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四十节 收获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四十节 收获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崎码头上,送行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有常年在日本做生意的华人,有暂时留在这里的商人,还有大量的日本官员。

其中一群装扮艳丽,美貌异常的女人最为显眼。

这群女人一个个神色忧伤,当看到中国人登船后,不由的留下了眼泪。

她们是一群日本艺妓,董小宛从长崎一直跟着福王到了京都,一路上都被福王的锋芒掩盖,但是她绝不是毫无作为,相反每到一地都邀请当地顶尖的艺妓交流。

这些艺妓极为谦卑,用心的向董小宛学习,学习大明最流行的舞蹈,学习南曲的唱词,以及乐器演奏技法,她们本就很精通这些,只是跟大明不同而已,但是她们都认为大明的就是最好的。

于是一个个在日本地位未必比董小宛低的艺妓,都以弟子的身份留在董小宛身边,从长崎到京都,她们一路跟随,不但学习,而且侍奉董小宛的饮食起居,每天比董小宛起的早,伺候他梳洗,晚上非得董小宛睡去后,她们才肯歇息。

面对这样一群尊敬自己的女子,董小宛其实也深受感动,商船的时候,她也洒下热泪。

毫无疑问通过董小宛,杨潮将大明的靡靡之音和江南能将人骨头熏的酥麻的暖风,吹到了日本。

但是这不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收获最大的不是董小宛的文化传播,不是福王的收获,而是郑家的利益。

郑家跟日本的关系极为特殊,郑芝龙的第一个妻子就是日本人。

郑芝龙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枭雄,他十七岁跟长辈从澳门辗转到日本谋生,靠着做鞋匠和裁缝户口,他在日本得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刀匠的赏识,而且迷倒了这个刀匠的日本养女,娶了这个养女后,郑芝龙得到了刀匠的资助。

他开始买了船,招募了水手,投入了当时的大海商李旦名下,并且又得到李旦的赏识,收他做了义子,郑芝龙从而成为当时颇有实力的一个后劲海商势力。

但是少年得志的郑芝龙野心也随之暴涨,跟颜思齐等二十八个人结拜兄弟,图谋做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极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想推翻幕府霸占日本。

事情提前败露,二十八人只能驾船出海,离开日本,此时郑芝龙的第一个儿子郑森刚刚在日本降生。

之后到了台湾,在台湾海峡打劫商旅,很快就发展成为南中国第一大海盗势力,而郑芝龙又得到老大颜思齐的赏识,成了颜思齐的女婿,不久颜思齐去世,颜思齐的手下都归附了他,总和了李旦势力和颜思齐势力的郑芝龙一跃而起成为中国第一大海盗和海商势力。

此时郑芝龙才二十岁,他从一个贫寒困苦沦落到日本谋生的少年,到成为第一大海盗实力只用了三年时间。

郑芝龙与日本的渊源,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既不敢拒绝跟郑芝龙贸易,看着他一船一船将日本的银子带走,心里也不太乐意。

但是这次通过福王日本之行,郑氏改善了跟日本当局的关系,日本幕府对他颇为改观,竟然允许郑芝龙以后可以直接在平户贸易。

日本近十年间发布了五次禁海令,一次比一次严格,此时就只剩下中国人和荷兰人可以在日本合法贸易,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人都被赶了出去,而荷兰人和中国人也只能在长崎一地贸易。

现在郑芝龙被允许直接去日本最繁华的政治中心平户,可谓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甚至连郑家趁机招募了几百个日本浪流武士幕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他们对人口出海是极为反感的,五次禁海令都有限制日本人出海的禁令,一开始还允许出海五年之内的日本人回国,最后一次直接拒绝所有海外日本人回国,显然郑芝龙招募的这些浪人不在此列。

二月末,出使船队回到大明,杨潮亲自去松江府迎接。

带着歉意和感激的心态抚慰了一番董小宛,然后两人同宿同起坐着船回到南京。

郑氏船队还带回来下一年的贸易货物清单。

看到这份清单,杨潮很满意,因为他看到云锦等货物数量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许多秦淮河流行的小玩意日本人也订购了,从中式香料炉到最时兴茶具,到胭脂盒和铜镜样样俱全,让杨潮意外的是,还有订购牙膏的。

中国人刷牙的历史比后世想象中的要早得多,也不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当然普通大众的刷牙习惯是现代之后才培养起来的,但是刷牙确实从春秋战国起就有了。

