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六十三节 军事调整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六十三节 军事调整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杨潮房间隔壁,腾出了一间宽敞的房子,当做固定的会议室,里面有一张三丈长的长条桌放在房间正中,四周坐着十来个人,不但有王璞、许多男这样的军官,也有黄凤府这样的文职,还有老金这样的无职人士。

“本官升任水营副将,这中部千总的位置吗就腾出来了!”

杨潮刚刚说完这句话,几个手下的神色很明显的动了动。

王璞、李五六、赵康眼睛动了一动,然后低下头看着桌子,显然他们都打算争这个位置呢。

许多男、宋坤、吕末稍微一动,接着就露出一副惋惜之色,这三人当然也想坐这个位置,可惜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军功不够突出,在目前还不足以跟王璞和李五六竞争。

杨潮笑了笑,军官中的明争暗斗他清清楚楚,不过一直都是良性竞争,还没有出现谁给谁背后使绊子,下黑脚等阴损手段,因此杨潮也没有干涉,这种竞争也不全是坏处。而且于私考虑的话,手下士兵们相互竞争,谁都不服谁,那就不会形成小山头,对杨潮这个大山头构成威胁。

出于权谋,有些统帅还会故意挑拨手下将领之间的争斗,但是杨潮显然不打算用这种自残式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杨潮更钟情于严密的制度,一个严密的权力体系形成后,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打破了。

“嗯,本官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调任――”

杨潮故意拖了拖音调,看到几人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颇为热切的看着自己。

这才笑道:“调任李五六为前部千总,负责组建火器部队!”

李五六顿时大喜,一时暗中用力过猛,竟然给站了起来,顿时尴尬起来,连连给其他人抱拳致歉,呵呵笑着坐了下来。

王璞不由暗骂一声:“小人得势。”

李五六是目前杨潮核心军官中,唯一一个不是出身孝陵卫的,也是第二批招收进来的,开始只是王璞手下的一名小兵,机缘巧合之下,从弓兵转而鸟铳队,结果屡立军功,论杀敌数量的话,他应该能排在第一位了,反超过去的长官王璞,这让心高气傲的王璞难以接受,只是人家军功在哪里摆着,倒也无话可说。

这时有人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前部?不是中部吗?”

吕末胳膊轻轻顶了一下许多男,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察觉到这个问题了。

只见杨潮不紧不慢继续说道:“调任王璞为后部千总!”

王璞正暗自嘀咕的时候,突然一愣:“王璞,千总!”

这两个字让他有些迷糊,连后部两个前缀都没注意,一脸迷茫的朝左右一看,发现别人都好像不太在意,顿时感觉自己好像漏过了什么。

此时其他人哪里顾得着王璞,一个个都升起小心来,前部、后部千总都有了,唯独中部还没有着落,这个中部千总回落到谁头上?

以前除了王璞是把总,其他人大都是旗总,谁也不输谁,赵康虽然是亲兵旗总,但是手下士兵数量却最少,最多时候也就是三十个人,其他人可都指挥过百人级别的军队的。

也就是说,这个千总,吕末、许多男、郑永旺、孙长福等人都有希望。

“调任许多男,为中部千总!”

杨潮没有打磕绊,一口气就念了出来。

自然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男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其他人颇为惋惜。

尤其是赵康,他以为他作为亲兵队长,怎么也应该得到一个千总位置的。

接着杨潮开始念其他的任命:“调任郑永旺为后部左司把总,调任孙长福为后部右司把总,归王璞节制!”

这两人也算是孝陵卫起步的老班底了,一向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因此让他们做王璞下属的把总,求一个稳字。

“调任吕末为中部左司把总,调任宋坤为中部右司把总,归许多男节制!”

