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七十一节 事实军阀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七十一节 事实军阀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进城后,海州文官摆架子没来,但是商绅们可都来了,嚷嚷着要劳军!

李五六却暂时推过,等着其他人的到来,渔村中那批从扬州带来的炮手都过来了,但是水手们却不愿意来。

问过传话的士兵,士兵说水手们告诉他,不想沾异乡的土地,怕上了岸就不想上船了。

李五六不由得同情起这些水手,觉得这群倒霉蛋还真是辛苦。

突然海上传来了隆隆的炮声,李五六不由感到诧异。

传话士兵却笑着告诉李五六,说着是水军把头的意思,庆祝李五六旗开得胜!

李五六不由大笑着蹬城,却已经看到杨帆开动的战舰。

李五六然后才接受了海州士绅百姓的好意,但在这之前他还是很懂事的去了一趟衙门,跟海州知州宋濂把酒言欢,虽然没有给宋濂送礼,但是能主动来访,也已经让宋濂感到脸上有光了。

这也就是李五六,要是王璞,甚至是杨潮在这里,都不太会给宋濂面子。

尤其是杨潮,要是他是一个副将,宋濂摆脸色,不来迎接他,他肯定也不会找上门去,因为副将在品级上,比知州要高,至于文武殊途,文贵武贱,杨潮才不管呢。

跟宋濂搞好关系后,还邀请宋濂一起参与庆功宴,这次宋濂也给了他面子,两人携手出席,上演了一番将相和睦的戏码,李五六宴会上大肆赞扬宋知州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宋濂则谦虚的说李将军威名远播之类的。

显然宋濂也尝到甜头了,上次守住海州,他得以从一个小小的守备直接升到了知州,如果这次在靠着杨潮手下这批杀星又挡住了鞑子,这再升一级就是铁定的了。

而李五六则想靠着宋濂,稳守海州,要知道他这次来,除了带来一个方阵外。什么都没带,在海州的物资补给、火药装备,这一切都得靠宋濂给他筹措。

两人这么一闹,倒是让海州上下安心了不少。外面的鞑子还没有退,可是城里人该干什么,干什么,除了不能出城外,根本没把外面的鞑子当回事。

李五六也顺利的接手了海州城防。将海州城上的民壮编组守城,同时将城上的大炮都交给了来自扬州的炮手操作。

一晃五天很快过去了。

杨潮收到了来自海州的情报,舰队从海州回到吴淞,将消息传给了附近的通州(南通),通州快马回报了杨潮。

得知李五六已经进城,杨潮就安心了,对杨潮来说,只要李五六的人进了城,就是多几万清军,那也不足为虑。

李五六的兵自然不用说。而且带去那些炮手,一个个都不错。

正是当日多铎攻城的时候,扬州城上的炮手,没想到多铎破城后,竟然没有杀这些炮手,反而好吃好喝的笼络起来,甚至分给他们地盘,让他们去抢劫。

当日真正抢劫的炮手,杨潮一个都不会留,统统送去南京劳教。但是还是能跳出来一些有良知的,几百个炮手中,最后有一百个没有参与抢劫,因为这些都是扬州本地人。他们没有去抢劫,而是第一时间跑回自己家中,拿着刀站在门口。

来一个劫掠的士兵他就告诉他们这是他家,做好了对方敢抢,就要拼命的架势,幸好鞑子才抢劫了三天。城里还有大量的好地方等着他们,没人有心思在这个时候跟其他人玩命,要是到了第十天,该抢的地方都抢光了,那时候就不好说了。

其实像这样的士兵还不少,后来杨潮发觉后,就将这些人挑了出来。

要挑出来有些麻烦,但是也不算难,有人为了求活,口口声声说自己也保护了不少人,只要看一看他们家有没有遭到抢劫,如果他们家也没了,就只剩下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其他人都死了,那么这个人肯定在说谎,如果他家真的完整,家人也都安全,那就是真话。

最后经过筛选,竟然选出了一万这种兵,都是扬州本地兵,家大多都在扬州城里,虽然说他们只是出于私心在保护自己家人,但只要他们的刀子上,没有沾染无辜者的鲜血,杨潮就愿意原谅他们。

而一旦沾染了百姓的血,哪怕是与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李本深部,杨潮也毫不客气的送到南京,李本深本人杨潮甚至都抓了起来,直接送到了南京的诏狱中。

说起那批炮手,其中一个让杨潮印象比较深刻,此人叫做郑鹿鸣,却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宝应的炮手,宝应县归高邮州管辖,也是一个运河县。

