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六十九节 接阵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六十九节 接阵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五六雄心勃勃。

准塔也信心满满。

将要决战的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紧张的反而是战场旁边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观战的军民!

清军出现后,海州自然十分紧张,但是有上次被围困的经验,他们到没有慌乱。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样,组织民壮蹬城,同时第一时间将海州的粮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复制上次的海州大战,当然没有杨潮在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样全歼虏兵,他只求能够稳守城池罢了。

但对于能否守住,其实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杨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现在可就只能靠他们了。

因此战战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杨帆而来,接着还炮击清军,海州城顿时欢腾,因为他们知道援兵来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在城东,专门来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却看到援兵开始出击,这让许多人感到紧张不安,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暗叹不已,觉得援兵将领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怎么能跟鞑子野战呢,杨潮那时候都没跟鞑子野战,你凭什么敢跟鞑子野战,你以为你比杨潮还厉害?

不得不说,杨潮在海州的名望极高,凡是明军将领,他们都拿杨潮做过对比,并且乐此不疲,对比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杨潮。

“快看!杨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营列阵的明军打出了旗帜。

顿时更多人看到了,接着整个东墙上,发出一阵欢呼。

杨字旗,这是杨潮的兵!

突然间海州军民就从刚刚觉得援兵将领不会大涨,转而对他充满了信心。

“杨家军,是杨家军!杀光鞑子,杨伯爷万福!”

很多百姓不由高喊起来。

城上的欢呼。让已经在海州城外二里列阵的准塔不由有些犹豫,是不是要派人盯着海州城啊,但是稍微考虑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觉得海州城的那些兵绝对没有胆子出城偷袭他。

于是放心大胆的将后背对着海州城,不得不说,尽管发生了扬州大战,但是对上明军,清军依然占有心理优势。毕竟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失败几乎就从他们的字典中消失了。

至于海州、扬州两场大战,虏兵也习惯性的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因为明军狡诈,而不是明军有什么战斗力。

李五六的大阵最前方,是一排排推着木盾前进的士兵,他们身后还背着长枪。

这些人手里的木盾有些特殊,因为木盾下方装了两个小轮子,搬到就可以推着走,这样省力了不少。否则光是这一寸后,人肩高的厚木盾移动起来就够盾兵头痛了。

这样的大盾也没有什么特殊,其实就是虏兵盾车的变种罢了,去掉了下面的推车,以两个小轮子代替,显然结构更加精简,移动却同样省力。

“一二一,一二一。”

紧跟在盾兵后面的是一排排横队,基层的对正门喊着号子,他们的队在大部队中并不显眼。他们只是组成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

而且跟过去不同的是,在前进的时候,这些队都是一字横队,十一个人排成横队前进。而整个大方阵每一排有一百个这样的横队,这是一个庞大的机器。

盾牌在前,长排纵队在后,向着海州城缓缓前进,很快就距离虏兵到了一里地。

而长排横队最两边的两个士兵,也跟前面的盾兵一样。推车一辆盾车。

“滴滴!”

突然两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锐利的金属音色。

这是杨潮弄出来的小铜号,其实就是后世的冲锋号。

最前方的盾兵立刻停止前进,然后将盾牌立起来。

因为他们听到的一长一短两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立盾!”

但是他们身后的其他士兵依然在继续前行着,一直到盾牌后三尺远的地方停下来。

第二排在第一排身后三尺停下来,以此类推,九排士兵最后统统自动停下来。

“滴滴滴――滴!”

嘶声铜号声响起,所有的士兵踏着小碎步,头向右侧四十五度方,短短长短嘶声号声,代表的意思是向右看齐。

“滴滴!”

两声短促的号声,这代表的是立正。

同时大阵左右两列,最靠外,也推着盾牌的士兵,立刻将盾立起来,不过不是超前树立,而是朝向外面树立,两声号声对他们而言不是立正,而是立盾。

这样就形成了左右前,三面盾墙,将整个方阵都保护起来。

一系列大规模的方阵变动,让对面的完全看不懂了,这是什么玩意。

“乌龟壳子?”

