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零三节 施琅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四百零三节 施琅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报第一时间就传回了南京。

杨潮看到战报,没有什么意外,调集了十多万人,就是为了全歼豪格的,单纯的守城,三万人足以,甚至都不需要调兵。

虽然野战自己的军队比之清军还有些差距,但是守城却绰绰有余了,就是野战的能力,差距也在慢慢缩小,李五六的精兵已经可以跟清军相等数量进行野战了,自己的亲兵,也好不输给八旗精锐。

假以时日,自己的军队,完全可以跟八旗比肩,而数量则是八旗的数倍,那时候北伐中原可以一鼓而下。

看完战况,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其实大兵团决战,基本上很少有出彩的地方,这种规模的战争,比的不是谁更智计百出,比的其实是谁更少犯错误,如果双方都不犯大错误,最后拼的其实还是战斗力。

不过也有一两点亮色,比如李元胤的指挥,还有施琅的突袭。

李元胤这个人,杨潮还是有些印象的,他是李成栋的干儿子,才二十岁。

在扬州的时候,这个李元胤最后是被杨潮整编的为数不多的高杰余部。

之所以整编了李元胤部,是因为李元胤符合被整编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参与扬州屠城。

当然高杰余部被多铎收编,狠杀了一批中层军官,李元胤因为独领一军,逃过一劫。

他的军队被编入了张天禄帐下,然后屠城的时候,分给他们一片不算富庶的区域。

李元胤是没有兴趣屠城的,其实他这个人跟高杰部的流寇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首先他不是自愿参加农民军的,而是李成栋当年攻入了他的家乡,因为他家是富户,所以被屠戮,但是李成栋看到他长得好,就把他收下当了义子养起来。

十年过去了。李元胤长成了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但是依然跟普通流寇不同,他因为出身关系,是读过书的。而且在军中也经常读书,经常帮李成栋出谋划策,而且常常规劝李成栋不要劫掠等等。

当清军分给他劫掠地盘后,李元胤是不愿意参与屠城的,他也试图压制手下。可是那时候一个个都红了眼,根本就不听李元胤的,李元胤只能带着几个亲兵,待在一家大户人家,躲起来装不知道。

天亮后大家都又被杨潮俘虏,过了几日杨潮甄别的时候,李元胤成功的证明了自己没有参与屠城,因为他住的那家大户家,既没有人被杀,也没有东西被抢。那家人赶急之下,愿意给李元胤作证。

于是李元胤就被编入了杨潮军中,而且因为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会骑马,于是通过基础训练后,就被编入了骑兵部队中,成了一名千总。

这次积功应该是可以升到副将了。

相比李元胤,杨潮对施琅印象则更为深刻,首先施琅这个人历史上就很有争议,有人说他是英雄。因为他带兵平定了台湾,将台湾版图收纳进了满清版图之中,对后世中国人来说,算是有开疆拓土的功绩。

也有人说施琅是大汉奸。因为他带兵攻打的台湾,是郑氏的地盘,上面用的永历年号,打的是大明朝的旗号,说施琅是一手扼杀了大明最后的希望,是助纣为虐。帮清军攻打祖国,是典型的大汉奸。

但是此时的施琅显然还没有走到那争议的时候,而他后世的功绩足以证明,施琅是一个将才,他跟郑成功先后攻下了台湾,而台湾起先是在荷兰人手里,西班牙人想染指,多次被荷兰人挫败,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人,第一次将荷兰纳入中国人控制中。

然后施琅带领清军,又打败了郑成功的孙子,将台湾从郑氏手里抢了过来。同样台湾在郑氏手里的时候,荷兰人、清军都多次想要攻占这里,都多次被郑氏打败。

两件事表明,如果说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后,东方世界最出色的海军将领,那么施琅就是郑成功之后最出色的海军将领。

这样的人才,对杨潮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但真正让杨潮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施琅加入自己水军的方式。

去年跟浙江、福建商定合攻江西,但是浙兵和郑军都先后被清军打败。

郑氏打败之后,退往福建,福建人心惶惶,自认为深谙兵法韬略的黄道周主动请命,带着三千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再次出发,反攻清军。

当时施琅就在黄道周军中,这个黄道周名气很大,不但因为文章做得好,文名很盛,而且因为他熟读兵书,还为《广百将传》作过注断,因此公认他是一个知兵的文官。

可惜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际经验的黄道周其实根本不会打仗,当然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信心十足的出发。

黄道周打算大张旗鼓,打出他首辅大臣的旗帜,认定他的号召力一定能够让所过之处群起响应,施琅则建议黄道周保持隐蔽,趁清军攻入广东偷袭赣州,然后跟广东明军一起夹击清军。