吕末识字,指挥能力比郑永旺和孙长福两人稍强,宋坤这个小子,性格上其实颇为阴狠,虽然一直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但是关键时刻能够拉的出去,这两人的水平都比王璞手下两个把总强,可以说杨潮还是照顾了中部这个自己过去带领的千总部了。

许多男也是一个很稳重的人,而且做事十分仔细认真,踏踏实实,他练兵水平始终比别人都强,但是因为求稳,打仗的时候,就往往有些保守,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守营大将,杨潮又给许多男配上吕末和宋坤这两个好帮手,目的不言自明,就是希望用许多男的稳重将来作为镇守之用。

而王璞本人过去有些莽撞,但是经过海州血战,已经稳重了许多,可是依然是敢打敢冲的性子,给他配上两个不怎么出色的手下,就是希望强将手下无弱兵,希望他将整个千总部的气势提振起来,将来攻城拔寨依然需要他。

至于李五六,就没有靠谱的中层军官给他了,因为火器部队初创,就用李五六过去队伍中那些队正级别的充任,甚至炮手什么的,都还没有着落,只能让李五六自己琢磨训练了。

杨潮继续补充了一句:“以后许多男为本官中军千总。”

所谓的中军,一般指的是主官直属部队,许多男官职是中部千总,是杨潮起家的部队,杨潮现在将中部调为自己的中军,也算是念旧情,希望这个名字继续在自己身边。

接着又道:“赵康为本官亲兵把总,择日起挑选五百精兵,随护本官身边。”

赵康点了点头,神色稍微好了些,他可是想着有一个千总官职的,结果落了一个把总,虽然比过去还是升了一级,可是过去也就是王璞能压得住他一头,现在直接就有三个人比他还高了。

一听可以带领五百人,这才稍微好受了些,他也算看明白了,什么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手里要有兵,手里兵多才越有立功的机会,王璞之所以一直压着许多男一头,不久因为一步先步步先吗,要不是他们侥幸当初第一个杀了江匪,现在未必就比别人强。

自己一直就只有三十来人,虽然也一直很努力的作战,但是斩杀数量等等,确实比不过别人。

而且经过这些年,赵康也算是摸清了自己表哥的脾气,表哥是不会忘情的,但是却顾及到别人的想法,自己这个做表弟的也得替表哥考虑考虑,自己要想升官,还是作战立功,那样表哥也就不用怕别人说闲话了。

最后杨潮任命胡全为最后一个把总,隶属炮队,第一他识字,第二这次在海州,杨潮一直把他按在炮队那里,让他跟炮手在一起,结果这小子老大不乐意,杨潮确实有保护他这个读书人的意思,但是他却始终认为杨潮有些看不起他,生了很长时间闷气。

这次杨潮所幸就将他打发下去了,正好让他帮着李五六组建火器部队去,李五六哪里确实太却识字的人了,而火器部队往往最需要文化,算是技术兵种,正好就然他去吧,反正他也跟炮手们接触了那么长时间,也算有点经验了。

这下胡全总算是满意了些,日后别人都开玩笑说,他不是杀猪百总,改成大炮把总了。

至此三个千总,六个把总,全部任命下去。

接着杨潮又一一宣读了一下其他的任命,都是些百总旗总之类的低级军官。

最后杨潮才开始宣读新的东西。

“现在本官要说一下新的制度,这是全新的军制,你们都给我听好了。”

说完,杨潮看了一圈,所有人都立刻坐的笔直。

杨潮这才道:“本官决定在军中设立军法官!军法官暂设三人,平时受理军中争端。以前部炮队(右司)把总胡全为正军法官,中部左司把总吕末,后部左司把总郑永旺二人为副军法官。各部出一人,日后军中纠纷,由三人一起裁决。”

以前军中各种纠纷都是杨潮亲自裁定,然后由亲兵队执行的,但是以前人数少,纠纷也就少,这次杨潮的军队会从过去的八百,扩充到两千多人,杨潮一个人就处理不过来了。

于是让胡全为正法官,吕末和郑永旺为副法官,三个人出自三个不同的千总队,这样哪怕是两个千总队之间产生纠纷,也不至于被偏袒,而其中胡全识字最多,吕末对军法最熟,郑永旺反倒只是为了让人感觉军法官很公正,每个千总不都有一个人而来凑数的。

