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四十九节 海州百姓吃不饱饭就不走

打开临洪口的闸门这种事情并不太难,第二天一早宋濂就带人将事情办好了,海州城的水位也开始缓慢的下降。

海州城最终却是被淹了,但是就像杨潮想的那样,并不是太严重,街道上平均积水不到三尺,城里被淹最严重的房子,也不过盖了一半,但是相比剿灭鞑子这样的结果来说,付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

房主也对此表示了谅解,尤其是在杨潮给了三十两银子作为重建的费用,又给了二十两作为财产损失补偿后,他更是绝无二话,在邻居羡慕为什么不是自己家被淹的眼神下,表示自己家族一直都有拥军的传统。

为了支付城中几百家被水淹严重的家宅,杨潮又付出去了上万两银子。

不过杨潮细细算过了,这次还真的不算赔,哪怕那些人头赏朝廷黑了,杨潮依然不会赔。

因为杨潮后来有发现了一项新的财源,那就是战马,虏兵的战马。

当时光顾着抓人了,后来才想着那些战马,结果只收拢回来了一万来匹好马,剩下的不是被水冲走了,就是淹死了。

至于那些淹死的马,杨潮就没有去打捞了,浸泡过洪水的死马,不知道有多少细菌,真不敢吃。

一直待到第三天,海州城的水利专家终于将蔷薇河堵塞住了。

用的方法很简单,开着船到缺口处,船上装满石头,直接凿沉,几十艘小船过后,终于将缺口堵住,然后就是发动民夫在岸上作业,将缺口彻底修补好。

幸好蔷薇河不是黄河,否则这种方法显然是靠不住的,当然如果换成了黄河,打死杨潮都不敢考虑挖掘啊,那玩意一淹可就不是一座城那么简单了,那是得动员全国的力量对抗的。

不过听说李自成和明军这几年都挖过开封外的黄河,先是明军挖河,但是他们显然太不专业,第一次挖河后,结果发现大水没有淹了李自成,因为李自成扎营的技术很专业,选择的地方不但地势高而且排涝方便,反而冲断了明军自己的运粮通道。

据说这次挖黄河的策划者,就是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的父亲侯询,事实证明兵部尚书这样的大文官确实比杨潮这个武将胆子大,但是侯询后来被崇祯皇帝送进了监狱,杨潮来海州前还没有出来,就不知道跟他挖掘黄河有没有关系了。

第二次挖河则是李自成,李自成不但扎营的技术比明军高,连挖河的技术也比明军强,李自成挖开了黄河,不但没有冲到他自己,而且很顺利就冲垮了开封城,李自成就这样攻破了开封坚城。

杨潮现在管不了李自成的问题,杨潮现在自己就有麻烦。

海州典史宋濂来赶杨潮走了,显然这有点卸磨杀驴,吃完饭大厨子,忘恩负义的味道,但是宋濂说的很好,杨大人的兵久战疲累,该早点回淮安休整了。

杨潮则是能不走就不走。

原因很简单,海州城到现在依然在给杨潮补给各种军事物资呢,每天都有三十杆鸟铳,十多副铁甲,上百杆长枪,以及二十多桶火药,无数的铅弹炮弹。

好容易将海州逼成了一个军工生产城市,现在就走也太可惜了,杨潮一走无数的军事工业员工不得下岗,失业问题怎么解决?

好吧,这个问题其实是无理取闹,也是说不出口的。

杨潮的借口很伟光正,他告诉海州典史宋濂说,不忍心看海州百姓饿肚子。

义正言辞的表示:海州百姓一日没有吃到来自淮安的大米前,他就一日不走,与海州百姓同甘共苦。

宋濂无奈的走了,他是个文官对杨潮这种无赖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他是一个粗人估计早就开骂了。

你玛,你一个兵吃的都顶四个百姓了,你还跟海州百姓同甘共苦。

到现在为止,杨潮依然拒绝减少士兵的粮食供应,不仅他的五百精兵粮食不能少,连那跟着的三千多民壮都不能少,嗯杨潮现在确实有讨好这些民壮,或者说拉拢这些民壮的意思。

一个个都是杀过人的家伙了,如果不能忽悠到南京给自己当兵,那实在是对不起让他们试刀而付出性命的上万虏兵了。

因此这段时间杨潮依然让这些民壮好吃好喝,依然坚持让军官训练他们,但是严禁军官打骂,一时间杨潮手下的军官,一个个都是对民壮关爱有加的模范教官了。

十天时间匆匆而过,淮安来的救命粮遥遥无期,但是海州百姓却没有以前那么惊慌了,因为以前是被虏兵包围,现在则主要是粮食没有运到的问题,以前是没有希望,现在只是暂时的困难而已。

