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八十五节 开拔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八十五节 开拔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史可法做事很细致,亲自督促,二十艘船很快就准备好,每艘船上配属船工十人。

并且督促着,将其中十艘船装满粮食,史可法不缺船也不缺粮,漕运总督就这两样东西多。

还给杨潮准备了的火药、铅弹和火炮,一切就绪,只等杨潮出发。

杨潮也不拖延,史可法两天时间准备好一切,杨潮第三天就出发了。

六百三十人上船,十艘空船装人,这次杨潮不打算让士兵走路了,这次是去奔赴战场的,随时都可能碰到东虏,因此必须保持体力。

剩下的二十二艘船,十四艘都装满了粮食,其中十艘粮食是史可法给的,一共五千担,另外四艘是杨潮自己买来的,有两千担,这次一路行来,自己的粮食其实没有消耗多少,但是杨潮并不后悔,有备无患,可以带着粮食不吃,不能吃的时候没粮。

还有八艘船,分别装着扎营的布匹和木料,还有预备的武器、铠甲,以及火药和大炮。

史可法给的大炮杨潮看过,有二十尊虎蹲炮,一尊重三十多斤,铅弹重五钱。

五尊大将军炮,每尊重五百斤,铅弹重三斤。

还有四尊千斤弗郎机铜炮,每尊重三百斤,铅弹重一斤。

最后还有一尊重四千斤的红衣大炮,这才是史可法的宝贝,号称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神器,但是这炮确实打的远,攻击距离三百到五百丈,换算成米一般超过一千米。

光是这批大炮、火药和铅弹,就占了足足五艘船,剩下三艘船装着杨潮的扎营器械。

三十二艘五百担单桅帆船,浩浩荡荡的从淮安城外,顺流而下。

仅仅一日,就到了安东,接着进入涟水。

此时算是逆流而上了风力不够的情况下需要拉纤,船工们此时就是干这事的。

杨潮的士兵则在船上休息,有的愣愣的看着船外,神色迷茫,有的不是的四处张望,显出紧张,还有的三三两两在一起夸夸其谈,倒是完全没有惧色。

杨潮的坐船在第三位,前面两艘都是运兵船,将兵船在前,方便遇敌之后立刻投入战斗。

而火药船是在最后的,这样哪怕出现意外,也不会波及到整个船队。

船工们背起粗麻绳,低着头往前一拱一拱,却也看不出他们多么吃力,还能一边拉纤一边说话,显得很从容平淡。

杨潮不知道史可法跟这些人是怎么说的,但是肯定没有告诉他们实情,没有告诉他们可能会遇到敌军,史可法倒还有点小聪明。

如果杨潮不告诉自己的士兵是去救援海州,是去跟东虏作战,他相信自己的士兵大概也是这样的状态,会很轻松。

但是杨潮却不后悔,相反让他在来一次,他还是会告知手下,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而这些船工纤夫显然史可法不打算他们有什么准备,甚至没把他们的命当回事,直接就哄他们上战场去,还不告诉他们将遇到什么,史可法不是坏人,但是在他的眼中,同样没把这些平头百姓的命当回事。

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等级观念中,他们是高高在上的一群人,他们是国之干城!

杨潮对船工的命运倒是有些哀叹,但是也没有告诉他们,告诉他们就乱套了。

转过身去不看他们,跟姜阳有一句没一句说起话来:“姜百户,到底有多少虏兵袭击海州?”

姜百户叹道:“这个下官实在不知。”

杨潮道:“大概多少,总有个数啊。”

姜百户还是摇头:“下官确实不知!”

杨潮不由疑惑,这个姜百户一直不肯说到底多少虏兵袭击海州,杨潮觉得海州知州这样的文官说不清楚还情有可原,作为武官总得有点起码的概念啊。

其中肯定有隐情,杨潮不由皱起眉来,甚至都有怀疑这姜阳是虏兵细作的念头蹦出来。

但是姜阳一口海州口音,倒不像是细作,当然也不排除他的亲人被满清俘虏,逼迫他做细作。

杨潮留了个心眼,装作不经意请姜阳跟自己一起进入船舱,然后吩咐人将姜阳看押起来。

自己则立刻出舱,本来想通知所有士兵打起精神,但是却放弃了,士兵已经够紧张了,如果在下达这个命令,恐怕不等到海州,士兵的精神先崩溃了。

只是提醒各个军官,一定要小心谨慎,同时派哨兵轮流放哨,不放过任何可疑地点。

走了两天时间,一路无事进入了硕项湖,湖面广阔,在风吹下涌动着,如同一张翻动的被子。

“这风可不小啊!”

杨潮暗叹一声,船工早就开始降帆了,只用半帆就快速的航行。

进入湖中就不用担心东虏了,即便他们的骑兵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水面上起码。

杨潮下令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自己也进入船舱中睡了一觉。

入夜前,就横渡硕项湖,在涟河河口驻扎,杨潮让王璞安排人轮流值夜,以防敌军偷袭。

如果能派出探马探查方圆十里范围,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也可以避免被偷袭的危险,可惜的是,杨潮不敢冒险让步兵深入河流两岸,万一遇上东虏骑兵就回不来了。

杨潮也想训练一只骑兵,只可惜一直买不到战马,自从满清崛起后,大明朝进口到的战马就越来越少,而且要优先供应北方边军,南方几乎很难找到战马,即便偶尔有一两匹,价格也十分昂贵。

杨潮暗暗决定,这次回去,怎么都要想办法弄到一批战马,起码得训练出三五十个探马出来。

平安度过一夜,第二天起航出发,船工依然要拉纤。

这时候杨潮终于下令,要自己的士兵全都打起精神,越接近海州,就越有可能遭遇到东虏,此时已经顾不得士兵精神紧张了。

涟水两岸很平坦,海州境内基本上都很平坦,平均害怕七八米,这一代在秦汉时期还是大海,都是后来淤积出来的,可以说是海滩一点一点堆积,因此平坦是很正常的,即便偶尔看到有山,那也高不过百米上下。

最后到了一座坝前,此坝叫做新坝,名字平淡无奇,同样的名字长江流域有好多个。

海州新坝的作用是沟通涟水和运盐河,通过新坝,将涟水导入运盐河。

运盐河是一条人工修造的运河,最早由宋代的元符初开凿,导涟水和淮水通,因此叫做通涟河。

这条运盐河,从海州开始很长一段距离平行于海岸前进,沟通了淮北大多数盐场,将盐场直接送到淮安,在从淮安转送到扬州,因此淮安和扬州的繁华,一定程度上是这条运河成就的。

因为运河事关食盐,因此极为重要,历朝历代,包括元代都多次修河,始终保持河流畅通。

不过到了新坝,就无法在利用涟河水道了,因为过了新坝,涟水直接向东入海,要北上就需要进入运盐河。

递交了史可法的行文后,杨潮才得以被允许通行,进入了运盐河,更接近海州,也更接近东虏,杨潮自己也隐隐有些激动,终于要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了,自己练出来的兵,到底能不能用?

进入运盐河,往北走了十多里后,远远的看到了一座山,绕过山后,一座大城暮然出现。

这座城背山面水,以风水讲是龙虎之地,用军事讲是易守难攻。

杨潮这才对身边的亲兵李良说道:“请姜阳百户出来吧,海州到了!”

李良匆匆下去,很快姜阳就跑了上来,一出现还一脸怒色,结果看到海州城,顿时什么不悦都忘记了,趴在船舷上,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

“我们到海州了!到中所了!”

姜阳喜形于色道。

杨潮笑道:“你到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