但是黄道周根本就看不上名不见经传的施琅,根本就不听他的主意,依然旗帜鲜明的进军,施琅大叹,说他“十七岁做贼”,以他的经验,认定黄道周必败无疑,于是他在战场上长叹一声,看了眼北方,大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要“一腔热血卖与识货的”。

施琅认定杨潮是哪个识货的,于是辗转来到了南京,带着他那一批跟郑芝龙在海上纵横的亡命之徒,要求加入杨潮军中。

施琅让杨潮收他的时候,非常狂悖,杨潮问他为什么弃福建朝廷来投他。

施琅告诉杨潮说“汝乃英雄,吾亦英雄,英雄惜英雄,是故来投”,不得不说这小子够狂妄的,怪不得后来敢跟郑成功叫板,结果被郑成功收了兵权,最后两人交恶,郑成功杀了他施琅他爹,施琅为了报仇。投靠了满清。

短短几句话,杨潮就认识到,施琅这个人是一个狂妄自大,但是同时真的有些真才实学的人物。一腔热血极其想要证明自己,也就是一个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胜过民族大义的家伙,老实说这种人成不了英雄,最多能最一个干将而已。

反复琢磨,认定此人是一个人才。杨潮于是在站前才临时将他收下,编入了江帆水军,让他参与围歼豪格之战。

没想到施琅到地方后,查看了一番地形,立刻就建议让他带领自己那些兄弟,从上下游两个方向出击,将清军的浮桥直接焚毁,将清军直接阻挡在河对岸。

江帆同意了他的建议,施琅果然完成了任务。

杨潮看过战报之后,就立刻将其印上了报纸。立刻发往南直隶各地。

南京城是最快看到这个捷报的,但是让杨潮有些意兴阑珊的是,南京人竟然异乎寻常的淡定,当然高兴还是必然的,尤其是活捉了豪格的消息,还是让人热烈的争论了大半天的,争论豪格和多铎到底谁厉害,但也仅仅是他们嘴边的一个谈资而已。

既没有人大放鞭炮,也没有人大摆筵席,似乎他们认为理应如此。好似他们觉得。明军就该大胜仗,杨潮就该大胜仗。

话又说回来,这也未必不是好事,老百姓对杨潮的信心已经到了一种盲目信任的地步。对自己的子弟兵到了一种异乎寻常信赖的地步,这才是正常的,自信的民族应该有的心态,他们相信他们的国家能够给与他们安全。

见到这种情况,豪格被押回南京的时候,杨潮都没有心思拖着他巡游了。

只是又在报纸上写了简短的一封通告后。就将豪格押到自己跟前,杨潮反倒比老百姓更想见一见这个八旗贵胄。

“你就是杨潮?”

豪格看到杨潮,一开始有些难以置信,太年轻了,年轻的怎么都难以让人相信是一个沙场宿将。

“你就是豪格?”

杨潮看到豪格,也有些不太相信这就是一个杀人盈野的刽子手,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憨厚的老农。

“哈哈哈哈!”

豪格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杨潮问道。

豪格哼道:“说吧你打算如何羞辱于我。”

杨潮摇头:“本督羞辱你作何?”

豪格冷笑:“你千方百计抓我回来,莫非还能放了我不成?”

杨潮摇头:“放你当然是不可能的。你杀了那么多人,放了你天地不容啊。”

豪格好笑道:“天地不容,天公地道?你还信这个?”

杨潮问道:“怎么?你不信?”

豪格摇头:“看来我是高看你了,像我们的这样的人物,要成大事,真能顾惜小民?”

杨潮叹道:“所以破城无数,杀人盈野就是你成大事的方法了。”

豪格哼道:“你少说风凉话,你杀的人,比本王少不了多少。”

杨潮道:“我杀的都是仇敌,你杀的则是百姓。”

豪格冷笑着抬头看房顶,他实在没想到杨潮是这样一个天真的人。

杨潮也不由感叹,这就是农业文明跟游牧民族的区别啊,道德观念差异太大了,农业民族是一个生产民族,游牧民族则是一个劫掠民族,一个把劫掠、杀人当做最大的罪行,而一个则当成平常之事,甚至杀人越多的是越是英雄,越能抢来财物的,越受人尊敬。

“好了,别说废话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杀我?”

豪格觉得他跟杨潮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根本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物,他完全看错了,他能打败多铎完全是运气使然,而自己败于这种人之手完全就是一种耻辱,还不如早死了,他有些后悔来见杨潮了。

杨潮笑道:“杀你?怎么可能!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多尔衮了。”

豪格这才一动,多尔衮才是他心中的痛,换句话说也是他心中能成大事的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