于是宋濂一面打算再次降低海州百姓的配额。

要知道以前百姓口粮就是士兵的一半,后来降低了一次,成了四分之一,在降低的话,恐怕真会饿死人了,于是杨潮建议宋濂发动民众的积极性,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让宋濂组织百姓出城捕鱼、抓田娃、博树皮、挖野菜去了。

反正大水已经退了,出城已经很方便了。

大水退后,很多虏兵的残迹显露出来,让人颇为遗憾的是,杨潮一直渴望的虏兵财宝没有出现,按照虏兵的习惯,他们抢到的东西还是会有一半充公的,那么意味着虏兵大营中应该有一大批公共财富。

可惜让杨潮失望了,这些虏兵都是从山东疾驰过来的,除了私藏的财物没人愿意交出来外,那些充公的财物早就被押送到青州上交虏兵入寇司令部,现在都躺在虏兵入寇军总司令阿巴泰先生的仓库里了。

没有财物倒是又打捞起了一批虏兵尸首。

让杨潮得到了人头数量突破到了七千人,而铁甲则达到了两千副,没错这批最早淹死而且没有被后面的洪水冲走的虏兵大多数都是铁甲,而且大多都是双层甲,那些无甲的余丁、包衣淹死的话,早就冲没影了,现在也许都冲到海里喂鱼了。

这七千人头,当然也不都砍下来了,有一千脑袋依然长在虏兵肩膀上,因为这些人是被活捉的,这段时间有一顿没一顿的吊着命,都半死不活的,杨潮打算把这些交给史可法去献俘。

上次才给史可法带去了两个活人,一个还是未成年的小子,实在是撑不起场面,现在有这一千人大概能狠狠让崇祯皇帝出一把风头了,更重要的是,杨潮自己有点渴望那种出风头的场面,想一想自己则一千俘虏在大明街到上走过,被无数首都百姓观望,是不是会问一句:这些鞑子都是哪个好汉抓的啊?

出风头不是目的,出名也可有可无,杨潮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引起皇帝的注意,如果能被皇帝重用,杨潮就有信心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了,大明也许不会亡,至于虏兵想入关吗,只能是下一个时空了。

海州百姓在饥饿中又苦熬了十天,他们终于解脱了,来自淮安的运粮船队终于施施然而来。

无数的百姓就在码头外望眼欲穿,可是他们还是没办法得到救命的粮食,哪怕其中的富豪挥舞着票子,想要给自己嗷嗷待哺的婴孩弄点米粥喝,也没办法。

因为这第一批粮食是军粮,是杨潮的粮食,非卖品!

嗯,这批粮食不是史可法送来的,而是王潇送来的。

杨潮在码头上亲自看着意气风发的王潇迫不及待,不等船停稳,一下就跳到码头上,接着快步跑向杨潮,激动的抱着杨潮的手臂。

“杨兄!服了!”

王潇激动的说道,他真没想到杨潮竟然能将虏兵全歼。

“哈哈,王兄,十分感谢你能这么快就送这些粮食来,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海州都要彻底断粮了!”

杨潮笑道。

王潇叹了口气道:“说这些就没意思了,相比你在海州玩命,小弟实在是十分愧疚!调拨过来区区军粮不足为道。”

杨潮又道:“只有粮食吗?”

杨潮有些担心,这段时间光吃大米,自己的士兵都有些营养不良了,几十个士兵生病,出现明显的肿胀,杨潮不得不狠狠心杀了几百匹同样虚弱的战马来给全军补充营养,结果到现在刨去期间病死的战马,杨潮手里的战马就只剩下九千匹了。

王潇摆了摆手:“除了粮食,还有一百头猪,上千只鸡鸭。”

杨潮又道:“谢谢王兄了,就知道你做事细心。”

王潇却道:“这就不用谢小弟了,其实这些猪牛羊都是淮安的富商送的,他们还跟着来劳军了,现在就有几个在船上,求着在下引荐杨兄呢。除了猪牛羊鸡鸭鹅之外,还有一百担酒呢。”

杨潮一听,这可以开宴会了啊,打赢了这么大的胜仗,自己竟然都没有摆个庆功宴,不是不想摆,而是实在没有物资来奢侈了,本来还想着到了淮安,甚至回到南京后在好好犒劳大家呢。

现在好了,淮安的这些富商送来了足够的粮食酒肉,在不好好庆祝一下,就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