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五十二节 圣贤书声传天下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五十二节 圣贤书声传天下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潮的控制下,暂时让文官和四公子合流,暂时让江南文官团和读书人不再对立,杨潮接下来,就是专心致志对付皇帝本人了。

至于锦衣卫,则暂时被杨潮无视了,因为锦衣卫是天子亲军,锦衣卫其实根本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的立场其实是皇帝的立场。

问题其实就是怎么让皇帝妥协的了。

这在江南文官集团,在读书人团体看来,好像是死结一样,但是杨潮站在局外却有办法。

而且非常自信,不然也不会让冯可宗立刻就去运作了。

一般情况下,文官比读书人强势,可是皇帝一般支持读书人,因此偶尔读书人可以爆发反制文官集团。

可在君权**的制度下,皇权自始至终都是超然的,谁都制不住皇帝。

当然活人是制不住皇帝的,文官不行,书生不行,杨潮也不行,在制度下唯一能制得住皇帝的,只有死人,或者说圣人。

孔夫子。

孔孟之道下,皇帝不是最大的,孔子才是。

但一个死的孔子,是无法威胁到皇权的,因此历代皇帝才敢放心的将孔子捧到万世先师的高位,高高的捧起来其实是为了给皇权瞠目的。

现在要在大明朝制度内压迫皇帝屈服的,也就是这个孔夫子了,但孔夫子不会说话,可是孔夫子曾经说过话。

死了的孔夫子无法跟皇帝说些什么,但是无数活着的孔夫子的门人,可以借助孔夫子的话跟皇帝说点什么。

杨潮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在杨潮的一番运作下,以二立社的书生为核心,整个南京城的书生们行动起来了。

最开始是二立社的其他生员们,在四公子的带领下,有的在夫子庙,有的在太学门口,十几个几十个一群,坐着草席,披头散发,也不哭也不闹,就坐在席子上不断的背诵圣贤书。

南京城几乎笼罩在一片壮烈肃穆之中,让看热闹的人群都受到感染,无不动容。

整个南京官场无不动容。

南京书生静坐孔庙背诵圣贤之书的举动传到了其他地方。

其他地方的书生也颇为触动,并且纷纷效仿。

从临近的苏州府、松江府,传播到南边的杭州府,北面的扬州府,沿着运河往北往南扩散。

一时间书生孔庙背书,竟然愈演愈烈,成为一种谁都控制不住,也不敢控制,不能控制的运动。

毕竟书生没有闹事,当地官府不会弹压,也不敢弹压。

书生孔庙背书不出一个月,就已经扩展到了北京城,皇帝就是装不知道都不行了,大势已成。

与此同时张国维、凌义渠等高官,悄悄宴请四公子。

宴上感慨莫名,对书生孔庙背书非常感动,情不自禁的向四公子表示,他们也是读书出身,知晓大义,奈何此事事关皇亲国戚,事关锦衣卫权势,他们迫不得已。

说道动情处,凌义渠更是大义凛然的表示,他要辞官。

张国维立刻阻止他,表示辞官于事无补,若是有大义,大可冒死进谏,要求皇帝惩处田畹。

一番声情并茂的表演,当即让四公子感动,连连表示张国维和凌义渠两位大人,都是公义之士,而且也将二人赞颂了一番。

这两人也确实有些政绩,不然也不可能在应天府这样的重要地方,做府尹和巡抚了。

尤其是张国维,名声很好,他在江南这些年,整修水利无数,而且总能亲临前线,跟工壮一起,不但为自己博得了大大的名声,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实干经验,作为十府巡抚,竟然还有余力写出了一部水利专著《吴中水利全书》。

其他让人大赞的事情也干过不少,前年崇祯十二年,,张国维时任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这年山东大旱,一石米售价八两银子,江南的苏州才三两,张国维就派人从苏州购米运到山东平价贩卖,赚取的少量利润也拿出来设立了十几个粥场,免费给难民施粥,文人称赞他救活灾民百万。

因此张国维是有大名的,而且是好名声,四公子在这样的人面前,屁都不是,但是被此人称赞,而且感慨他们忠义,等于是给四公子背书。

四公子自然高兴,也乐得得到这样的前辈表扬,见前辈同情他们,顿时就觉得跟张国维是同志,是知己,直叹相交恨晚,有悲叹他们就要慷慨就义,为天地公义舍身赴死了。

张国维立刻大骂锦衣卫,大骂皇帝身边有小人,言辞恳切,要四公子放心,他要拼死上书,替四公子辩驳,让皇帝分清十分,并且愿意上书弹劾田畹,要求皇帝惩治田畹。

并且要动员他的同年、同窗和师生关系一起上书,凌义渠也表示副署,也要发动他的关系上书。

除了这两位之外,在书生孔庙前背诵圣贤书的事情出来后,江南大批以正直自居的言官御史已经行动了,他们的弹劾奏章连夜就写好送了出去。

以江南御史打头阵,江南其他文官即可跟随,这股弹劾田畹的风头,与书生背书事件齐头并进,并且相互交融。

有的地方是文官先风闻奏事,弹劾田畹,有的地方则是书生先背书,文官接着受到感染才弹劾。

两股行动形成两股大势,一直往北蔓延,最终进入北京城,进入紫禁城,进入皇帝的耳中。

这时骑虎难下的就是皇帝了。

皇帝能怎么做,一边是病容憔悴的爱妃,一边是天下汹汹的舆情,据说皇帝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最后大骂田畹无能,接着就下旨罢免了田畹的锦衣卫指挥使之职。

专门下旨夸张了一番书生,肯定了书生的大义行为,并表示自己是被奸人蒙蔽,接着皇帝就收拾了一大波‘奸人’,其中南京镇抚司是重灾区,南镇抚使首当其冲,直接被罢免流放了事,五个千户只留了两个。

最后皇帝才派人去北京太庙等地安抚书生,并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祭文向孔夫子悔罪。

既然皇帝都承认了错误,并且惩治了奸人,尤其是表扬了书生们一番,书生们也满意了,于是两股大势,从北京开始,慢慢的和缓下来。

事态平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