海港。

说中观音大士在未找到说法地普陀山之前曾在此岛停留过渡,因此成为佛渡岛。

岛上石头林立,石头之间只有野草生长,没有可供种植的耕地,因此一直杳无人烟。

但是在明朝中期,这里却是海上走私中心,葡萄牙人、大海盗汪直都曾经将这里当做贸易基地,用来跟江南做贸易。

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朝浙江巡抚朱纨率战船三百八十艘、六千大军进击双屿港,擒海商头目李光头、许六、姚大等,毁所建营房,尔后官兵以木石填塞双屿港。明军又打败了倭寇,赶走了葡萄牙人,这里就再一次荒芜了起来。

杨潮重开贸易,荷兰人就选中了这里,杨潮允许他们在这里建立货栈。荷兰人在几年时间就将这里从一个荒岛变成了一座繁华的港口,投入了十余万两银子,建立了码头,修建了上百间大型货栈。

但是杨潮没有允许他们修建城堡,而且让施琅后来在这里建立了海军基地。

双屿港之所以被汪直、葡萄牙人看重,这里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位于杭州湾口,南边是宁波,北边是松江,后世这里都是优良的贸易港口,可以辐射江浙甚至闽广一带,后世这里同样是海军基地。

这次战争爆发后,杨潮立刻派军将双屿港上的荷兰人抓捕,将荷兰人的港口码头没收。以后这里就没有荷兰人的私产了,都是大明官府的官产,码头是公有的,货仓是海关的。

此时码头上订立了许多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上都挂着一具尸体,全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许多来这里做生意的浙江商人指指点点。

荷兰人开发了这里后,招徕来了许多杭州湾一带的商人,杭州湾潮水湍急。礁石密布,没有良好的海港,只能通小船,过去杭州湾的货物要海运,要么用小船运到宁波出海,要么就是送到松江去。

这些商人就是驾着小船送货到双屿港,从而跟荷兰人贸易的。

“诸位,你们说大都督会不会禁海啊。这才开了几年啊,要是又禁海,大家伙的生计。可就无着了啊。”

几个商人看着严酷的情况,不由苦恼的说道。

“还能怪谁,不都怪这些洋毛子,贪得无厌!”

他们也看不惯这些洋人竟然敢去抢劫,他们中就有不少海宁人。

“听说大都督把洋毛子的老巢都剿了,这些洋毛子就是在台湾打死的,挂在这里要给后人一个警醒,听说大都督还要发兵去更远的地方,把洋毛子赶尽杀绝呢。”

“这么说大都督一定要海禁了啊。”

一个商人叹了口气,把毛子都杀光了。就是不海禁,他们还能跟谁做生意去。

几年前他们大多都还是渔民,开了海贸一个个通过运输,这才发达起来。家家赚了点,但是也不多。

最苦恼的是一个刚刚让人打造了大海船,打算扩大规模的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家正是海宁县的。

“杀,杀的好。该禁就得禁!岂能因为我等商贾,让海寇祸害相邻呢。”

这时候他们突然看到几个士兵从一个大房子中走出来。哪里是东印度公司的办公地点,现在则是双屿港的港务衙门。

几个兵拿着黄纸和浆糊,在挂着尸体的木杆上,刷刷贴出了几张告示。

商人们瞬间就围了过去,看到消息后,心里一颗秤砣顿时落地。

杨潮告诉这些人,不会禁海,要大家安心,继续做生意。只要照章纳税,就是良商,就是有贡献于国的栋梁。

“大都督万岁!”

几个商人欢呼着。

“走,哥几个,让犬子打几十斤大鱼,今晚到我家去喝酒去。”

刚刚添置了大船的海商高兴的喊道,他家是当地的大族,人口几百人,住在海边一个村子中,但是却不是名门望族,只是老老实实的渔民,不是开海贸他也发不起来。他这次打造大船,就是为了把村里的后进青壮都拉到船上谋生,可没想到出了这件事,为了造船,他可是借了不少钱的。

一群人也不拒绝,嚷嚷着要吃穷老俞,笑骂他家大船下水都不知道摆席面,这次就算补上了。

让海商高兴的,当然是杨潮没有禁海了,也就是说杨潮威胁荷兰人禁海一事,只是虚张声势,而这时候公布出来,自然是因为跟荷兰人谈好了。

其实荷兰人也不得不接受杨潮的要求,因为台湾轻松就被占领,接着杨潮果然联合郑氏发兵南洋,顷刻间占领了马六甲。

马六甲这里本来在葡萄牙人手里,地位上相当于后世的新加坡,可是荷兰人从葡萄牙手里夺下这里后,马六甲就荒凉了起来,因为荷兰人并不打算经营这里,他们占领这里的目的是垄断香料贸易,是为了打击葡萄牙人,荷兰人只对经营巴达维亚有兴趣。

