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节 明朝学渣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一节 明朝学渣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哥,你这下好了,可不敢像过去那样了。”

“哥,爹娘供你读书可不容易,你从小就聪明,咱啊,不求你考个举人老爷,考个秀才就行。”

“哥,你以后就不要再跟那些无赖子弟来往了,整天往秦淮河跑能有什么出息。”

“哥,再说了,他们一个个平时说话天上地下的,等你掉水里,就没一个下去救你的。”

“哥,咱跟人家不一样,爹就盼着你考个功名呢。要是你好好用功,说不定将来还能做官呢,那时候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秦淮河上的那些骚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

杨潮躺在床上,听着妹妹杨月儿一句一句的数落,偏偏一句都无法辩驳。

因为“自己”过去真的太混账了。

只是杨潮却不免暗暗有些委屈,因为自己明明就不是对方嘴里说的那个哥嘛……

这事要先从他穿越后附身的这货的背景说起。

这个叫做杨潮的书生,是明朝南京城南的一家匠户的儿子,父亲杨勇是一个手艺精湛的铁匠。匠户是明朝的一种户籍,身为匠户不但要缴纳正规的赋税,而且还要给官府做徭役,每个月都要用十天在官府的作坊里做事。

给官府做事还不是什么大事,也可以不去做,只要缴纳代役银就可以,可是现在官吏欺压越发的重了,不但要缴纳代役银,而且各级官吏甚至监局的太监经常勒索,匠户还得给他们做各种私活,不但没钱拿,还要搭进去不少料钱。

所以杨勇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儿子杨潮能够考取一个功名,这样就能摆脱匠户的身份,以后做一个平头百姓,少了贪官污吏欺压勒索,生活就会好些。

这就是杨家人对未来最大的希冀,很卑微,也很可怜。

但是这个叫做杨潮的书生却不争气。

作为杨家唯一的儿子,杨潮从小又显现出一股子不一样的聪明,这让父亲杨勇萌生出一个念头来,竟咬牙送他去了私塾读书。但杨潮却在私塾里沾了一身的坏毛病,跟其中那些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弟整天钻在一起,自诩风流倜傥,隔三差五的就往青楼遍地的秦淮河跑。

几天前的元宵花灯夜,最是热闹。那一晚不会宵禁,杨潮跟几个街道上的小无赖一起去秦淮河看热闹,却不小心被人给挤到了河里,当时场面好一阵混乱,等将他捞起来时,已是有出气没进气了。

请来的大夫都让准备后事了,可杨家人却没有放弃,不断的呼喊名字,不停的灌汤喂药,足足坚持了三天,这才让杨潮吐出一口浑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只是……

这个活过来得杨潮已经不是以前的杨潮,而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与他同名同姓的留学生。

在杨潮的另一个记忆中,他刚刚从西方留学归国,怀着一腔热血,正打算在华夏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来,一天遇到湖边一个少女落水。于是杨潮想都没想就跳进河里救人,最后人是救起来了,可他自己却不知碰到了哪里,突然脑子一晕,就径直往水里沉了下去。

那之后,他的意识晕晕乎乎飘飘荡荡,也不知飘忽了多久,当慢慢醒来时,竟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南明时期不学无术的少年书生。

以前是学霸,现在是学渣,这对比让杨潮不禁感慨命运的无常。

“哥,最后一口,吃完就要乖乖睡觉,我好帮娘干活去。”

因为营养不良,显得面黄肌瘦的妹妹端着一个粗瓷碗,将最后一口粥喂到了杨潮嘴里,然后站起来帮杨潮掖了掖被子就出去了。

杨潮安心的躺着,心里不由感受到一股温暖。

老实说如果有的选,他是不愿意来这个落后的世界的。在自己那个时代,自己也有家,也有亲人,同样温馨。可是既然已经如此了,心里哀伤痛苦过后,也不得不庆幸一番,因为这个家也确实不错。

虽然穷,但是家人对他那是极为关爱,爹娘自然不必说,就连这个妹妹,也十分的懂事,嘴里虽然时常嘀咕,可每天都是按时小心的伺候哥哥吃饭睡觉,没有半分不耐心。

唯一让杨潮有些难以适应的,就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学渣!

一个不学无术的无赖!

整天跟着私塾里一般大的小子们,在十里秦淮厮混,根本就没有半分用功读书的觉悟!

不过现在的杨潮既然变成了另一个人,自然不能这么干下去了。

杨潮既不想也没有兴趣继续不学无术下去,但是又该怎么办呢?

老老实实读书考科举?

一想想八股文,杨潮头大如斗,虽然他曾经是学霸,但这古文功力还真不咋地。

杨潮不住抱怨现代社会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啊,要是穿越前的他也学过文言文,也考过科举八股,那该有多好。

……

南京城南铁作坊是一条古老的巷子,明初就建立起来,官府在这里安置了南京绝大多数的铁匠户,因此这条两百丈长的巷子里住的,几乎都是铁匠。

在巷口一家铁匠铺里,一个壮汉正挥汗如雨的捶打着一块菜刀状的铁板。

这个铁匠世世代代打铁为业,早在朱元璋刚当皇帝的时候,就被编成了大明朝的匠户。更远的,甚至在元代,他们家就是匠户了。

这个铁匠正是杨潮的父亲杨勇,大明王朝最底层的一个铁匠户。

匠户可不是什么体面的身份,仅仅比“好男不当兵”的军户好一点。

军户打仗要出人当兵服兵役,平时还要给各级军官种田,名字叫军户,其实跟农奴差不多。

匠户虽然不用服兵役但是却要服劳役,按照规定每月必须有十天到官府的作坊服役十天。

如果不去,就必须缴纳一钱银子给官府,官府用来雇佣工匠工作,称为代役银。

一钱银子并不算多,大明官府制定的各种规定,必然是要百姓能活下去的,可是就像百姓负担的赋税看起来并不重,可是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后,许多百姓都被逼的卖儿卖女,最后干脆造反一样,铁匠的代役银看起来不多,但是却有许多额外的盘剥。

杨家每月的代役银是一钱,但还要缴纳正常百姓的赋税,最严重的是,常常会被工部的底层官吏要求帮忙做工,不但没有工钱,还要自己赔上几钱银子的料钱。

往往一个月,杨家要被这些官吏盘剥去一两多银子。

幸好杨勇的手艺很好,传承了数百年的手艺,有许多都是传男不传女的家传独门技艺。因此杨家的铁匠铺在城南一带都小有名气,每天来找他做活的人非常多,这才能够勉强度日。

本来以杨勇的手艺,不但能养家糊口,还能过的不错。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匠户身份,让他不但要承担官府的劳役,还要给匠作官吏,还有监局的宦官免费做工,时不时还会被敲诈勒索。

因此杨家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缴纳一两多银子后,自己能剩下的也就三四钱银子了,而这几年天下汹汹,农民起义的烽烟已经烧到了长江南北,南京城的物价涨了许多,这点钱有时候连温饱都做不到。

所以杨勇一心想让儿子摆脱匠户的身份,硬是从本来就不多的收入中,抠出一小部分,供应儿子读书上进,不求能考上个什么官当,只求考一个秀才,得到一个功名。

这样不但他们家的劳役会被免除,而且还能改换成民籍。

做一个正正经经,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是铁匠杨勇最大的愿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