接着杨潮又道:“本官决定新加一条军规,士兵若不认可军官命令,可到军法官处上诉,一律依军法审理。若战阵之上,士兵质疑军官命令,但必须先执行,战后可去申诉。”

制定这条军规,就是杨潮担心军官做出欺压士兵的举动,而士兵无处申诉,这样就会积压矛盾,时间一久则官兵离心离德,不能够精诚团结。

此时杨潮军中这种情况还不太严重,不像别的军队中,军官仗势欺人让小兵帮忙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是很寻常的,杨潮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士兵被军官喊着去给他倒马桶,被喊道他家里去做杂役。

杨潮军中情况虽然好点,也就是军官经常随着心情,会责打士兵,士兵也无处说理去,虽然觉得军官不对,却也只能忍气吞声,所以杨潮就给他们找一个宣泄怨气的地方,让他们可以告长官,这样长官也就会收敛一些。

“本官现在还要说一下,这次跟我们回来的兄弟五百一十三人,还愿意当兵的只有四百零三人。另有一百一十人,不在愿意继续当兵了。”

杨潮说着非常遗憾,那一百多人家中条件并不算太差,有他们带回去那几百两银子,一下子就不在需要当兵吃粮,但是也没实力安安心心做一个小地主,因为他们都是军户,卫所的田地早就被世袭武官占据了,那是钱都买不来的,因此他们要么继续给军官种粮,要么就去做点小买卖,也不算什么好前途,因此杨潮有些遗憾。

可是杨潮有新的主张:“这一百一十人中,士兵八十人,队正八人,伍长二十二人。虽然这些人不愿意当兵了,但是本官还是把他们招收了进来。既然他们不愿意打仗了,还是可以帮本官练兵。他们上过阵杀过人,这些经验是可以传下去的。本官会腾出一个空营,作为新兵训练营,以后每一个士兵都将接受至少三个月的基础训练,然后才会补充到各个队中去。新兵营的练兵官,还是让金老暂代,不过金老您老总有一个名字吧,我总不能一直金老,老金的叫你吧。”

这个老金一直就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王潇家的老护院,可是王潇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据说是怕辱没了祖宗,但是杨潮一直猜测这是一个从辽东战场讨回来的逃兵,是怕招罪才一直隐姓埋名。

不过现在以杨潮的能力,就算他当年真是一个逃兵,杨潮保下也是易如反掌,因此问道。

老金沉默了片刻,总算开口道:“大人一定要知道一个名字,那就叫我金勇吧。”

杨潮离开南京后,老金就一直在金钗楼,杨潮回来后,又把他招来了,经过询问,他又答应帮杨潮练兵了,而且因为杨潮这次杀了上万鞑子,老金对待杨潮的态度都产生了变化,以前颇有一些沙场前辈的倨傲,现在反而有些敬畏杨潮了。

不过杨潮对这些虚的东西并不太在意,老金愿意继续帮他,那当然好了,正好让老金负责这个新组建的新兵训练营。

杨潮一直都喜欢那种训练和带兵分开的模式,总感觉军阀出现的原因除了因为军官给士兵发饷,掌握了士兵的生计外,还有就是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们的军官训练出来的,这样一起从走步建立起来的感情,往往能够形成小山头。

将新兵训练,和带兵分开,这样军官就成了职业的作战指挥,而不是训练官,就比较正规了,后世的军队往往都是这样操作,士兵都是先进入新兵训练营完训后,才会被下放连队的。

“除了军法处,新兵营,本官还设立后勤处,以黄凤府为后勤官,日后负责全军的物资采购,军饷发放等。”

其实采购等,黄凤府这次去海州就已经在做了,杨潮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的,但是发军饷的权力以前杨潮可是牢牢掌控在手里的,杨潮曾经听家里老人说过袁世凯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就喜欢将一块块大洋亲自发到士兵手里头,这样士兵就对他感恩戴德知道袁世凯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就向袁世凯效忠,而不在乎什么国家朝廷。

