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三十八节 二立社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百三十八节 二立社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金陵四公子大会桃叶渡。

南京城将近五百书生齐集于此。

桃叶渡在淮清桥东,十里秦淮河与青溪在这里交汇,水面宽阔两岸繁华,画舫河房林立。

桃叶渡的名字来源没人说得清楚,但是传说很多,有的说东晋时期,这里两岸遍植桃树,桃叶、桃花飘落河面,有撑船渡人过江的艄公看见了说‘桃叶也渡河’,因此桃叶渡由此得名。

关于桃叶渡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东晋时代的王献之,王献之有两个侍妾,名曰桃叶、桃根,王献之深爱两个侍妾,而两女娘家在河对面,因此常常往来桃叶渡口,王献之常常在这里守望,这里是桃叶渡河的地方,因此得名。

这个传说因为涉及到爱情故事,因此更给桃叶渡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事实未必如此,后世有人考证真正的桃叶古渡其实长江上的渡口,位置在浦口的桃花山下。

但是秦淮河文人汇聚,历朝历代长有文人诗人在桃叶渡作诗,因此秦淮桃叶渡的名气远大于浦口桃叶渡,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由于是渡口,因此对岸有一处平坦的空地,中央还有一个亭子,这里又有许多人文故事,又是著名景点,因此文人墨客常常在这里游玩,在这里集会。

金陵四公子也选择这里,因为媚香楼虽好,可是不可能容纳几百人与会,那样就没有气势。

金陵四公子之所以邀请众书生集会,原因是他们有一个野心,他们想借助这次对抗锦衣卫,甚至坐牢后取得的声望,成为江南年轻士子中实际的领袖。

“各位仁兄,吾等熟读圣贤之书,虽未列入朝堂,或一秀才,或一举人,或童生白身。但位卑不敢忘忧国,虽在乡野,不忘报国之心。特邀众贤君子,集会桃叶古渡。”

黄凤府站在桃叶渡亭下声嘶力竭的大声叫喊。

四公子和十来个举人,则坐在桃叶亭里面,气定神闲的交谈。

而亭子外面,一众书生,青衫儒服,静坐在地,下铺竹席草席,静静的听着。

远处渡口两边,还有许多的百姓,正好奇的围观。

黄凤府很激动,在几百个书生面前大声议论,这种抛头露脸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给他这个出头露面的机会的是四公子,而给四公子机会的则是杨潮。

黄凤府昨夜拜会四公子,向四公子建言,四公子开始不以为意,尤其是冒襄一直不甚喜黄凤府,但是当黄凤府说完,几人完全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还有这样的机会,而机会险些就白白错过了。

黄凤府出完主意后,当即表示他愿意鞍前马后替四公子张目,四公子互相商议了片刻,就答应让黄凤府帮他们邀群书生集会,要黄凤府帮他们做事。

所以才有了今日的桃叶集会盛况。

“吾等齐聚于此,非为哗众取宠,乃为天地公义。衮衮诸公,南畿士子有之,苏杭士子有之,齐聚南都,盖因锦衣卫跋扈不法,吾等乃为生民立命而来,为天地立心而来!”

黄凤府说的书生们中一阵阵激动,很打动他们的心。因为锦衣卫惹了众怒,这些书生才慷慨而来,本来也许只是一时气愤,却没想到自己的行为竟然提高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程度,当然冠以这种大义之名,他们更乐意接受,而且接受的心安理得,接受的非常舒坦。

“今无南畿、苏杭之别,只有精诚赤子之心。吾等不计个人得失,不惧权贵之威,随金陵四公子,敢问诸侯讨公义,敢向天穹挂新星。本持公心,四公子不计安危,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说道这里,所有的书生一阵阵迷糊,这到底要说什么啊,绕的人头晕。

只有桃叶亭中的人面色平淡,胸有成竹。

黄凤府说到这里大吸一口气:“昔者,有天如公张溥,大会南北士子于虎丘,今者,有四公子,集会众公义之士于桃渡。区区不才,敢情四公子不惜己身,公忠体国,当仁不让,当新结一社,吾等不才愿奉四公子为首,非为党同伐异,非为结党营私,实为天下万民请命。”

黄凤府什么肉麻的话都敢说,可是四公子却没有丝毫愧意,大方的受了,连外面坐地的那些书生,也都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他们说惯了大话空言,好似他们真的有这样的大抱负。

黄凤府说到这里又停了停,他看到坐下的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终于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当知道原来四公子让他们四发请帖,请他们来集会,却是为了成立一个文社,效仿的对象正是当年的张溥。

