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二十七节 市舶司问题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二十七节 市舶司问题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媚香楼,果然李香君哭红了眼睛,她养母李贞丽在一旁哄着,看到杨潮过来,也没有好脸色。

杨潮好心安慰了一番,告诉她自己一定会把她带进杨家的,让她耐心等着就是。

李香君并不太相信,历朝历代没听过那个驸马纳过妾,她已经死心了。

不过杨潮能第一时间来安慰她,倒是让李香君感到非常欣慰。

杨潮一番安抚离开后。

李香君心理虽然舒服了一些,但是依然不免受到打击。

但是她养母此时却对杨潮的观念有所改变。

对李香君说道:“傻女儿,为娘倒是错看了这个男人,他不是没心肝的男人,反倒是一个多情的种子啊。”

李香君不解。

李贞丽叹道:“他第一时间能想到你,这说明心里是有你的。而且还说会娶你回家,这却是难为他了。”

一听杨潮心里有自己,李香君心里好受多了,充满了一种甜蜜,似乎能不能嫁进杨家也都无所谓了。

但依然对嫁进杨家不报什么希望,而且就算杨潮敢娶她,她也不愿意嫁了,就像养母说的,今时今日如果她依然要嫁进杨家,那无疑是在给杨潮招惹麻烦,这是她不想看到的。

杨潮离开媚香楼,很快就到了董家。

出乎杨潮意外的是,董小宛比李香君闹的还凶。

“他把我从家里赶出来,说要八抬大轿的娶我,原来是骗人的!原来他是想娶公主!”

董小宛是这么理解的,无论陈圆圆如何哄她,都哄不住。

董小宛情商高,智商也高,而且情商高的人,其实都很敏感,不敏感如何能猜透别人的心思,如何能有高情商?

董小姐本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家道中落,父亲早亡,母亲病重,她不得不从秦淮河开始沦落。但是一开始她是以清高著称的,结果在秦淮河混不下去了回到了苏州。

之后慢慢性情改变,变得懂得逢迎人了,不但不在清高,反倒是人缘好了起来。

但也是那时候。她就一心想要找一个靠山,找一个不那么讨厌的靠山,脂满肠肥的商贾他看不上,普通的才子她觉得不保险,杨潮这样一个能文能武,对她又有大恩,并且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男人,对她就有一种莫大的吸引力,说起来她只是缺乏安全感罢了。

于是她想方设法的嫁入杨家,没想到被杨潮给劝了出来。承诺她八抬大轿,可结果却是要娶公主,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莫大的屈辱让她不能自给,内心深处原来她还是那个清高的董小宛。

“别乱想了!我杨潮做出的承诺,就算山塌下来也不会变!”

杨潮在门外听到了董小宛歇斯底里,崩溃一般的控诉后,推开门严肃的说道。

董小宛看到杨潮进来,停止了哭闹,却背过身去。低声抽泣。

康小宝、陈圆圆见状,很有眼色的将地方让出来,他们都走了出去。

“别哭了。我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赐婚。你知道我不能拒绝。”

董小宛哼哧着:“我知道!”

杨潮叹道:“你真的知道吗?”

董小宛道:“别人不敢拒绝,你是不能拒绝。”

见到董小宛说话。杨潮也有意跟她多说说,问道:“为什么?”

董小宛叹道:“谁让你手握重兵,凭空就白添三分疑。若是拒绝了天家的赐婚,更会被人猜忌,除非你想做曹操,否则你根本拒绝不了。”

董小宛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杨潮的处境。这点杨潮倒是没有考虑过,他的观念想来积极,总是先看能得到什么,而不是考虑会失去什么。

不过董小宛说的倒是很在理,如果杨潮拒绝了,还真的很不好处理,小皇帝目前是很信任杨潮的,但是如果拒绝,也就失去了小皇帝的信任,那么北上勤王的一系列作为恐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杨潮不由对董小宛刮目相看,这女人难怪能将杨家上下的心都收走,光是这份七窍玲珑的心思,就不是其他名妓能比拟的。

杨潮沉思了片刻,都没有发现董小宛已经转过身来,爱怜的看着他,已经不哭了。

杨潮坐在他对面,凝视着她:“你放心,说了会娶你,我决不食言!”