因此杨潮此前也模仿了这一手,可是以前几百个人到无所谓,这次过后可就要几千人了,那就不能无所谓,干脆就交给黄凤府,反正一直把黄凤府当做账房的。至于黄凤府一个人忙不过来的问题,杨潮早就考虑过了,这次让黄凤府从二立社中招揽了近百个书生,虽然都是些没有功名的二立社外围人员,显然去给文官当师爷不太够格,所以也愿意给杨潮做事,换取一些度日的钱财。

所以杨潮其实是把这些财权交给了黄凤府的后勤部,而不是黄凤府一个人。

有专门的新兵营,有军法处,还有独立的后勤系统,杨潮感觉自己这只军队才算有点正规了,以前完全就是一只私人军队,乱七八糟的没多少规矩,几百人可以这样,几千几万人就不行了,就像左良玉那样的军队,杨潮还真看不上,打农民军那种乌合之众还可以,碰到组织严密的满洲八旗,就差太远了。

所以面对组织严密的对手,你只能比对方组织更严密,军规更森严,纪律性更强才可以。

正是出于这些思考,杨潮从海州回来后,这才开始主持这些事物,现在看起来有些模样了,就差一个独立的军工系统了,朝廷的兵仗局是靠不住的,哪里的武器半个世纪钱的戚继光不敢用,现在的杨潮就更不敢用了。

不过暂时还没有组建独立军工生产的机会,就看派去海州哪里的人做的怎么样了。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呢,按照调整后的编制,你们手下的军官大概都有变动,编组的事情还早着呢。这几天都辛苦起来,十天之内,都给我编组完成,到时候我可不想看到他们竟然还都没有找到手下新分的军官。”

最后杨潮口气颇有些不悦道,他这次将一些军官打乱,也是为了防止小山头形成,同时也是因为调整的关系,但是这样程度的整编,基本上等于打乱了重新编组了,各级军官士兵重新分配,要这些军官一个个去找实在是太麻烦了,少不得还得黄凤府那些人帮他们的忙,谁让这些人不识字。

如果大家都识字,只需要摆开几张桌子,比如王璞摆开一张桌子,打起后部千总部的旗子,分到他们这里的官兵都来集合报道就行了。可现在王璞自己都不识字,还怎么弄。因此杨潮一想到这里,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至于新兵,你们手下暂时还无法补齐,还得等海州的情况。”

杨潮最后说道。

开会之前杨潮已经派遣了一批低级军官前往海州了,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招兵的文书。

这些文书是史可法下达的兵部行文,允许杨潮在海州招募士兵,直到招够缺额为止。

恢复了前后两个千总部后,加上余承武留下的,杨潮手里的兵额空缺足足有两千多人。

杨潮始终对海州那三千民壮念念不忘,海州之围解除后,这些人大劫余生只求安稳,因此不太愿意来南京,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过去该干嘛的还是干嘛,在码头扛盐袋的,在盐场晒盐的,甚至卫所中种地的,海边渔村打鱼的,反正都是些贫苦百姓,否则也不会被抓了民壮,但凡有一点背景的,当时都不可能被衙役赶到城上去冒险。

连杨潮手下那些发了财的士兵,回家过几天辛苦日子,都改变主意回到军营,就不用说这些人了,对海州这些苦力来说,杨潮军队的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让过去在海州训练过他们的军官去招人,应该能够招到不少。

这些人见过血,见过目前东亚这块陆地上,最为野蛮凶悍的满清八旗,稍加训练就是一只精兵,因此杨潮宁可先到海州去招兵,等海州招兵结束,才会根据缺额,在从南京附近的卫所里补充。

“现在,起立”

所有人起立,敬礼。

杨潮道:“解散!”

终于结束了,很多人心中这样想到,海州大战后第一次军事会议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