这次杨潮轻松就占领了这里,不得不说跟荷兰人对这里的不重视有关。

占领马六甲后,杨郑联军磨刀霍霍,准备进攻巴达维亚,荷兰人当即屈服了。

答应了杨潮的一系列条件,双屿港的所有荷兰人产业充公,但是将仓库还给了荷兰人。马六甲割让给大明。台湾岛也割让给大明。同时他们送来了包括菲利普船长在内的荷兰人,杨潮将这些人公开在海宁砍头。荷兰人还赔偿了三万两银子给受害的村庄,让受害者家属重建家园。

当然杨潮也答应了荷兰人的一些要求,比如荷兰人可以自由出入台湾岛,可以继续在双屿港贸易等等。

台湾岛一直是荷兰人的第二贸易据点,收益仅次于日本据点,但是这几年荷兰人在双屿港的经营更为成功,每年千万两的货物进出,依然超越了台湾的收益。已经跟日本贸易收入相差不多了。

保住双屿港,荷兰人东印度公司就保住了底气,再说了,这里每年都在飞速增长。据估计三年内就能超越日本了,荷兰人可舍不得放弃。

至于台湾,当然也十分重要,可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只能放弃了。只能通过继续贸易挽回一些损失。幸好台湾的主要收入也是通过贸易得来,疯狂压榨上面的百姓,也不过得到一半收益而已。

但是关于台湾的船厂,荷兰人跟杨潮交锋了好几次,船只是荷兰人在台湾,甚至整个东方最大的出口货物,损失了台湾船厂,以后荷兰人就要亏空上百万银子了。

只是杨潮态度十分坚决,表示船厂已经卖给了龙江船厂,以十万两银子买给了姚匠头。说起来还是支持姚匠头的产业,支持大明朝的造船业。

不过对于荷兰人最大的出口产品,台湾的马场,杨潮却还给了荷兰人,马场的战马每年可以为荷兰人带来三百多万两银子的收益,而船厂满打满算绝对不超过一百万,杨潮宁可放弃三百万的马场也不放弃一百万收益的船厂,确实让荷兰人费解。

不过他们既然要回了马场,也就不再执着于船厂了。

签订了贸易条约后,贸易很快恢复。

对于台湾的未来。郑氏却有一些想法,他们是想向杨潮要过台湾的,这几年台湾被荷兰人经营的还可以,只是荷兰人竭泽而渔采用的强制劳动政策。导致台湾的人口总是上不去,没有人愿意往那里移民,久居台湾的福建人,反而想方设法往回跑。

郑芝龙时代,郑家就有经营台湾的举动,当时财大气粗的郑芝龙许诺。三个人给一头牛,一个人给三两银子,吸引了几万人前去,但是后来全都抛给了荷兰人。

这些人都是郑氏招引过去的,因此从内心上他们希望郑家统治他们,但是如果把台湾交给拥有强大海上力量的郑家,杨潮可就没有办法辖制郑成功了。

英国人可以利用海盗来攻城略地开拓海洋利益,但是如果辖制不住他们,导致他们到处抢劫英国人的商船,英国人可就立刻绞杀海盗了。

杨潮也不想弄到自己有朝一日要消灭郑氏的地步。

但是郑家很渴望在失去了福建之后,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于是战争结束后,郑成功立刻就跑到了南京来求见杨潮。

“成功啊。台湾孤悬海外,与福建隔海相望。郑家到了台湾,手握重兵,你觉得本督会安心吗?”

郑成功脸色稍变,郑家攻打山海关损失惨重,招募的江洋大盗、亡命之徒折损了大半,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才急着求一块地盘,可是福建他们是不想了,福建已经是杨潮的了,他们还不敢从杨潮嘴里抢食吃。

“大都督误会了。郑家一向对大都督十分敬服,对朝廷也忠心耿耿。”

郑成功到此时依然对外宣称忠于隆武皇帝,单凭这一点郑成功比孙可望就强了太多,能跟李定国并列的人,政治眼光上不是孙可望那种货色能比的。

“成功,不是本督不放心你们。这些年我对郑家如何,你心知肚明。郑家到底是大明的海上力量。我从来没有另眼相看,但是你们自己也清楚,跟大明的水师还是不同的。如此下去,迟早有一天,要么大明王朝灭了你们,要么你们自己逃到海上做海贼。只要大明王朝想要自己掌握水军,就容不下一个郑氏。这点你该明白!”

郑成功神色一冷:“大都督这是打算兔死狗烹了?”

杨潮不由摇摇头,郑成功果然是一头狼,而不是一条狗啊,这说不好就要咬人,果然有一半日本人的血脉。

“非也。本督可不想跟郑家为敌。只是说一个事实。这朝廷将来不管谁来做,姓朱也好,姓其他的也罢,都不会容下一个孤悬海外的郑家。”

郑成功深呼吸一口气道:“请大都督指条明路!”

郑家现在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杨潮要对他们动手,如果联合荷兰人打他们,他们真的抵挡不住,再说,郑成功绝对不愿意跟大陆政权对抗的,郑家能发达,靠的就是朝廷的支持,他只不过希望能够得到杨潮支持,却不想引起了杨潮的觊觎,但眼下还得忍一口气。

杨潮笑道:“不知道忠孝伯是要取功业,还是要自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