这个郑鹿鸣在城上开炮不息,杀多少人虽然说不清楚,但是他硬是将大炮打的炸膛了,将自己炸了个半死,杨潮找到他的时候,他被多铎安置在一个宅子里养伤,可是此人发现杨潮的兵夜里突袭街上抢劫的乱兵后,竟然直接找了上来,并且不顾伤势,拿起刀跟着打仗,还帮杨潮的军队当向导。

杨潮是后来才知道的,他好多准确的消息,都是此人透露的,比如多铎在总督府。

战后郑鹿鸣伤势发作,晕厥数天,杨潮让人给他处理了伤口,慢慢才恢复了过来。

此次就让李五六将他带去海州,并且任命他为炮兵把总,统领那一百多个炮兵。

海州城上是有不少炮的,后者说大明朝大部分城池上都有不少炮,越是富裕,越是重要的城池上,大炮就越多,比如史可法在扬州城上架起了三百多门大炮,海州城比不上扬州,但是也有一百门之多。

杨潮今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第一版钞票,恩,名称为银票,数额是一百两,以百两为单位,足够应付中小商人的往来汇兑了,就算是大商人,多用几张也足够了。

不过这张银票却有点大,比后世的百元大钞大了太大了,完全就是一张A4纸的大小。印刷的还算精美,扬州本就是有强大的印刷能力,扬州城中最好的印刷匠,手艺值得信赖。

只是这张钞票怎么看怎么像年画。没办法,最好的印刷工匠就是印刷木版画的,而木版画最大的销路就是年画。

“你看,老吴啊,我们印刷的是银票。这不是年画,你着色上能不能稳重一点。你看看你印的这山,轻飘飘的,我们这是紫金山,他不是假山!”

杨潮虽然提供了图样,亲自描画的南京紫金山,但是印刷师傅硬是给印的像园林里的假山。

“还有,这是长江啊,他不是大运河。好了,你没去过长江我知道。但是你想象,一条大明山河分为两半的大河,她该有什么气势!”

杨潮的银票设计,正面是紫金山,背面是长江水,山上有树有亭有云,水上有人有船有雨,自认也画的很有水准了,可是这个印刷师傅拿捏不好,徒有其形而无其神。主要就是着墨渲染的关系,太有年画世俗风格了。

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唯唯诺诺的样子,杨潮也不好太过于苛责他。

“吴师傅,你在改一改。这墨色该浓的地方要浓,该淡的地方要淡,不要怕大开大合,对比一定要强烈,和稀泥、求中庸,这不是咱的风格!”

说完将年画。哦,是银票交换给吴师傅,还不忘甩了一甩。

摇了摇头:“这纸张也不够好,轻飘飘的,这是一百两银子啊,怎么能这么轻!要厚,一定要厚!”

吴师傅又诺诺应是,最后不由问道:“要不我们用桑皮纸试试?”

桑皮纸就是用来印交子和宝钞的纸张,这种纸稍微暗淡发黄,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是胜在结实,韧性好,耐磨等等,而且容易着墨,不易褪色。

杨潮点点头:“你觉得好就行。你是行家,我只提要求。”

说完示意吴师傅离开。

这个老师傅确实改了新版银票,让杨潮满意印发下去,可是那第一张不如意的他也没有扔掉,而是小心的收藏了起来,多年后竟然有人出一万两想要买走,他都没舍得卖。

银票一时印不出来,杨潮也并不急切,反正最难做的雕版工作已经做完,着色只是微末,但这微末也要注意,杨潮银行的第一张纸币,他丝毫都不愿意歉疚。

至于银行的业务,早就开始开战了,这个月在扬州城放贷了两百万两,主要是放给普通百姓的,让他们修复家宅。

也有个中等商人的,让他们把酒楼、商铺重新开起来。

相比一个月前,扬州城的秩序好了很多,现在还愿意给杨潮干活,仅仅换取一顿饱饭的人已经不多了,估计在有一个月,杨潮想找人白干活那是找不到了。

当然杨潮也确实不需要人干活,城墙早就修好了,连附近的河道都兼顾着整修了一番,给这些人找新的工作,已经成了让杨潮头痛的一件事。

而杨潮还不能懈怠,因为好帮手黄凤府被他派去了扬州府。

“大人!”

说曹操,曹操到,杨潮刚送走了印刷师傅吴多鱼,黄凤府就走进了总督府。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黄凤府见面后只是沉沉喊了句大人,就脸色阴沉的立在原地。

“大人,诚意候来了!”