董小宛轻轻摇头:“我本来以为会很伤心,但是你来了,我就不伤心了。”

杨潮叹道:“你放心,等着我。”

董小宛再次摇头:“罢了。其实做不做妾都不重要。如果你有心,我做一个外室也好。”

外室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小三,在外面偷偷养的女人。

但是杨潮却很坚定:“我杨潮从来守承诺,尤其是没有骗女人的习惯。”

董小宛突然笑了:“你骗的还少吗?”

杨潮道:“我何曾骗过。你切安心等我,倭国就别去了。我会给你准备一个意想不到的聘礼!”

董小宛却坚持:“不,我一定要去!”

看到董小宛坚定的眼神,杨潮叹息了一声,她知道董小宛的心思,觉得她去日本能够帮到杨潮,所以坚决要去。

杨潮点点头:“其实去看看也不错,倭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

劝慰住了两个女子后,杨潮回到军营,这几天军中出了一点事。

不是训练的问题,也不是步兵的问题,而是水兵的问题。

张大桅现在已经是水军副将,手下一百艘大船,三百艘中等船,纵横长江下游遇不到任何敌手。

可是他最近却屡屡遇到难题。

是市舶司的难题。

市舶司的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杨潮为了得到市舶司,重开大明海贸,可谓是费尽心机。

其中最大的让步就是自筹军饷一事。

此时北方覆灭,朱慈烺新军登基,可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可谓天下半坏,北方自然不用说了,就说南方。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长江以北的湖北基本上被他占领,而南方整个湖南以及江西两府都被张献忠完全控制。朝廷能控制住的地盘只有一个武昌,之后张献忠突然进入四川,明军才收复了湖南部分州府。

可是长期的战乱,让湖广显然无法向新朝廷提供粮食军饷。而江南地区因为桑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其实已经开始依靠湖广的的粮食来供养了,所谓湖广丰则天下足。

失去湖广就失去了相当一个粮食来源地。

幸好杨潮扶持皇太子继位,毫无争议的继承权,让江南大多数地区都上表朝贺。相当于承认了朱慈烺的君权,表面上算是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但是光靠江南的饷银,确实是捉襟见肘。

可是朝臣不能不发俸禄吧,就算朝臣暂时不发俸禄,可是军队总不能不发饷。

光是江北四镇,朝廷规定每镇额兵三万,每年供应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由于湖广的失陷,江南大米价格暴涨,一担米一度涨到了五两银子。好在这几月终于回落,但也稳定在了三两银子,所以一年要供应四镇八十万担大米,价值二百四十万两,饷银一百六十万两,总计四百万两。

但这只是朝廷给四镇的定额,四镇可没有那么听话,一个个占据了地盘之后,就是疯狂扩军,他们打的理由则是北伐光复中原。其中刘泽清说“奏进取之计,募数十万之兵,储数十万之饷,备马十余万。整顿器械一二年,乃可渡河”。

打着这种幌子,四镇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同时一个劲的向朝廷摧饷,还以李自成和清军吓唬朝臣,说没有军饷就挡不住李自成南下了。文臣们就只能一个劲的给江北送去银子和大米。

而朝廷到目前为止征到的税粮总计“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

收来的税大部分都给了江北四镇,可是四镇依然说饷银不够,士兵没有战心甚至有哗变的迹象,把文官们吓的不轻。

本来新君登基为了收拢人心,一般都是要减赋税的,也有朝臣建议依照旧例减免江南一部分赋税。

此时就连史可法都不敢同意:“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将来军饷繁费,则练饷、剿饷等项未可除也。”