准塔不由哂道,对此不屑一顾,用三面盾牌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什么阵法?

准塔虽然看不懂明军的阵法,但是不影响他对此阵的不屑一顾,作为打惯了仗的老手,他甚至战阵的精髓,阵法不过就是一攻一防,一收一展而已,既要能收回一体有利于防御,还要方便展开有利于进攻。

因此阵法其实越是简单就越有效果,就像骑兵的楔形阵,用了几千年还在用,就是因为冲击的时候被攻击面狭窄,而又十分便于两翼展开,形成打的打击面,打仗吗,还是用自己最强的攻击点去攻打对方,如果能做到十人对一人,就算对方武艺再高,也是死路一条。

可是明军这方块乌龟阵,让准塔看不到任何优势,除了可能队进攻放造成一点麻烦,自己展开很不方便,后方被前方阻挡,要想攻击到敌人,只有越过前方的战友,这简直是浪费战场上有限的攻击力。

对明军的阵法研究了这么多年,准塔最看好的,还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前进的时候一字长蛇,前面还有盾牌,展开的时候,后面立刻两翼拓展,跟骑兵的楔形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明军文官总喜欢玩些古怪的东西,也许这又是某个文臣的奇思妙想,至于明军的武将,早就堕落到了仗着甲厚,带兵乱冲乱打的程度,阵法运用上,还不如游牧军队呢。

此时两军相距一里,准塔暂时还没有下令进攻,他倒是想看看如果自己不攻,这乌龟阵会怎么办。

这时候他听到了“滴――滴!”两声铜号声,接着就看到明军大阵开始缓缓移动。

放下嘴边的铜号,李五六不由叹道:“这鬼东西还真麻烦啊!”

老实说他是不想用铜号的,太麻烦了,口令虽然已经尽量简化,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像过去那样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现实,几百人的方阵,用吼得完全没有问题,上千人的就变得很费力,到了上万人,基本上吼不动了,嘈杂的战场上根本听不清楚。

用令旗的话,也不现实,紧张的战场上,谁会没事看着军官的旗号啊,关注敌人才是要紧的。

所以杨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这种声音尖锐高亢,辨识度极高的铜号。

其实杨潮试过多种乐器,比如唢呐,比如腰鼓,最后还是这铜号最好操作。

并且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信号,两声短促号声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长一短的号声代表的是前进,一短一长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长短四声代表向右看齐,另外还有准备战斗还全面冲锋等号令。

可以说这已经够简化了,将过去的攻击号令统统取消,把确定攻击的权力交给了士兵。

李五六骑着战马,身边还跟着三十个亲兵,按照设计的编制,一个万人方阵,应该配属三千骑兵,只是合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步骑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现在军队中还没有共识,不过单单是方阵就已经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所以现在就只有李五六一个人骑马。

骑着马跟着方阵缓慢前进。

方阵最前方的盾墙立着前进,下面有轮子,内侧还钉着一个皮套,后面的士兵侧着身,一下一下往前顶,尽可能的保持稳定。

最是这些盾车运动起来后,还是会有些波动,盾墙立刻变得时凸时凹,好似风吹幕布轻轻荡漾。

但这不是什么好事,起防御作用的盾墙波动,显然就会露出破绽,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敌军趁机攻击过来之前,盾墙恢复完整状态。

缓慢的前进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鞑子动了,出动了几百个骑兵杀了过来。

李五六立刻吹响铜号,短促的四声号声,代表的是“准备战斗”。

虏兵依然是老战术骑兵打马出阵之后,压低马速慢慢跑过来,一开始还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马速,而且开始绕弯,朝着步兵阵侧翼绕过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鞑子就是鞑子,一点长进都没有。

他心中念头刚刚落地,清军骑兵已经斜着往前冲了三十步,每个人手里都拿出了弓箭,将弓拉满,保持瞄准姿势。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声,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声响。

为首一个鸟铳手的枪管先冒出一缕白烟,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排鸟铳接力扫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