诚意候就是原来的诚意伯刘孔昭,朱慈烺登基,大赏功臣,也给他加爵一级成了侯爵。

杨潮早就知道诚意伯成了新的监军督臣,督师江北防务。

“来就来了吧。”

杨潮有些无所谓,就算刘孔昭来了,就算他成了自己的上司,又能怎么样呢?

不得不说小皇帝政治水平还很差劲,此时此刻要倚重杨潮的时候,偏偏来玩平衡,非要弄得督师、镇将不和,也不怕清军直接打到南京去。

“朝廷派来了扬州知府!”

扬州失陷,连史可法都不知所终,到现在依然没有消息,其他文官不是殉国了,就是投降了,没想到现在朝廷又任命了一个扬州知府。

杨潮算是知道黄凤府为何如此沉闷了,因为半个月前,杨潮派他暂时代理扬州知府,让他权署扬州府事,当时他那个激动啊,当时有多么激动,现在就有多么失落。

“凤府啊,莫急,你这次就当是先锻炼锻炼,下次有机会,我向朝廷保举你!”

黄凤府暗叹一声,却摇摇头:“属下说的不是这个。属下觉得大人还是得回南京去。”

杨潮疑惑道:“莫非又有其他事情?”

黄凤府点点头:“朝廷不同意大人扩编练兵!”

杨潮官职上是新江口水营团练总兵,他的士兵就是团练武装,并不算明朝正规军队,可是正规军是那些卫所兵,是京营、锦衣卫等,却又没有战斗力,有战斗力的基本上都是团练了,比如吴三桂就是从宁远团练总兵发家的。

“那北进的奏疏呢?”

杨潮又问。

黄凤府道:“朝廷要大人与诚意候相商,择机北进攻取淮安。”

杨潮不由冷哼,要扩军不同意,自己去打仗倒是应允了,没兵拿什么打。

内斗啊!大明何尝不是死在内斗上呢。要是文武群臣早早团结一致,李自成哪里能进北京。

现在让自己跟刘孔昭商量着北进,这是要让刘孔昭分自己的功劳,忧虑自己坐大啊。

“好,朝廷要打,那咱就打。正好扬州知府来了,你也就回来吧,正好帮我运筹。”

黄凤府疑惑道:“大人您不是说,要有取江北之力,才会取淮安。您不是说至少得练兵十五万,才能北进淮安,练兵三十万,才能北伐山东吗。”

杨潮叹道:“没错。我部本就有十万之众,扬州的降兵、民夫还有两万。扬州府下辖州县中,收编的乱兵、卫兵,也不下三万之数,本官要进取淮安,自然是集结军队。”

杨潮在扬州甄别出来一万降兵,有派兵去附近州县剿匪安定地方,将一些不是名气太坏,只是因为清军到来而拉起来的土匪和乱兵直接收编,裁汰老弱,训练起来,也有三万多人,只是朝廷并没有答应杨潮扩充兵额,贸然增添,怕是会让朝廷起疑。

“可朝廷那边?”

黄凤府忧虑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表明,朝廷在猜忌杨潮,这让他感到惴惴不安。

“朝廷又如何?我觉得我是太好说话了,反正朝廷已经在猜疑我,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该扩军就得扩军,江北四镇在的时候,想怎么扩军就怎么扩军,朝廷群臣说什么了。本爵一向做事规矩,他们反倒欺压上来了。这是不顾大局啊,这群蠢货!”

杨潮不由骂道,但是那些人并不蠢,他们只是没有战略眼光,他们只是短视罢了,都只看着眼前的权力,争来争去的,敌人都打到炕头了,还不肯停下。

所以杨潮决定抛开朝廷单干了,只是这样一来,他事实上就成了军阀了,成了四镇那样的军阀,但是他不干,恐怕在朝廷群臣眼里,也已经是一个军阀了。

谁让杨潮手握重兵,而且人力物力都能够自己掌握,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军阀了,不怪那些人这样看他。

既然是军阀了,那就让那些人看看,什么是军阀该干的事情!

“传我的命令,让胡全带着炮营来扬州,这里多的是炮,让他把陈金带着,把这些炮验一验。”

胡全的大炮都沉没之后,他就一直留在江南看守左良玉那批降兵,扬州有的是炮,那干脆就让胡全过来。

“还有把我们营中的木匠调过来,给这些炮都装上炮车,北上用得着!”

刚刚离开知府衙门的黄凤府二话不说,立刻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来,杨潮最看重的,就是他这股劲头,做事认真,而且不讲条件,不抱怨。而他回来的也正是时候,因为:

该反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