张溥结复社的时候,不过三十二岁,四公子中年长的冒辟疆今年三十岁,陈贞慧更是三十有七,比当年的张溥更年长,论文章风采虽然四公子任何一个都还不及当年的张溥,可是四公子加起来却要超出当年初出茅庐的张溥许多了。

当年张溥结复社,南北士子多有捧场,最后发展到了几千人的规模,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吴昌时等一批最初的心腹。

今天虽然在做只有不到五百人,可是一想复社如今的地位,旗帜周延儒是首辅,吴昌时是郎中,都是大名鼎鼎之人。

在座的书生不由升起了心思,以四公子的文采,将来进士及第做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以他们的身份背景,仕途也会是一帆风顺,以他们今日的人望,不难成为将来的领袖,虽然此时集会的人数少,可是却是最早加入的,如果此时捧四公子的场,将来是不是能仗着四公子的势力平步青云呢,这样想着书生们开始积极交谈,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既然是结社,那该有个名字啊?”

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书生嚷了起来,看来对结社很有兴趣。

其他书生也跟着应和:“对啊,得有个名字。”

“天如公立复社,取兴复古学之意,咱们桃渡结社,也该有个名字。”

书生们一个个热烈讨论起社团名字来。

黄凤府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他帮四公子散发请帖,帮四公子挑出话头,到了宣布社名这样的重要关头,还是要四公子出面的好。

于是黄凤府大声喊道:“名号自然有,请四公子揭帖!”

说完,一指厅中一块牌匾状物体,上面裹着一层红绸。

这时候四公子不紧不慢的站起来,面朝众人,深深作揖。

然后冒襄代表说话:“诸位。吾等读书种子,身负家国荣辱。在野则忧吾君之多难,在朝当忧吾民之多艰。吾等四人不才,斗胆倡议,与诸公集会,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说到这里,冒襄停顿了一下。

陈贞慧揖拜,接着道:“所以本社取名‘二立’,誓为天地万民立心立命,虽皓首枯骨不忘初心!”

陈贞慧说完,那边方以智和侯方域,已经将牌匾抬了起来。

冒襄和陈贞慧一人一边,突然一拉,红绸落地。

露出一张干净的厚木板,上面书写两个大大的黑字:二立!

接着冒襄和陈贞慧帮着侯方域、方以智,一同抬起大匾,如同捧着给孔圣人的贡品,神色凝重,缓缓走出亭子。

方以智道:“诸位此匾即为吾等之决心。愿入吾二立社者,敢情落笔署名于此匾。”

侯方域道:“敢情与吾四人共奉此匾迎祭于圣庙,待禀明先师孔圣后,树碑刻石!”

这四人闹出的明堂倒是新鲜,弄出这一块二立匾,然后还要让众多书生签字,然后带着匾额去夫子庙祭祀孔子,禀报给孔子他们的志向,最后还要树碑刻石,让众多书生感觉到一股压力。

明代的社团,其实很松散,没有什么限制,你可以是复社之人,同时还能是其他社团之人,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很多人身份十分模糊,既跟这个社团交往深厚,又跟那个社团关系很好,说不清楚他是到底是哪个社的。

就是因为没有明文公示,可是要是签上名字,禀报给孔子知道,而且还刻在石头上,这不是天下皆知了吗,这不是给自己打上了固定的烙印了吗,以后想要首鼠两端可就难了。

张溥的复社,风光的时候,几千人参加,落魄的时候,很多人都否认自己是复社之人。

正是因为读书人投机取巧,只想借着社团的东风平步青云,可不愿意跟社团同甘共苦。

但是四公子此举,就让加入者无法投机,这辈子都得跟这个文社同生共死宠辱与共了。

因此许多人都犹豫起来,虽说四公子名头很大,尤其是这次在南京哄闹,更是让他们的名声天下皆知,不仅仅是金陵四公子,简直成了江南年轻书生的表率,说成江南四公子也不过分。但是毕竟比张溥、钱谦益还差了很远,这新成立的二立社比复社,比东林党也远远不如,谁敢说将来会有前途。

因此一时间没人敢签字。

但是四公子却没有丝毫犹豫,将二立匾额抬出了亭子,放置于台阶一侧,接着四人带头拿出笔来,先对着牌匾三拜之后,才在‘二立’二字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四人平静的立在二立匾旁,也不催促,也不勉强,一副入社自愿,决不强求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