从隋唐时期开始,刷牙之风在上层社会中流行起来,刷牙叫做揩齿《处台秘要》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唐朝时期是用杨树或柳树的树枝,将一头咬松之后来刷牙,此时已经有牙膏类的药物,同时也有用盐来刷牙的。

到了宋代,《太平圣惠方》详细记载了牙膏的配方: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同时也有了专用的牙刷,宋代周守中《养生类纂》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明代沿用的牙膏配方,正是来自于宋代,而且加上一定的改进,不过刷牙习惯依然仅限于少部分人,普通老农起来能漱漱口就算是讲究人了。

但是董小宛这样的人物肯定是会刷牙的,明眸皓齿这个词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古代的美人天天刷牙自然牙白,不然一口大黄牙岂不是倒胃口。

南京出售牙膏的商铺就集中在秦淮河一带,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但是颇有几家是有自己独特的配方的。

这次董小宛去日本,饮食起居都有艺妓服侍,这些艺妓也就从董小宛这里看到了中国的牙膏和牙刷,虽然日本也有刷牙的惯例,但大都是从唐朝时期传过去的,用的方法依然是杨柳枝,尚没有专门的牙刷,牙膏更是唐代时期的药粉很不方便,于是才有了这次牙膏订单的情况。

杨潮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头,很快日本人就会风靡用大明牙膏刷牙的习俗了。

“你可帮了我大忙了!”

杨潮簇拥着董小宛,忍不住说道。

董小宛微微一笑,能帮到杨潮,她也没有白跑这一趟,更何况她此去也颇有感触。

日本的异国情调,见识一番之后,董小宛还是很有收获的,说到底日本上层文化也是从唐代学过去的,保存了大量的唐人风范,看起来还是颇有古风的。

郑氏开拓了平户线之后,已经决定将去年利润都投入进去,告诉杨潮他们今年可能会采购七百万两的货物,按照比例,杨潮将得到其中的四百多万两,除去货款后,利润三百万。

相信明年,顶多后年,郑氏的贸易会达到一千万两,杨潮的利润将达到五百万两以上。

可谓是收获颇丰了。

只是荷兰人有些郁闷了,本来竞争中就落后郑家一筹,这次更是被郑氏拉开了。

据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积极求见幕府,希望得到跟郑家一样的待遇,但是被幕府言辞回绝,还威胁了一番,要是荷兰人不老实,就断绝他们的贸易。

荷兰人只能咽了这口苦水。

谁叫人家大明一个藩王亲自去了日本呢,除非荷兰人也派一个藩王去,可是荷兰是共和制,哪里有什么藩王,这是一个商人国家,况且就算荷兰人派一个藩王去,日本人大概也不会认可,你一个蛮子的藩王能跟大明的藩王相比吗?

荷兰人也不敢触怒日本,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有三十五个据点,日本据点的获利排名第一,接近总收益的四成,这些收益折合成黄金大概有六吨左右,第二名才是台湾,收益占到两成半多一些,折合黄金四吨。

这两个据点占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收益的一大半还多,尤其是日本都快小一半了,荷兰人打死都不敢得罪的。

当年为了留在日本贸易,荷兰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跟传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信仰完全不一样,而且绝对保证不再日本传教后,才被允许继续贸易的,他们可不敢冒险失去日本,那样东印度公司的古董能活吃了巴达维亚的总督。

所以他们除了羡慕郑芝龙外,真的没有其他好办法。

回到南京已经三月了。

弘光元年三月,中国古代王朝有惯例,新君登基第一年沿用老年号,去年是崇祯十七年,今年才是弘光元年。

还是弘光,历史上福王登基是弘光,朱慈烺这个根正苗红的皇太子登基,大概是因为皇帝虽然变了,但是文臣并没有改变,还是那一拨人,所以朝臣依然定了一个弘光。

这段时间南京非常热闹,因为春闱刚刚结束,江南科举的书生齐聚南京,很是让秦淮河红火了一把。

但是当杨潮回到南京的时候,却是一片哀鸿,因为放榜了,每次放榜都是除了个别胜利者外,其他人都是心情最差的时候,估计秦淮歌女的怀中又要多一批哀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哀叹书生了。

此时有四个很低调的书生,戴着斗笠冷眼看着金榜,心里充满了怨毒!

其中一个恨恨道:“奸佞当道,嫉贤妒能。”

其他人哀叹一声。

此人接着道:“弟去意已决,去武昌左平贼麾下,定要匡正朝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