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需要加赋,但是这种提议被杨潮否决了,他坚持不能加赋,已经逼反了西北,逼的农民军都打进了北京,要是把江南也逼反了,那这天下还如何收拾。

如果不减赋,户部统计:“时正项所入止六百二十万,养四镇军所出至七百五十余万,通计每年正项缺一百五十万”。

这还是只养四镇军队的,如果加上武昌的左良玉,缺额则更大。

工部与户部上言:“今天下兵马钱粮通盘打算,缺额至二百二十五万有奇,户部见存库银止一千有零耳。”

缺额两百多万,朝廷库存银只有一千多两,所以朝廷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兵,但是要裁兵,别说武将同不同意了,就算武将同意,文官们也没有这个胆子,他们比武将更害怕北边的流寇打过来呢。

养活四镇和守着一个武昌城的左良玉,朝廷都受不了了,要在加上杨潮的十万营兵,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当杨潮答应自筹军饷,以海贸养水营兵之后,文臣们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潮因此获得独占市舶司关税的特权,他怎么可能在市舶司问题上大意呢。

要知道养四镇那些兵痞每年都需要四百万两,虽然大部分被武将贪污了,比如刘泽清就在淮安大肆修建园林享乐。

杨潮养兵花费其实更大,十万军队,光是军饷就不是个小数目。

因为米价高涨,为了那些士兵能够养家糊口,杨潮不得不再次提升军饷,一个列兵也要给一两银子,三等兵已经是一两半,二等兵二两,一等兵三两,加上军官的军饷,每个月光是饷银一项,就是二十多万两,一年是两百多万两。

加上杨潮向来坚持给士兵装备最精良的装备,每人至少一副铁甲,一副铁甲二十两,又是两百多万两,至于装备其他的长枪了,鸟铳了,火炮了,也少不了一百万两银子,因此杨潮要将十万士兵打造好,至少需要五百多万两。

而这些钱都是要从市舶司那里抠出来的。

所以在得到市舶司大权之后,杨潮马不停蹄的行动起来。

杨文骢早就到了苏松,他将他的市舶司衙门设在了松江府城中,但是杨潮却派兵分别在吴淞江所、崇明沙所和金山卫设立三个水营,不断的巡航长江口一带。

目的自然是为了缉私。

去年跟郑家达成了协议,杨潮却始终无法掌控长江,后来发现这根本无法实现,光是在松江到南京两线巡航,就需要三十队船队,每一队至少得十艘战船,那就是三百艘,几乎要抽干杨潮的兵力,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掌握了市舶司,并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杨潮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显然控制一个出海口比控制一条航线要容易很多了。

但事情还是让杨潮有些始料未及,派张大桅是缉私的,但他始终发现很难彻底控制住。

杨潮给他配了十艘双桅战船和九十艘单桅船,组成一百艘的船队,可是兵力依然不够。

沿海地区能够通海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是苏州,就可以通过吴江的运河辗转嘉兴到华亭塘,然后进入黄浦江,再往南浙江通海的范围就更大了。

虽然郑氏一直很给面子,向杨潮订购了三百万两的货款,可是要是杨潮控制不住海运,这三百万两大概就是一个极限,郑氏肯定不会在增加了。

而杨潮将大明海关收在手上,是想要通过扩大海贸,来收更多的关税的。

可是巨额海贸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人不惜铤而走险,杨潮已经顾及到了这一点,因此才给张大桅配属了极强的力量,可惜他还是控制不了,控制不了也情有可原,毕竟海岸线太长了,但是打不过海贼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怎么回事?”

杨潮见到了焦急等候张大桅,就立刻很不满意的问了起来。

张大桅竟然带着三十艘战船巡航的时候,不但让一艘走私船跑了,而且他自己被人家打沉了三艘战船,多数士兵获救,但也十多个士兵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上。

张大桅叹了口气:“贼船大,不可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